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参考资料
1第一章名词解释1、马关条约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1895年4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主要是: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中国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岛及所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轮船在上述各地搭客载货;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个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使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合法化,并使日本国力大增。2、辛酉政变1861年11月,在外国公使驻京前后,中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即“北京政变”(又称“辛酉政变”),肃顺等顾命八大臣被清除,恭亲王奕和慈禧太后掌控政权。奕等人因为由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与列强进行交涉并签订《北京条约》而受到外国侵略者的赏识,从此清政府在更大程度上成为外国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3、黄祸论19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者炮制了所谓“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甚至亲自构思了一幅《黄祸图》,西方还出现了一批关于“黄祸论”的文章和专著。有的黄祸论鼓吹者说:“一旦中国人民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时,将给西方文明带来灾难和毁灭。”他们宣扬中国等黄色人种对西方白色人种构成威胁,企图以此论证西方列强侵略、压迫中国有理。4、领事裁判权历史上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在亚非国家的领事按照本国法律对本国侨民实行司法管辖的特权。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以亚非国家的法律制度劣于或异于他们的制度为由强迫亚非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将领事裁判权强加于许多亚非国家。从资本—帝国主义侵华历史看,英美两国曾分别于1843年和1844年通过中英《虎门条约》和中美《望厦条约》在中国攫取领事裁判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领事裁判权在世界范围内不复存在。5、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从鸦片战争的惨痛教训中,认识到必须冲破闭关自守的牢笼,改变盲目排外的态度,向西方国家学习,以实现富国强兵。他受林2则徐之托,编成《海国图志》。在《海国图志序言》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知识,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简答1、列强侵华时对于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是什么?一、政治: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司法、关税主权,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外国公使可以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外国军队可以在中国横冲撞,外国人在中国犯罪可以受到领事裁判权的庇护。外国租界更是国中之国。二、经济:列强通过战争使中国无数财产物资遭受掠夺和毁灭,还强迫中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此外,利用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特权,不仅使中国成为其商品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还直接对中国输出资本,对中国廉价劳动力直接进行剥削和奴役。三、文化:侵略者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四、列强侵略中国的作用不完全是消极的,若作为反面教材则具有积极作用。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是在总结反侵略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促使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向文化层面的不断发展前进的原因之一。2、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一、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导致中国反侵略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西方资本主义比中国封建专制相比具有优越性。比如清朝政府是满族入主中原,所以道光帝宁可重用他两个无能的侄子,而将有功有能的林则徐撤职充军新疆。在制度腐败的基础上统治者昏庸就更可怕。西太后个人权力欲望极大而且不以军国大事为重,竟然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在甲午战争紧要关头仍然大肆庆祝她60大寿。反动统治阶级还由于和人民群众的矛盾之深刻,使得他们不敢把武器交给人民群众,当然也就不会动员人民群众参战,这是中国历次反侵略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二、经济技术落后:这使得中国军事军队装备落后,也没有便利的军事交通。三、中国军队综合素质差,将领思想观念陈腐落后,根本不懂什么战略技术,士兵没有很好的训练,军纪不严,战斗力差。这样,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一再遭到失败,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3、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民族自救思潮是什么?3答:由于受到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19世纪后半期,中国部分开明官僚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有识之士,开始将魏源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付诸实施,并主张进一步向外国学习,以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先后兴起了洋务思潮、早期维新思潮和戊戌思潮。洋务思潮: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第一个民族自救思潮是洋务思潮。其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是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和政治伦理,是必须继续坚持和维护的,同时也要借用西学中比我们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洋务思潮的第二个内容是自强和求富。自强是为了自救,同时又必须寓强于富。早期维新思潮:是通过总结洋务运动的经验教训而来。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用”,还要引进西方的“体”,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则要打破洋务派的垄断,大力发展民间工商业,和外国进行商战。戊戌思潮:是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形下兴起的一个进步思潮。其哲学基础是进化论,其中心内容是变法,其操作之要点在制度创新和培养、使用新式人才。4、19世纪沙俄是怎样侵占中国领土的?早在1689年所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就已经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可是,当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国内又发生内战之机,沙俄即于1858年胁迫中国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之签订《瑷珲条约》,割占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并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4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当时清朝中央政府拒绝批准该条约。1860年,沙俄又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不仅迫使清朝中央政府承认了《瑷珲条约》,又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1864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1881年,沙俄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又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沙俄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第二章名词解释1、《资政新篇》1859年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提出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它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思想文化上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习,提倡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外交上,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但4严禁鸦片输入。《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系统的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它虽然得到天王的赞赏,但因缺少施行的多种其他条件而未实行。2、戊戌政变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但变法一直遭到了旧势力的激烈反对,他们以慈禧太后为中心,经过密谋策划,终于在9月21日发动政变。慈禧太后以“训政”的名义重新“垂帘听政”,囚禁了光绪皇帝,并下令搜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国外,谭嗣同等六君子遇害。这场“百日维新”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的政变扼杀了。3、《校邠庐抗议》《校邠庐抗议》是冯桂英于1861年写成的一部政论。该书最先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比较完整的表述。书中指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就是“中体西用”的思想展现了清朝统治者们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的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的统治制度。4、公车上书1895年4月,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时,各省在北京会试的举人们非常气愤,康有为趁北京会试的举人机联合各省举人一千三百多人签名上书,向光绪帝提出拒签中日合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因举人别称“公车”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它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性的政治运动的开端。5、北洋水师北洋水师即北洋海军,1888年10月,《北洋海军章程》正式颁布,规定以长方形黄色飞龙旗为国旗,标志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它是中国在19世纪后期建立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舰队,也是当时中国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的规模最大的一支,拥有各种军舰25艘,其中有两艘七千吨级当时世界一流铁甲战舰定远号和镇远号,总排水量4万吨。但由于西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使北洋水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又因甲午战争中错误的军事战略等,使北洋水师在1895年2月全军覆灭,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简答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后者支配前者。52洋务事业的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洋务事业有:兴办近代企业(军用、民用)洋务派首先办的是军用工业;1890年以前,在全国各地共创办20多个军工企业。其中规模较大的有5个:1865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同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1866,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当时最大的造船厂;1867年,满洲贵族崇厚建立天津机器局;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洋务运动在创办军事工业中遇到资金不足,原料和燃料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需要加以解决,因此兴办了一些民用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办民用企业20多个,重点是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铁路,电讯等事业。这些企业除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的方式外,多数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都是李鸿章筹办或控制的。这些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虽然受官僚的控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但基本上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19世纪70到90年代,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创办新式学堂。主要有三种: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历史作用: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稍分洋商之利”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是洋务运动兴办洋务新政,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近代教育的开始,新式学堂,带来了新的知识,开阔眼界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商为四民之末的观念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提高,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失败原因:封建性,对外国依赖性,企业管理的腐朽性。3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及其实践?答:政治主张:变法,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实践:宣传维新变法的六种行动: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推动和参与百日维新。4简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人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6“均富贵”“等贵贱”“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不过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而且《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实行。《资政新篇》是1859年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提出的统筹全局的社会改革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方案。第三章名词解释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七章五十六条。它第一章第二条即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第三章规定立法权归参议院,第五章规定增设国务总理、各部总长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实行责任内阁制;第六章规定增设法院,行使司法权。体
本文标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参考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80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