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LOGO旅行社发展研究综述旅游管理07级:王毅品等CompanyLogo一国外旅行社发展研究综述国外旅行社业大都经过比较成熟的发展,有旅游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的分工。因此,国外学者对旅行社业的研究多是对中小旅游代理企业的研究,相当一部分学者从旅游企业市场行为的角度,对旅游代理企业的联合行为进行了研究。CompanyLogo,Medina一Mufioz,JuanManuelGareia一Fale6n(2000)运用实证数据首次分析了旅行社业与饭店业之间建立成功关系的决定因素。2DavidJ.Telfe:(2001)对尼亚加拉河葡萄酒线路进行了研究,认为葡萄酒经营商与旅游批发商和食品产业进行垂直联合可以为相互带来好处。3FaribaAfamdari(2002)探讨了美国、欧洲和亚洲航空业与旅行社业之间关系的变化,提出旅行社应利用网络技术加强与航空业的合作。CompanyLogo(2002)对比了台湾酒店与旅游批发商的网站建设,认为酒店业与旅游批发商应利用信息技术紧密合作。5DavidL.Butler等(2002)以Afriea.Allleriean小旅行社为研究对象,提出进入壁垒和原始资金对其发展有很大影响。6Alanching一bse(2003)针对饭店通过建立网站自行销售对旅行社业造成威胁的现状,提出旅行社应利用互联网提高效率。CompanyLogo等(2004)引入最优定价方法研究了航空公司与旅行社之间的代理问题。8LudwigTheuvsen(2004)通过对欧洲包价旅游经营的考察,论证了旅游经营商进行垂直联合的好处。9Hui一Meiehen,ehian一HauTsen(2005)考察了台湾旅行代理商与银行之间的市场联盟,认为具有优势资源、拥有利合作的潜力是选择伙伴的标准,而企业特征和合作伙伴的择将影响联盟绩效。CompanyLogo二国内旅行社发展回顾中国旅行社业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然而其真正壮大只是近2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行社业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到目前为止,中国旅行社业尚处于市场化、企业化和法制化进程的初级阶段。尤其在中国加入WTo以后,旅游产业正在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产业。CompanyLogo二国内旅行社发展回顾1923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成立,标志着中国第一家旅行社的诞生。至此,中国旅行社业开始了漫长的发展路程。1诞生CompanyLogo二国内旅行社发展回顾1978年以前,中国只有两家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和中国旅行社。这两家旅行社以政治接待为主要目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功能。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最初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国旅行社业是高度集中的,却无市场而言。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旅游业随之发展起来。1980年,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在北京成立,旅行社业开始了寡头垄断经营的局面。同年,这三家旅行社接待的来华旅游者占全国有组织接待人数的80%,其余由其他政府机构组织接待。这一历史阶段旅行社从事外事接待的单一功能,这一时期的中国旅行社业控制权基本掌握在国旅、中旅、青旅三大旅行社手中,处于高度集中的发展阶段。二国内旅行社发展回顾2高度集中CompanyLogo二国内旅行社发展回顾1984年国家旅游局下放旅游外联权作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在中国旅行社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一举措对中国旅行社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旅行社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这一时期的明显特征是原有三大社市场份额的急剧下降与全国范围内旅行社数量的大幅增加同时,国务院于1985年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将旅行社划分为三类。中国旅行社业初具规模,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由三大社垄断经营的高度集中的发展阶段向分散发展过渡。3高度集中趋向分散CompanyLogo二国内旅行社发展回顾1989年中国旅游业受到巨大的冲击,出现了自1978年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旅行社业经历了数量的下滑,由1989年的1617家减少为1991年的1561家。全国旅行社总数由1990年的1603家增加到1994年的4382家,5年间增长了173.36%。然而在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旅行社有组织接待人数和利润率却没有同步增长。大量中小规模旅行社的出现带来了百家争鸣的竞争态势,中国旅行社业进入了数量增长的分散化发展阶段。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制与管理,整个旅行社业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突出表现为市场秩序的混乱,旅行社质量问题屡见不鲜。整个行业迫切需要加强规制与管理。4分散发展的无序阶段CompanyLogo二国内旅行社发展回顾1995年以后,借着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势头,旅行社业规模继续膨胀。截止到2001年底,中国共有旅行社10532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10家,国内旅行社9222家。这一时期旅行社业仍处于分散发展的阶段。平均利润率单纯数量增长引发的市场秩序混乱开始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因此,从这一阶段开始,国家开始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来规范旅行社业市场秩序。国家旅游局于1995年1月1日起,开始按照国际惯例实行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先后颁布实施了《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法规。这一制度的实施,标志着国家旅游局对旅行社的行业管理开始向国际旅游法制化管理靠拢,并引导旅行社由单纯数量增长向结构优化转变。5调整阶段CompanyLogo二国内旅行社发展回顾1996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条例》,将旅行社的分类调整为国际社和国内社,同时大幅度提高旅行社注册资本额。1997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了《旅行社经理资格认证管理规定》,国务院于1999年发布了《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标志着中国旅行社人力资源的行政管理正式入了法制化轨道。这一系列措施对分散发展阶段的旅行社业进行了有利的指导。尽管数量的涨幅并未停息,但由于法规和行政的引导,中国旅行社业进入了分散发展的调整阶段。5调整阶段CompanyLogo二国内旅行社发展回顾2002年中国成功地加入WTO,国外旅游军团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中国旅行社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开。这一阶段旅行社数量的涨幅较上一阶段有所下降,也逐渐趋于稳定。然而2003年的“非典”疫情使中国的旅行社业再一次经受了严重的打击。旅行社业利润总额第一次出现了负数。截止到2005年底,旅行社的数量达到16846家,净利润总额实现了1116.59亿元。这一阶段旅行社业的发展仍然具有分散发展的特征,部分旅行社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开始大举并购,走规模化发展的道路。旅行社业厂商规模日益扩大。6由分散趋向集中CompanyLogo三国内旅行社发展研究综述中国旅行社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2002),张辉(2002),杨丹辉(2004),季玉群(2005)运用产业组织的SCP框架,对我国旅行社业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王松茂等(2006)利用绝对集中度指标测定了新疆国际旅游业在地州市的集中程度。其他学者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CompanyLogo王坚(1999)对我国旅行社业国际化及集团化经营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进行国际化标准管理、建立先进的运行机制和资产经营的必要性。2张晓明(2002)通过对世界经济联合体发展历史的考察,提出跨地区资金联合型旅行社集团是最佳模式。3程巧莲等(2003)认为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可以采取股权联结式、契约联结式和战略联盟式。4张辉、魏翔(2004)认为集团化最有可能和最合理的方向还是先从横向一体化开始,进入到纵向一体化,最后形成混合一体化。5刘耿大(2005)认为我国旅游业集团化发展主要面临体制和观念两大障碍,并提出推进集团化发展的对策。CompanyLogo蔡家成(1999)认为旅行社自身实力、管理者素质、区位条件和入市时间左右着旅行社的分工选择和市场定位。2姚延波(2000)认为我国旅行社水平分工体系的形成是国家、旅行社和旅游者三者博弈的结果。3李天元、王娟(2001)认为垂直分工体系是市场自发形成的,而我国目前仍难以实现。CompanyLogo付蓉(2001)认为有关部门应引导旅行社向垂直分工体系转化。5夏赞才(2002)分析了欧美旅行社中代理制在我国遇到的主要障碍,并提出相应对策。6樊志勇(2005)认为旅行社业水平分工体系必然要向垂直分工体系过渡,而这一过程中,转型为批发商的旅行社重生,中型旅行社消失,做零售代理的小型旅行社走俏将是一个新的发展轨道。CompanyLogo张建梅、韦广平(2000)对比了中日两国旅行社的管理,认为中国旅行社业必须走法制化管理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道路。蔡家成(2002)针对旅行社业新的发展态势,提出对《旅行社管理条例》的具体修改建议。张辉、魏翔(2004)提出旅行社产权改革是大势所趋,但旅行社私营还是国营应建立在是否促进经济效率的评价标准上。宋振春、马永刚(2005)认为旅行社民营化更有利于提高效率。CompanyLogo刘赵平(1999)对1987一1997年间美国旅行社业的发展态势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对中国旅行社业自我完善的启示。2李宏(1999)对欧美旅行社业一体化的进程进行了研究。3杜江、戴斌(2000)对中外旅行社进行比较管理研究,构建起旅行社管理比较研究的科学体系。CompanyLogo李宏(2001)对欧美旅行社业行业分工进程及内在机制进行了研究。5尹敏、谢兆元(2005)分析了欧美旅行社一体化进程,并探讨了其对中国旅行社的启示。6邱继勤、保继刚(2005)对国外旅游小企业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历程、重要的研究文献等进行了评述。7张梦、青松(2006)对中美旅行社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CompanyLogo其他除了以上几方面的研究外,有一些学者围绕旅行社业与集中度相关的问题深入探讨,给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新、更广的思路。梁忠平等(2001)提出了旅游产业组织虚拟前向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盖玉妍、赵达薇(2003)从培育核心能力的角度提出了中小旅行社未来发展的路径。张广瑞、宋子千(2004)对旅行社规模化经营过程中的搭便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朱明远学位论文等(2005)提出了我国旅行社业连锁经营的基本对策。CompanyLogo其他宋子千(2005)对旅行社产品
本文标题:旅行社发展研究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01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