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师的发展成长是一种习惯你的起点往往能决定你的终点。播下一种理想,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坏习惯则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这个债务能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的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乌申斯基教育:人类的自卫所谓真正的教育,就是指不仅让儿童完成教师的要求,而且使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自然的成长。――赞可夫我们所需要的是儿童整个的身体和整个的心灵来到学校,并以更圆满发展的心灵和甚至更健全的身体离开学校。――杜威我们不能从使每个人具有诗人的气质的观点来制订我们的教育,但是有些特性是普遍需要的,它们共同形成理想品格的基础,这就是:活力、勇气、敏感、智慧。――罗素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蔡元培中国教育之两大需要:一为发达学生之自创心;一为强学生之遵从纪律心。――张伯苓教育要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苏霍姆林斯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传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雅斯贝尔斯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德洛尔等《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是技艺,更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用我们的热情和生命去拥抱。教育是挥手作为教师,在生活中,也包括工作中的很多时候,他可能是那个男孩,需要别人的挥手;但面对学生,他始终应该是那个旅客,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向所有的学生挥手。在这里,教育就是挥手。一个偏远的乡村通了火车,村民们好奇地看着一趟趟列车飞驰而过。有一个小孩特别热情,每次火车来的时候都站在高处向列车上的乘客挥手致意,可惜没有一个乘客注意到他,他挥了几天手,终于满腹狐疑:是我们的村庄太丑陋,是我长得太难看,还是我的手势或者站的位置不对?天真的孩子郁郁寡欢,居然因此而生了病。他的父亲到处问药求医。所有的医生都纷纷摇头。这位农民夜宿在一个小旅馆里,一声一声长嘘短叹吵醒同室的一位旅客,农民把孩子的病由告诉了他,这位旅客呵呵一笑又重新睡去。第二天农民醒来那位旅客已经不在,他在无可奈何中凄然回村。刚到村口就见到兴奋万状的妻子,妻子告诉他,孩子的病已经全好了,今天早上第一班火车通过时,有一个男人把半个身子伸出窗外,拼命地向我们的孩子招手,孩子跟着火车追了一程,回来时已经霍然而愈。这位旅客没有到孩子跟前去讲太多的道理,只是代表所有的乘客拼命挥手,把温暖的人性交还给一个家庭。1、境界一个教师首先是教师,然后才是某学科的教师。教师的成功往往不仅是专业的成功,更是整个人的成功。一个教师最终能够走多远取决于他的境界(教育思想和价值观)。2、完美教师是一种不断追求自身完美的职业,教师应该是日趋完美的人。(1)完美是一种意识,也是一个过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永远在路上,我们永远在远方。2、完美(2)追求完美的过程是对人性缺陷的清醒认识和自我克制。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地强调非本质因素过分地自我欣赏3、偏得与责任职业对人的塑造4、职业角色与个人角色要一致否则会造成人格分裂个人化边缘化一、阅读的意义选择阅读在丰富的世界面前,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孤单和狭隘,这是人类的局限。阅读,就是让你尽可能地走出封闭的自我,体味温暖和博大。拒绝阅读,孤单就会成为一种永远的无奈,狭隘就会成为一种沉重的宿命。纯粹与复杂,瞬间与永恒,痛苦与欢乐,绝望与希望,诸多的矛盾,逼迫你思考,促使你超越。选择了阅读,就使思考有了一个开始,就使超越有了一种可能;放弃了阅读,就放弃了一个美丽的开始,就放弃了一种成功的可能。改变人一生的,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件事,但更可能是一本书。当我们拒绝阅读的同时,谁知道我们同时还拒绝了什么?阅读的意义不在于读几本书,学多少知识,而在于能否让读书成为一种真正的习惯,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不敢说,阅读的快乐是最高层次的快乐,但可以肯定地说,阅读的快乐是充满情感和智慧的快乐,没领略到阅读快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阅读世界,阅读人生,感受生活,感受心灵。提高自己,从阅读开始;丰富自己,从感受开始。阅读:人类的自娱、自省和自卫自娱:享受、放纵感觉、情绪宋代诗人苏舜钦住在丈人家中,每晚读书,总要饮酒一斗。他的丈人感到很奇怪,便要看个究竟。有一天晚上,只见苏舜钦读《汉书·张良传》,读到“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拍案叫:“惜乎击之不中!”即昂首满饮一杯;又读到张良对汉高祖说:“此天以臣授陛下”时,又拍案道:“君臣相遇,其难如此!”于是又满饮一杯。丈人见此情景笑道:“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为多也。”自省:揭示、唤醒真相、局限当我真正明白自己的重量后,我就不会再把自己放在高人一等的位置上,就不会再一叶障目,狂妄自大,而只会从心底里相信自己是一个需要时刻警醒的人,一个容易跌跟头的人,一个不比周遭人更好的人,一个需要别人搀扶的人,一个有限而又软弱的人,一个需要忏悔的人。——四国游子《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一次我去看一个外国艺术团的演出,旁边的一个老人是个盲人。一个盲人也能看演出?正疑惑的时候,盲老人“看”了我一眼,说话了:“姑娘,你能给我讲讲你看到的舞台上的东西吗?”音乐响起来了,老人说:“这音乐真好听,乐师是什么样的?”我一看,乐师果然在舞台一侧,而我此前一直没有注意到他们,我告诉老人:“他们盘腿坐在那里,穿宽松的白棉布衬衫和宽松的黑裤,扎鲜红的腰带,三个年轻人,一个中年人,一个老年人,有一个人在敲打小鼓,另一个人在弹一个木制的弦乐器,其余三个人用弓拉奏一种大提琴形的乐器。”他微笑了,“这些小乐器是用什么造的?”我细看了一下说:“木头……不过,球形的共鸣箱是用整个椰子壳做的。”我心里也不禁对这种乐器感到好奇,我怎么一直没有注意呢?就这样,在整个表演期间,我一边观看,一边为老人描述我所看到的场景,我描述得越多,他越频繁地点头,而我发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舞台设计、布景的颜色,舞蹈演员们配合音乐飘扬的黑色长发,乐师全神贯注演奏时的表情和动作,甚至报幕员那嘴角的浅笑。演出结束了,老人起身,握着我的手对我说,“你让我看到了一场真正的演出,谢谢你。”老人走了,我还站在大厅里。其实,说感谢的应该是我。今晚,是这位盲老人帮助我,让我看到了以前视而不见、未曾击节赞赏的美好事物。王安石自己曾说:“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知。”有的书上还说他“目下十行,书穷万卷”,可见读书量之多。可是有一次,王安石读到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不绝发笑,心想:“明月”怎么会叫?“黄犬”怎么能卧于花心?于是提笔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阴”。后来他游历到南方,发现南方有一种鸟叫“明月”,叫声婉转动听;有一种昆虫叫“黄犬”,常常在花心飞来飞去。自卫:寻找、逃避意义、归宿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刘向你要走远,就要读书。意大利故事片《邮差》中,邮差马里奥和所有意大利小岛上的渔民一样,经营者世代传承的出海捕鱼的生活,诗人聂鲁达的到来给马里奥的生命带来了新的可能。聂鲁达和美丽女性的恋情、聂鲁达至抵心性的诗句如同一道道亮光,照亮了邮差周围的一小片地方。马里奥发现了自己轮廓的存在,发现了小餐馆里女孩子的美丽和野性,发现了自己生活的小岛的海水风景。他以“苏醒”过来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周围的事物:“父亲从大海里捞起悲伤的渔网。”从此邮差便进入了另一重世界,他以苏醒过来的力量争取着爱情,争取着自由,争取着作为一个人应有的权利和平等。我们看到了质朴生活中的一个普通人,心弦如何被诗情拨动,灵魂如何被爱情唤醒。自娱:从容、优雅自省:深刻、透彻自卫:积极、沉重二、阅读的精神从心所欲和而不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一位教徒去朝圣。路途非常遥远,山路非常难行,空气非常稀薄。虽然他携带的行李已经很少,但沿途走来,还是举步维艰,气喘如牛。这时,他发现前面有个小女孩,背着一个胖嘟嘟的小孩,也正缓缓地向前移动。教徒见她汗流满面,还双手呵护着背上的小孩而艰难行进,就同情地对小女孩说:“我的孩子,你一定很疲倦,你背上的负担又是那么重。”小女孩说:“你背的是一个重量,但我背的不是一个重量,他是我弟弟。”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宽容Tolerance《现代汉语词典》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新英汉词典》忍受、容忍、宽恕《牛津大词典》对于不同于已的信仰、思想和行为的容忍或承认《大英百科全书》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以死捍卫你发表这观点的权利。——伏尔泰三、阅读的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四十岁时的李可染曾经向九十岁的齐白石老人讨教“笔法”,老人迟疑地从右手边笔堆中拈起一支笔,注视了好一会儿,像自言自语地说:抓紧了,不要掉下来!李可染初时不解,想这不是刚拿画笔的要诀吗,以为齐老不肯赐教,直到晚年才明白老人的意思是抓紧,不掉下来,怎么拿笔都行。笔,不能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笔是一种完成有趣事物的工具;一匹自由的乘骑!苏童读博尔赫斯一九八四年,博尔赫斯在中国的文学青年中风靡,我在北师大图书馆的新书卡片盒里翻到了他,我借到了博尔赫斯的小说集,从而深深地陷入博尔赫斯的迷宫和陷阱里。一种特殊的立体几何般的小说思维,一种简单而优雅的叙述语言,一种黑洞式的深邃无际的艺术魅力。坦率的说,今天,我仍然不能理解博尔赫斯,但我感觉到了博尔赫斯。四、阅读的力量阅读即心情古时一个书生,常年在外。一次给家里写信,匆忙中将一张白纸误放到信封里给妻子寄去了。妻子收到信拆开一看,见纸上并无一字,不但不怪丈夫粗心,反而认为这是丈夫想念自己心切,情在不言之中。于是写了一首情意绵绵的诗作为回信:“碧纱窗下启缄封,一纸从头彻尾空,知汝欲归情意切,相思尽在不言中。”阅读即生活在《孔乙己》里,鲁迅省略了孔乙己最初几次来到酒店的描述,当孔乙己的腿被打断后,鲁迅才开始写他是如何走来的。这是一个伟大作家的责任,当孔乙己双腿健全时,可以忽视他来到的方式,然而当他腿断了,就不能回避。于是,我们读到了文学叙述中的绝唱。“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先是声音传来,然后才见着了人,这样的叙述已经不同凡响,当“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孔乙己摸出四文大钱后,令人战栗的描述出现了,鲁迅只用了短短一句话,“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使用这手走来的。”这就是我为什么热爱鲁迅的理由,他的叙述在抵达现实时是如此迅猛,就像子弹穿越了身体,而不是留在了身体里。阅读即性情古代有个笑话,夫妻两人一起生活,夫想娶妾,妻说:“一夫则一妇耳,娶妾见于何典?”夫答:“《孟子》曰:齐人有一妻一妾。”妻子听后说:“若然,我应当再招一夫。”夫说:“这怎么行!”妻答:“岂不知《大学》序云:‘河南程氏两夫。’”实际上,原文是说:“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所谓“程氏两夫子”,就是宋代理学家程灏、程颐两兄弟。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五、阅读的情趣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
本文标题:教师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93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