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刘猛飚-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生产现场安全管理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刘猛飚0574-86445224一、现场管理的重要性二、现场安全管理范畴三、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四、直接作业环节管理承包商管理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起重作业临时用电和脚手架作业高处作业一、现场管理的重要性今年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总体稳定,全国没有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事故总量和较大事故、重大事故同步下降,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1.6%。但少数行业领域和地区重大事故上升,特别是近一个时期部分行业领域较大事故有所反弹,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死亡40人。8月6日4时30分,江西上饶市境内,一辆半挂货车与另一辆半挂货车)发生追尾碰撞,致使后车冲向对向车道并与一辆大货车(豫PE6765)相撞;随后对向车道被撞的豫PE6765大货车侧翻压在同向行驶的一辆小型客车上,该事故共造成17人死亡。8月14日21时30分左右,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过河口煤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当班下井11人,其中1人获救生还,10人遇难。9月9日16时,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唐田市镇,一艘渡船在芙荑河(资江支流)向荣村地段,因挂断挖沙船锚固钢丝绳,导致渡船侧翻,船上50人全部落水。经搜救,38人生还,12人死亡。9月10日8时20分许,位于西安市北郊的凯玄大厦工地一栋在建30层高楼东侧墙体脚手架发生坍塌,脚手架从20-23层坠落,致使正在做外墙装饰的12名工人被埋压。目前已死亡10人。7月11日中海油惠州炼油发生火灾7月16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的炼油装置换热器发生泄漏起火8月29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储运车间储罐起火爆炸。这些事故的发生绝大部分是由于生产现场管理不到位、“三违”现象造成的。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安全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人为本”的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国家对事故的处理也越来越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中三条内容都是针对事故处理的。国家对安全生产管理重点也体现了对现场管理的方面:《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中风险管理、生产设施及工艺安全、作业安全三个要求的权重0.47,而且审报二级企业,“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及吊装作业管理制度、作业票证及作业现场评审不失分。”二、现场安全管理范畴㈠生产过程的直接作业包括生产过程中工艺、设备、电气、仪表的正常操作、设备设施的完好。发生事故的概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后果和社会影响却很大。㈡直接作业环节(施工过程)主要包括检修、维修、新建、改扩建施工等,发生事故的概率高。我国发生此类事故概率56.1%,国外是15.6%。三、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的监管:人员的作业行为工艺操作过程设施设备的完好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人员作业行为1、设置“高压线”,实行“零容忍”中石化、镇海炼化公司都颁布的安全生产禁令严禁在采样、脱水作业中离岗;严禁在防爆区内使用非防爆通讯设备;严禁酒后上岗;严禁未到现场确认签发各类作业许可证;严禁披长发进入转动设备区域。2、应用危害识别和风险辨识,对各类作业进行梳理、危害识别,制订标准作业规范。如巡检、切泵、高处巡检、压缩机开停机、加热炉开停、灭灯检查等。巡检“三件宝”:对讲机、便携式报警仪、听棒应用的各类评价方法(1)工作危害分析(JHA);(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3)预危险性分析(PHA);(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6)故障树分析(FTA);(7)事件树分析(ETA);(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3、常态化管理要求开展HSE观察活动,由不同岗位人员、不同专业人员、不同层次人员对作业行为进行评判,逐步完善和推广安全行为。交接班中对当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事前辨识,实行风险、危害告知制。工艺操作过程违章操作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许多事故都是由于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引发大事故。编制各类操作票187种,如“手指口述法”、“电气操作十二步法”、“仪表三次确认”、开工确认表、盲板拆装确认表等。事故案例1:北京东方化工“6.27”特大火灾事故1997年6月27日21时05分,东方化工厂储运分厂油品车间储罐区当班职工闻到泄漏物料异味。21时10分左右,操作室仪表盘有可燃气报警仪信号显示,泄漏物料形成的可燃气体迅速扩散。21时15分左右,操作员张某和调度员郑某去检查泄漏源。21时26分左右,发生爆炸,其中泵房爆炸破坏最大。爆炸对周围环境产生冲击和震动破坏,造成新的可燃物泄漏并引燃,火势迅速扩散,乙烯B罐因烧烤发生突沸爆炸,再次波及乙烯A罐、系统管网及铁路油罐车,大火至6月30日4时55分熄灭。造成9人死亡、3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17亿元。事故案例1(续)直接原因:石脑油和轻柴油共用一条卸油总管,卸轻柴油时,由于石脑油和轻柴油阀门处于错开错关状态,卸车泵出的柴油不能卸入轻柴油B#罐,而进入了满载石脑油的A#罐,导致石脑油大量冒罐,油气扩散中遇火源产生爆炸。事故案例2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8.28”爆炸事故。日常监管方式1、操作规程变更管理:是否超能力、风险能否接受、操作人员是否掌握等。2、操作票制度执行:一人操作一人确认。3、领导干部带班制。分层次带班作业。4、应急预案演练。3、设施设备的完好发动全体员工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按照隐患治理的“四定”原则进行闭环管理。镇海炼化开展了“低头捡黄金”活动,调动职工积极性,效果非常明显。“五个不一样”:夜班与白班不一样、高处与低处不一样、巡检点与非巡检点不一样、风险度高与低不一样、恶劣天气与正常天气不一样。四、直接作业环节管理直接作业的概念在企业生产(辅助生产)装置、储运设施、公用工程系统检修、维修、新建、改扩建施工过程中经常涉及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起重吊装作业、脚手架搭设、放射作业、高处作业、临时用电、破土作业等作业方法,这些作业都是由作业人员通过使用专用设备设施、工器具直接操作、实施和参与,很容易发生涉及人身安全的伤害事故,所以统称为直接作业。直接作业的特点由于直接作业是由作业人员直接操作、直接接触作业环境、直接与工艺系统、机器设备、施工机械、工器具和材料发生关系,因此,在炼化企业检维修、施工过程中,各种直接作业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主要包括:工艺条件和设备设施对直接作业产生影响:炼化企业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辅料、三剂、产品、半成品等本身具有的可燃易爆、有毒有害特性;石油化工生产工艺所要求的高温、高压、超高压、低温(深冷)、低压等生产条件;生产系统动、静密封点多,设备、管道内的化工物料可能发生跑、冒、滴、漏的几率大;直接作业所使用的机器设备、施工机械、工器具的本质安全程度。环境状况对直接作业产生影响:可能直接接触可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噪音、震动、粉尘、热辐射等;周围气象条件,如温度、湿度、风力、风向等;作业现场的其它条件,如强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场地窄小等;作业现场的电气设备、电缆电线、传动设备、护栏平台、酸碱设施等;周围其它作业的干扰,如同一工作现场的不同作业、不同工种间的配合、交叉作业等;作业点或作业区域与周围危险环境隔离措施的实用性、有效性等。作业人员状况对直接作业产生影响:作业人员自身的身体条件,如疾病、疲劳、精神状态等;作业人员的技术条件,如是否经过专业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是否具有特种作业资格证书、技术水平的高低、施工经验及判断能力、监护人员的业务素质等。作业方案的可靠性、合法性对直接作业产生影响。上述情况在直接作业过程中始终都在变化中,随时都可能出现异常,而这些情况的本质安全程度如何是直接作业安全与否的关键。要削减上述因素对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的影响,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㈠承包商的管理准入机制对所有承包商(总承包商、分承包商)的资质进行审查。企业施工资质和安全资质、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资质;企业HSE管理体系和三年内的HSE业绩;设备完好情况和强检情况等等。项目承包商的选择采取招投标方式。对技术标作为要求,明确项目经理、安全管理负责人和安全管理员的名单,项目实施期间不得随意变更。合同条款中HSE要求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施工单位必须认同、遵守。过程控制结合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编制施工方案和HSE策划;a)工程费用(不包括设备费)在20万元以上的新建、改扩建工程项目;b)装置停工检修;c)施工工期在一个月及以上的项目(不包括年度检维修项目);d)复杂程度高、风险性大、可能危及装置正常生产的工程项目。由项目主管部门召开安全协调会,明确措施、时间等。安全教育,对承包商的三级安全教育进行抽查;发现不合格或没有进行相关安全教育的人员一律不予教育,当达到5%人数时,将该承包商申请安全教育的全部人员退回。推行每天班前安全教育、危害分析告知制度。工程项目实施每天集中喊话制度;进场工机具由承包商再次检查,加贴合格标签。业主单位复查,超5%不合格的,对承包商停工整顿;现场项目施工人数在50以上的,按2%比例配备现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设立项目HSE经理;现场施工人数少于50人的,配备现场安全管理人员不少于1名,以加强对现场的安全管理。(项目经理)完善承包商负责人的安全约见、约谈机制。对违规3次以上或发生事故的承包商,要约见该项目经理和分公司经理;同一工程项目经理在1个月内约谈3次后仍无见效,撤换该项目经理,在两年内不允许其在我公司内任何施工项目中担任负责人。对违章者或事故责任人实施再教育。定期组织对承包商HSE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重大方案的评估审核、现场安全检查整改记录、违章检查考核情况,以及安全专项费用使用情况。落实监理单位安全监管责任。监理单位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不定期检查,遏制违章,并对问题及时记录、整改。对监理单位职责履行情况的考核按1:3的比例实施。对监理单位也将实行负责人安全约见、约谈制,以促使其落实安全责任,履行职责监管承包商现场安全工作。HSE表现评价和年度综合评价每个项目完工后,由工程管理部门组织安全部门、项目所属单位对承包商整体HSE管理情况进行评价,每年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优胜劣汰机制。㈡用火作业根据燃烧三要素,当可燃物、氧和点火源三者同时存在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发生燃烧。用火作业(包括明火作业及可能产生火花的非明火作业)本身即为点火源,因此用火作业容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AQ3022-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基本原则1.树立一切火灾爆炸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理念。2.根据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和点火源之间采取有效隔离是避免火灾爆炸事故的关键。3.实施有效的用火管理,是避免火灾爆炸事故的基础。4.在正常运行生产区域内,凡可用可不用的用火一律不用火,凡能拆下来的设备、管线都应拆下来移到安全地方用火,严格控制特级用火和一级用火。5.用火作业实行“三不用火”,即没有经批准的用火作业许可证不用火、用火监护人不在现场不用火、防火措施不落实不用火。用火作业范畴(AQ3022-2008没有具体界定):各种气焊、电焊、铅焊、锡焊、塑料焊等各种焊接作业及气割等离子切割机、砂轮机、磨光机等各种金属切割作业;使用喷灯、液化气炉、火炉、电炉等明火作业;烧(烤、煨)管线、熬沥青、炒砂子、铁锤击(产生火花)物件,喷砂和产生火花的其他作业;生产装置和罐区联接临时电源并使用非防爆电器设备和电动工具。使用雷管、炸药等进行爆破作业;机动车辆进入工艺装置区和罐区。用火作业安全措施工艺交出安全措施切断物料来源与系统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吹扫、清洗、蒸煮和置换,必要时在管线、容器中充满水;通风换气;当距用火点30m内严禁进行排放可燃气体,15m内严禁排放各类可燃液体时;装置
本文标题:刘猛飚-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39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