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科学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1、核能定义:由于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种类:聚变和裂变。裂变: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如:铀235在中子的轰击下可以分裂成两个新核(氪和钡)。原子弹链式反应用:中子轰出铀核,铀核发生裂变,放出能量,同时放出2-3个中子;放出的中子又可轰击其他的铀核,它们也发生裂变。这样,裂变将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聚变:是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由于聚变需要很高的温度,所以又叫热核反应。且聚变释放的能量比裂变大的多。氢弹目前,只有裂变可以控制。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裂变放出的大量热来发电的。其能量转化过程为:核能→水和水蒸气的内能→发电机转子的机械能→电能。核聚变与核裂变过程中都会放出射线: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这些射线如大量对人体等有害;如控制放射量就有很多用处:探伤,治疗肿瘤等。优点: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能量巨大等。缺点:热效率较低;投资成本太大,风险较高;存在安全隐患;核废料需谨慎处理等。2、新陈代谢定义:狭义:生物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广义:活细胞内进行的一切化学反应,即中间代谢。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包括五个阶段:摄食、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方面的代谢过程。同化作用:生物体从环境中摄取物质,经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转变为自身的物质的过程称为同化作用。同化作用消耗能量。异化作用:生物体内物质经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变成排泄物的过程。异化作用产生能量。合成代谢:生物体内由小分子物质转化成大分子物质的过程,属同化作用的范畴。分解代谢:生物体内由大分子物质转变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属异化作用的范畴。能量代谢:任何物质的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生物体内能量的变化过程称为能量代谢。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同时存在,不存在无物质代谢的能量代谢,也不存在无能量代谢的物质代谢。3、平衡螺母与游码在调天平平衡时的区别测量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测量过程中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4、密度的理解:ρ=m/V密度是物体的特性,与物质的状态、温度、位置等无关,由物质本身所决定。如是特定的物质,其密度是一定的。5、产生声音和听到声音产生声音只需要物体有振动;听到声音需满足三个条件:(1)有声源(物体振动发声)(2)有介质(3)能过听的到6、声音三要素的区别音调:声音的高低(“粗”,“细”)。决定于振动的频率。响度: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决定于振动的振幅。音色:声音的特色(区别发声体的依据)。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7、光的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均匀是指物质各部分完全相同。光在真空的速度为3×108m/s,空气中略小。8、光的发射定律与折射定律光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注意: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一定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正立,虚像。镜面反射与漫反射:(1)区别:前者光线反射的方向是特定的,后者向各个方向反(2)共同点:都遵循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空气入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或(水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注意:光的折射不一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垂直进入,则光传播方向不变)。9、物体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如白色反射所有的光,黑色吸收所有的光,红色只反射红光。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去的光的颜色决定,如白色为透过所有的光,红色为只透过去红光。10、近视与远视近视:像成在视网膜前。原因:晶状体前后径过长。矫正方法:凹透镜远视:像成在视网膜后。原因:晶状体前后径过短。矫正方法:凸透镜11、惯性与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的性质,惯性定律是物体的运动规律。注意:(1)惯性不是力,不能将受到惯性作用,也不能与力等比较大小;(2)只有大小,且只跟质量有关;(3)一切物体一切情况都有惯性。12、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区别:前者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后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共同点: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13、做功的判断三种不做功情况:(1)有力和通过的距离,但二者垂直(2)有力无距离(3)有距离无力14、功率与机械效率功率是指做功的快慢。机械效率是指能量的利用率或转化率。二者没有量上的联系:功率大不一定机械效率高,反之亦然。15、电流方向与电荷移动方向电流(电荷的定向流动)方向为正电荷移动方向。与负电荷移动方向相反。如在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导体中电子移动方向相反。注意:在电源内部电流方向从正极到负极。16、电阻公式R=U/I的理解(1)这是导体电阻的计算公式(2)对同一段导体而言,U与I的比值是一定的。(3)R与U及I均无关,只跟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及温度有关。17、绝缘体、导体及半导体划分依据:导电能力。导体:易导电;绝缘体:不易导电;半导体:两者之间。根本区别:是否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注意:导体与绝缘体没有明显的界限。他们在一定条件可已转换(玻璃在温度升高时,可以变为导体)18、虚像与实像虚像:没有实际光线在那汇聚,不能用光屏接收,可以用眼睛看到。(如平面镜成像)实像:有实际光线在那汇聚,能有光屏接收。(照相机照相)19、串、并联电路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只有一通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并联:把用电器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有多条通路,开关有不同的功能)掌握支点、支路、干路等概念。特点:区别方法:⑴、电流法;⑵、节点法;⑶、去表法。⑴、电流法(掌握):即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流向看电流的路径是否有分支,如果有,则所分的几个分支之间为并联,(分支前后有两个节点)如果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无分支点),则各元件之间为串联。此方法学生容易接受。⑵、节点法(了解):没经过用电器,导线再长都相当于一个节点,观察每个用电器两端的端点确定它在电路中的位置。图2、图3是对各电阻的连接情况分析。⑶、去表法(了解):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并联在电路中时,通过它的电流很小,可忽略不计。20、发电机与电动机发电机:(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能量转换: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电动机: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转动)。能量转换:电能转换机械能。21、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跟温度有关。在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中,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是衡量内能大小的一个依据。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无过程就不能谈热量。谈热量就有传热。22、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实际功率:用电器实际工作是的功率。决定电灯的亮度。额定功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2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能在溶解某物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注意:(1)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2)但在同种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3)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对另一种物质来说不一定是饱和溶液。24、溶解度的理解四要素:(1)一定温度(2)在100g溶剂里(3)饱和状态(4)溶质质量注意:单位g25、元素、分子、原子和离子区别:(1)元素是宏观概念,其他三个是微观概念;(2)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其他三个可以讲个数。注意:在应用时要宏观对宏观,微观对微观,个数对个数,微观够宏观。26、混合物、单质、纯净物、化合物混合物:有两种以上的物质构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构成。单质:有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非金属、金属、稀有气体)化合物:有不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
本文标题:初中科学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15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