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构建区域研修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区域研修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岳阳楼区教育局教科室一、问题的提出1、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构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2、有效研修呼唤对传统研修的改革。3、教研方式变革,需要关注对研修共同体构建的研究。4、区域研修共同体的构建是对校本教研的有力补充。5、区域研修共同体的构建能促进区域教育均衡。二、课题界定区域研修,是指在一个行政区域内,由区教育局或下属各片区组织的跨学校或跨学区的研修。共同体是指基于改进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愿景而组织在一起的教师,群体成员之间为实现共同目的而相互支持和合作,并在合作中对改进教学和自身学习不断进行反思的学习型组织。区域研修共同体,是指在一个行政区域内组织的各种跨学校或跨学区的研修共同体。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情况: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顾泠沅教授“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张铁道教授关于教师同伴研修的理念和实践策略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的康长运博士在中国建立“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的研究。台湾的一些学者关于同伴互助的研究。国外情况:彼得•圣吉在他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学习型组织”概念。日本的佐藤·学提出构建一种互相促进学习的“合作性同事”关系。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同事的经验和热情当作自己教育灵感的源泉。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提到,教师需要一种同事之间的相互切磋、对话的共同体的指引。乔司与肖沃斯(Joyce,B.R&Shower,B)提出了教师合作学习的实践操作模式文献综述: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中,关于合作研修方面的研究不少。主要集中在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内的同伴互助,二是专家和教师的合作,主要是大学专家和教师的合作,而少有一个区域内合作研修的研究。而以前的区域教研或培训,一般是通过教育局师训部门和教研室利用行政职能进行管理和组织,这样,缺少共同研修的氛围,也势必将研究和学习进行分离,难以达到有效研修的效果。基于此,我们尝试着站在教研室的角度,利用教研室具有专业指导和组织能力的有利条件,利用我区素质教育等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条件,构建基于民主和合作的区域研修共同体,促进我区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四、研究意义1、本课题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研修共同体。针对区域教师发展的实际,将确立相应的目标和要求,以期形成独到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运作思路和操作经验。通过共同体的建设,使其间不同层次不同背景不同专长的各位教师都得到长足的进步,最大限度地推动他们的专业化发展。2、本课题对教师发展中的专业引领进行理性思考,期望较好地解决本区专家教师少,而教师总体数量多,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困难多等问题。区教研室和基层学校形成研修共同体,体现专家支持和引领广大教师不断走向专业成熟的要求,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3、始于西方的伙伴协作模式,结合中国本土教育特色——教研室,构建区域研修共同体。这种协作模式既打破了原来自上而下的教研结构中科层化的层级体制,成员之间民主平等,又充分利用教研员的力量,教研员与教师在共同完成教育研究任务和自身学习的过程中,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形成教育合力,更具有自觉意识、高效功能。因此,课题具有开创性。五、理论依据1、教师发展理论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和关键。如果教师的发展不到位,教育质量的提高是难以实现的。“教师发展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真实和必要的条件。”许多国家都在20世纪80年代乃至以后的教师教育改革中,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注点。2、有关研修的理论教师专业的发展要靠实践性知识保障,教师成长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高。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行动研究,其主要特点是教师以研究者、参与者、当事人的身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采取行动,以提高教学质量。像这样的行动研究,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特殊进修方式。3、现代团队建设管理理论现代团队建设管理突出“团队整体研究合作”,注重转变学习方式、培训方式研究,构建合作互动研训的现代教师学习方式。4、罗杰斯助益性人际关系理论罗杰斯认为,某个参与者意欲使另一方或者双方发生某种变化,使个体的潜力更多地得到欣赏,更多地得到表达,更好地发挥作用,在这样关系中,至少有一方有明确的意向,促进对方的成长、发展。“如果我想要促进与我相关的他人的成长,我自己必须不断成长。”六、研究目标1、构建区域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模式。①片区共同体模式②学科共同体模式③兴趣共同体模式④项目共同体模式⑤网络共同体模式2、推出10位以上在省、市有一定影响的名师。3、促进区域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升。七、研究内容1、岳阳楼区教师研修情况调查研究。2、区域教师研修共同体构建的理论研究。3、区域教师研修共同体运行机制的研究。4、研修共同体构建的平台研究。5、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研修共同体构建的平台研究1、片区共同体平台的构建。2、学科共同体平台的构建。①区域精英教师团队研修平台的建设研究。②区域合作背景下的“教、研、训一体化”研修型教研组建设研究。3、兴趣共同体平台的构建。4、项目共同体平台的构建。①课题研究项目共同体。②骨干教师定期定点示范教学项目共同体。5、网络共同体平台的构建。八、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九、研究思路1、统一思想,形成共识。2、深入学习,理论提升。3、创设平台,构建模式。4、培养骨干,辐射全区。5、以人为本,个性发展。6、立足区域,协作互助。7、及时总结,典型推动。十、实施步骤1、课题准备阶段(2008年5月-2009年3月)①成立课题组。②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③组织课题组进行系列的学习活动。④起草课题方案。⑤邀请相关的教育专家进行论证活动。⑥对本课题工作进行全区内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工作。2、正式研究阶段(2009年4月—2010年12月)。①课题研究内容分项建档。②建立课题研究网页,将有关的研究资源上传到网页里。③开展对岳阳楼区中小学教师研修情况的调查。④建立并完善各种研修共同体,制定相应的研修的制度。⑤进一步完善网络平台及网络研修机制。⑥开展基于区域共同体的各种研修活动。⑦完成区域研修共同体模式构建。3、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1月—2011年6月)课题组对课题研究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的总结,完成研究成果的整理、总结、撰写等工作,并结题。十一、成员分工吴群: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具体实施方案设计,组织管理、监控与指导,总结等云起风:负责岳阳楼区教师研修情况调查陈健保:负责片区研修共同体的实施刘建堤:负责骨干教师定期定点送教项目研修共同体的实施姜世杨:负责课题研究项目研修共同体的实施付红梅:负责网络研修共同体的实施晏明霞:负责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研修共同体的实施李静:负责区域学科精英教师团队研修平台的实施刘录:负责中学片区研修共同体工作阮惠玲:负责岳阳楼片区研修共同体工作徐光华:负责东方红片区研修共同体工作喻叶东:负责东升片区研修共同体工作谢建华:负责站前片区研修共同体工作万金凤:负责朝阳片区研修共同体工作杨维湘:负责梅溪片区研修共同体工作十二、经费管理课题经费由教育局提供,课题小组统一管理。经费开支将严格执行财务纪律,接受监督。十三、主要成果《开展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中小学素质教育》发表(2008.2)。《思想者的漫步》在《湖南教育》发表(2007.2)。《幸福的相遇--语文教育絮语》2008年出版。《校本教研实践探索》2005年出版。《浅议校本教研培训中同伴互助的内容和形式》在《中外教育研究》发表(2007.2)。《走近片区教研共同体》在《新课程报》发表(2008.5.12)。《教师素质论》2008年出版。1999年、2001年,研究的课题《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研究》和《作业创新性研究》均获湖南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2007年在湖南省优秀教研成果评奖中,承担的两个省规划课题《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紧密结合研究》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分别获一、二等奖。十四、课题研究目前情况从2003年实施新课程以来,一直在探索区域教师整体发展之路。组织了片区教研共同体,开展了骨干教师定期定点送教等活动。建立了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数学青年教师联合会英语沙龙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协作体等团队研修组织,非常活跃,在教师合作研修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7年和2008年,共组织了600多名教师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义务教育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积累了网络研修的经验。开辟了岳阳楼区素质教育论坛,已有注册会员11900多人。十五、主要参考文献1、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郭进隆译.杨硕英审校.上海:三联书店.19982、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吴国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吉林:长春出版社.2003年1月4、迈克•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今津孝次郎.变动社会的教师教育。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19966、卡尔•R•罗杰斯.个人形成论.杨广学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美]JamesNolan,Jr.LindaA.Hoover.教师督导与评价.兰英主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8、周南照等主编.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9、王洁.行动教育——教师在职学习的范式革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傅建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王枬.教师专业发展:从自在到自为.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柳夕浪.教师研究的意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3、胡协和.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化社区——为终身教育打造构件搭建平台.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14、欧用生.教师成长与学习[M].板桥:台湾国民学校研究会.1995.15、张铁道.将个体经验汇聚为群体资源.《人民教育》2008.1216、胡惠闵.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学校教研组.《全球教育展望》2005.7.17、陈桂生、胡惠闵、黄向阳、王建军:“教育研究自愿者组合”的建构——“合作的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9.418、顾泠沅,王洁.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研究(上)[J].课程•教材•教法19、张爱红.合作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山西教育.2004.820、杜旭林.教师学习团体的性质和特点.教师教育研究.2004.421、康长运.什么样的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更加有效?、Joyce,B.R&Shower,B.Powerinstaffdevelopmentthroughresearchontraining.AssociationforSupervisionandCurriculumdevelpment,Washington,D,C,1983
本文标题:构建区域研修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07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