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毛概三套考试题精简版
【第1页共3页】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发展才是硬道理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B、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C、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式的、特殊的农民革命4、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重要标志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B、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论述D、对教条主义的彻底否定5、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C、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邓小平理论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逐步走向共同富裕C、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7、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B、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素质不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8、社会保障的核心层次是()A、社会保险B、社会福利C、社会救助D、社会优抚9.“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其中最基本的是()A、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B、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C、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D、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10、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论断指出了()A、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B、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C、民主和法制的联系D、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1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A、党的领导B、依法治国C、人民当家作主D、经济繁荣发展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A、培养“四有新人”B、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C、弘扬科学精神D、弘扬民族精神13、我国最高立法机关是()A、国务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最高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14、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A、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观点B、关于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观点C、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D、关于世界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观点1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导致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是()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世界多极化方向发展C、民族矛盾日益尖锐D、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力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是多元文化,与之相应,其指导思想也是多元的。()6、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7、和谐社会不是一种社会形态。()8、人权高于主权。()9、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的拖下去。()10、个体劳动者所得属于按劳分配。()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2、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更全面、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4、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简述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第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1分)第二,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分)第三,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2分)第四,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之间关系的重要结合点。(2分)2、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分)第三,在宏观调控上,一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更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3分)3、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1分)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1分)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1分)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1分)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分)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1分)以上六条原则,构成一有机整体。(1分)4、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分)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分)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1分)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1分)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5、简述依法治国的意义第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分)第二,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2分)第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2分)第四,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1分)五、材料题…………………………………………………(共20分)材料1: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摘自温家宝总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讲话材料2:我国存在于生产和消费领域的浪费是惊人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40%以上,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说明,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节约空间。摘自《人民日报》材料3:我国国情的最大特点即人口约束。人口约束给我国经济制造了一个悖论:一方面,不熟练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使得劳动力的工资水平非常低,藉此我国制造的产品具有相当大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不熟练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又使得工资的上升存在着强大阻力,这些劳动者很难从经济增长中获得足够的实惠。诸如“民工荒”和“欠薪”现象,都是对这个悖论的注释。当劳动的节约和资本的节约发生冲突的时候,由约束条件引发的把其中一种节约用到极限的现象就会不断发生,而这必然又会导致其他方面的不节约;当一种节约的所得小于其他方面不节约的所失时,社会性的浪费就必然会产生。摘自《人民日报》材料4:中国是世界上生产浪费资源最严重的国家。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不到世界的5%,但煤炭消耗约占世界30%,电力消耗占13%左右,钢材消耗占25%,水泥约占50%。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较少关注不合法生产、过剩生产、高能耗生产等造成的浪费,这些浪费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是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最大障碍。材料5:2005年6月,胡锦涛指出,“节约能源资源,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1、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3分)2、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原因是什么?(6分)3、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应树立怎样的发展观?论述该发展观的的内涵和指导意义。(11分)【第2页共3页】答:1、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3分)2、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人口过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2分)第二,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2分)第三,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生存与发展。(2分)3、我国应树立科学发展观。(1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分)科学展观的指导意义是:第一,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分)第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2分)第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分)1-5、DDCBA6-10、DDADD11-15、CABCA二、判断题(10分)1-5、×√×××6-10、×√×√×一、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1、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于20世纪前中期,当时时代的主要特点是()A、和平与发展B、战争与革命C、自由竞争D、世界多极化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3、解放思想意味着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是()A、从根本上不能统一B、可以达到绝对的统一C、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两者不相关4、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5、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A、新民主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6、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C、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7、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A、改革与开放的关系B、发展与稳定的关系C、计划与市场的关系D、速度与效益的关系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D、保护民族工商业9、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是在()A、1979年B、1981年C、1982年D、1984年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A、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B、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C、树立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二、判断题1、凡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方式就是按劳分配。()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4、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力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5、改革、发展和稳
本文标题:毛概三套考试题精简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72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