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口腔科合理用药制度一、按指证使用抗菌药物1、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①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如牙周炎、急性根尖周炎、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急性冠周炎、颌面部间隙感染可使用抗菌药物;牙龈炎、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等原则上以局部开髓、根管治疗为主,不使用抗菌药物。②临床诊断为病毒性感染的患者如普通感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疱疹性口炎等原则上不得使用抗菌药物。③非感染性质的粘膜病不提倡使用抗菌药物。2、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①无菌切口丙类以下手术原则上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甲、乙类手术可酌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②病房污染切口类手术可使用抗感染药物。3、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原则上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执行,对心脏瓣膜畸形、甲亢、糖尿病患者在进行口腔诊疗操作前提倡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二、按规范合理给药1、门诊细菌性感染病人在条件许可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前应根据病情需要开展病菌种类签定和药敏试验。2、病房细菌性感染病人应遵循用药前先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根据病情及感染特点可先行经验性用药,待培养结果和药敏结果出来后选用对症抗菌药物。重病感染病人治疗中必须要有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4、门诊污染手术原则上以口服药物预防为主。5、轻度冠周炎、牙周炎以局部抗感染药物冲洗为主。6、抗菌药物用药48-72小时疗效不佳时方可考虑换药。体温正常、症状明显消失后72小时可考虑停药。7、污染手术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门诊主要以口服抗菌药物为主,在病房手术病人可使用静脉途径给药。污染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原则上不超过5天。8、依据口腔感染特点,口腔感染提倡联合应用抗厌氧菌的抗菌药物和抗需氧菌的抗菌药物。三、抗菌药物使用管理1、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药剂科负责抗菌药物的日常管理,医务科负责抗菌药物的行政管理,检验科负责感染病人的感染病菌培养和药敏试验。2、住院医师处方权限为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一线用药);主治医师处方权限为非限制和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一、二线用药);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处方权限为一、二线用药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三线用药)。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在急诊或值班时遇特殊情况可用二、三线药物,限为一天量,需报医务科备案。3、我院一、二、三线药的确定由药剂科参照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我院情况进行确定。4、联合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使用时应经科主任批准并报医务科备案(局部冲洗药除外)。5、药剂科应定期对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报医务科。医务科应定期对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医务科与药剂科应定期联合向医院药事委员会进行通报。一线用药:注射用青霉素、阿莫西林胶囊(阿莫仙胶囊)、阿莫西林颗粒(阿莫仙干糖浆)、头孢氨苄胶囊(先锋霉素四号)、头孢拉定胶囊(先锋霉素六号)、注射用头孢硫脒(仙力素)、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丁胺卡那)、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盐酸米诺环素胶囊(美满霉素)、罗红霉素胶囊(仁苏)、乙旋螺旋霉素片、交沙霉素片、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洁霉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胶囊(氟哌酸胶囊)、氧氟沙星片(泰利必妥片)、甲硝唑片(灭敌灵片)、0.5%甲硝唑注射液、替硝唑片*、0.4%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呋喃妥因片、盐酸小檗碱片(黄连素)、注射用链霉素、制霉菌素片、利巴韦林片(病毒唑片)、利巴韦林注射液(病毒唑针)、阿苯达唑片(肠虫清)。二线用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咀嚼片(艾克儿)、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强力阿莫仙)、奥硝唑胶囊(齐克)、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圣诺安)、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左克)。三线用药: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配舒巴坦钠(新君必治)、拉米夫定片(贺普丁)(限活动性乙型肝炎用药)。*为我院自定一线药
本文标题:口腔科合理用药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629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