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合作互动-自主学习——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合作互动,自主学习——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作者:濮阳县第…文章来源: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点击数:5800更新时间:2005-6-16提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学实践中要冲破社会功利性选择、教材自身缺陷和传统教学法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讲究课堂教学策略,灵活落实合作互动基础上的学生自主学习。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围绕培养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正成为素质教育形势下教育界同行研究的热点,许多学科也都有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成果。但受追求升学率、功利性选择专业的影响,历史学科普遍被认为是副科,倍受“冷落”。而现行中学历史教材尚存的“繁、难、偏、旧”缺陷又制约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止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界特别是本地区历史教学普遍地却仍然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虽有的一些探索大多数在课堂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比较陈旧、亟待改变。我们认为应该使教师在使用教材上有自主性,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自主性,应该让教师成为“教”的主体,应该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实现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落实兴趣基础上的学生自主学习。一、困惑与反思对课堂教学法的探索最初源于教学过程中若干问题难以合理解释和解决的困惑。困惑一:在普遍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备教辅改练评、环环相扣、节节紧凑、辛辛苦苦、忙忙碌碌;而学生却抱怨着又苦又累,怨老师讲的太呆板、太不了解学生,不愿学习、厌学成风。再看教学效果,老师学生都说:教材没学好、能力没培养、考试不理想。其实,再深入地想一想:除了考试成绩外老师教给学生的东西还剩多少?学生除了把老师当作一种准备考试的工具之外,还能记得老师的优点、教诲有多少。为什么我们的教学结果会是这样?是我们的老师不勤奋吗?是我们的学生又懒又笨吗?答案当然都是否定的,那么,问题的症结纠竟出在哪儿?困惑二:留美博士黄全愈的儿子黄况况初到美国上学时,儿子上学下学不带书包,总是两手空空,高高兴兴地去,高高兴兴地回,让这位父亲很是担心:如此学习怎么能有好的成绩?可大半年过去后,他忽然发现自己的儿子开始上图书馆查阅大量的资料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东方文化,还要写他的小论文。这颇让黄博士感到惊奇和欣慰。黄况况后来还真的相继写了几篇颇有影响的文章。为什么在美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美国老师比中国老师更勤奋吗?是黄况况到美国之后学习比在国内刻苦了吗?答案似乎也不是肯定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呢?这问题在我和我的同事们头脑中一直交织着,搅得无法平静,我们认真搜集研读了黄全愈博士和黄况况前后写的几篇文章,进一步深入调查了身边的课堂教学,我们对比中美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反思一:问题是美国的老师并没有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封闭式的教学,而是非常开放的。他们培育并保护了学生们学习最可宝贵的积极性。而我们的老师对学生总是一百个不放心,又是封闭式准军事化管理,又是向学生大量灌输“三苦精神”(生活艰苦、学习刻苦、心理承受痛苦)。但我们恰恰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搞得我们的学生对学习兴味索然,于是任由老师去“填鸭”;于是他们变成了知识的容器;于是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划一的标准件——人的产品。反思二:黄况况似乎并没有天天抱着自己的课本写作业到深夜,而是经常翻阅家里的藏书、图书馆借来的书,经常向父亲和老师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和书籍的选择又都始终没有离开一定的主题——老师引导选择的结果。而我们的老师则是依据大纲教、围绕课本练、根据考纲考。再看我们的教材又几乎是清一色地“繁、难、偏、旧”。这样的教材束缚着老师,使我们的老师不敢越雷池半步;束缚着学生,使我们的学生视教材若圣经、天天抱读、日日训练。我们的老师、学生都没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我们的教学都在重复着教材编者的那个思路和教材上的那些知识。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失去了自主性,没有了个性。反思三:在教材、大纲、考纲非个人力所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有没有一种办法去扭转一下这个局面呢?我们的老师能否多发挥点主动性、自主性,走出现有的桎梏?我们的学生能否多发挥点主体性、积极性,使我们的课堂更有趣,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我们的教学其实早应该使我们的老师在使用教材上有自主性,早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有自主性。我们的课堂完全应该让教师成为“教”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二.理论基础与教改原则(一)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实践活动主动、能动特点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强调,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主动地去认识和改造现实。从这一理论出发,吸纳前苏联学者列昂节夫等人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概念引入教学领域、对教学活动本质的认识。我们认为,人的发展离不开活动,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活动是课堂教与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得以发展的条件。2、现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成果。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儿童在与成人的合作中发展。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深刻揭示了活动在儿童认识发展中的根本作用。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诸多成果等都推动了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教学实践的变革,特别是当代“范例教学”理论、发展性教学理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等现代教学理论新的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和教学方法观都为我们建构历史课堂“师生合作互动,促成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二)教改原则1、主体性原则。教学即教学生会学,教学过程中理应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因为教师是教学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教师起的是主导、领导者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他是学生能否获得知识经验的关键,他能加速或延缓学生心理发展的进程,合理而良好的教育是适合于学生内因变化的条件。在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因为学生是教学目的的体现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积极的探索者,学生起的是主动性即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内因的作用,学习的成败,学习水平的高低,在根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因。2、互动性原则。教学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教与学首先在师生交流、也是在生生交往的背景下进行的。如果没有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接触、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也就根本谈不上教与学的活动。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在当前班级授课制背景下,又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一样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能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知识和思维的共鸣与抗争。有共鸣,才会有对知识的热爱和继续学习的兴趣;有抗争,才会有对知识深刻的理解和进一步创新、加工的欲望。3、参与性原则。学生的直接经验来源于亲自实践,学生的间接经验(书本知识)依赖于其眼、耳、口、手的劳动,特别是大脑活动即思维。任何的学习都必须有学生的全面参与,任何的理解加深与思考创见都有赖于学生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和社会实践。自主学习正是一种在完全平等民主体制下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和实践过程。4、整体性原则。学生的成长发展是一个生命整体的成长发展,在帮助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应使能力的多样性与身心发展的有序性相统一。课堂应该是课上与课下的统一,教学应该是一个宏观控制的过程。三、“合作互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合作互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教学策略模式,而是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为主旨,参考建立在建构主义等当代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多种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学习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创造和采用合理、灵活、适用的多种教学形式。其实,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只设定使用某一种方法,而废弃其他。任何一个课堂只有使各种教学策略方法有机结合才能是高效的。1、兴趣教学:让学习充满乐趣兴趣是学生追求真理、探究科学知识的内驱力。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认为人类复杂的学习活动是不可能以一般的古典的条件反射来说明的。真正的学习应当是内在的,真正的内部动机应尽可能建立在儿童对学习材料的积极主动的兴趣上。北师大林崇德教授的研究也证明: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显著的相应关系,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能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为取得优异成绩创造良好的条件。现代的学生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一份调查表明绝大多数(96%)的学生喜欢历史,但绝大多数(91%)的学生不喜欢看历史教科书。现行的教材,虽较以前的版本有了一些改进,书中却仍是一幅幅远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模式化图景:人类的演变史却很少能让人感受到一个个丰满的历史人物;活生生的历史却演绎成了充满学术理性主义、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单调、乏味、无聊的课本。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教学中我们非常重现多角度设计、重组教材,多方面引证、解释历史,多途径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之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历史的兴趣。重视设计开场白,让每一节课的导入都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导课激趣对于有一定思维能力的高中学生来说不应仅仅停留在语言的华丽上,更应该体现在思维的层次上。站在学生成长成材的角度,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使学生在其“发展邻近区”感觉要学的内容,诱导他们在似乎知道一些,却又不完全理解时产生对教学内容觉得有必要问一问、搞个明白的心理状态,从而契而不舍地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教学。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导入,从指导学生分析评判“中国当殖民地的时间最好还要延长300年”这一观点着手,使学生在这几个问题的巨大反差中产生疑问而渴求获得合理的解释,深入的学习由此开始。又如学习“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时从近现代以来封建地主阶级和封建让学生在富有时代感、探索性的学习中不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保持学生学习兴趣。默里(H.A.Murry,1938)成就动机理论昭示我们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能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如关于“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原因”的教学,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照本宣科地分解为: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殖民掠夺和积累资本获取原料、推行圈地运动、工场手工业的技术积累等因素,而让学生在自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借鉴历史经验,谈谈你若办企业将做哪些必要准备”的小论文。学生们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提炼归纳出了政治前提、劳动力、资金、技术及市场条件。呆板的说教被活跃的、富有时代感的思维所取代,历史特有的魅力由此显现,学生们的兴趣自然浓厚。当然,这一过程还要借助幽默的语言、多学科知识的穿插渗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实现,但更主要的是借助课堂讨论辨论、探究性学习等实现(本文有专门论述)。提供丰富的资料,弥补教材的缺憾,使学生在史料研习中了解真实的历史,激发并保持浓厚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有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这一理论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基础。例如,我们课题组成员陈献广老师在教授《欧洲启蒙运动》时,印发了有关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观点的三组材料,采取学生自学与协商相结合的方式,逐一形成对三位启蒙思想家重要主张的认识。进而组织学生讨论三个问题:一是比较、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共同观点;二是联系法国社会的发展和世界历史的时代特征,分析法国启蒙运动的作用和影响;三是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不同点,分析造成不同点的原因。学生通过研读,自己获取信息,独立作出相应的结论,处在直接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状态中。兴趣在步步深入的思维中延伸,自主学习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训练中发展。同时应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重视提供现实热点问题,如在学习秦汉的社会经济时,向学生提供一度被新闻媒体炒得炙手可热的北京老山汉墓的发掘情况;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提供英德假钞战、新闻战、间谍战等方面的材料等。让学生到真实的历史中去感受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去体会生动活泼的历史进程,去感悟历史的真谛。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体验历史的真实。情绪心理学专家郭德
本文标题:合作互动-自主学习——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50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