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内容】教材第62页例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30,计算时想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就是5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下扎实基础。【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这些前置知识,再学习本节内容,理解起来相对较容易。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是本单元按难易程度分成的三阶段中的第一阶段,可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便于学生打好口算基础,形成口算技能。【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算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难点:口算的算理、算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口算题卡。【情境导入】1.一起来数一数。师:(师伸出双手)一双手有几个手指?10个手指是几个十?请大家10个10个地数,一直数到九十。这些数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整十数”。2.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的主题图。师:新学期开学,同学们都在准备学习用品,小明和小红正在帮老师给大家发书。请认真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探究新知】一、尝试学习加法1.尝试自学,发现问题。(1)观察,获取数学信息。(2)思考,提出数学问题。师:大家的眼睛可真亮!你们能根据“讲桌左边有10本《环保小卫士》,右边有20本《环保小卫士》”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有关加法的数学问题吗?那么怎么解决呢?生1:讲桌左边有10本《环保小卫士》,右边有20本《环保小卫士》,一共有多少本《环保小卫士》?生2:有30本,因为10+20=30(本)。2.尝试交流,生成问题。(1)分析,尝试列式。(2)交流展示,解决问题。师:(边表扬边板书算式10+20)你是怎么算出10+20=30的呢?生1:用摆小棒的方法,先摆1捆,再摆2捆,合起来一共是3捆,就是30根。生2:用计数器表示,十位上有1个珠子,再拨2个珠子,十位上一共是3个珠子,就表示30。生3:1个十加2个十得3个十,是30。生4:1+2=3,10+20=30。……师:你们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10+20=30的。(3)师生小结,提升算法,理解算理。师:现在同学们想一想,看哪种方法最简便?要口算10+20,可以直接算什么?教师小结:口算时,可以以十为单位,直接把十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在个位添上0就可以了。二、尝试学习减法1.尝试自学,发现问题。(1)观察,获取信息。(2)思考,提出问题。师:根据“讲桌左边有10本《环保小卫士》,右边有20本《环保小卫士》”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有关减法的数学问题吗?怎么解决呢?2.尝试交流,生成问题。(一共有30本《环保小卫士》,发给同学们20本,还剩多少本?)(1)列式:30-20=10(2)交流:展示算法、理解算理。师:你们是怎么算出30-20=10的呢?生1:用摆小棒的方法,一共摆3捆小棒,拿走2捆,还剩1捆,就是10根。生2:用计数器表示,十位上有3个珠子,拨走2个珠子,十位上还剩1个珠子,就表示10。生3:3个十减2个十得1个十,是10。生4:3-2=1,30-20=10。生5:因为10+20=30,所以30-20=10。……(3)师生小结,提升算法,理解算理。师:现在同学们想一想,看哪种方法最简便?要口算30-20,可以直接算什么?引导学生小结:口算时,可以以十为单位,直接把十位上的数相减,再在个位上添上0。三、尝试概括,整理知识师:请小朋友们观察10+20=30和30-10=20这两个算式里面10、20、30都是什么数呢?(整十数)对,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书课题)小结:每一个整十数都是由几个十组成的,我们在口算时,可以以十为单位,直接把十位上的一位数相加或相减(师边说边用手指着这几个一位数),算出几个十就是几十。【巩固练习】1.小猫花花要去钓鱼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钓鱼?听说花花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钓鱼,猫妈妈可不放心了,(电脑演示)“花花,钓鱼的路上会遇到很多难题,你和小朋友们能解决吗?”“能!”“好!我要出几道题考考你们。”电脑演示:40+20=60-20=2.出示口算题卡:3+2=4+5=6-4=30+20=40+50=60-40=70+20=10+30=70-30=0+80=80-50=100-20=课件演示:不知不觉,太阳就快落山了,让我们和花花一起赶紧回家吧!哪条路才是回家的路呢?花花正在犯愁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妈妈的话,得数是40的路就是回家的路。请同学们算一算,下面哪些式子的得数是40?(学生活动)20+30=100-60=0+40=30+0=40-10=90-50=30+10=70-20=50-10=50+20=70-30=40+30=2.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3.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十四”第1~5题。【课堂小结】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用计数器表示。(3)1个十加2个十得3个十,是30。(4)1+2=310+20=30(2)用计数器表示。(3)3个十减2个十得1个十,是10。(4)3-2=130-20=10(5)因为10+20=30,所以30-20=10。计算方法:以十为单位,直接把十位上的一位数相加或相减。【板书设计】本节课是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本节课的难度不高,只要知道是几个十加减几个十,那么计算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例1【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这节课看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问题,这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数的计算。因此本节课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获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真正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另外,学生用点数等方法进行计算也是允许的,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相同数位的数相加时,经常出现看错数位的问题,所以要注意变换练习形式,突出计算的正确性。【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复习导入】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40+2040+250+3050+32.比较以上两组题中前后两算式的不同点。【探究新知】1.看情境图提出问题。课件演示教材第64页例1的情境图。显示小林与小红的对话。师:从这幅图上,你们能看到什么?生1: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还要写2个字。生2:小红才写了20个字。……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生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生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2.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这个问题好不好?谁能列出这个问题的算式来呢?学生独立写出算式:25+2师板书到黑板上。师:结果是多少呢?现在可以独立思考,直接在头脑里想,也可以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习因难的学生。小组汇报。小组1:先摆5根小棒,加上2根得到7根小棒,再和2捆小棒合起来是27根。小组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25根、26根、27根。不利用小棒直接计算。小组3:先算5+2=7,再计算20+7=27。小组4:用点数的方法算:25、26、27。3.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是太棒啦!自己就用这么多方法算出了25+2的结果。现在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请你再用刚才的方法来解决吧。学生独立试做。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生1:先摆2捆加2捆是40根,再和5根合起来是45根。生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25+20:25、35、45。生3:先算20+20=40,再算40+5=45。4.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异同。师:以上两题的不同计算方法哪一种比较方便?学生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意见,板书计算过程。如: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巩固练习】1.口算。40+17=2+36=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进行计算。2.完成教材第64页“做一做”。引导学生按上、下两题一组独立进行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进行计算的。【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快与你的同学说一说吧。【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内容,学习的难度不高,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第3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例2【教材分析】通过联欢会上大家分矿泉水作为教学情境,用学生动手摆小棒的活动理解进位加法的基本思想,进而得到算理,通过课后的相应练习加以巩固。【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并熟练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明白了相同数位相加的道理,如果将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学习并掌握这一新知识,新、旧知识的接触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找准了,学习这部分知识就会很顺利。【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口算卡片。【复习导入】1.口算练习。师:我们这段时间一直在学习口算,老师想出几道题考考你们,看谁反应最快?请你们直接说得数。出示口算卡片:4+7=6+8=8+9=7+5=9+7=31+5=4+41=80+17=12+60=20+16=找两道题让学生说计算方法。2.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计算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探究新知】1.教学例2(1)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一(2)班的联欢会上,同学们准备了什么?(24瓶一箱的水和9瓶散装水)看到这些,同学们马上想到了一个问题。(课件出示: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预设1:学生直接说出算式24+9。师:看来同学们想到了计算,计算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24+9等于多少?应该怎样算呢?预设2:24+9=33师:33是怎么得到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2)动手摆学具,探究计算方法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计算方法,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其中。(3)反馈交流,呈现多种计算方法。方法一:摆小棒点数法摆出24根小棒,用点数的方法再数出9根,25、26、27、28…33,会数到33根,所以24+9=33。方法二:“凑整十”法把9根小棒分成6根和3根,拿出6根与2捆4根凑成2捆10根小棒,可将10根捆成一捆,也就是3捆。再加上剩下的3根,一共是3捆3根,即33根。所以24+9=33。也可以把24根分成23根和1根,1根和9根合在一起是10根,再和23根相加,是33根。小结:先将两位数或一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和剩下的数相加。方法三:“进位加”法用4根小棒加9根小棒是13根,捆成1捆3根,再加上2捆,一共是3捆3根,即33根。先算4+9=13,再算13+20=33。学生汇报,教师同时板书:
本文标题: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988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