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对传统农区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
对传统农区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驻马店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城镇化率比较低,县域经济在全市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通过对驻马店平舆县发展县域经济的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只有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主攻民营经济,做强农业经济,才能使传统农区县域经济获得更快地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平舆县位于驻马店市东部,与河南省周口市和安徽省阜阳市接壤。这里过去交通不发达,基础设施落后,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藏,历史上十年九涝,被称为“洪水走廊”,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近几年来,平舆经济快速发展、活力强劲,被称为驻马店市经济发展的“平舆现象”、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重视,曾先后有120多个省内外县(市区)到该县参观考察。一、平舆县域经济发展的态势和特征平舆县耕地面积134万亩,人口96万,辖19个乡镇、街道。该县2004年生产总值、限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只有36.4亿元、4.2亿元、5032万元(不含农业税)、6.8亿元,为“一、二、三”产业结构,农业比重高达41%,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平舆县针对传统农区的实际,选准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以集聚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扩张城市规模,提升服务业水平,加大劳务输出,实施“回归工程”,增强综合实力,经济呈现增长较快、后劲增强的发展态势。2009年生产总值84.2亿元,是2004年的2.3倍,连续四年增幅位居全市9县第一位;限上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19.7亿元、40.7亿元,年均增长27%、44%;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下降了1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由59%提升到7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2亿元,是2004年的4.4倍,由全市第八位上升到第三位,增长速度连续四年居全市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36元,5年年均增长分别为16.4%、14.5%,均居全市前列。该县先后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国家卫生县城、河南省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等称号,产业集聚区被评为全国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平舆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征:(一)中小企业集聚形成规模。2004年以来,该县在全省县级较早建设产业集聚区和标准厂房,以此为载体引导企业集聚,形成了产业集聚。目前,全县产业集聚区建成区已达3.2平方公里,已建成72套各式标准厂房,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入住企业177个,其中限上工业企业103个,企业集中度达到80%。同时形成了食品加工、医药生化、皮革三大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其中,食品加工产业——聚集了以康博汇鑫油脂、百缘面业、泉安食品为主体的46家企业,康博汇鑫油脂等9家企业的产品获得了2009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金奖或银奖;医药生化产业——聚集了以玛雅、冰王、香港牡丹园为龙头的29家企业,玛雅公司生产的“虎镖牌”保健系列用品畅销上海、武汉等10多个大城市,连续四年共纳税1200万元以上;皮革产业——以建设皮革治污中心为保障,新上了惠成皮革、顺兴皮件、联发皮件等50家企业,产业集聚优势明显,年实现产值20亿元,安排4500个就业岗位,工业集聚区先后被评为全省、全国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全省民营科技园区。2009年产业集聚区企业实现利润9.5亿元,实现税收1.6亿元,综合效益12.7亿元,占全县税收收入的68%。平舆已成为中小企业集聚之地、产业集群发展之地,中小企业迅速汇聚并形成了规模。(二)县城规模急剧扩张。平舆县以行政新区搬迁为契机,盘活老城区资产,集聚大量资金,迅速推动了新区建设步伐。新修建16.5公里的西环、南环、北环路,形成了完整的环城公路。新修、改造了永乐大道、清河大道等19条城市干道,在城区形成了八横九纵的道路,拉大了城市框架。整修了县城4个出口,投资2亿多元打造了以挖掘平舆历史名人为主题的奚仲公园、陈蕃公园、太任公园、月旦评游乐园等8大公园和30多个小游园,奚仲公园的水幕电影和大型音乐喷泉定期向群众开放,小清河、草河两条小水系改造成3.8公里的旅游线路已初具雏形。2004年至2009年,县城区面积由7.2平方公里扩展到14.9平方公里,县城人口由7万增加到15万,5年时间实现了县城面积、常住人口翻一番,流动人口达到12万,城镇化率达到27.1%,提高了15个百分点。该县以市场运作开发城区建设,吸引23亿元外来资金和民间资本投资房地产开发建设,银河大厦、金茂大厦等10多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怡馨庄园、锦绣花园等28处优美的高中档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房地产开发一片火热,古槐、东皇商业步行街商铺十分抢手,楼盘开发一个成功一个,无一空置,城乡居民纷纷到新区购房定居。2004年以来,他们共新建房地产项目131个,开发面积203万平方米。由于较好解决了供求关系,稳定了房价,5年来商品房平均价每平方米950元左右,明显低于周边县区,降低了农民进城门槛。公园、住宅小区、供电供水、绿化美化等城市设施日趋完备,道路网络四通八达,绿化、美化、亮化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城在园中、园在城中”优美的宜居环境,一座崭新的现代城市正在豫南大地上悄然兴起。(三)服务业增势强劲成为支撑。平舆县强化政策扶持,注重规划引导,突出重点项目,把发展服务业打造成带动和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05年以来,该县相继建成了古槐、挚地大道商业街,拆迁改造解放街中段为商业名店街,爱家生活广场、喜迎门家居生活超市等一大批知名超市、商场相聚落户这里,城区形成了灯饰、电动车等多条商品专业街。整合快递、配送资源,物流及汽修等19家企业入住中铁物流园区,形成了市场繁荣、人气旺盛的核心商业物流区。沿挚地大道、小清河两侧空间布局的娱乐休闲服务业初具规模,形成特色,以休闲茶座、音乐广场、足浴保健为主的休闲娱乐场所已发展到92家。温泉大酒店、御景大酒店相继建成,提升了餐饮业的品牌和整体竞争力,在东皇大道中段、解放街东段形成了相对密集的旅馆业。县城区拥有60个以上标准床位商务宾馆达43家,餐馆276家。目前,该县初步形成了商贸流通、文化休闲娱乐、餐饮住宿、房地产开发、文化旅游五类重点产业;呈现规模发展并与工业经济、城镇建设相互促进定向发展的态势。2009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5.4亿元,占GDP比重达30.2%,较上年增长17.8%。(四)城镇教育助推城乡统筹发展。该县通过公办、民办公助、民办等多种渠道,2004年以来,在县城新建、扩建16所寄宿式学校,公开招聘了2300多名教职员工。目前,县城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4所,在校学生有8万多人,占全县学生总数的40%,是2004年的2.6倍。城镇教育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投资教育,促进了民办教育的崛起,扩充了城镇教育资源总量,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高中毕业人数万人比位居全市9县前列。寄宿式学校接收寄宿式学生5.6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子女5.1万人,解决了广大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和管护难题,促进了更多的农民外出务工。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教学质量、优美的居住环境和适中的房价吸引了该县及周边县4万多农村人口涌向城区务工、经商、居住,带动了房地产开发、餐饮、文化、交通、信息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20多万农民走出农村,走出土地,推动了土地向规模经营、种田大户手中集中,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从而助推了城乡统筹发展。平舆县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住房、就医等问题入手,以加快廉租住房建设为重点,全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一期、二期3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已竣工,可入住600户贫困家庭,现已入住200户。扎实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全县参保率达91%,已有11万多农村老人每月领到60元的养老金。县中心医院投资2100万元的病房大楼和县人民医院投资4600万元的门诊大楼、妇外科大楼相继建成,新增床位500张,进一步改善了全县医疗卫生条件,新农合参合率达98%,解决了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坚持开门办公、无障碍信访,“和谐拆迁”房屋面积12万平方米,未发生一起群众上访,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二、平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五年来,平舆县不甘经济落后,立足发展实际,积极创新方法,在加快发展的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实现了县域经济的较快发展和明显提升。(一)创新思路,拓宽发展新优势。面对传统农区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经济发展无区位优势、无资源优势、无工业基础的特殊县情,平舆县委、县政府创新发展思路,在发展理念上重点突出“四个一”,即树牢一个思想,坚定一种精神,创新一套机制,走好一条路子。树牢一个思想,就是树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跳出农业抓农业的思想;坚定一种精神,就是坚定“不畏发展困难、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优势创造优势”的开拓进取精神;创新一套机制,就是积极创新工业带动机制、城建推进机制、教育促动机制和特色发展机制等;走好一条路子,就是切实走出一条稳农兴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农产区工业化发展的特色路子。平舆县确立了“工业强县、项目兴县、农业稳县、服务业活县”的发展战略,着力实现工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和种田能手集中。在工业化发展中,通过建设标准厂房,打造招商引资的比较优势;在城镇化推进中,把服务业作为新的增长空间和发展资源,与工业发展并重,并把大力兴办城镇教育作为加快城镇化的重要推手,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平舆县正是秉承这种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发展举措,形成了独特发展模式和特色。(二)集聚产业,重点推进工业化。平舆县把加快农区工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以集聚产业作为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抓手,实施重点突破,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工业化进程。一是筑优产业集聚平台。针对基础条件差、招商缺优势的客观条件,以建设产业集聚区和标准厂房强力推进项目建设,2004年开始在县城西部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并建设和推广使用标准厂房,带来了招商引资“群凤争巢”的“洼地效应”,很快引来一批中小企业入住。二是优化产业集聚机制。在集聚区建设资金筹集上,鼓励引导创业有成人员和社会闲散资金投资标准厂房建设,建成后投资者拥有全部产权,年租金为总投资的5%,由此共向社会筹集建设资金2亿元,目前集聚区标准厂房已分四期建成72套,且档次不断提高。在以创业激励措施壮大支柱产业上,县委、县政府每年向新增或较历史最高纳税增加5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进行奖励,5年奖励轿车102辆,并对每年评选出的工业企业20强张榜表彰和发放政府津贴,调动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三是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在完善集聚区功能建设,实现“五通五化”的同时,注重提高入住项目的规模和质量,规定凡入住项目必须通过环评,且新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须在500万元以上。为促进集聚区的节能减排,县财政出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皮革治污中心,入住企业全部采取燃气锅炉,确保工业发展中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三)激活民资,大力推进城镇化。平舆县把加快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在抢抓政策机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同时,激活民间资本参与城区建设,建立起“以城养城、以城建城”的市场化投融资机制。一是以出让招标方式激活民资参与城区土地开发。该县成立了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把新增建设用地、国有集体企业存量土地、旧城改造和城中村土地全部纳入收购储备范围,对城区土地推行“五统一”制度,以公开出让、拍卖等形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土地开发。古槐商业街开发前是一条臭水沟,2005年通过挂牌拍卖,开发商以1940万元竞得,创下了该县土地拍卖亩均最高价。二是以土地置换等方式激活民资参与城区基础建设。他们采取“土地置换”、“以地换路”、“以奖代补”、“全额垫资”的方式方法,调动社会资金投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积极性,目前个人出资已新修道路23条,改造背街小巷59个,硬化路面6.7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道1.3万多米。三是以民办、民办公助方式激活民资大力兴办城镇教育。把城镇教育作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针对
本文标题:对传统农区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61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