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LXTJ3标段18号无砟道岔施工作业指导书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兰新第二双线项目部二○一三年四月二日218号无砟道岔施工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兰新二线客运专线盐泉北车站18号轨枕埋入式无砟道岔施工。二设计概况及编制依据本段无碴轨道地段为CRTSI型双块式无碴轨道结构,道岔为枕式无砟道岔,道岔铺设采用原位方法铺设。根据道岔铺设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图纸及批复文件、相关验收标准、规程、办法、沉降评估意见、18号道岔使用说明书等编制18号道岔铺设作业指导书。三验收标准《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J1150-2011)《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J962-2009)《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5-2009)《无砟轨道和高速道岔首件工程评估实施细则》-(工管技[2011]35号)《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四作业准备1内业准备施工前应对设计图纸组织进行会审,对于图纸与现场实际不符等问题必须进行变更通知申请,会审所出现的问题须经设计院进行回复解决后方可用于施工。收集相关标准、规范完毕并安排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进行学习。对施工人员进行了技术交底,并进行考核,考核合3格后允许上岗。特种作业人员需持证上岗。2外业准备2.1已经进场负责人、技术人员、施工人员65人,人员配备满足施工要求。2.2道岔铺设、精调的特殊专用设备和预制件,包括吊装道岔、岔枕的专用吊具,吊车,浇筑混凝土所用的模板、振捣棒以及专用设备等准备完毕。2.3人员办公场所、生活驻地施工完毕,满足办公、生活需求。2.4施工便道已经开通,满足道岔施工所需各项材料、设备运输通过要求。2.5路基沉降、CPIII复测成果满足要求,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五技术要求1、道岔结构自上而下由道岔部件、岔枕、道床板混凝土及300mm厚的混凝土底座板组成;道床板采用C40混凝土现场浇筑,道岔直股的外侧钢轨轨下岔枕顶面高出道床面20mm,线路中心道床板厚390mm,顶面设置向外0.5%的横向排水坡,转辙机基坑表面设1%横向排水坡;底座板采用C30混凝土现场浇筑。为防止钢筋骨架产生的杂散电流影响轨道电路的传输,道床板内除接地钢筋外,其他所有钢筋节点(纵向、横向钢筋、架立钢筋、轨枕桁架钢筋)均采用绝缘扎带绑扎;底座板采用非绝缘绑扎。2、道岔基本轨、导轨、叉跟轨采用60kg/m钢轨制造,设1:40轨底坡;尖轨、心轨用60D40钢轨制造,中间不焊接,设1:40轨顶坡;护轨采用UIC33槽型钢轨。3、道岔扣件采用分开式弹条Ⅱ型扣件,轨下设5mm厚橡胶垫板,胶垫下为硫化垫板,硫化垫板下为4mm调高垫板,道岔高程调整量为-4mm~+26mm。硫化垫板与钢轨轨底间设轨距块,工作边采用10号轨距块,非工作边采用11号轨距块。硫化垫板与岔枕间用岔枕螺栓连接,岔枕内预埋塑料套管,硫化垫板与岔枕螺栓间设复合定位套和缓冲调距块。4、轨下基础为预应力混凝土岔枕(无砟轨道为长岔枕埋入式,岔枕底部为桁架式结构),并垂直于道岔直股,辙叉跟端分开后垂直于线路中心,设2根扭转过渡枕。岔枕按(岔枕间距600mm布设,牵引点及两侧岔枕间距为650mm和575mm(第五牵引点均为600mm)。45、18号转辙器按3点牵引设计,牵引点间距分别为4.8m和5.4m,可动心轨辙叉设两个牵引点,距离为3.6m。各牵引点均采用分动外锁闭装置,电务转换杆件和外锁闭装置均安装在两混凝土岔枕之间,转换机安装在岔枕端头。6、无砟道岔通过速度:直向为350km/h,侧向:18号道岔为80km/h。7、道岔正式铺设前,应在场内进行预组装,确认道岔钢轨件各部尺寸满足要求以及与岔枕的配合良好。8、道床板和底座板混凝土全部采用拌和站集中供应,混凝土罐车运输,混凝土泵车现场灌注。9、在无砟道岔大面积铺设前,选定在盐泉北车站6#道岔进行首组道岔铺设,待首组道岔铺设完成,经铁道部工管中心评估通过后,进行大面积施工。六施工程序和工艺流程底座板施工程序:线下工程验收—放线及控制基桩、加密基桩测设—布筋、绑扎—立模板—混凝土浇筑—养护。道床板施工程序:底座板验收—布筋、绑扎—拼装道岔—绑扎钢筋—道岔粗调—钢筋绝缘测试—立模板—焊接接地端子—道岔精调—混凝土浇筑—养护。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页)5岔区路基表层验收混凝土养护道岔场内组装道岔拆解运输道岔存储道床板底层钢筋绝缘绑扎道岔原位拼装道岔粗调安装枕端支撑螺杆及侧向拉杆安装道床板钢筋网架,绝缘测试道岔精调轨道几何状态测量道床板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养护,拆除支撑螺杆、模板道岔锁定道岔整理、验收安装道床板钢筋网架,绝缘测试岔区底座板施工模板安装6七施工要求7.1路基交接验收路基沉降评估通过,CPIII复测完成,满足施工要求,才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路基需在监理的组织下进行验收,路基标高、平整度、强度以及预埋管线、管道沟渠等需满足要求和位置正确。7.2控制桩的布设道岔控制桩的放样必须以CPIII控制点为基准,通过全站仪自由设站,按照道岔的控制桩的设计坐标进行放样。↓↓根据计算坐标放样道岔底座板边桩点及中线桩↓前后过渡段中线及边桩点位放样↓埋设道岔底座板施工控制桩道岔控制基桩测设流程图7.2.1道岔区控制桩测设要求(1)道岔区应在岔心、岔前、岔后直股和侧股的两侧位置及道岔直股前后100~200m范围内增设控制基桩,距线路中线的距离应为3~4m,可按坐标直接测设,也可按岔心和直股与侧股线路方向测设,并埋置永久性桩位。(2)控制基桩应设置在稳固、可靠、不易破坏和便于测量的地方,并应防冻、防沉降和抗移动,控制点标识应清晰、齐全、便于准确识别和使用。(3)站线轨道测量宜与道岔测量同时进行,误差的调整应在站线测量中消除。7.2.2加密基桩测设无砟道岔施工前应增设加密基桩,加密基桩测设应满足下列要求:(1)依据道岔控制基桩在道岔混凝土底座上施测加密基桩,应采用光学准直法和精密水准测量方法,逐一测定加密基桩的位置和高程,并标定点位。全站仪架设7(2)加密基桩一般5~10m设置一个,直股应布置不少于5个,侧股不少于2个。加密基桩设置在线路中线上。(3)加密基桩测设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加密基桩垂直于线路中线方向的限差(极限误差、下同)为±1mm;每相邻加密基桩间距离的限差为±2mm;每相邻加密基桩间高差的限差为±1mm;加密基桩间偏差应在两相邻控制基桩内调整。7.2.3测量注意事项(1)铺岔前应复核岔心控制基桩的中线、里程和标高,检查路面高程,复测岔前、岔后直股、侧股控制基桩。(2)无砟道岔两端应预留不小于100m的长度作为道岔和区间无砟轨道衔接测量的调整距离。道岔与区间无砟轨道衔接时应以道岔控制基桩为依据进行调整。(3)岔区的每个道岔控制桩放样完成后,必须进行道岔控制桩间的联测,即同一股道上的道岔岔前、岔心、岔后应在同一条直线上,单开的渡线道岔的岔心、曲股岔后应在同一条直线上。7.3道岔吊装及存放采用18.5米吊梁进行长大钢轨吊装。吊点布置均为6个吊点,吊点间距为3.6m。7.3.1钢轨组件吊运道岔的轨料吊装采用专用柔性多吊点扁担梁进行吊装。吊装时使轨料重心处于扁担梁的中心位置,各吊点间距相等且不大于4米,钢轨端头距离最近吊点位置不大于3米。相邻两个吊点之间挠度不得大于100mm,可动心轨辙叉组装件挠度不大于20mm。吊装时各吊点采用柔性吊带与轨料连接,并在轨料两端栓绳牵引,以防止在吊装过程中轨料倾斜或与周围物体发生碰撞。吊装过程中要缓起缓落,减小起落使道岔轨料产生的损伤变形、摔伤,避免碰撞。严禁任何产生塑性变形的装卸方式,如直接从车辆上推下货物、翻8转、单点起吊等。标准断面钢轨的吊装吊点位置以钢轨中心点为参考点对称布置,吊装尖轨时,吊点位置统一向尖轨跟端移动1米。(1)道岔转辙器轨件吊点布置图如下:(2)道岔辙岔部分部分轨件吊点布置(3)导轨组件吊运吊点布置当起吊超过25m钢轨时,起吊点间距不得大于5m,起吊点距端头轨距不得大于4m。7.3.2岔枕起吊道岔的轨料吊装可采用钢丝绳或者吊带吊装。吊点位置布置符合规定。60°60°轨枕吊装图牵引绳索牵引绳索97.3.3道岔存放(1)不论临时存放还是长期存放,岔枕叠放不得超过4层。(2)道岔及部件存放场地应平整坚实,排水畅通。支垫顶面高差不大于10mm。(3)道岔零部件应按组装分类放置,安全稳固且易于检查及搬运,留够运输设备走行空间,防止雨淋、锈蚀等情况发生。(4)转辙器、可动心轨辙叉轨件、可动心轨辙叉组件最多码放2层,钢轨件的码垛层数不得多于4层。轨件和地面间应铺垫缓衬垫(如木质垫块),每层用垫衬垫实、垫平,衬垫应按高度方向垂直设置。(5)转换设备存放时注意放置方向,避免损坏转辙机。(6)包装箱应单层存放。7.3.4岔枕码放(1)岔枕按组摆放并设置标签,长短顺序码垛,长枕在下、短枕在上,每层岔枕间应有两块垫木,上下层的垫木竖直对齐,在一条竖线上,码垛层数不得超过4层。岔枕运输、装卸、堆放时,套管和支撑螺栓孔加盖临时封闭,防止落入泥土等杂物。(2)岔枕垛之间必须有适当距离以便装载时运输设备走行。(3)在未开始铺设前,岔枕垛应保持运输包装状态。(4)堆放后,必须至少每两月检查一次木块,若木块受损应立即置换。(5)岔枕堆放后上面不得放置附加荷载(如钢轨等)。(6)岔枕码放应保证桁架钢筋不变形、不脱焊,螺栓孔防护盖应完好无损。7.3.5弹性垫板存放1)产品不安装使用时,应存放在包装箱内,装有产品的包装箱不允许堆码摆放。2)产品应放在清洁、通风、不被日光直射、远离热源及化学试剂污染处储存,储存期为一年。7.4混凝土底座板施工7.4.1施工前的准备(1)混凝土底座施工前应对路面表面进行清洁,施工前路面无浮砟、碎片、油渍等,应清洁干净,路面无积水。(2)炎热气候条件下混凝土浇注前,应提前2个小时洒水湿润路面,混凝土浇注时路面不得有明水。7.4.2混凝土浇筑(1)模板支立10①采用定型钢模板,模板采用8mm厚钢板加工而成,高度400mm,长度3m。模板连接通过侧面肋板打孔,采用2套M16螺栓连接。模板固定采用三角支撑,三角支撑一侧与模板筋板相连,一侧固定于路基上。如图下所示。模板纵向连接示意图模板固定示意图②模板支立稳固,相邻模板高差、错牙不大于1mm。支立前对模板表面进行打磨、除锈,支立后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表面涂刷脱模剂。(2)混凝土施工①底座板采用等级为C30的混凝土,混凝土厚度300mm。每个节段混凝土应连续均匀浇注,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相邻单元间按照设计要求预留单元缝。混凝土抹面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进行高程控制。②浇筑时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在操作过程中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垂直点振,不得平拉,不得漏振,谨防过振。振动棒移动距离不得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每点震动时间20s~30s,保证混凝土密实。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露浆、跑模等。③混凝土浇筑后应进行拉毛处理,拉毛范围为除两侧300mm范围外其他混凝土面。拉毛深度为1-2mm。④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覆盖和洒水养护,洒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养护,可在混凝土表面喷涂养护液养护,并采取适当的保温措路基表层销钉11施。当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应采取夏季施工措施,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得高于30℃,最少养护时间为28d。7.5道床板钢筋布设7.5.1钢筋加工1、加工
本文标题:18号无砟道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73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