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思修期末复习第一讲案例一:小强,原为某市重点中学的佼佼者,高考后考入了一所离家千里之外的名牌大学。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小强觉得自己陷入了苦恼之中:原为高中学生会主席的自己竟然连大学里学生会一个部的面试都通不过;原以为这所名牌大学的软件,硬件等方面的条件肯定一流的,结果却发现在各方面都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就连自己的选择的专业也远非当初设想的那般美妙.....种种烦恼,使小强失望至极,后悔不该选择到离家那么远的这所大学来讲习书,情绪长时间处于消极低落的状态。请给小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详细些...案例二: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旅游,分三组。第一组只说:跟我走,去哪里,有多远都不知道。第二组说明:跟我走,10公里远,走2小时。第三组说:跟我走,10公里远,每一公里有一个标志。结果:第一组走了不到2公里就有人叫累了,“怎么还没到?”“究竟要到哪里去?”有人不想走了。第二组走了5公里也累了,心想“才走了一半呢”,意志低落,垂头丧气。第三组走了6公里也有人喊累了,但走到第8公里时,情绪开始高昂起来,因为马上快到了。走到第9公里的时候,胜利在望了,大家欢快地唱起歌来,几乎是跑步前进。以上案例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如何规划大学生活第二讲1.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时代背景2.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现实依据3.当代大学生荣辱观问题第三讲1.理想的概念和特征2.理想信念的含义及理想信念的作用3.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案例一:摘最大的苹果还是摘够得着的苹果理想就像挂在树上的苹果。宏大的理想就是最大的那个苹果,它无疑是最诱人的,是人人梦寐以求的,可它又总是那么高高在上,难以企及。而实际的理想则像是摘得的苹果,它远没有像最大的苹果那样吸引人,却是经过努力可轻易得到的。人人都面对这样一棵苹果树。如果选择去摘最大的那个苹果,就要冒着穷尽一生精力、最后可能一事无成的危险。但如果选择去摘够得着的苹果,就要放弃诱人的最大的那个苹果。或许摘到的苹果能够满足你一时的需要,但心中却永远留下了对于最大的那个苹果的无限遗憾。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但一位抗美援朝的英雄,在接受记者采访却说:“我只想当个兵,这就足够了。”思考讨论1.你是否认为,只要是苹果,无论大小,味道都是香甜的,因此,不论是选择最大的苹果,还是选择够得到的苹果,都没有质的差异?2.如果说人生理想的选择好比是摘苹果,那么你是摘最高最大的苹果还是够得到的苹果呢?为什么?3.在你看来,一心“想当元帅的士兵”是否就是“野心勃勃”?而“只想当个兵”是否就是没有“雄心大志”?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标准来评价人的理想选择?案例二:拾麦穗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教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过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好最大的麦穗。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支更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第二弟子吸取了教训,第当他想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思考讨论1.在你看来,第一个弟子的行为是否属于实用主义?第二个弟子的行动是否属于完美主义?第三个弟子的选择是否属于理性主义?2.你认为三个人中哪一个人最有希望获得成功?为什么会成功?3.如果说第一个弟子的选择是实用主义,第二个弟子的选择是完美主义,第三个弟子的选择是理性主义,那么你究竟赞赏哪一个?为什么?案例三:渔夫和商人一个渔人坐在海边晒太阳。商人不解地问他:“你那么没事做,为什么不多打些鱼呢?”渔夫不答反问:“多打鱼能怎样呢?”“多赚钱呀!”“多赚钱又能怎样呢?”“就能提早退休,坐在海边晒太阳”。商人不假思索。“那我己经做到了。”渔人淡淡说道。思考讨论:1.在你看来,渔夫和商人是否都有理想,如果有,他们的理想又是什么?2.为什么渔夫和商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3.你认为人生的幸福是什么?是为了金钱、权力?还是为了感情、休闲?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案例四:理想的演变某人在回顾自己的理想演变过程时,说道:十岁时,“我长大一定要当科学家,为人类解放而奋斗!”二十岁时,“我一定要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三十岁时,“我能混上厂长就好了。”四十岁时,“厂里精简,下岗的名单里千万不要有我。”五十岁时,“儿子,你爸这一辈子就这样了,我全靠你了!”1.目睹这个人理想演变过程,你的心情如何?2.这个人的理想为什么会“幻灭、颓废”?3.你认为我们究竟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理想才是切实可行的?第四讲1.什么是爱国?2.你对出国留学不归现象有何看法?3、“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对这句话的理解4.在体育比赛中,如何看待中国运动员加入外国籍打败中国本土运动员?5、近年来“海归”一族回流趋势明显,如何看待?6.你对抵制日货怎样看待?第五讲•1.张华舍身救老农是金子换石头吗?•2.保尔与盖茨谁是英雄?•3.人生的价值应该用金钱来衡量吗?•4.谈谈你对博士周末南京街头行乞的看法?•5.大学生名牌崇拜说明了什么?•6.雷锋精神在当代有没有存在的价值?第六讲1.大学生真的需要爱情吗?大学生恋爱利弊辩论。2.校园爱情真的是“恋爱、学业两不误”、“恋爱、婚姻两回事”?如何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3.如何区分异性之间的友情与爱情?4.你如何定位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5.假如你收到一封你并不希望得到的求爱信,你会采取什么办法处理,既维护了自己,又尊重他人?6.大学生恋爱仅仅是“练爱”吗?兼评大学生恋爱状况。7.你认为大学生恋爱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8.只有激情式的、“一见钟情”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9.恋爱中的性关系、未婚同居与道德无关?10.网恋、同性恋问题11.谈谈你对马诺现象的看法(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车上笑)第七讲1.传统俗语“不知法者不为罪”、“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是否正确?如何评价?2.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3.简述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4.法的渊源/法的制定第八讲1.宪法的概念和特征2.平等权的含义3.劳动权和受教育权4.人身自由权第九讲1.民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2.民事法律行为及有效成立的条件3.可变更可撤的民事行为(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4.谈谈你对人肉搜索的看法5.不当得利6.无因管理案例一李某的父亲生前是一个集邮爱好者,去世时还留有几本邮票。李某对邮票从不感兴趣,李某觉得这些邮票不好处理。一日,李某的朋友刘某来吃饭,无意间发现了这几本邮票,刘某也是一集邮爱好者,他随即表示愿意全部购买,最后以5000元的价格将邮票全部拿走,李某对这一价格也比较满意。事过不久,李某从父亲生前的一朋友处得知,他父亲所留的邮票中,有5张相当珍贵,可能每张都值5000元;同时另一同事告诉他,刘某正在寻找买主。李某立即找到刘某,要求退还刘某的5000元钱。取回邮票,但刘某坚决不同意。双方协商不成,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撤销合同,返还邮票。[问题]1.李某与刘某间买卖邮票的行为的效力如何?2.法院应如何对待李某的请求?案例二陈某承包的镇办拉丝厂的电线,是镇供电站专门拉的一条单线,为此电站站长经常以查电为由来厂里吃饭,每次陈某都十分客气。1994年7月,站长的弟弟吴某突然拉来一卡车西瓜,要求陈某买下。陈某声称已经给工人发过降温费,而且也用不了这么多西瓜,当场表示拒绝。但是当晚厂里的电就被停掉,电站站长告知陈某线路需要检修。第二天,吴某再次将西瓜拉来,并说只要陈某买下西瓜,电就可以送上。陈某无奈,只得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买下全部西瓜。当晚电也真的就来了。事后陈某越想越生气但不知如何是好。[问题]1.吴某的行为是否属于胁迫?2.陈某应怎样救济自己遭到损害的合法权益?案例三某照相器材商店购进一批新型相机,每部定价为2998元。售货员在制作标价牌时,误将2998元标为1998元。某日,顾客A入店,发现在别处卖近3000元的相机在这里只卖1998元,遂一下买了两部。事后,当售货员再次去库房取货时,才发现每部少收了1000元。商店经多方查找,终于找到A,要求退货或补足差价。A称,自己买回两部相机是付了钱的,买卖已成交,岂有退货之理;再说,其中一部相机已以2600元卖给了同事B,还要看B是否愿意退货。商店按A所指找到B,B也拒绝了商店的要求。商店遂以A、B为被告诉到法院,要求退货或补足差价。问题:(1)商店与A之间民事行为的性质及法律后果如何?(2)商店对A、B的诉讼请求能否成立?为什么?案例四某天傍晚,李燕急等钱用,持卡到银行自动取款机前欲取1500元,第一次点击没有取出钱,她感到很奇怪,因为自己卡上应该还有2000元的存款。遂进行第二次操作,但没成想这次却取出了3000元现金,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赶忙去查卡上遗留的数额,发现还剩500元。看到周围没人注意,立即回家。第三天,发现银行并没找麻烦,于是拿这多出的1500元为家人买了一套名牌西装。问题:(1)李燕占有这多出的1500元,是属于什么行为?(2)假设银行发现后,李燕要不要返还?如果返还是1500元,还是西装?案例五张某在一风景区旅游,爬到山顶后,见一女子孤身站在山顶悬崖边上,目光异样,即心生疑惑。该女子见有人来,便向悬崖下跳去,张某情急中拉住女子衣服,将女子救上来。张某救人过程中,随身携带的价值2000元的照相机被碰坏,手臂被擦伤;女子的头也被碰伤,衣服被撕破。张某将女子送到山下医院,为其支付各种费用500元,并为包扎自己的伤口用去20元。当晚,张某住在医院招待所,但已身无分文,只好向服务员借了100元,用以支付食宿费。次日,轻生女子的家人赶到医院,向张某表示感谢。问题:(一)张某与轻生女子之间存在何种民事法律关系?(二)张某的照相机被损坏以及治疗自己伤口的费用女子应否偿付?为什么?(三)张某为女子支付的医疗费等费用能否请求女子偿付?为什么?第十讲1.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原则2.犯罪构成及其构成要件3.犯罪的故意形态4.数罪并罚5.正当防卫6.紧急避险7.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之间的区别案例一谈谈你对广州徐霆恶意取款案的看法许霆恶意取款案2006年4月21日晚10时,许霆来到广州天河区黄埔大道某银行的ATM取款机取款。结果取出1000元后,他惊讶地发现银行卡账户里只被扣了1元,狂喜之下,许霆连续取款5.4万元。当晚,许霆回到住处,将此事告诉了同伴郭安山。两人随即再次前往提款,之后反复操作多次。后经警方查实,许霆先后取款171笔,合计17.5万元;郭安山则取款1.8万元。事后,二人各携赃款潜逃。同年11月7日,郭安山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全额退还赃款1.8万元。而潜逃一年的许霆,17.5万元赃款因投资失败而挥霍一空,于2007年5月在陕西宝鸡火车站被警方抓获。问:对许霆和郭安山的行为是否应该定罪?并且说明理由。案例二袁某是某银行储蓄所的员工。1999年7月某日中午1点左右,袁某正和另外一个同事在上班,突然从门外进来两个青年男子,看见里面没有其他顾客,即拿出枪来对着袁某二人,要他们把通往柜台的门打开,否则就要打死他们,边说还用铁锤猛烈地敲打门锁。迫于无奈,袁某只好把门打开,两个歹徒进去后,用枪威逼袁某把钱柜钥匙交出来,当时储蓄所里有一大一小两个钱柜,大钱柜里装了几十万现金,小钱柜里只有三万来元钱,袁某和两个歹徒周旋,谎称中午值班人员,只有小钱柜的钥匙。歹徒命其把小钱柜钥匙交出来,否则就打死她,边说边对其进行殴打。袁某无奈,把钥匙交出来了。歹徒在抢得3万元现金后即逃走了。袁某和同事赶紧报警,并向单位领导表示愿意赔偿这损失的3万元钱。单位认为袁某在紧急关头没有挺身而出,保护国家财产,决定将其开除。袁某不服,认为自己并非保安人员,自己在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保住了大钱柜里的几十万财产,属于紧急避险行为。而且损失的3万元自己主动赔偿,单位不应将其开除。问题:•袁某的行为是否是紧
本文标题:思修期末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92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