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住区规划细则2017最新
授课人:王英倩•第一篇城市与城市规划•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第2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第3章城乡规划体制•第4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第二篇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第5章生态与环境•第6章经济与产业•第7章人口与社会•第8章历史与文化•第9章技术与信息•第三篇城乡空间规划•第10章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第11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第12章城乡区域规划•第13章总体规划•第14章控制性详细规划•第四篇城市专项规划•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第16章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第18章城乡住区规划•第19章城市设计•第20章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第五篇城市规划的实施•第21章城市开发规划•第22章城市规划管理课程纲要第18章城乡住区规划——居住区方案分析没有汽车线路的道路家我心目中的(理想的)住区是什么样的?居民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的需求——交往的需求——休闲的需求——美的需求居民是城市的主人,居民的生活是城市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城市生活居住体系包括两个层次:住宅(家庭生活单元)、居住区。以人为本考虑如何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需求层次理论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住宅区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适居性、识别性与归属性以及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人的活动空间国际居住标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孙中山最低标准:每人一个床文明标准:每户一套房舒适标准:每人一个房间豪华标准:每人一套房现在我国正朝着舒适标准努力,争取每户一套房,每人一间房。居住区的各系统不是孤立的,它与周围地区和整个城市相应的各项系统密切相关。在物质系统的构成上,它是城市物质系统的基本单元;在物质系统的空间布局上,它是城市整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方面,它又是整个社会生活网络的重要节点。系统的整体性•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本章概述18.1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18.2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18.3住区的规划设计18.4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18.5城市旧住区的更新规划18.1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18.1.1住区的概念与类型(一)概念:住区是城乡居民定居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类型、各种规模居住及其环境的总称。(二)类型:1.按城乡区域范围不同城市住区、独立工况企业和科研基地住区、乡村住区城市住区:在城市土地使用范围之内,是城市功能用地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住区内一般可只设置主要为住区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城市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独立工况企业和科研基地住区:主要为某一个或几个厂矿企业或科研基地的职工及其家属而建设,居住对象比较单一。住区大多远离城市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住区内除了需设置一般公共服务设施外,还要设置如食品、豆制品等的加工厂、综合性医院等设施。乡村住区:主要位于农村范围的居住用地,与农业生产经营具有较紧密的联系。2.按建设条件新建住区和旧住区3.按住宅层数低层住区、多层住区、中高层住区、高层住区、混合住区。18.1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18.1.1住区的概念与类型(三)住区的规模1.影响因素(1)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具有与规模相对应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是影响住区人口规模是重要因素。合理的服务半径是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步行距离,一般最大为800~1000m。公共设施的经济性:·人口≤3.5万时,设施如要成套配置,则不经济。·人口为4.5万时,设施项目配置可全,但要合并。·一般人口为6万人左右才合理公共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住区公建使用时,步行15分钟为宜,则服务半径R=800-1000M18.1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18.1.1住区的概念与类型(三)住区的规模1.影响因素(2)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基于机动车模式的城市干道之间保持合理的间距,以保证交通安全、快速和畅通。城市干道的合理间距一般在600~1000m之间,城市干道间用地一般在36~100h㎡,成为大型居住用地开发规模。(3)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行政管理制度对住区人口规模单元的划分与管理具有相应的政策。我国大城市接到办事处管辖人口约3~5万人,成为“街道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单元。(4)其他影响:住宅层数(主要体现在高容积率开发导致住区人口规模较高)、自然地形条件、城市规模、城市历史街区环境、居民社会心理感受等因素。18.1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18.1.1住区的概念与类型(三)住区的规模2.美国城市土地使用规划中三种不同规模尺度的住区(1)住宅单体(dwelling)和小组群住宅可以被称为最基本的尺度规模。这一尺度更多是建筑和场地设计的领域。城乡住区规划设计较少直接涉及这种尺度规模。(2)邻里(neighborhood),具有步行尺度的范围。除住宅组群外,还包括商店、银行、学校、社区中心、托儿所等与住宅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人行道、自行车道、街道以及换乘车站或公交车站等多元化交通网络系统。,还包括公共空间环境,如公园、绿地、广场、林荫道和水体等支撑居民日常生活的要素。(3)都市聚落(urbanvillage),由邻里集聚形成。(4)更高层次的住区是由城镇和城市组成的区域网络,是广义的人居环境讨论的范畴,不作为本章所讨论的住区内容。18.1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18.1.1住区的概念与类型(三)住区的规模3.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住宅规模划分(1)居住区:居住人口30000~50000。配建完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2)居住小区:居住人口10000~16000人。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3)居住组团:居住人口1000~3000人。被小区道路分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区小区组团户数(户)10000-160003000-5000300-1000人口(人)30000-5000010000-160001000-3000用地(公顷)50-10010-354-6居住区分级规模控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18.1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18.1.2住区规划的任务任务:科学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满足特定居住对象的需要。除布置住宅外,还规划布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停车场地、绿地和活动场地、市政工程设施等。较大规模的住区内宜考虑设置适当规模和类型的就业岗位。18.1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18.1.3住区规划的编制(一)编制重要因素:合理地段选址、城市建设框架、住区基地规划布局和住宅建筑设计等。(二)住区规划编制的内容: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2.确定住区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3.确定居住人口数量规模(或户数)和用地的大小4.拟定居住建筑的布置方式5.确定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允许设置的生产性建筑)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6.拟定各级道路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7.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8.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9.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10.对不同阶段的方案进行必要的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满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要求。18.2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18.2.1住区的组成(一)住区的组成要素组成要素物质要素精神要素由自然和人工两大要素组成。自然要素指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物等。人工要素指各类建筑物以及工程设施等。指社会制度、组织、道德、风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修养等。18.2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18.2.1住区的组成(二)住区的组成内容——根据工程类型分类组成内容建筑工程室外工程主要为居住建筑,其次为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市政公用设施用房以及小品建筑。包括地上、地下两部分。内容有:道路工程、绿化工程、工程管线以及挡土墙、护坡等。18.2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18.2.1住区的组成(三)住区的用地组成居住用地=住宅用地???18.2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18.2.1住区的组成(三)住区的用地组成居住用地的用地平衡表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1住宅用地(R01)50~6055~6570~802公建用地(R02)15~2512~226~123道路用地(R03)10~189~177~154公共绿地(R04)7.5~185~153~6居住区用地(R)100100100–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居住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公共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道路用地–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居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小区(级)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组团(级)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公共绿地–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18.2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18.2.1住区的组成(四)住区的环境组成1.内部居住环境——住宅内部环境和住宅楼的公共部分环境。2.外部生活环境——空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热环境、光环境、视觉环境、生态环境、邻里环境和社会环境。(五)居住用地分类–一类居住用地R1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R2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R3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的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R4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刮开有奖居住用地分类–一类居住用地R1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R2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R3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的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R4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居住用地分类–一类居住用地R1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R2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R3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的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R4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居住用地分类–一类居住用地R1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R2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R3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的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R4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居住用地分类居住用地分类–一类居住用地R1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R2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R3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的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R4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一类居住用地R1市政公用设施
本文标题:城市住区规划细则2017最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