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育婴师培训教学大纲与计划(初级)
1育婴师培训教学大纲与计划(初级)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和要求科学研究表明0~3岁是人一生中身体和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特别需要在生理、心理、营养、保健及行为培养诸方面给予科学的指导,而父母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及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婴儿的生理健康、行为模式、智力发展、人格结构和未来成就,因此本学科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育婴师的主要任务是以宣传现代科学育婴理念为核心,以为婴儿综合发展提供全方位指导和服务为宗旨。本书全面介绍婴儿生理、心理、营养、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社会行为培养及人格发展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1、使学生初步掌握0~3岁婴儿的生活照料、护理、和教育,2、掌握相应的育婴师的职业技能。为以后创造性地从事育婴师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初步掌握育婴师的基本方法,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职前准备。由于婴儿师教材是一门新兴的行业,目前可选性不强,同时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所以,授课时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例,以城市大学订的的教材《育婴师》为主要参考书,再根据育婴师的实际参考一些参考书和参考文献,本学期计划观摩二节带教活动。教学方法以讲授、参与互动式、操作式教学、案例分析等方法相结合。二、课程的学时周次教学单元教学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1第一单元:育婴员(师)的职2学时2学时2饮食与营养。业特点与要求第一节饮食与营养2第二节睡眠、大小便2学时1学时1学时3第三节传染病的消毒2学时2学时4第二单元保健与护理第一节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2学时2学时5第二节常见发育行为问题2学时1学时1学时6第三节意外伤害及家庭急救(一)2学时1学时1学时7第三节意外伤害及家庭急救(二)2学时2学时8第三单元教育婴幼儿教育概述2学时2学时9第二节“婴幼儿发展观察与评价”2学时1学时1学时10第三节婴幼儿动作的评价和个别化培养2学时1学时1学时11第四节婴幼儿语3学时2学时1学时3言、感知和认知发展的观察评价12第五节婴幼儿情感和社会性的主要问题分析与引导3学时2学时1学时13第四单元家长指导与培训第一节家长指导:婴幼儿教养环境的创设。2学时1学时1学时14第二节:带教与培训:0~1岁婴儿的教养要点2学时1学时1学时15第三节:带教与培训:1~2岁幼儿的教养要点1学时1学时16第四节:带教与培训:2~3岁幼儿的教养要点1学时1学时17第五节:带教与培训:0~3岁婴幼的发展评诂要求2学时1学时1学时18复习三、课程考核安排4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成就的测量和评价。《育婴师》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组成。(一)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检查,它涵盖了能力培养、思维培养和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考核,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学习信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课程形成性考核由学习内容考核和学习方式考核两部分构成。1、学习内容考核,主要看记分作业和课程实践,占75%。其中,记分作业分为记分平时作业(3-5次)和专门设计的综合性作业(2-4次)两种。课程实践通过观察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情况,以及运用知识的程度,动手的能力等进行成绩评定。2、学习方式考核,主要看学生参加课堂讨论情况、小组学习情况、到课情况及学习笔记情况等,占25%。本课程根据不同办学模块、不同专业的特点,选用两种以上形式进行考核,兼顾内容和方式。(二)终结性考试。终结性考试是课程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目标参照测评,旨在检查学生对《育婴师》课程所涵盖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教学目标规定的育婴师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本课程的终结性考试坚持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答案和评分标准。四、课程课外实训安排《育婴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实践课是将先进的教养理念与实用的操作技能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因此对这方面的教育内容将采用操作性强的示范、录像、图片和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四幼亲子师现场带教并讲评。5特别是对关于0-3岁婴幼儿发展与教育过程中关系的重要性,采取下园观摩亲子课程中的教育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感受育婴师的职业特点。高职学生的课外实训活动不得少于四次(12课时)。详细安排见《〈育婴师〉课程形成性考核设计方案》。五、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生活照料教学要求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婴幼儿消化代谢特点,掌握婴幼儿能量的消耗的作用、婴幼儿消化代谢的特点、掌握婴添加泥糊状食品的科学方法;会制定制定0~3岁婴幼儿不同阶段的食谱。提高婴幼儿睡眠质量的方法等,婴幼儿控制大小便能力的生理基础。教学内容第一节:饮食与营养一、婴幼儿能量的需要1、婴幼儿能量消耗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基础代谢(2)体力活动(3)生长发育(4)食物特殊动力作用(5)排泄2、能量的参考摄入量二、能量的组成和来源1、蛋白质(1)蛋白质的主要生理作用(2)蛋白质的缺乏的后果6(3)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和食物来源(见表1—2)2、脂肪(1)脂肪的主要生理作用(2)脂肪缺乏和过量的后果(3)脂肪的食物来源和推荐摄入量(6个月以前母乳基本能满足需要。)3、碳水化合物(1)碳水化合物主要生理作用(2)碳水化合物缺乏和过量的后果(3)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和摄入量。4、微量营养素(1)维生素1)维生素A2)维生素D3)维生素B14)维生素B25)维生素C(2)矿物质1)钙,属于宏量元素2)锌,属于微量元素3)铁,属于微量元素4)碘,属于微量元素5、膳食的其他成分三、婴幼儿消化代谢特点1、婴幼儿消化道的解剖生理特点2、婴幼儿消化道的动力功能3、婴幼儿肠道吸收功能(1)碳水化合物(2)脂类(3)蛋白质、胰蛋白酶(4)肠道茵群四、婴幼儿膳食营养状况评价1、增加食物的能量密度72、全面营养、促进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3、平衡膳食,促进婴幼儿生理系统的发育(1)品种多样1)主食2)蛋白质辅食3)含无机盐和维生素的辅食4)提供热能量的辅食(2)比例适当(3)饮食定量第二单元保健与护理教学要求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1、能够早期发现婴儿的异常并进行及时处理。2、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3.常见传染性疾病的原因、症状、预防和护理的方法。其它问题可一般了解。按育婴师的职业特点传染性疾病的原因、症状、预防和护理的方法。应为本章的重点。教学内容第一节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一、日常护理1、晨间检查2、日常观察3、婴幼儿发高热的护理(1)酒精擦浴。(2)冰袋的使用。8二、营养性疾病1、佝偻病。(1)症状。(2)预防措施。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2)指导合理喂养。3)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4)补充维生素D。2、缺铁性贫血(1)症状。1)一般表现。2)造血器官表现。3)其他症状和体征。(2)原因。1)发病原因。2)缺铁原因。①体内储铁不足。②铁的摄入量不足。③生长发育因素。④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3)预防和治疗。3、营养不良(1)病因1)喂养方法不当。2)疾病因素。3)生长发育过快。(2)预防与治疗。1)饮食平衡。通过饮食的合理搭配实现营养摄取平衡。2)营养补充。可以通过注射等手段。3)营养强化。持续地加强某种营养的补充,如服用药物等。4、单纯性肥胖症。(1)病因。(2)表现。(3)危害。(4)对脂肪组织进行测量的方法。(5)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进行预防。三、呼吸道疾病91、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2、气管炎、支气管炎3、哮喘四、消化道疾病1、腹泻(含秋季腹泻)2、腹痛3、呕吐五、传染性疾病1、麻疹2、水痘(1)原因。(2)症状。(3)预防和护理的方法。3、流行性腮腺炎4、百日咳(1)症状。(2)家庭护理5、脊髓灰质炎(1)症状。(2)预防和治疗。6、猩红热7、传染性肝炎8、细菌性痢疾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10、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11、手口足病第二节常见发育行为问题一、吮手指二、交指甲三、屏气发作四、习惯的擦腿五、暴怒发作10第三节意外伤害及家庭急救一、婴幼儿伤害(事故)的分类和急救原则1、婴幼儿伤害(事故)的分类(烫起小水泡等,可以在家里进行简单处理。2、急救处理的原则二、基本的急救方法三、婴幼儿伤害(事故)的家庭急救方法1、外伤的紧急处理(1)擦伤。(2)扭伤。(3)关节脱位(脱臼)。2、骨折的紧急处理3、误服药物的紧急处理4、气管异物的紧急处理四、护送受伤婴幼儿去医院急救第三单元教育教学要求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婴幼儿教育的特点和内容婴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重点掌握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观察和活动提示。教学内容第一节婴幼儿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意义1、婴幼儿教育的生理基础2、婴幼儿教育的心理基础(1)大脑发展的关键期。11(2)言语发展的关键期。(3)感觉发展的关键期。(4)自我意识形成(人格培养)的关键期。3、教育对婴幼儿成长的导向作用4、婴幼儿教育的误区5、关注婴幼儿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二、婴幼儿教育的特点和内容1、婴幼儿教育的特点(1)通过感官进行学习。(2)在与环境互动中自然学习。(3)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4)需要反复进行。2、婴幼儿教育的内容1)动作技能。2)评议表达能力。3)认知能力。4)情感和社会性行为。5)人格。6)艺术感受能力。三、婴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1、婴幼儿教育的原则(1)尊重婴幼儿发展权利的原则12(2)促进婴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原则。(3)以情感体验为主体的原则。(4)保教并重的教养原则。(5)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婴幼儿个体发展的原则。2、婴幼儿教育的方法(1)积极的发应。(2)日常练习。(3)鼓励婴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观察问题和探索外部世界的能力。(4)鼓励婴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培养婴幼儿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二节婴幼儿发展观察与评价一、婴幼儿发展的评价1、评价的基本概念2、评价的意义3、评价和观察评价4、婴幼儿发展的评价原则(1)把握评价的客观性。(2)测评结果的科学性。二、婴幼儿发展评价的介绍1、发育诊断法(盖泽尔发育量表)2、发育筛查法3、观察评价法三、日常观察记录的方法1、观察2、记录(1)佚事记录法。(2)表格记录法。(3)跟踪记录法。第三节婴幼儿动作的评价和个别化培养13一、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评价和个别化培养1、婴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观察评价2、实施个别化教学计划二、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观察和活动提示1、精细动作练习的意义2、精细动作练习的活动提示3、精细动作发展特征的观察与相关的练习方法(1)新生儿1)发展特征。2)相关的练习方法。第四节婴幼儿语言、感知和认知发展的观察评价一、语言发展的观察与相关的练习方法1、婴幼儿语言发展的观察与相关的练习方法。(1)新生儿。(2)1—3个月。(3)4—6个月。(4)7—12个月。(5)13—18个月。(6)19—24个月。(7)25—36个月。2、语言发展的观察与记录(1)佚事记录法。(2)表格记录法。3、实施有差异性的语言教育二、感知能力发展的观察评价与指导1、观察评估的意义。2、感知能力发展的观察与评估方法3、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婴幼儿的感知练习内容与进度三、认知发展的观察与评价1、婴幼儿认知发展的观察与评价的意义142、婴幼儿注意、记忆、思维发展的观察与评估的原则与要点3、婴幼儿认知发展的观察与评价的方法实施第五节婴幼儿情感和社会性的主要问题分析与引导一、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问题1、焦虑2、胆小3、受挫4、爱哭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主要问题1、依赖2、退缩3、任性4、霸道三、相关概念说明1、美感、理智感和道德感2、情商3、良好情绪的主要表现4、自我意识良好的情绪情感和社会性行为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第四单元家长指导与培训教学要求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家长指导与培训、带教与培训的方法,0~3岁教养内容与要求。其它内容可一般了解。教学内容第一节家长指导一、指导内容二、指导家长的方法1、操作示范2、规范讲解3、耐心答疑4、及时反馈第二节带教与培训一、带教与培训的意义、原则和内容1、带教与培训的意义2、带教与培训的原则3、带教与培训的内容二、带教与培训的方法15一、教养理念1、亲爱婴幼儿
本文标题:育婴师培训教学大纲与计划(初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13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