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货币银行学第8讲:货币与宏观经济运行
南京大学经济学系王宇伟第8讲:货币与宏观经济运行8.1分析框架8.2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8.3货币学派8.4新古典和新凯恩斯主义第8讲货币与宏观经济运行8.1分析框架8.2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8.3货币学派8.4新古典和新凯恩斯学派南京大学经济学系王宇伟3.1分析框架研究货币运行与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核心问题IS-LM模型研究了利率和实际收入,也就是总需求的决定问题AD-AS模型则研究经济中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问题。货币余额的变化是否会引起总产出的变化,可以通过以上的两个分析框架进行讨论IS-LM模型商品市场均衡:IS曲线的推导»总收入=总支出:Y=C+I+G»可支配收入:Yd=Y-T;»消费:C=C(Yd)=C0+cy(Y-T)»投资:I=I(r)=I0-irr;税收:T=T0+tyY»以上的Y、C、I、G、T都是相应的实际值,r是名义利率,C0、I0、T0分别是自发性消费、自发性投资和自发性税收,ir是(ir≥0)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cy是边际消费倾向(0≤cy≤1),ty是税率(0≤ty≤1)IS-LM模型整理上面的式子,可得:000(())rYCcYTtYGIir0001()1(1)rYCIGcTirctIS-LM模型IS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表示当收入沿横轴增加时,既增加了消费和储蓄,又增加了税收收入,由于储蓄和税收收入都增加,均衡要求投资也必需增加,但只有在利率降低时,这才会发生。因此,在商品市场均衡状态下,收入的增加一定会伴随着利率水平的下降。YISiIS-LM模型IS曲线的移动»G变化对IS曲线的影响: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增加,对应均衡状态下的产出水平将增加,因此,IS曲线将向右移动。»变化对IS曲线的影响:表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投资对利率越敏感,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将越小,因此,IS曲线将越平缓。0001()1(1)rYCIGcTirctIS-LM模型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根据货币需求理论,实际货币余额需求Md和利率水平成反向关系,和收入水平成正向关系:»其中,mY指货币需求对产出的敏感程度,mr指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货币部门均衡要求: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假定名义货币供给Ms由中央银行外生给定:(,)(,0)ddYrYrMMYrmYmrmm1()srYYMmYrmPmIS-LM模型LM曲线是一条斜率为正的曲线,表示当收入沿横轴增加,提高了货币需求中的交易需求,由于货币供给是外生给定的,因而均衡要求公众减少投机需求,而公众只有在较高的利率下才会这么做。因此,在货币市场均衡状态下,收入的增加会伴随着利率水平的上升。YLMiIS-LM模型LM曲线的移动:»Ms变化对LM曲线的影响:当中央银行增加名义货币供给时,此时要货币市场获得均衡,必需有货币需求的增加,因此,要么i一定时Y增加,要么Y一定时i减少,反应在图中,LM曲线将向右移动»mr变化对LM曲线的影响:mr表示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从下式可知,其他因素一定时,mr当增大时,LM曲线的斜率将减小,从而LM曲线将更平缓»mY变化对LM曲线的影响:mY表示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其他因素一定时,mY越大,LM曲线将越陡峭。1()srYYMmYrmPmIS-LM模型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任何引起IS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都会导致均衡点的变化»IS-LM曲线实际上是总收入的决定模型,也就是总需求的决定模型YLMiISAD-AS分析总需求的决定:»可由前面的IS-LM分析得到:0001()1(1)/drsryrriMYCIGcTctimmmP这表示了在商品和货币部门中同时获得均衡的(Y,P)组合。AD-AS分析根据均衡条件,这种需求明显取决于价格水平P,且与后者负相关。也就是说,价格水平的下降会引起总需求的上升。因此,总需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YPADAD-AS分析总需求的变化:»投资和政府支出乘数:»货币乘数:(1)drrrrymYGmcmtim1(/)1(1)/(1)drrsrYrrrrrYiiYMPctimmmmcmtimAD-AS分析总供给曲线:»总供给函数描述了价格水平和总供给水平之间的关系,在讨论总供给问题时,并不像讨论单个企业的供给函数那么简单。当单个商品价格上升时,对应的单个企业的供给水平将提高,但这实际上是建立其他商品的价格水平一定的假设前提上。而在研究总供给水平时,一般价格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所有商品和劳动的价格都可能发生了变化,这时候总供给水平如何变化,就变的不确定了。AD-AS分析从劳动力市场出发研究总供给»总供给由企业的生产函数决定。产出可以表示为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函数,在短期,资本投入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若劳动的投入量为N,生产函数就可以写成Y=Y(L),这样,劳动成了唯一的投入变量。»至于劳动的投入量,自然应该由劳动力市场来决定。AD-AS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形成的就业水平为充分就业水平,对应的产出自然就是充分就业产出NwNdNsAD-AS分析在西方经济学中,对于就业市场均衡的讨论中,并没有取得共识。古典学派、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凯恩斯学派等对供给曲线的推导和表现形态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也直接影响了其不同的货币理论的形成。8.2古典和凯恩斯主义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在基本的分析方法上并没有很大的不同,实际上,包括后面的货币主义及理性预期学派中,也并没有完全颠覆最初的分析框架因此,我们首先分析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关于货币和产出决定的理论8.2.1古典的产出决定理论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假定:»弹性的工资和价格»市场瞬间出清»信息充分»充分就业传统古典经济学的IS-LM分析:两分法在现金交易数量论中,费雪等人假定了货币流通速度并不受价格和产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根据交易方程MV=PY,实际的货币需求只受实际产出水平的影响;剑桥学派的货币余额说虽然考虑到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余额占总财富的比例与均衡收益率的高低成负相关,但是在最终的讨论中却仍然假定均衡的收益率由边际资本收益率决定,并不受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因此人们持有的实际余额只决定于总收入水平。也就是说,在传统的古典学说中,LM应该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这也体现了古典学派“两分法”的分析思路。传统古典经济学的IS-LM分析:两分法Y*是充分就业产出水平,在产品市场,Y的水平确定了,i的水平也就决定了,在货币市场上,实际的货币需求取决于实际产出水平,因而是固定的。政府增加财政支出,IS曲线向右移动到IS’,此时,只有相应的利率水平发生变化,货币市场不会受到影响;政府增加货币供给时,假设价格还没有发生变化时,LM曲线将向右移动,超额的货币供给会导致人们增加支出,使总需求总供给,这会推动价格上升,从而导致实际的货币余额减少,LM曲线将重新向左移动,直到回到原来的位置。YiISLMIS’LM’Y*新古典综合派的IS-LM分析:一分法新古典综合学派试图将凯恩斯理论中的宏观经济分析办法和古典理论对微观经济的分析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中。在关于货币需求的讨论中,新古典综合派吸取了凯恩斯的分析办法,因而获得了一条斜率为正的LM曲线。在古典情形下,仍然保持充分就业的基本假定,因此,劳动力市场均衡所形成的供给曲线表现在IS-LM模型中,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与横轴的交点为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新古典综合派的IS-LM分析:一分法新古典关于财政和货币扩张的分析YiISY-NIS’LM’LMEE’ALM’’B古典的AD-AS模型在古典情形下,由于经济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来自总需求方面的冲击不会导致真实产出的变化,变化的只有价格水平,这可以通过AD-AS模型得到更清楚的表述。总供给:总需求:均衡:*sYY000()(1)drrrrryrmiMYCIGcTmcmtimmP000*()(1)rrrrryrmiMYCIGcTmcmtimmP古典的AD-AS模型/0,/0YGYMYPADASY*.1PmMPEPM货币中性所谓货币中性,就是指当货币量发生变化时,不会引起产出等实际变量的变化,只会带来价格的变化。根据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在古典学派的理论中,货币是中性的。古典学派常常将货币看成便于交易的“润滑剂”,认为它只是蒙在实体经济上的一层面纱,并不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任何的影响,只会带来价格的上涨。8.2.2凯恩斯革命:货币非中性30年代的大萧条使凯恩斯对古典学派“充分就业是经济运行常态”的观念提出了质疑,凯恩斯认为,劳动力市场并不能通过实际工资的调节瞬间达到均衡,相反,非充分就业导致的总需求不足,才是经济运行的常态。凯恩斯对古典劳动力市场分析的批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名义工资刚性理论,二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名义工资模型凯恩斯认为,在货币经济中,通常支付给工人的是名义工资率,而雇员和雇主谈判的也是名义工资率。一旦名义工资率确定下来,工人是不愿意接受其削减的。也就是,名义工资具有刚性。在20世纪50年代,这一模型被修正为,即使假定名义工资具有弹性,仍然会得到和名义工资刚性类似的结论。名义工资模型NwNdNs0(P=P0)N1N0N’1E0E1W0/P0=w0W1/P1=w1W0/P1=w’0名义工资上升时Ns1(P=P1)名义工资模型NwNdNs2(P=P2)N’2E0E2P0w0/P2P2w2/P2P0w0/P0Ns0(P=P0)N0N2名义工资下降时名义工资模型由上面的分析,不管是否假定名义工资刚性,都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随着价格的变化,均衡的劳动投入会同向变化,从而导致产出的同向变化,因而,总供给曲线是倾斜向上的需求不足模型劳动供给取决于名义而非实际工资的假定意味着劳动力有货币幻觉或短视行为,从经验的角度看,在任何延长的时期里,这是不成立的,而且,名义工资模型并没有改变市场出清假定。因此,有人认为,凯恩斯模型和新古典模型最根本的区别,并非体现在名义工资假定,而是由于市场不能及时出清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需求不足模型在需求下降时,企业有两种选择,一是降低价格,二是削减产出NYY*N0N*YY0NwNdNsN0w’0w*w’’0N*需求不足模型需求不足模型不管是名义工资模型,还是需求不足模型,凯恩斯都得出了市场可能持续处在非充分就业状态。甚至在需求不足模型中,凯恩斯认为持续的总需求不足可能导致价格和总需求的螺旋下降凯恩斯的IS-LM分析yrLMISy0(A)扩张性财政政策LM’y1IS’EE’yrLMISy0(B)扩张性货币政策LM’’LM’y1E’E凯恩斯的AD-AS分析YPADY0ASY2Y1货币非中性所谓货币非中性,就是指当货币量发生变化时,会引起经济中实际变量的变化。凯恩斯学派主张,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量的增减,不仅可能改变价格这样的名义量,也会通过对总需求扩张的刺激,改变产出、就业等实际变量。凯恩斯学派对古典学派关于充分就业和市场出清的假定给予了批评,否认经济能够通过自我调节回到充分就业状态,认为应该通过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推动产出向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不断靠近。8.3货币主义30年代的大萧条使凯恩斯学派迅速成为了主流的经济学理论,但之后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观念也在50年代后逐渐崛起,他们在理论和具体政策措施方面都和凯恩斯学派的展开了争论,尤其在政策措施实施方面,他们的观点和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截然不同。70年代的滞胀使凯恩斯主义刺激需求的政策不再有效,货币主义因而也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并同样在主流经济学理论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8.3货币主义弗里德曼不像凯恩斯主义那样,只看重短期分析,他把视角放到了更远的长期,并且强调了预期的作用。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最大的分歧还在政策规则方面,凯恩斯主义建议采用“相机决策”的政策规
本文标题:货币银行学第8讲:货币与宏观经济运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98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