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新版精选2019年七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题-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测试版题(含答案)
2019年七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选择题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9°,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答案:B2.如图,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DAE=20°,∠B=65°,则∠C等于()A.25°B.30°C.35°D.40°答案:A3.如图,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C=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则∠1+∠2等于()A.315°B.270°C.180°D.135°答案:B4.任意一个三角形被一条中线分成两个三角形,则这两个三角形:①形状相同,②面积相同,③全等.上述说法正确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B5.如图,在△ABC与△DEF中,给出以下六个条件中(1)AB=DE;(2)BC=EF;(3)AC=DF;(4)∠A=∠D;(5)∠B=∠E;(6)∠C=∠F,以其中三个作为已知条件,不能..判断△ABC与△DEF全等的是()A.(1)(5)(2)B.(1)(2)(3)C.(4)(6)(1)D.(2)(3)(4)答案:D二、填空题6.如图,∠B=∠DEF,AB=DE,要证明△ABC≌△DEF,(1)若以“ASA”为依据,需添加的条件是;(2)若以“SAS”为依据,需添加的条件是.解析:∠A=∠D,BC=EF(或BE=CF)7.如图,在△ABC中,AB=AC=10cm,DE是AB的中垂线,△BDC的周长为16cm,则BC的长为.解析:6cm8.如图,△ABC≌△CDA,A与C对应,D与B对应,则∠1与是对应角.解析:∠39.如图,AD=AE,DB=EC,则图中一共有对全等三角形.解析:410.如图,∠ACB=∠DFE,BC=EF,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使得△ABC与△DEF全等.解析:略11.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经过线段中点的直线是线段的中垂线.()(2)以AB为直径可以作一个圆.()(3)已知两条边和一个角可以作唯一的三角形.()(4)已知两角一边可以作唯一的三角形.()解析:(1)×(2)√(3)×(4)×12.如图所示,已知AB=DC,AD=BC,E,F是BD上两点,且BE=DF.若∠AEB=100°,∠ADB=30°,则∠BCF=.解析:70°13.△ABC与△DEF全等,AB=DE,若∠A=50°,∠B=60°,则∠D=.解析:50°或60°14.如图所示,将两块相同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放在一起,若∠AOD=110°,则∠BOC=.请你用符号表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解析:70°,△AOB≌△COD15.木材加工厂堆放木料的方式如图所示:依此规律可以得出第六堆木料的根数是根.解析:2816.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1)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2)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高在这个三角形外部,则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3)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为直角顶点.()(4)三角形的中线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解析:(1)×(2)√(3)√(4)×17.如图所示.(1)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BAC=2=2;(2)AE是△ABC的中线,则=2BE=2.解析:(1)∠BAD,∠CAD;(2)BC,CE18.一个三角形最多有个钝角,最多有个直角.解析:1,1三、解答题19.如图,AC=AE,∠BAM=∠BND=∠EAC,图中是否存在与△ABE全等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ADMCBEN解析:存在△ABE≌△ADC,理由略20.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b和∠α,用直尺和圆规作△ABC,使∠B=∠α,AB=a,BC=b.解析:略21.如图所示,△ABC中,AB=AC,BE,CD分别是AC,AB的中线,说明下列各式成立的理由.(1)BE=CD;(2)∠1=∠2.解析:略22.如图所示,已知AB=AE,∠B=∠E,BC=ED,F是CD的中点,说出AF是CD的中垂线的理由.解:连结AC,AD,在△ABC和△AED中,AB=AE(已知),∠B=∠E(已知),BC=ED(已知),∴△ABC≌△AED(SAS).∴AC=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请把后面的过程补充完整:解析:略23.如图所示,已知AB=CD,BE=CF,E、F在直线AD上,并且AF=DE,说明△ABE≌△DCF的理由.解析:略24.已知,如图所示,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试判断∠B与∠DEC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解析:∠B=∠DEC,理由略25.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AD,BC的中点.已知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l,求四边形DEBF的面积.解析:1226.如图所示,在△ABC中,∠ABC=∠ACB,且∠ACB=2∠A,BD⊥AC于D,求∠DBC的度数.解析:18°27.如下表,“谢氏三角”是波兰著名数学家谢尔宾斯基在1915年~l916年期间提出的,它的作法是:第一步:取一个等边三角形(记为P1),连结各边的中点,得到完全相同的小正三角形,挖掉中间的一个;第二步:将剩下的三个小正三角形(记为P2),按上述办法各自取中点,各自分成4个小三角形,去掉各自中间的一个小正三角形;依次类推,不断划分出小的正三角形,同时去掉中间的一个小正三角形.试求P4的“黑”三角形的个数,“黑”三角形的总边数,边长,周长和面积,并将结果填入下表中.解析:27,81,118a,1818a,12764S28.如图所示,已知△ABC的边AB和BC边上的中线AD,请把△ABC补画完整.解析:连结BD,并延长BD到C,使DC=BD,连结AC29.如图所示,一张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纸片ABC,∠CBP=20°(图①).现将纸片沿射线BP折叠成图②的形状,BP交AC于点E,BC′交AC于点D.求图②中∠ADC′,∠AEC′的度数.解析:∠ADC′=80°,∠AEC′=20°30.已知△ABC中,以点A为顶点的外角为120°,∠B=30°,求∠C的度数.解析:∠C=90°
本文标题:新版精选2019年七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题-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测试版题(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409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