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水产药物学基础及水产疾病学
第三章药物学基础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常用药物本章重点是渔药的安全高效使用;难点是环境对药效的影响。要求掌握:1.渔药的概念、种类、功能和作用机理2.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结果以及影响药物作用效果的因素3.安全高效使用渔药的原则本章重点难点:一、药物与渔药的概念(一)药物:是指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物质。(二)渔药:是指专门用于渔业的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协助机体恢复正常功能,确保水产动植物机体健康成长的物质。第一节概述渔药按理化性质可分为化学药、中药、生物制品等,根据药物的作用一般有:环境改良剂、消毒杀菌剂、抗微生物药、杀虫驱虫药、代谢改善和营养剂、中草药、生物制品及其他辅助性药物等。(三)渔药的分类及功用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人体及病原体产生药物效应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一)药物的作用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反应。药物接触或进入机体后,促进体表与内环境的生理生化功能改变,抑制侵入的病原体,协助机体提高抗病能力。二、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药物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表现为机能改变(强壮、兴奋、镇静、抑制、麻痹、麻醉)有些化疗药物则主要作用于病原体,杀灭或驱除入侵的微生物或寄生虫,使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免受损害或恢复平衡而呈现其药理作用。(二)药物作用的基本形式(三)药物的作用类型1.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2.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3.选择作用和一般原生质毒作用4.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5.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1.治疗作用:对防治疾病有利的作用。2.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产生损害的作用。(1)副作用:与治疗无关的作用。(2)毒性反应:是药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3)过敏反应:异常的免疫反应(4)继发反应:二重感染(5)后遗效应:指停药后残存药理效应。(6)停药反应: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毒现象(四)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最小有效剂量Emin、半数有效剂量ED50、EC50、LD50、LC50最大耐受剂量Emax、量效曲线各种利尿药的作用强度及最大效能比较效应强度最大效能治疗指数:TI=TD50/ED50或TC50/EC50LD50/ED50(动物试验)TD50:半数中毒剂量TC50:半数中毒浓度LD50:半数死亡剂量较好的安全指标:ED95~TD50之间的距离,其值越大越好。药物的安全指标E(T)(%)E(T)(%)E(T)(%)D(orC)D(orC)D(orC)○有效量的量效关系△中毒量的量效关系●有效百分数减中毒百分数药物的安全性指标:治疗指数及安全范围药物的体内过程1.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2.分布:是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3.生物转化:是指药物在体内经化学变化生成更有利于排泄的代谢产物的过程。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等过程。4.排泄:是指药物的代谢产物或原形通过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的过程。(五)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物动力学最小中毒浓度最小有效浓度Tpeak----达峰时间消除半衰期残留期吸收分布过程代谢排泄过程药时曲线(一)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结构、溶解度、酸碱度、稳定性、挥发性、吸附力等。(二)药物的剂量剂型“群体化”给药,口服按总体重计算给药剂量;外用按水体体积计算给药剂量。(三)药物的储藏与保管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四)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联合用药:临床上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治疗疾病。协同作用:两药联合应用的效应大于单药效应的代数和。相加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等于它们分别作用的代数和。拮抗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小于它们分别作用的总和。(五)药物的给药方法和给药时间(1)方法口服:胃内食靡的充盈度、酸碱度等药浴:不易控制用药浓度、时间等全池遍洒:选择性差、污染、误食等挂篓挂袋:是否缓释、回避性等浸沤:仅中草药能用注射:应激反应等涂抹:易流入鳃、口(2)给药时间一般在晴天上午9:00-11:00,下午15:00-17:00之后,要考虑:药物类别和性质温度、光线强弱水生动物生态习性给药途径(1)种属差异(2)生理因素(3)病理状态(4)个体差异(七)环境因素水温、PH值、有机物等(六)机体因素第二节常用药物一、抗微生物药(一)、抗菌素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化学治疗剂。从来源上看,可以分为:①抗生素,是微生物产生的天然物质,如青霉素、庆大霉素等;②半合成抗生素,以抗生素为基础,对其化学结构进行改造而获得的抗菌药,如氨苄西林、阿米卡星等;③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如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等。(1)抗菌谱:是指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2)抗菌活性:是指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一般可用体外与体内(化学实验治疗)两种方法来测定。1.常用术语:(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2)增高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等可与细胞膜结合导致胞浆膜通透性增加,使细菌体内氨基酸、嘌呤、蛋白质、盐类外逸,导致细菌死亡。(3)抑制蛋白质合成(4)抑制叶酸代谢磺胺类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四氢叶酸合成,阻碍核酸前体物质嘌呤、嘧啶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5)抑制核酸合成喹诺酮类可抑制DNA螺旋酶,进而抑制DNA的合成。2.作用机制(1)抗生素A.青霉素作用机理:抗生素与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结合而阻碍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之不能交联而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致使细菌细胞破裂而死亡。3.常用抗菌素a.性状: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有吸湿性,无臭或微臭;溶于水,其水溶液极不稳定。b.作用与用途: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及某些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常用于产后亲鱼预防继发感染。鲤鱼、草鱼、鲢鳙鱼、中华鳖等的细菌性败血病、疖疮和皮肤创伤等感染。亦可用于防止鱼类长途运输时的水质的恶化。c.用法与用量:产后亲鱼肌肉注射:5×104~20×104IU/kg鱼体重,一般与链霉素合用。用于鱼类长途运输5×104~10×104IU/L,链霉素合用。d.注意事项:注射溶液应新鲜配制,贮放于冷处,当日用完。a.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其钠盐为白色吸湿性粉末。b.作用与用途:目前该药在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中应用较少,日本用于治疗由杀鱼巴斯德菌引起的鰤鱼的类结症有特效。也可用于亲鱼产后感染,对甲鱼的细菌性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c.用法与用量:内服:一般鱼类为20mg/kg鱼体重;拌饵料投喂,连喂5d。肌肉注射:25~50mg/kg体重。B.氨苄青霉素C.链霉素(氨基糖苷类)作用机理:通过结合到核糖体30S亚基的一种蛋白质上,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生长。a.性状:白色至微黄色粉末或颗粒,无臭,味苦,有吸湿性。b.作用与用途:链霉素可用于治疗水产动物的气单胞菌病、假单胞菌病、爱德华菌病、弧菌病、屈桡杆菌病、巴斯德氏菌病、丝状细菌病等。c.用法与用量:口服:50~70mg/kg鱼体重,连用10d。肌肉注射:20mg/kg鱼体重。药浴:鳖腐皮病可用10mg/L浴48h。亲鱼产后肌注:5~20mg/kg体重。a.性状: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微苦,微溶于水。b.作用与用途:本品是氯霉素的衍生物,抗菌谱和氯霉素基本相同,低浓度可抑菌,高浓度则有杀菌作用。用于治疗鰤鱼、真鲷、罗非鱼和鲈形目的类结节病、疖疮症和弧菌病,效果很好。c.用法与用量:拌饵投喂,50mg/kg鱼体重,连用5d。虾蟹类口服量为50~75mg/kg,连用5~7d。d.注意事项:本品对造血功能的毒性比氯霉素轻,服药后可能出现白血球减少的现象。D.甲砜霉素(酰胺醇类)a.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微溶于水。b.作用与用途:动物专用的广谱抗生素。抗菌谱似氯霉素,而抗菌活性优于氯霉素。可防治鰤鱼、真鲷、罗非鱼的类结节病和链球菌病、银大麻哈鱼和虹鳟的弧菌病、疖疮病、香鱼弧菌病、鳗鱼的爱德华氏菌病等疾病。c.用法与用量:鱼类口服用量为10mg/kg·d;虾蟹15~20mg/kg·d,连用4~6d。d.注意事项:有胚胎毒性。E.氟甲砜霉素(氟苯尼考)作用机理:磺胺即对位苯磺酰胺的衍生物。抑菌机制为与氨基安息香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核蛋白的合成。分类:肠道易吸收的磺胺药:如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噁唑、磺胺对甲氧嘧啶等;肠道难吸收的磺胺药:如磺胺脒、酞磺醋胺等;外用磺胺药:主要有磺胺醋酰钠、醋酸磺胺米隆(甲磺灭脓)等。用药注意事项:使用磺胺类药物必须有足够的剂量和疗程,首次剂量常加倍,使血液中磺胺药迅速达到有效的抑菌浓度。(2)磺胺类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甲噁唑SMZ磺胺结构a.性状:为白色结晶性粉末,见光色渐变深,在水中几乎不溶,略溶于乙醇。b.作用与用途:本品为治疗全身感染的中效磺胺,属广谱抑菌剂,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常用于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c.用法与用量:80~200mg/kg鱼体重,拌饲投喂,连用2~4d。A.磺胺嘧啶(SD)a.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在水中几乎不溶,在稀盐酸、氢氧化钠试液或氨试液中易溶。b.作用与用途:抗菌谱与SD相似,但抗菌作用较强。与增效剂TMP合用,其抗菌效能有明显增强,可增加数倍至数十倍,本品半衰期为11h,为中效磺胺。用于治疗细菌性疾病。c.用法与用量:鱼虾口服,100~200mg/kg体重,拌饲投喂,连用5~7d。d.使用注意事项:本品不能与酸性药物同服,如维生素C片等。B.磺胺甲基异噁唑(SMZ.,新诺明)a,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几乎无味,与光色渐变暗。在水中不溶,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试液中易溶。b.作用与用途:本品为一种较新的磺胺药。抗菌作用强,与SMZ同。均可名列磺胺药的首位。本品在血中浓度高,内服吸收效果好。用于防治弧菌病、细菌性烂鳃病等。c.用法与用量:50~200mg/kg体重,分两次拌饲投喂,连喂4~6d。d.使用注意事项:本品遮光、密封保存。首次用量加倍。C.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制菌磺)(1)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2)作用与用途:抗菌谱与磺胺药基本相似,而作用较强。本品与磺胺药的复方制剂对水产动物多种细菌性疾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用法与用量:口服,5~10mg/kg。本品与磺胺类药的配合比例相同,都是1:5。(4)使用注意事项:本品与四环素、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粘菌素等联用有协同作用,可增强抗菌效能。因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本品极少单独使用。甲氧苄氨嘧啶*第一代(20世纪60年代初):主要为萘啶酸,噁喹酸、吡咯酸等;主要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第二代(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吡哌酸、氟甲喹、奥索利酸、西诺沙星等,其抗菌谱比第一代明显扩大,除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外,对一些革兰氏阳性菌也有效。第三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诺氟沙星(氟哌酸)、依诺沙星、氧氟沙星、蒽诺沙星、洛美沙星、托氟沙星等。第四代从1987年至今,已上市的有妥舒沙星、司帕沙星等品种(3)喹诺酮类A.性状:本品为白色(带黄白色)柱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几乎不溶于水。不吸潮,对热、湿、光稳定。B.作用与用途:对革兰阴性菌有强的抗菌效力,但对真菌与结核杆菌没有抗菌作用。对灭鲑气单孢菌、嗜水气单孢菌、鳗弧菌等病原菌有相当强的抗菌活性。C.用法与用量:口服,5~20mg/kg体重每天给药拌饲投喂,连喂5~7d。A.噁喹酸(Oxolinicacid,第一代)A.性状:微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在水、氯仿中微溶。B.作用与用途:本品对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与各种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吡哌酸对水产动物致病菌迟钝爱德华氏菌等具较强的抗菌活性。C.用法与用量:口服,用量10~20mg/kg虾体重,拌饲投喂,连用5~7d。D.使用注意事项:贮存于干燥处,避免阳光。B.吡哌酸(PPA,第二代)A.性状:为类白色至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在空气中能吸收水分,遇光则色渐变深。在水或乙醇中极微溶解。B.作用与用途:氟哌酸抗菌谱较广,对大多数鱼虾类病原菌都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口服吸收迅速,但不完全,血药浓度较低。氟哌酸可用来防治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及溃疡病等
本文标题:水产药物学基础及水产疾病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596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