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199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
199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30分)1.下列词语中的红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绮.(qǐ)丽箴.(jiān)言乳臭.(xiù)未干B.擂.(lèi)台皎.(jiǎo)洁卷帙.(zhì)浩繁C.戕.(qiāng)害璞.(pǔ)玉塞.(sài)翁失马D.踪迹.(jì)姊.(jiě)妹载.(zài)歌载舞2.下列四组词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漱口国藉雄赳赳源远流长B.斑斓沉湎金刚钻插科打浑C.诠释惦量荧光屏鸠占雀巢D.宣泄竣工家具店委屈求全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____这么一条小船。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____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____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A.况且何况而且B.况且而且况且C.何况而且何况D.何况况且而且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____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____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____什么都不得不____。A.装载徜徉致使割受B.承载徘徊导致舍弃C.装载徘徊致使舍弃D.承载徜徉导致割爱5.下列四句话,用的词语相同,但强调的重点却不同。其中分别强调“受话人”和“打电话”这件事的一组是(3分)①他上午在家里是给我打了一次电话。②他上午是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③他是上午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④他上午在家里给我是打了一次电话。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3分)①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____。②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____。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____。④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____。A.应接不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美不胜收B.目不暇接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美不胜收C.应接不暇美不胜收目不暇接琳琅满目D.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应接不暇琳琅满目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A.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学者、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他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B.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C.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D.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8.将下列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A.②④①③B.①④②③C.④②③①D.④③①②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李有才板话》、《农村三部曲》等。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春秋战国时的大量史料,记载了许多历史故事,文字优美,文学性强。C.我国古代的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D.世界名著《人间喜剧》、《死魂灵》、《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的作者依次是巴尔扎克、果戈理、托尔斯泰、莫泊桑。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0~11题。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10.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11.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二、(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8题。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及蜀平,坐是.沉滞者累年。司空张华爱其才,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撰《魏蜀吴三国志》,凡六十五篇。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或云..丁仪、丁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次少之。11.下列两句中的加红字的正确读音是(1分)①由是屡被谴黜.②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A.chùyúB.zhuóyúC.chùyǔD.zhuóyǔ12.“除佐作郎”中“除”字的正确意思是(2分)A.降职B.调职C.升职D.授职13.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黑的字在用法上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当以《晋书》相付②执手相看泪眼③可觅千斛米见与④君既若见录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14.“坐是沉滞者累年”中“是”字指代的内容是(2分)A.“屡被谴黜”,“乡党以为贬议”B.“寿独不为之屈”,“屡被谴黜”C.“蜀平”D.“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乡党以为贬议”下列句子的正确意思是15.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2分)A.宦人黄皓独揽权柄,耍弄威势,大臣都违背自己心意而依附他B.宦人黄皓专门耍弄威势权术,大臣都违背自己心意而依附他C.宦人黄皓独揽权柄,耍弄威势,大臣都迎合他的心意并依附他D.宦人黄皓专门耍弄威势权术,大臣都迎合他的心意并依附他16.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2分)A.认为陈寿虽然未能远避嫌疑,但推究实情还不至于被贬废B.认为陈寿虽然未能远避嫌疑,但按原本情况还不至于被贬废C.认为陈寿即使未能远避嫌疑,推究实情也还不至于被贬废D.认为陈寿即使未能远避嫌疑,按原本情况也还不至于被贬废17.传文评价陈寿说:“其为时所重如此。”这样说的根据是(2分)A.宦人黄皓专弄权威,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B.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C.撰《魏蜀吴三国志》,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D.夏侯湛见寿所作,坏己书而罢,张华认为当以《晋书》相付。18.对传文自“或云”至末尾一段内容正确的理解是(2分)A.交代了陈寿低评丁仪、丁及诸葛亮、诸葛瞻的原因。B.反映了陈寿撰史的态度有欠严肃、公允,有挟私报复之嫌。C.评价诸葛亮、诸葛瞻有别于丁仪、丁,褒贬不同,侧重各异。D.陈寿客观记载了诸葛亮、诸葛瞻的弱点与不足,议论他的人因此就少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三、(10分)19.在横线上默写《沁园春·长沙》的词句。(3分)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20.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白。把下面一段文字改作广播稿时,有四处非改动不可,写出这四处的序号。(2分)自从(a)我省西部(b)地区发生强烈地震(c)以来,本市各界(d)对震灾(e)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f)活动,捐款累计(g)已逾100万元之巨(h)。我厂原来已经捐款[包括捐赠衣服、物品折款(i)]8万元,昨天又捐款2万元。这些钱物已经转送(j)到了灾区(k)。()()()()21.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3分)要求:①不变更原意;②人物、人称表达准确;③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珊珊说到这件事。小王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小王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在“基本粒子”的大家族中,有一种叫中微子。它那穿山过海,敢于与光速较量的神奇本领和不费吹灰之力穿过地球的拿手好戏,极大地触发了科学家们应用研究的灵感。于是,中微子通信的设想脱颖而出了。这是一种采用中微子束来代替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无线通信方式。它可以冲破电磁波通信不可逾越的水下和地下这两大禁区,实现全球无线通信;它保密性好,传递信息快,不受外界干扰,对人体无害。这些优点是其他通信方式无法比拟的。中微子通信过程和微波通信相似,有发射和接受装置。通信时,发射端首先用高能质子加速器,将质子加速到几千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然后去轰击一块金属靶子。此时,靶子的背面就会产生许多“短命”的介子,这些介子一边运动,一边发生衰变,从而变成中微子和μ子。再让它们共同穿过钢板,这时μ子被钢板阻挡并衰变了,剩下的就是纯净的中微子束。然后,再用信号对它进行调制,接着通过磁场控制载有信息的中微子束,使之按人的旨意朝一定方向传向目标。接收端是一个贮有近亿吨水的大水箱,箱内的光探测器星罗棋布。当发射来的中微子束在水中传过时,就会与原子核中的中子发生核反应而生成μ子,μ子在水中高速前进,受到核的减速作用放出光子,这些光子进而被水中的光探测器接收,即可把原来中微子束所携带的信息调解出来,从而达到通信的目的。22.从原文意思来看,下列对中微子通信和电磁波通信所作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它们的通信过程、传递路线核装置是基本相同的。B.中微子穿透力强,金属板对它也不会产生阻碍。C.中微子能冲破水下和地下两大禁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通信方式。D.中微子通信和电磁波通信都是用光传输信息的。23.示意图中传输路线上用号码标出了十个位置。据文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缺图A.在中微子无线通信过程中,⑧应是传导距离最长的一段。B.从⑥开始,“身怀绝技”的中微子便开始出现了。C.通过①②两处的,是达到几千亿伏特能量的质子。D.在③处产生的介子,到④或⑤时变成了μ子;到⑨和⑩处,μ子又重新传递信息。24.在大水箱内,接替中微子束传输信息的依次是(2分)A.μ子—光子—中微子B.中子—μ子—光子C.μ子—光子D.原子核—中子—μ子—光子25.下列对中微子通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调解器是用来还原信息的装置。B.中微子通信的始端和终端都利用了
本文标题:199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68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