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护心1: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学科。2、认知过程: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的特征:适应、感觉对比、感觉补偿、联觉。4;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的特征: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7、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改造,形成食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8、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9、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10、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并成为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11、动机:是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12兴趣的品质:兴趣的倾向性、广阔性、持久性、效能。13、能力:是指成功地完胜某项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它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14、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15、护士角色人格:特质从事护士执业的群体,共同具备并能形成相似的角色适应性行为的心理特征总和。16、心身耗竭综合征(BS):是一种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以极度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的综合征,并表现为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17:挫折:指在有目的的行为场景中,个体在趋向目标的过程遇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碍,使行为进程受阻或被延隔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原因:⑴客观外界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⑵主观内在因素:心理条件、生理条件。18、心理评估:指通过应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对个人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2、心理评估的目的:筛查心理护理对象、提供心理护理实施依据、评估实施效果。19、访谈:是护士与病人所进行的有目的的会晤。形式:非结构式访谈、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20、信度:指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程度,用信度系数表示,其数值在-1~+1之间。21、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即某种测验是否测查到所要测查的内容?测查至何种程度?22、临床常用量表艾森克人格测试(EPQ)E(内向和外向)、N(神经质)、P(神经质)、L(掩饰性)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23、心身疾病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和溃疡病等。广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24、心理护理:指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2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是在系统论和整体观之上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把人看成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在健康疾病的问题上,无论是病因还是疾病治疗,还是预防及康复的方面,都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生物,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因素26:药物的心理效应:指病人对医生的威信、对药物的信任感和接受药物治疗时的体验、评价,治疗时对外界的暗示等多种心理作用。二:填空1: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⑴护理对象:病人、亚健康状态人、健康人;⑵护理人员。2、护士角色人格的历史形象:母亲形象、宗教形象、仆人形象3、匹配模式:重合匹配模式5%;基本匹配模式80%;少许匹配模式5~10%;完全不匹配模式5%。4、意志的基本品质: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力。5、人格的特征:稳定性与可变性、独特性与共同性、人格的整体性、生物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6、情绪理论:①詹姆斯-兰格理论;②坎农-巴德理论;③情绪的认知理论;④情绪脑机制的有关理论。7、应激的理论模式:应激的生理模式、应激心理模型。8、心理护理的基本要素:护士;病人;心理学护理及技术;病人的心理问题。9、评估病人心理问题的3个环节:①确定病人主要心理反应的性质,②确定病人主要心理反应的强度,③确定导致病人负性心理反应的主要原因,10、遵循伦理学三原则:“无损于病人身心健康,不违背病人主观意愿,不泄露病人个人隐私”11、自我概念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信与自尊)和自我监控,对个人的心理和行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2、病人的心理需要内容:安全的需要、舒适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信息的需要、刺激的需要。特点:需要内容的错综复杂性、主导需要的不稳定性、心理需要的特异性。13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测验法和实验法。14、心理现象:⑴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感过程(情绪与情感)意志过程】⑵人格【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三:大题1、护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①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②研究各种疾病的病人心理行为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的心理表现。③研究心理护理方法和技术:针对不同护理对象现存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特点,确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实施心理护理。④研究和应用心理评估理论和技术。⑤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健康的维护和促进。5、心理学派别+代表人物⑴构造主义主张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创始人:冯特;代表人物:铁钦纳。⑵功能主义主张研究意识,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创始人: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安吉尔。⑶行为主义主张研究的是可以观察的事件即行为。代表人物:华生。⑷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个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优先于部分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思。创始人: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⑸精神分析学派主张对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创始人:弗洛伊德。2、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区别⑴情绪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它往往随情境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情感则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是对人对事稳定态度的反映,因而情感是人格结构或道德品质的重要成分质疑。⑵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感倡议内心体验的形式存在,比较稳定。情感在情护心绪的基础上形成,情绪的变化反映了情感的深度,情绪和情感不可分割。3、需要的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4、心理健康的标准:①有正常的智力水平;②有健康的情绪特征;③有健全的意志;④有完善的人格;⑤有和谐的人际关系。5、心理护理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P96)⑴与心理治疗的联系与区别:两者有共同的实施对象。但心理治疗侧重神经症、人格障碍等精神异常病人的诊治研究,主张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协同精神医学专业治理精神障碍的病人;心理护理则侧重精神健康人群的心理维护,强调对心身疾病、躯体疾病而无明显精神疾病人及健康人群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导或干预。⑵与其他护理方法的联系与区别:相同的实施对象—病人和/或健康人群。依据原理不同,使用工具不同,行使职能不同。6、临床心理护理职责范畴:①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与心理干预。干预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支持和疏导。②帮助病人提高对疾病治疗及自身情况的认知行为。③辅助心理专业人员开展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等。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不同病人提供个性化的自我心理保健和自我心理护理的健康教育。⑤进行护理评估,明确护理诊断,分析病人的情况,为实施心理护理与干扰提供依据。⑥确立评价心理护理和敢于疗效的标准及方法。7、系统脱敏的三个步骤:⑴进行放松训练,学会放松,一般需要6~10次联系,达到能很快进入放松状态的水平;⑵针对问题建立焦虑恐怖(刺激)事件等级;⑶脱敏疗法,①想象脱敏:先想象低强度的刺激,产生焦虑,然后放松直至不再焦虑。之后进入下一强度登记的刺激想象,又产生焦虑再用放松对抗焦虑。一般经过数次想象脱敏后,对刺激事件簿再敏感焦虑,即可转入现实脱敏或模拟现实脱敏。②现实脱敏:显示脱敏即想象的刺激情境改为现实情境,其余做法与想象脱敏相同,多数病人通过10次左右治疗即可获得良好效果。年人克服不良心理。8: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⑴心理特点:高度个体化的主观体验;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且不易适应;不同性质的疼痛刺激所伴随的心理反应翠在很大差异;疼痛对病人的心理具有双重意义。⑵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分散注意力;暗示;指导想象;行为自我控制训练。9: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护理⑴心理特点:焦虑、恐惧;否认;孤独、忧郁;愤怒;依赖。⑵心理护理:①针对负性情绪:稳定病人情绪②针对依赖:帮助病人形成明确、有意义、可实现的目标,使其从实现目标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逐步摆脱依赖;③针对否认:鼓励病人接受患病事实,结合认知疗法,帮助病人纠正认知偏差,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④针对咨询:针对其原因提供心理咨询;⑤优化环境。10:影响药物心理效应的因素:文化因素;人格特征;药物种类;药物附属特性;病人的用药心理;用药的方法和途径。11: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⑴心理特点①术前:紧张、焦虑、担忧和恐惧。②术后:出现疾病痛苦接触后的轻松感,可出现一段积极的心理反应期。但也可能进入术后抑郁阶段,出现悲观失望、自我感觉欠佳、睡眠障碍、、缺乏动力、兴趣丧失、自责,甚至出现自杀倾向。⑵心理护理①术前:提供信息;行为控制;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②术后:反馈手术信息;疼痛护理;克服抑郁12、冠心病⑴人格特点:A型人格;特征:多好胜、竞争心强、不怕困难、用于进取。⑵心理特点:恐惧;焦虑;抑郁;依赖药物。⑶心理护理:纠正不合理认知;实施行为纠正;稳定情绪;正确的健康指导。13、恶性肿瘤⑴人格特点:C型人格;特征:情绪表达减少和压制情绪反映。⑵心理特点:发现期:焦虑班侥幸。确认期:恐惧;怀疑与否认;愤怒与沮丧;认可和依赖。治疗期:手术会出现手术前后心理特点;放化疗出现痛不欲生的心理反应。⑶心理护理:慎重告知诊断;协助行为矫正;积极心理暗示;实施心理疏导;引导有效应对;强化社会支持;榜样示范。14、肺结核心理特点:焦虑、悲观、恐惧、忧郁、过分执拗或过分依赖。.试述应激引起的生理反应。1.①当机体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动常明显增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使机体处于警觉状态,反应灵敏;心跳加快使心输出量增加,糖原和脂肪的分解加快,使血糖、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上升。当然,如果刺激源的刺激强度过强或时间过久,也会造成副交感神经的紊乱或相对增强,表现为血糖降低造成眩晕、休克等。②在应激状态下,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增强,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可的松(cortisone)和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的合成与分泌,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例如血糖上升,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增快,水、电解质代谢加快等。③当有机体长期处于应激源刺激之下,还会损害人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通过儿茶酚胺及阿片样物质作用于胸腺、淋巴结等免疫细胞的受体,从而影响这些免疫细胞的免疫因子的合成和释放。另外,下丘脑还通过垂体释放ACTH,并伴随β-内啡肽,两者均可作用于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本文标题:护理心理学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03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