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中政治必修4原理及方法论《珍藏版》
1第一二单元原理唯物论、认识论原理方法论(4、5、6课)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原理、方法论)【原理内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也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因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它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内容)【原理内容】:①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③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方法论】: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内容)【原理内容】:(1)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形而上学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规律是普遍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5.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6.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有时要强调: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7.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2(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2)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8.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简而言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既要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9.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实践的发展。【方法论】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另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和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总之,就是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理论与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0.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11.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认识要不断发展的原理)【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三单元原理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3【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二者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方法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1)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2)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推动整体的发展。2、发展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普遍的、永恒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方法论】: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第一、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第二、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A、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B、要果断地捉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C、坚持适度原则。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4、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对立统一的观点)【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正是因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A、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注重统一;B、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反对】: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一点论),反对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69页)【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70页)4【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主要有三种情形:(1)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2)同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也有不同的矛盾;(3)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7、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71-72)【原理内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研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8、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虽然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也会影响到主要矛盾的解决。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1)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2)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反对】:既要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9、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每一个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1)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2)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反对】: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10、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重点)【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1)要善于抓住重点和把握事物的主流;(重点论)(2)又要学会统筹兼顾和不忽视支流。(两点论)【反对】: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11、辩证否定观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方法论】:5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反对】: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1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原理内容】: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方法论】(1)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2)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反对】: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13、理解创新的社会作用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总结: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创新是一个民族
本文标题:高中政治必修4原理及方法论《珍藏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762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