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城市地下管线行业发展及政策解读2015年5月内容框架城市地下管线概述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现状及问题城市地下管线发展趋势城市地下管线相关政策解读1234内容框架城市地下管线概述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现状及问题城市地下管线发展趋势城市地下管线相关政策解读12341st.城市地下管线概述——地位——城市地下管线是满足城市运行和市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城市地下管线担负着城市的信息传递、能源输送、排涝减灾、废物排弃的功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城市功能、确保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按功能分类城市地下管线可以分为给水、排水、燃气、供热、电力、电信、工业及其他等八类管线,每类管线按其传输的介质和用途又可分为若干种。按敷设方式分类按敷设方式分类直埋敷设管沟敷设通行管沟半通行管沟不通行管沟浅埋管线(1.5m)深埋管线(≥1.5m)按覆土深度分类按覆土深度分类城市地下管线是指敷设于城市地下的供水、排水、燃气、供热、电力、电信、工业及其他用途的管道或线缆及其附属设施。1st.城市地下管线概述1st.城市地下管线概述城市地下管线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燃气管道电信电缆供热管道工业管道电力电缆生活用水管道消防用水管道天然气管道液化石油气管道工业用水管道农业灌溉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雨污合流管道煤气管道通信信息电缆广播电视电缆专用通信电缆热水管道蒸汽管道石油管道化工管道排渣管道动力电缆照明电缆——分类——《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中将城市地下管线分为地下管道和地下电缆两大类,其中地下管道又分为给水、排水、燃气、供热、工业五类,地下电缆又分为电力和电信两类,每类管线按其传输的介质和用途又可分为若干种。1st.城市地下管线概述——规模——截至2013年年底,包括城市供水、排水、供气、供热四类在内的市政地下管线长度已超过172万公里,是1990年的管线总长的9.55倍。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32012年11月14日,长春市一直径800MM供热管线发生爆裂,导致8000户居民暂时停热。地面发生膨胀,热水流出,出现大量的蒸汽,影响了过往的车辆通行2012年9月27日,宁夏中卫市一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死4伤。2012年7月31日,杭州市,一根直径600毫米的自来水管爆裂,喷出的水柱最高达1米多,不到半小时,周边几百平米的道路全都积满了水。2012年4月1日,北京市杨二敬坠入满是滚烫热水的坑中,全身99%被严重烫伤后死亡。2011年3月12日,长春市发生燃气泄漏爆炸造成8人死亡,10人被困,9间房屋不同程度损毁。1st.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现状2014年8月1日,台湾高雄市发生燃气爆炸,事故造成至少27人死亡、284人受伤。2014年4月10日,兰州发生自来水苯含量严重超标事件,苯含量达国家标准的20倍。2013年11月14日,波兰中部的大波兰省杨科夫-普舍格茨基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周边的数十栋建筑被大火吞噬。事故造成至少3人死亡,10人受伤。1st.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现状内容框架城市地下管线概述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现状及问题城市地下管线发展趋势城市地下管线相关政策解读1234管理体制法规标准现状普查工作情况信息系统建设情况综合管廊建设情况管理体制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体制复杂。涉及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涉及众多的管理部门、权属部门、单位,交叉存在着三种管理体系:一是职能管理,主要涉及到投资计划、财政、城市规划、建设工程、城市管理、安全监督、信息档案、保密、国土、测绘、国家安全、国防等部门;二是行业管理,主要涉及到电力、电信、供排水、燃气、热力、工信、能源等行业主管部门;三是权属管理,主要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相关企业(单位),其中中央企业(单位)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联通、网通、铁通、部队(武警)等,地方(含民营)企业(单位)有电力、供水、燃气、供热等。管理体制•依托规划部门的综合管理综合•依托城建档案机构的综合管理管理•依托道路部门的综合管理•依托市政部门的综合管理投资管理•发展改革部门规划管理•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建设管理•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运行管理•权属主责•行业监管•属地区域监管•••••••资金投入-财政资金-国有资本投资等行政许可-审批-核准-备案管理内容•逐步引入多种投资运营模式,缓解政府投资压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工作需求规划管理投资投资规划制定•地下管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城市规划中有所体现和包含。•地下管线的专项规划,由规划部门和管线管理部门合作完成。•城市管线综合规划,通常由规划部门单独完成。•修建性详细规划,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由规划主管部门审定、公布,并作为规划许可的依据。规划许可•管线工程的建设单位持有关批准文件向规划部门申请办理规划设计方案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划主管部门审查管线规划许可申请人提交的施工设计文件等申请资料,是否符合管线综合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主管部门要求其编制)或规划设计(方案)、其他相关规划等要求,检查设计管线与原有地下管线信息情况。规划监督•管线规划验线•通过对建设单位的规划放线进行验线,来监督建筑放线是否符合规划许可要求,起到事先控制、预防的作用。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管线规划验线的内容。•竣工规划核实•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是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的前置性程序,规划核实意见书也是办理房产登记手续是的重要文件。但我国地下管线没有产权登记制度。•竣工测量•竣工测量作为工程竣工规划的配套工作,是规划主管部门收集管线竣工资料的重要途径。但《规划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各地方法规规定力度不一。规划管理主要管理内容国家层面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14项,主要涉及规划、建设、测绘、安全生产、资产管理、统计等方面;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等3项涉及电力、石油天然气及军事等管线的法律。行政法规包括《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12项行还包括《电力监管条例》、《城市供水条例》等9项行政法规,规范了电力、供水、燃气、电信、广播电视等行业的管线管理。部门规章部门规章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等53项。地方层面地方性法规、规章及政府规范性文件可分为三类一是涉及管线规划、测绘、建设、档案管理等的专项管理规定;三是规范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的规定。杭州、长沙、珠海、昆明等市在立法实践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现状政法规,涉及市政施工、建设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信息公开等方面;二是涉及管线管理的各行业管理规定,如供水排水、供热采暖、燃气管理等;城市地下管线相关技术标准还存在一些典型问题。1、综合性标准规范体系尚不健全。城市地下管线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一般均为排水、燃气、供热、通信等专项管线标准规范,综合性标准规范较少,仅有《城市地下空间设施分类与代码》、《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等为数不多的几部标准。地下管线所涉及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质量、安全、验收、测量、维护拆除、档案及信息等综合技术标准体系尚需完善。2、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建设不足。在已经发布或正在编制的有关地下管线的工程建设标准中,与地下管线信息化相关的只有《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而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的标准支撑体系应由所有与地下管线信息采集、处理、管理、分发、服务以及应用等环节有关的标准组成,每一环节的标准都会对地下管线信息的共享应用产生深刻影响。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现状通过地下管线普查,利用地球物理、数字测绘、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查清城市地下管线现状,建立完整、准确的地下管线档案信息资料,实现信息化管理和动态更新管理,不仅可以促进改变传统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为保障地下管线安全运行和减灾防灾、应急响应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目的与作用(1)清欠城市地下管线资料不全不准和不现势的历史欠债,建立完整准确的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资料;(2)促进改变城市地下管线档案信息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和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3)为保障城市地下管线运行安全、有效提供有力支撑,为城市建设发展和城市安全提供有力支撑;(4)提供可靠、准确的地下管线基础信息,适应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主要任务:按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要求,查清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的地下管线现状,获取准确的管线有关数据,编绘管线图、建立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管线信息资料的计算机动态管理。组织管理模式:一般是组织建立地下管线普查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地下管线普查办公室(简称管线办)和管线联络员的三级管理模式。主要问题:临时机构,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工程中;管理、沟通、协调等方面都很困难普查范围不全面普查预算、招标文件指标等设置不合理部分城市技术准备不充分,仓促开工,影响普查的进度与质量权属单位参与程度不高普查与维护的时间节点没有有效衔接更新管理机制存在问题普查成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和管理涉及多个单位或部门,管线资料分散地分布各单位或部门;各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对管线数据台账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各单位获取和存储地下管线信息的方式不同;管线信息化建设工作程度的不均衡上述原因致使地下管线资料具有多源性、多样性、离散性和时空性等特点。(2)地下管线信息资源产权部门化,信息共享程度低•一些政府部门将地下管线信息资源产权部门化,有意或无意地设置信息利用的壁垒,结果一方面阻碍了地下管线信息资源的广泛利用,同时也影响了地下管线信息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这也是各部门重复采集信息和重复开展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3)地下管线信息动态更新程度低,缺少长效机制保证•缺少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法规的支撑,以及没有建立地下管线的动态管理机制,在地下管线普查之后,真正做到对地下管线进行动态管理的城市很少.信息系统建设和使用中的问题(1)地下管线资料离散存储,格式多样,准确性差,利用困难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主体、硬件、软件和数据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四种基本资源•系统目标•功能需求•数据来源与内容•数据库的建设与完善•计算机、服务器等•网络设施、通信设施•传感器等•地理信息平台•数据分析软件•特定功能软件等管理主体数据硬件软件系统建设的特点建设动力来自需求牵引系统开发的前提是科学合理的管理。“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之称,可见管理重要性。开发策略要因地制宜地组织的管理模式、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决定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投资巨大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简述案例——地下管线管理系统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总体框架基于SuperMap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案例—管网运行模拟与安全分析系统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也称为综合管沟或共同沟,是在城市地下建造市政公用隧道空间,将两种以上(电力、通信、供水等)的市政公用管线,根据规划的要求集中敷设在一个构筑物内,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综合管廊可分为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干支线混合综合管廊及缆线综合管廊。投资模式•政府一次性投资建设;•以政府为主体,与管线单位共同投资建设;•政府指导,完全由市场运作,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投资。运营管理模式•政府部门全权负责运营管理和维护;•专业公司负责运营管理,走企业化经营道路;•政府和专业管线单位分担费用、共同管理。建设类型•试验型综合管廊:以探索建设综合管廊、检验技术、评估效用为目的,多布置在市政道路主要节点处或局部重要区段,一般规模都较小;•区域型综合管廊:以城市某新建或改造区域为依托,区域内综合规划建设综合管廊,一般规模较大,体系也比较完整;•整体型综合管廊:与城市整体规划建设同步,结合城市总体发展而进行,并制定较完善的建设、运营及管理法规体系,是
本文标题:地下管线发展状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