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酒店外部:基地建设及建筑外部A.总体规划………………………………………………………………………1B.交通流线—规划………………………………………………………………4C.现场主要入口…………………………………………………………………8D.服务/送货入口………………………………………………………………8E.停车区…………………………………………………………………………9F.停车库结构……………………………………………………………………9G.绿化……………………………………………………………………………14H.水景,喷泉与基地现场配套设施……………………………………………15I.基地与绿化灯光………………………………………………………………15J.建筑结构………………………………………………………………………17K.建筑与消防法规………………………………………………………………17L.建筑外立面与特征……………………………………………………………17M.室外标识………………………………………………………………………22N..室外建筑灯光…………………………………………………………………22O.系统特性………………………………………………………………………23A.基地现场规划1.酒店:·酒店尊重在国际上不同基地现场所在的位置,并支持一个在设计上能与当地环境协调且保持一种酒店的“折衷风格”设计理念。·提供人行与车辆一个清晰的设计,一个成熟“如公园化”的安排,以及感到安全。·酒店的设计应尊重基地所在区域环境架构,以及利用基地位置的机会提供一个有效率的流线。·提供酒店的建筑设计能反应特殊的,一致性的服务与舒适性,以及暗示酒店如家的自然。·客房建筑轮廓的清晰表达有助于使酒店建筑从其它商业建筑分别出来。2.基地位置:·都市基地:通常一个都市的基地是高密度开发,室外配套设施受制于有限的室外环境。通常设计的焦点在酒店的设施如入口,入口车道与上下车区域,盆景,受限的基地区域如屋顶,中庭,等等。3.度假酒店:这些项目要求增加在设计任务书中所列附属设施。通常度假酒店的基地有更多的机会设配套设施并可能包括低密度或结合中密度的建筑。·度假酒店的配套设施通常包括车道,步行道,围墙和绿化墙,植栽,浇水系统,水景,水池,喷泉,与扩大的娱乐设施。4.室外设计:建立一个项目的综合基地概念。·提供一个可以反应当地区域的人文架构的室外环境。显示考虑与关心当地土生土长的植栽与硬景观的材料。·协调景观设计与室内植栽以反应一个成熟与自然的绿色环境使基地与建筑能成为互补。B交通流线—规划1.通则:进行交通规划设计时,基地应与都市型或度假型酒店或为互补。2.通道:提供车道至酒店与配套设施。·路边缘,路边缘切口与斜坡:从停车场开始的设计应符合ADA与使用的残疾人法规要求。·防撞柱:设置防撞柱以防止车辆造成损坏。如所在位置要求,提供防撞柱或类似的保护装置以防止柱子,花台,标识,垃圾间,主要市政管道与其他易被车辆造成损坏的设施。·贮雪区:在下雪量大的区域,仔细分析停车场布局的确认在不可能或不实际能完全清除的停车场,提供合适的贮雪区。3.交通流线设置:提供双向交通与90度停车及下列宽度:·路缘至路缘:19.5m:·双向车道:最少7m宽。·单向车道(除了停车场之外):最少宽度3.6m4.步道设计:如果法规要求:在整个停车场区域设置经论证后的人行步道。·残障人使用步道:在坡道设置符合法规/规范要求的斜坡与防滑面层。·步道:在停车区域主要流线提供最小1.5m宽,其他区域提供1.2m宽并需符合法规要求。·坡道:如果步道标高改变,尽可能使采用坡道。坡道的设计应采用不需设扶手的缓坡,通常缓坡斜度不可超过1:20.·台阶:如果必需设台阶,则最少提供3个台阶,以及防滑的台阶前沿和两旁的扶手。·灯光:灯杆或短灯柱。5.车辆排队与停车区:在酒店的主要入口(或客人上下车区域),餐厅,商场(如在设施要求),服务电梯与其他集中地收货区。C.主要基地入口1.规划要求:当使用与基地的规划条件,提供入口的设计能满足上述的基地规划要求。入口提供下列设施:·入口与出口车道应分开。·浇水系统的设置应确认不会洒到进出的车辆。·在入口车道与行人步道的雪/冰融化系统,对积雪,下雪的信息,或其他因雪量大的危险岗候区,应有敏感度。·如规划要求,提供水景。·提供灯光的强化入口的墙的标识,景观材料,水景。避免照射到邻近区域。2.基地入口警卫亭(可选项):在总体规划的基地(也许包括酒店,住宅区与设施),如有要求则提供一个合适的警卫亭以管制客人的进出。3.其它交通要求:依据法规,协调消防车道与消防栓的要求。D停车区1.交通与停车分析:针对项目提供交通与停车分析,停车数·界定至酒店与酒店四周的交通流线。·结合自行泊车,代客泊车,与有司机的客人停车。·设计代客泊车回至酒店上下车区域的路线以及减少客人等候时间。2.坡度:最大4%,在残疾人停车区需是平地。3.交通流向:双向交通。4.停车空间:双向交通应提供90度停车。·自行停车:2.6×5.8m空间,7.6m车道。·残疾人停车:在自行停车区提供符合残疾人法规的停车位。·代客泊车:2.6m宽,18.9m开间以及可能使用机械停车。代客泊车区不设残疾人车位。5.灯光:创造一个概念以界定景观/室外的灯光设计。停车场设计应协调灯光与景观顾问。·灯具:6m最大高度及在高度形象区域如酒店入口的灯具不可超过3.6m;·停车场灯具:100%向下照射并带防覆盖。6.停车位:·标准车辆尺寸:2.6×5.5m最小。·以白色线界定停车位。E.酒店入口—上下车处1.通则:提供有雨棚的上下车处足够的照明,可以对建筑本身与区域的建筑形式相益成彰。2.位置:酒店入口的车辆到达区域。3.历史性建筑的入口保护:如果酒店是在一个历史性建筑里,很可能因建筑外观与改造上的限制无法设置雨棚。因此入口雨棚的设计因项目而异,且应依据现有历史涵构而定。4.空间规划:避免车辆与客人,与客人的候车;到达与离店的流线有交叉冲突。·提供酒店入口的雨棚以保护客人受雨雪的影响。·提供分开的入口与通道以供酒店员工处理客人的行李,并远离客人视线,通常应靠近行李间。·提供出租车与机场巴士的排队区域并在酒店入口的视线范围内,但需离开客人与车辆的入口。·提供远离主入口的上下车处的巴士通道与停车处。提供至团队入口与入住登记的方向指示。·提供烟灰/垃圾筒,与景观配套设施协调。·酒店次要入口的上下车处提供有保护的入口,比如大型功能与会议区域,餐厅与SPA的室外入口。5.面积/区域:在客人上下车区域,提供一个可停入最少4部准备下车的车位加上一个可供大型车辆如卡车,班车,紧急车辆可通行的车道。·车道:通常至少提供3条车道,2条至少3.7m宽上方有雨棚的车道于客人上下车处,以及一条没有雨棚的旁通车道。·车辆净空:提供足够的净高,足以让最高的消防车,大巴士,紧急车辆使用上下车区域,通常提供4.5m高的净空间。·保护:雨棚的覆盖范围应可保护在上下车处12m长的人行步道与车道的宽度·路缘至酒店入口的距离:最小3m宽及同雨棚的长度。·雨棚支撑柱:柱应设置离路缘0.9m的防止被打开的车门撞击。6.客人上下车处的特性:提供下列:·在车道旁装设隐藏式水龙头以保养上下车区域。·上下车处的照明的气氛与酒店入口与接待区的内装设计应一致。·提供电插座以操作清洁设备。·如果酒店是在滑雪区或在下雪的区域,考虑在入口车道提供融雪/冰系统。·在寒冷气候的上下车处提供辐射热源,以为等候的客人提供舒适。一酒店入口1雨棚1)酒店主入口设有雨棚(车辆通道),保证在不被雨淋范围内同时停靠两部以上的车位;有较大客流量的酒店,设置4~6个通道以承载频繁的车辆交通。国际酒店集团更具体要求车道宽度按3.6m计,门廊或雨棚应从建筑外墙使出12m,以保证有不小于10m的下客区,而且净高不得低于4.5m,以便消防车辆和巴士通过。2)酒店主入口通道为客户提供便捷的上下车,包括出租车叫车服务.车辆通道设有每个3.6m宽的3车道,此配置至少含有1条装载道,1条停车道,1条通行道。大型度假酒店及会展酒店需设置其他额外的通道。2主入口:根据总体布置和交通组织,汽车必须直达酒店大门以接送客人。酒店侍者迎上前去打开车门,热情为宾客上下车提供服务,主动提拿客人所携带的行李,尤其对需要扶助的客人更要提供周到的帮助。而通常酒店安装旋转门或自助滑门,既能分隔室内外的温差,又让宾客无需手动开门进入酒店。酒店入口设计中,根据不同类型的宾客在大堂活动的规律不同,在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入口和大门的数量和位置。正门通常设置在大堂的中间位置,是散客和主要宾客的入口。酒店大门宾客进入酒店的主入口,也是酒店与外界的分隔界定。大门的尺度要能保障一定数量人员的正常通行,并与整个酒店建筑空间保持协调合理的比例关系和视觉关系。大门通常有三种形式,即平开手推门、红外线自动感应门、自动旋转门。手推门和红外线自动感应门的开启宽度必须保证双手携带行李以及行李车能通常通过。单人通过尺寸应大于1.3m,侧门宽度为1.0~1.8m。为了降低空调能耗,可采用双道门的组合形式,双道门的门厅深度不小于2.4m,保证门扇开启后不影响客人行走和残疾人轮椅正常行驶,门扇开启后应留有不小于1.2m的轮椅通行正常距离。旋转门的规格很多,规格不尽相同,通常直径3~4米,考虑旋转门与建筑的整体协调和大堂空间的大小,空间过小不宜设置旋转门。●大堂入口考虑设置不小于直径2.4米的旋转门,另需设置平开门,平开门应设双门门斗。●酒店到达处宜设置行李通道,能直接连接到行李房和服务电梯●入口设置礼宾台,行李房宜接近礼宾台。高星级酒店行李房宜设二间,团队与散客分开。●高星级酒店前台宜设二处,团队与散客分开。●后场内部人员出入口与客人通道严格分离后场设置员工考勤出入口●车行通道,客车货车入口和道路应严格分离●入口附近宜设出租车等候点,旅游车或穿梭巴士上客点●高星级酒店宜设二个出入口,一个入口直接进入大堂,另一个出入口主要为团队,宴会,餐厅的综合出入口。●地面停车至少设置二辆大客车的停车位。●停车位最少应设置客房数的30%3.团体入口:为避免人员混杂与堵塞、在主入口一侧专设团体大客车停靠,并设专用团体入留,提供团体客人登记入住和等候休息。对于团队宾客可设置专门的团队入口,对于本地用餐和娱乐消费宾客可设置专门入口进入餐厅或娱乐场所。邻街的餐厅、商店可单独开设大门,但需要与正门保持一定距离。多功能厅拥有一个大跨度的空间,一般净高应不低于3.6m,而面积在750m²以上的多功能厅净高应不低于5m,1000m²以上的净高不低于6m。二大堂的布局大堂是酒店的中心,是酒店业务活动和宾客集散中心,是为客人提供服务项目最多的地方,是酒店文化、身份的象征所以大堂是酒店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是酒店规划和设计的重点。①大堂的功能区域构成大堂主要由接待服务、公共活动、经营活动、后勤服务等几个方面构成。功能区包括:总服务台、前厅办公区(靠近总台)、宾客休息区、贵重物品寄存室,行李间、大堂吧(配有水吧)、礼宾部、商场、鲜花店或精品店、团体接待处、公用电话、公共卫生间(含残卫)、商务中心(含票务)、宴会预定、大堂副理、行李员休息室、保洁工作间、消防监控室、总机话务房a)接待服务:包括礼宾接待、行李寄存、贵重物品保管、前台接待(办理入住、结算、问询和留言服务、预定和安排出租车服务、外币兑换等)大堂副经理等。b)公共区间:主要包括大堂、门厅、休息区、公共洗手间、公共电话、电梯厅等活动空间。c)经营区间:包括商务中心、精品商场、大堂吧、旅行社等。d)后勤服务:主要包括值班办公室、消防指挥中心、员工电梯和通道、保洁工作间等。②大堂的面积指标酒店大堂总面积依据酒店的类型、规模、档次影响而定。大堂面积通常用单项综合面积指标来衡量,即大堂面积与客房间数比。酒店规模越大,档次越高,其总面积越大,且单项综合面积指标就越高。其建筑面积(不包括总服务台、商场、商务中心、大堂酒吧和咖啡厅等营业面积)与酒店客房数一定的比例关系,按客房间数推算大堂面积,每间客房平均不少于(0.6
本文标题:酒店各功能区设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063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