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二章管理思想及其发展
管理学原理程玉海第二章管理思想及其发展所谓早期是指从人类有记载的管理思想和活动开始到19世纪末期出现管理理论萌芽时为止。第一节早期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1.从历史遗迹看:埃及金字塔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2600年。建塔耗用200多万块重几吨的石块。建造一座金字塔需10万人干20年。问题:谁告诉工人,他们该做什么?谁保证有足够的石块使用而不出现误工或窝工现象?(一)早期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思想一、国外早期管理思想与实践2.从历史典籍来看:《圣经》希伯来人的领袖摩西出埃及奔赴巴基斯坦途中,岳父叶忒罗的建议:制定法令,昭告民众;建立等级,授权委托管理;专人管理。(授权管理和例外原则)3.从现实表现来看:梵蒂冈的天主教会成功解决大规模活动的组织问题。按地理区域划分基层组织的方式;高效率地职能分工。一、国外早期管理思想与实践公元6世纪到18世纪,欧洲大体上经历了奴隶社会末期到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社会生产力、商品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出现了“重商主义”。两种类型的管理:1.商业行会和手工业行会2.厂商组织(合伙和联合经营)范例:威尼斯兵工厂(采用了流水作业;建立了早期的成本会计制度;管理分工。)(二)中世纪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一、国外早期管理思想与实践在管理思想方面:意大利尼古拉▪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对统治者怎样管理国家提出了四条原则:一是群众认可;二是内聚力;三是领导能力;四是求生存的意志,即“居安思危”一、国外早期管理思想与实践中世纪到19世纪末期,伴随着英、法等国的几次大规模资产阶级革命、商业城市的出现,欧洲各国在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这一时期,管理方面的著作大体上分为两类:1.管理的职能和原则。代表人物主要有: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1835年,塞缪尔纽曼《政治经济学原理》;1892年,马歇尔《工业经济学原理》;特点:论述比较零碎,有待进一步理论概括。主要内容:管理职能;劳动效率和工资的关系;劳动分工;工商关系。(三)管理学理论的萌芽时期一、国外早期管理思想与实践2.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主要观点是强调计划和组织的目标;承认管理的不确定性;决策要以科学而不是预感为依据等。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1832年《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主要内容:专业化分工、机器与工具的使用、时间研究、批量生产、成本记录等,强调注重人的作用,主张劳资合作。一、国外早期管理思想与实践工业革命后的管理实践——苏霍制造厂:成为最早在制造业运用科学管理的工厂。空想社会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英国的罗伯特·欧文:主张关心工业中人的因素,尊重工人的权利,注重对工人的行为教育。一、国外早期管理思想与实践儒家:儒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讲“为政以德”、“正己正人”。关于管理的载体。“仁”关于管理的手段。“德”关于管理的途径。“己”二、国内早期管理思想与实践(一)管理思想主要对秦汉时期诸子百家中有代表性的儒家、道家、法家、商家和兵家进行分析研究。道家:道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以“道”为中心,讲“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和“弱者道之用”。关于管理的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们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然。关于管理的方法。“道常无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主张无为而治的管理方法。关于管理的艺术。认为“弱”是“道”的根本属性,“守弱”是保持事物符合于“道”的最妙手段。二、国内早期管理思想与实践法家:代表人物有商鞅、李斯等,集大成者是韩非子,他反对“人治主义”和贤能政治,主张“立法为教”提出了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法治理论,形成了以专制主义为特色的管理思想体系。商家:主要代表人物范蠡。兵家:春秋时期孙武,《孙子兵法》。二、国内早期管理思想与实践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京杭大运河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秦始皇陵兵马俑万里长城二、国内早期管理思想与实践(二)管理实践长城是“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伟大工程。修筑长城的工程巨大,仅修明长城需用砖石5000万立方米,土方一亿五干万立方米。如用来铺筑宽l0米、厚35厘米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两周。修秦长城动用30-50万军队和民夫约50万,多时达到150万人。二、国内早期管理思想与实践三、早期管理活动的特点(一)管理产生于人类的协作劳动。(二)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的结晶。(三)管理活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四)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现代管理学奠定了基础。自管理科学成为独立的科学以来,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第二节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形成古典管理理论是管理理论发展的最初阶段。侧重于研究组织内部活动的管理,从组织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效率问题。代表理论有:美国管理学家泰勒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创立的管理过程理论;德国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创立的行政组织理论。一、古典管理理论1、泰勒生平(1856—1915)代表作——1911年发表《科学管理原理》,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基础,是古典管理理论形成的标志。西方管理学界称泰勒为“科学管理之父”。2、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典型试验是生铁装运试验和铁锹试验;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效率。(1)工作定额原理。(2)实行标准化管理。(工具、机器、材料、工作环境和操作方法)(3)科学地选人和用人(为工作挑选一流的人员,最佳适配原则)。(4)实行差别的计件工资制。一、古典管理理论(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5)实行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6)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7)劳资双方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共同合作。(8)使管理职能细化,在此基础上实行“职能工长制”。3.其他一些管理学家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1)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砌砖试验动作摄影研究设计分类体系(2)甘特和他的甘特图甘特图:用于生产控制的生产计划进度图。一、古典管理理论4.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及其历史贡献局限性:工人是“经济人”;工人只能被动的服从管理者的命令;只重视物质技术因素,忽视人及社会因素;研究的范围较小,侧重于低层的管理。历史贡献:管理方法的革命,促进了工厂生产效率的提高;管理思想的革命,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并对以后的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一、古典管理理论1、法约尔生平代表作——1916年法约尔发表了《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提出了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问题。西方管理学界称其为“管理理论之父”。2、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对企业基本经营活动的概括(六种经营活动)。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和加工;商业活动:采购、销售和交换;财务活动:资金的筹措、运用和控制;安全活动:设备维护和人员保护;会计活动:货物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一、古典管理理论(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只是企业的活动之一,但处于核心地位。(2)最早提出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3)系统地总结管理的一般原则。法约尔提出了企业管理的14项基本原则:1)管理分工原则2)权力与责任联系原则3)确立和遵守纪律原则4)统一指挥原则5)统一领导原则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7)报酬的公平合理原则8)权力的集中与分散原则一、古典管理理论9)管理划分等级系列原则10)秩序原则11)平等管理原则12)保持组织成员稳定原则13)首创精神原则14)团结协作(集体精神)原则3.法约尔的历史贡献抓住了管理的一般性,使得这种理论更具普遍性,为管理理论的形成构筑了一个科学的理论框架;提倡在大学和专科学校开设管理方面的课程,传授管理知识。一、古典管理理论经理B主任CL经理工长DM主任监工EN工长O监工工人G工头FP工头Q工人A图2-1法约尔桥1、马克斯▪韦伯生平代表作——《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主要贡献——管理者职权的三种类型;官僚等级制理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2、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主要内容:1)权力与权威是一切社会组织形成的基础。韦伯把人类社会的权威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传统型、魅力型和法理型的权威,其关于组织的研究和主张,主要是根据法理型权威进行的。一、古典管理理论(三)马克斯▪韦伯的官僚行政组织理论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模式所主张的是一种高结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组织体系。这种“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的特点是:A、明确劳动分工,提出了理性化的基本原则和观念;B、管理组织必须按照科层制设立(自下而上的等级系统);C、按照法理型认同原则进行组织的权力管理(严格遵守制度和纪律);D、管理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E、行政官员由委任产生,领取固定薪金,其升迁由上级决定。3.韦伯的历史贡献韦伯在管理理论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理论方面,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稳定、严密、高效、合理的管理组织体系理论。一、古典管理理论1.研究重点:如何提高效率。泰勒注重于工人劳动效率和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法约尔着眼于管理效率的提高;韦伯注重组织整体效率的提高。2.主张用科学代替经验。形成了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提出了一般管理理论和基本管理原则;提出了从技术上而言效率最高的组织结构形式。3.管理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主张管理者和操作者的分离;主张进行专门的管理专业教育;主张管理工作应该职业化。一、古典管理理论(四)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1.古典管理学派首要的贡献是指明了管理是有组织社会的一个特殊的要素。2.古典管理学派明确提出了管理的基本职能,这给培训管理人员提供了依据,也为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3.古典管理学派发展了许多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如时间和动作分析、工作的简化、刺激工资制度、生产作业计划、人员的考核与预算等,为现代管理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一、古典管理理论(五)古典管理学派对管理实践的贡献20世纪20年代,由于资本主义危机加深,劳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形势下,泰勒等人把被管理者看作机器附属物和单纯经济理性人的管理理论已经失灵,这就促使管理学者创造和构建新的管理理论,从而使得管理学的发展进入了行为科学阶段。(扩充电梯的案例)所谓管理学的行为科学阶段,就是对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全面、完整地把握人的本性,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管理的目的,因此,行为科学阶段管理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人的本性和需要的研究、对行为动机的研究、对不同类型人的行为的研究等等。二、行为科学理论(一)行为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梅奥的生平:原籍澳大利亚,后来移居美国。1926年,他受聘于哈佛大学,从事心理学和管理学研究。代表作,1933年《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详细论述了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思想,被人们称为人际关系学说。2.霍桑试验。1924年——1932年间,为了验证生产环境对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全国科学研究委员会决定,于1924年开始在位于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一项研究实验,于是开始了霍桑试验。试验目的:要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二、行为科学理论(二)梅奥及其人际关系学说试验方法及过程:试验首先从变换工作现场的照明强度着手。研究人员将参加试验的工人分成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控制组。霍桑试验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从1924年——1927年,是研究车间照明变化对生产效率影响的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实验室试验(1927年——1928年),是工作时间和其他条件的变化对生产效率影响的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的访问和调查(采访计划)(1928年——1931年)是为了了解工人的工作态度和思想感情而进行的全厂范围的谈话阶段。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年——1932年),是起作用的社会组织的试验与分析。二、行为科学理论3.霍桑试验的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仅
本文标题:第二章管理思想及其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