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选修六《环境保护》基础梳理一、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2)分类: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关系。2.环境问题(1)表现:①资源短缺;②环境污染;③生态破坏;④全球环境变化。(2)原因: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②短期经济利益和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③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矛盾。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特点: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②过程的不可逆性;③规模的全球性。3.新环境观:“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4.可持续发展观(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基本思路: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二、环境污染与防治1.水污染(1)天然水的自净作用:河流自净能力比湖泊强。(2)水体污染现象:①水体富营养化;②海洋石油污染。2.固体废弃物污染(1)城市垃圾的特点:数量大,品种多、变化大。▲(2)产生的环境问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①细微颗粒随风飘,直接污染空气;②分解释放有害气体;③填埋逸出沼气;④焚烧产生粉尘、Cl2、HCl、二恶英等,造成二次大气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①垃圾直接倾倒于水体,危害水生生物,缩减河湖面积,降低泄洪灌溉能力;②露天填放、简单填埋,产生有害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③垃圾倾倒海洋,造成海洋污染。对土壤环境的影响①风化、淋溶、径流、侵蚀、毒液进入土壤,破坏土壤结构;②土壤有害成分在动植物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其他①城市垃圾填埋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使耕地短缺问题加剧;②垃圾堆放于城市死角,成为疾病的传播源;③存在危险废弃物或放射性废物,会使有毒物质扩散,危害人体健康。3.大气污染(1)表现:▲①可吸入颗粒: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引发传染病、尘肺病,引起恶性病变。②酸雨:概念:pH5.6的降水成因:大气中含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使土壤肥力降低;腐蚀树叶,使森木成片枯死;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文物古迹等损坏。③臭氧层破坏:广泛使用氟利昂▲④全球性气候变暖:(原因)化石燃料燃烧大量排放CO2;毁林。▲(2)防治:①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新能源;④利用可再生能源;⑤控制机动车污染;⑥控制工业污染。三、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1)淡水资源短缺;(2)耕地日趋减少;(3)一些矿产濒临耗竭。2.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1)化石燃料的开发和利用;(2)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1)淡水资源;(2)土地资源。四、生态环境保护1.森林及其保护:(1)森林的生态功能:(自己归纳)滥伐森林的生态灾害:①生态失调;②环境恶化;③洪水频发;④水土流失加剧;⑤土地沙化;⑥河道淤塞;⑦全球温室效应(2)保护森林(措施):①坚持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②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③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对木材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④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生态旅游;⑤健全森林保护的法律法规;⑥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意识;⑦加强森林的管理和保护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1)我国草地退化原因:A.过度农垦B.过度放牧C.过度樵采,滥挖药材D.鼠害和虫害(主要是蝗虫)严重E.气候异常等(2)我国草地保护:实行禁牧、轮牧制度;改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等。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1)湿地日益减少:①土壤侵蚀、泥沙淤积;②环境污染造成富营养化;③围湖、围海造田;④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的截留改向,使水量减少。(2)湿地环境效益:天然的蓄水库,能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①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②发展生态旅游;③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湿地保护意识;④加强立法和管理,防治湿地污染;⑤退耕还湿(生态退耕)。4.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5.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1)特点:区域性:①森林破坏:东北和西南林区;②草原退化:内蒙古、新疆;③湿地萎缩;④生物多样性锐减;⑤土壤侵蚀: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⑥荒漠化:西北地区。(2)防治措施:①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等;②建: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③改:经济结构、生活用能、改坡为梯;④法:制定有关环保法律、法规。五、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的内容(1)环境管理的对象:个人、企业、政府。(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3)环境管理的手段:主要手段——立法和行政干预其他手段——经济、技术和宣传教育2.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1)环境管理必须进行国际合作。(2)中国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和国际合作。3.公众参与(1)民间环境保护组织。(2)个人环境道德修养。考点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过度索取资源造成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其成因、地区分布及危害具体如下表所示。环境问题成因分布危害荒漠化自然:气候变干,降水量减少人为:滥伐、滥垦、滥牧,植被破坏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西北、华北、东北西部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退化且面积减少沙化季风区的边缘地带沙尘暴自然:干旱、大风、气流上升、快行冷锋人为:植被破坏西北、华北降低大气能见度,危害人体健康、交通、湖泊、水库、农业生产、村庄、城市水土流失自然:暴雨、土质疏松人为:滥垦、滥伐,植被破坏降水量较大的山地丘陵区,我国黄土高原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洪涝灾害臭氧减少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氟氯烃增多南极臭氧层空洞,北极臭氧层变薄,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变薄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力,使人易患皮肤癌;危及海洋生物,导致全球变暖森林锐减焚耕开垦、开辟农牧场、商业性木材采伐、不合理的生物资源利用等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东南亚等地,以巴西最严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影响全球气候物种加速灭绝自然灾害;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利用;环境污染等遍及全球,尤以热带雨林最突出影响全球食物供给;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资源、能源短缺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资源、能源数量有限;浪费现象严重资源、能源分布比较少或经济发达,资源、能源需求量大的地区突出阻碍经济发展,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根本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2)主要表现环境问题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更为重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的冲突。矛盾表现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庞大的人口压力导致环境破坏、资源枯竭,引发一些地区争端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沉重代价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污染物的越境转移扩大了污染范围和危害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水资源的浪费,传染病的传播考点三水污染及其成因1.水体污染的类型、成因及危害根据污染物的差异,可把水体污染分成不同的类型,具体对比分析如下:类型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含义因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积累,对人畜造成伤害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污染源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含重金属的污水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近海石油泄漏表现陆地水体: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海洋水体:称为“赤潮”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危害①水体中植物死亡;②鱼类死亡;③湖泊演变为沼泽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畜身体健康①海洋生物大量死亡;②阻碍海藻光合作用;③影响海洋底栖动物;石油氧化分解消耗大量水中溶解氧案例太湖的富营养化现象日本的水俣病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2.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建设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防治石油泄漏。(2016.03洛阳二练)“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水温、光照强度等都会对藻类的水华生物生长繁殖产生影响。据新华社合肥8月10日电,安徽省巢湖市饮用水源地周边连日来出现明显蓝藻集聚。安徽省环保厅已两次发出蓝藻水华红色预警,这引发了公众对于饮用水安全的担忧。分析7、8月份巢湖“水华”现象严重的原因。参考答案:受伏旱影响,7、8月份高温少雨,盛夏用水量增加,导致湖水补给量减少(4分);流人该湖的污染水体所占比重大,水体富养化加重(3分);7、8月份气温高、光照强,水华生物生长繁殖速度快(3分)。考点四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1.城市垃圾的特点:数量大、品种多、变化大。2.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1)污染途径(2)危害3.城市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处理方法优势缺点填埋法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不高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的潜力大堆肥法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病原菌杀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无法处理不可降解垃圾,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焚烧法(热处理)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消灭各种病原菌体耗资巨大,设备投资大;焚烧后所剩10%的灰烬是难以处理的部分;大气污染严重针对训练4下图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地区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原因。(2)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答案】(1)地域差异: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方。原因: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量煤灰等;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2)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气;危害人体健康。考点五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主要大气污染的类型、危害和防治措施▲(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①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②污染源:自然沙尘;建筑灰尘;汽车尾气。③危害:免疫功能障碍;引发传染病;患“尘肺病”;引起恶性病变。④防治措施:提高沙源地的植被覆盖率;加强城市绿地建设;控制交通与建筑扬尘;戴口罩等。▲(2)酸雨污染①污染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②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固定污染源(工业排放、生活排放);移动污染源(汽车尾气)。③危害: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土壤酸化,导致农作物减产;毁坏森林;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④防治措施:建立酸雨和SO2污染控制区;限制高硫煤开采;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车污染等。为什么我国南方的酸雨比北方的严重?①气候:南方降雨多,大量酸性气体随雨水降落地面扩;②地形:南方多低山丘陵,空气流动性差,而北方风力大,酸性气体易扩散③土壤:北方多碱性土壤,大气中碱性土壤颗粒与酸雨中和;南方土壤多呈酸性。④南方煤炭含硫量高,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酸性气体多▲(3)臭氧层破坏①污染物:氟氯烃化合物。②污染源:冰箱、空调制冷剂等。③危害: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农林牧渔业生产。④防治措施:采用新型制冷剂;加强全球合作。考点六水资源和土地资源1.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原因: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是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其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2)解决对策: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农业改进灌溉技术;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2.中国淡水短缺的原因及主要解决措施(1)原因①自然原因: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时间上:降水季节分配不
本文标题: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73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