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 智能化仪表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名称:智能化仪表课程教学大纲『 返回 』课程编号:E243-03课程名称:智能化仪表IntelligenceInstruments开课学校、学院、专业: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上课时间:秋季上课地点:华东理工大学任课教师:张雪申教学方式:面授、自学、研讨考试方式:写读书报告与交流,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适合专业: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总学时和学分:40学时,2学分;其中,课堂教学20学时;研讨8学时;自学8学时;考试4学时课程作用与任务:智能化仪表是检测技术和自动化装置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智能化仪表的组成原理、设计技术和应用方法。课程涉及微机接口、标准总线、数据处理方法、测量控制算法、故障诊断、虚拟仪器、以及智能化仪表的典型实例分析。目的是让学横掌握智能化仪表的设计、开发方法,适应现代测控仪器发展的要求。课程内容简介:智能化仪表是检测技术和自动化装置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着重介绍智能检测与控制仪表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内容包括;智能仪表的构成原理、微机接口电路及其编程、标准总线、数据处理技术、监控程序设计方法、仪表自检和故障诊断、虚拟仪器的原理和应用开发、测控系统总体设计和开发、以及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典型实例分析。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设计和开发的基本方法。先修课程: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测量和调节仪表课后要求:自学、查阅文献资料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智能化仪表的构成原理和接口电路的设计6学时2.标准总线4学时3.数据处理技术4学时4.测量控制算法6学时5.监控软件设计4学时6.仪器自检和故障诊断6学时7.虚拟仪器原理与应用6学时8.智能仪表的典型实例分析4学时参考文献:1.吴勤勤,智能仪表原理、设计及调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2.徐爱钧,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原理与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3.赵新民,智能仪器设计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4.滕台胜,智能监测系统与数据融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李朝青,PC机及单片机数据通信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12/11《虚拟仪器与智能仪器》课程教学大纲文章录入时间:2007-04-05您是此文第247位阅读者《虚拟仪器与智能仪器》课程教学大纲(VirtualAndIntelligenceInstrument)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5855101,课程总学时51、周学时3、学分3,开课学期:第6学期。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2.适用专业:适用于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虚拟仪器LabVIEW技术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标准总线技术和软件工程方法,代表了测量仪器与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方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熟悉美国国家仪器公司的创新产品??应用最为广泛的LabVIEW虚拟仪器的软件开发环境;初步掌握虚拟仪器设计的主要思想,图形化语言编程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开发仪器和组建自动测试系统,为今后进一步深化学习打下基础。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与其所在的专业方向中的多门课程有关。5.使用教材与参考书教材:LabVIEW基础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汪敏生主编参考书:(1)LabVIEW程序设计与应用杨乐平李海涛肖相生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计算机虚拟仪器图形编程LabVIEW实验教材,北京:中科泛华测控技术有限公司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与实际上机操作相结合,课堂教学约占总学时的2/3,上机实践约总学时的1/3,并尽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多利用业余时间多上机,、通过上机练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实际动手能力。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通过两方面进行考核:平时成绩20%,上机练习:30%;期末开卷考试:50%8.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17课时)《LabVIEW虚拟仪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上机练习和调试程序的训练,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因此本课程要求学生完成下列基本的上机练习任务:(1)上机练习一:熟悉LabVIEW编程环境(2)上机练习二:创建/编辑/调试VI(3)上机练习三:创建子VI(4)上机练习四:WhileLoop循环和Chart图形指示器使用(5)上机练习五:For循环和Chart图形指示器使用(6)上机练习六:数组和Graph图形指示器使用(7)上机练习七:Case和Sequence结构的使用(8)上机练习八:文件i/o的使用9.其它有关说明根据虚拟仪器LabVIEW技术的发展情况,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材可能会作相应的调整。二、教学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序号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LabVIEW概述853二创建/编辑/调试程序技术963三创建子VI(532四循环和图表752五数组和图形(853六case和sequence结构752七字符串和文件I/O532八VI选项22(一)Labview概述(8学时)1.主要内容:虚拟仪器概念,LabVIEW环境,窗口工具栏2.基本要求:了解LabVIEW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特点和编程环境 (二)创建/编辑/调试程序技术(9学时)1.主要内容:前面板数字控件和指示器,布尔量控件和指示器,数据流编程,LabVIEW编辑技术,LabVIEW调试技术2.基本要求:掌握LabVIEW编辑技术,LabVIEW调试技术(三)创建子VI(5学时)1.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创建图标和连接器,使用子VI,举例2.基本要求:掌握创建图标和连接器(四)循环和图表(7学时)1.主要内容:WhileLoop循环结构,波形图指示器,单曲线显示,多重曲线显示,移位寄存器,ForLoop循环结构2.基本要求:能够正确地理解循环的概念、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波形图指示器(五)数组和图形(8学时)1.主要内容:数组的基本概念,1.创建控制器数组和指示器数组,二维数组,创建常数数组2.用循环建立数组,数函的多形态操作,曲线图。2.基本要求:掌握一维和二维控制器数组和指示器数组的定义和使用方法;波形图指示器Graph的使用。(六)case和sequence结构 (7学时)1.主要内容:Case结构,Sequence结构,FormulaNode结构2.基本要求:掌握Case结构,Sequence结构,了解FormulaNode结构(七)字符串和文件I/O(5学时)1.主要内容:文件概述,文件的打开和关闭,文件的读写2.基本要求:掌握LabVIEW中文件使用的相关概念,掌握有关文件操作,掌握对文件的简单输入/输出。(八)VI选项(2学时)1.内容提要:VI的建立,subVI节点设置2.基本要求:了解VI的建立,subVI节点设置《单片机原理与智能仪器》课程教学大纲字体大小:【大中小】课程编号:04010421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与智能仪器学分:3.5总学时:56实验学时:8课内上机学时:先修课程要求:数模电路、电路分析、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适应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参考教材: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选修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MCS-51系列单片机和MCS-96系列单片机的体系结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及应用技术,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将能应用51、96单片机回百年语言编写应用程序,了解I/O接口电路,为今后进一步开发打下基础。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一)了解MCS-51(96)系列单片机的体系结构、工作原理与特点。(二)掌握MCS-51(96)系列单片机的指令系统,能应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三)熟悉MCS-51(96)系列单片机的中断与定时,能正确进行I/O扩展。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重点难点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结构、51(96)系列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单片机端口的扩展及其接口技术的应用等。重点内容包括:51(96)系列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单片机端口的扩展及其接口技术的应用、软硬件的设计技术、中断功能的应用技术等四、实验要求(1)掌握单片机及其接口之间的设计与编程;(2)熟悉51系列即96系列单片机的指令系统;五、课程学时分配章节内容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备注第一章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4第二章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4第三章MCS-51系列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和汇编程序实例4第四章MCS-51系列单片机的扩展4第五章MCS-51系列单片机的接口与应用104第六章MCS-96系列单片机6第七章单片及应用系统的开发84六、考核方式七、制定执笔者:陈真诚审核者(教研室主任或研究所所长):(签字)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课程简介文章来源:本站发表时间:2004-12-119:59:53英文名称:intellectualizedinstrumentprincipleanddesign课程编码:1322213课程名称: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学分:3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预修课程: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传感器原理内容简介:《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是应用物理学专业智能仪器与检测技术方向的限选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学习电子技术基础,传感器原理及微机原理等技术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了解智能仪器的概念及其设计内容,学会利用单片机设计智能仪器的各种功能模块,了解每个环节上的抗干扰措施,以便今后能从事智能仪器的设计、研发工作。学习主要内容有:智能仪器的功能特点、构成形式及发展;智能仪器中模拟量、数字量的输入与输出;智能仪器中的通讯技术;智能仪器中的抗干扰技术;智能仪器系统的设计以及相关的智能技术。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朱欣华,姚天忠编《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122.赵新民主编《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第二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3.赵新民主编《智能仪器的设计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仪器智能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仪器智能化技术课程名称:Thetechniqueoftheintelligenceinstruments课程编号:010519课程类型:专业课学时:54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先修课程:单片机接口技术、控制原理、电子技术及电工原理等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类等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仪器智能化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及有关电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二、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及学时分配第一单元绪论(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本单元主要讲授了智能仪器的组成、特点、设计要点以及智能仪器的现状和发展。目的是让学生对仪器智能化技术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概念,掌握智能仪器的组成、特点、设计要点,了解智能仪器的现状和发展。重点和难点:智能仪器的组成、特点、设计要点,智能仪器的现状和发展。第二单元智能仪器的模拟量输入通道(建议学时数:10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本单元是仪器智能化技术最重要的基础内容之一,也是正确了解智能仪器的相关内容的前提。主要介绍了模拟量输入通道中A/D转换的原理及与微机的接口,如逐次逼近式A/D转换,双积分式A/D转换,高速模拟量输入通道中的并行比较式等;模拟量输出通道中D/A转换的原理及与微机的接口;数据采集系统中模拟多路开关及接口、模拟信号的采样与保存等等。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应使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相关知识,熟知各种A/D、D/A转换的原理及与微机的接口技术,掌握各种的原理及与微机的接口电路设计的相关应用。重点和难点:各种A/D、D/A转换的原理及与微机的接口电路的设计,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等实际应用。第三单元智能仪器人机接口、通信接口(建议学时数:10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智能仪器人机接口、通信接口方面的相关知识,如键盘与接口,LED显示与接口,CRT显示与接口,微型打印机接口以及和串行接口总线的相关技术。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应使学生了解智能仪器人机接口、通信接口方面的相
本文标题:智能化仪表课程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610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