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隐患排查治理(张武星201
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洛阳石化张武星138499516792017年5月内容提要一、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要求和做法三、隐患排查治理的方法(HAZOP)一、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从国家层面开始重新思考和定位当前的安全监管模式和企业事故预防水平问题。•2016年1月6日,习近平重要讲话指出:“四是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2016年12月9日)(二十一)强化企业预防措施。企业要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针对高危工艺、设备、物品、场所和岗位,建立分级管控制度,制定落实安全操作规程。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实行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一)总体思路。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一、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一、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遏制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重特大事故工作意见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6〕62号)•准确把握风险、隐患与事故内涵和关系事故是由隐患发展积累导致的,隐患的根源在于风险,风险得不到有效管控就会演变成隐患从而导致事故发生。因此,要把防范事故关口前移,全面排查安全风险,强化风险管控。要改进隐患排查治理方式方法,通过明晰责任、完善制度、健全管理,解决改变当前隐患排查不全面不深入、治理不彻底以及屡查屡犯的问题,切实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有效性。HazardorRisk危害或风险BarriersorControls障碍或控制1Plant(Hardware)装置(硬件)2Process管理流程、制度3People人员Incident事故一、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中国石化2017年安全工作总体思路: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以识别大风险、消除大隐患、杜绝大事故为主线,以贯彻《安全管理手册》为载体,全面落实专业和属地单位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强化现场安全监督和承包商管理,为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保驾护航。大风险大隐患大事故内容提要一、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要求和做法三、隐患排查治理的方法(HAZOP、SCL)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要求和做法隐患排查治理的主要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2007.12.2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2〕103号)•《河南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73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管理手册》(版本号:M01-2015)•《中国石化隐患排查治理管理规定》•《洛阳分公司隐患排查治理管理规定》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要求和做法事故隐患定义:是指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包括:(1)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规章制度规定的情况。(2)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制度未作明确规定,但企业危害识别过程中识别出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要求和做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实行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报、主治和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的排查治理工作机制。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原则: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的业务谁负责、谁的属地谁负责”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则,做到实时动态管理。隐患排查治理主要内容:隐患排查、评估、监控、治理、验收评估、上报等。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要求和做法生产经营单位责任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当落实下列责任: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编制隐患排查标准清单,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明确单位负责人、各业务部门(车间)、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班组负责人和具体岗位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保障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专项资金;对从业人员进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技能教育和培训,如实告知从业人员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台账,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向从业人员通报;定期向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及时报告重大事故隐患。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要求和做法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并应当履行下列职责:组织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各项工作制度;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投入的有效实施;定期组织全面的事故隐患排查;督促检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其他负责人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要求和做法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标准清单等并督促执行;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教育和培训情况;指导、督促和检查各业务部门(车间)排查和治理事故隐患;组织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的立项审核、评估认定、登记建档、督导督办和验收确认;查处未按照规定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有关业务部门(车间)及其责任人员。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要求和做法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其他各岗位从业人员应当根据岗位职责,对事故隐患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事故隐患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或者报告。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要求和做法基本要求隐患排查要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及时发现、不留死角。隐患治理要做到方案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责任到人、限期完成。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两重点一重大”)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应定期开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系统排查事故隐患。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要求和做法基本要求企业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包括隐患排查、隐患监控、隐患治理、隐患上报等内容。隐患排查要按专业和部位,明确排查的责任人、排查内容、排查频次和登记上报的工作流程。隐患监控要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明确隐患的级别,按照“五定”(定整改方案、定资金来源、定项目负责人、定整改期限、定控制措施)的原则,落实隐患治理的各项措施,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监控,保证隐患治理按期完成。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要求和做法基本要求隐患治理要分类实施:能够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确定责任人组织立即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要按照评估-治理方案论证-资金落实-限期治理-验收评估-销号的工作流程,明确每一工作节点的责任人,实行闭环管理;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组织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验收,保证按期完成和治理效果。隐患上报要按照安全监管部门的要求,建立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统联网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每个月将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和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上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发现无法立即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及时上报。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要求和做法基本要求要借助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对隐患排查、监控、治理、验收评估、上报情况实行建档登记,重大隐患要单独建档。中国石化安全管理3.0系统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要求和做法隐患排查方式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事故类比隐患排查。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要求和做法隐患排查方式日常隐患排查是指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领导和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日常隐患排查要加强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关键环节、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和巡查。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要求和做法隐患排查方式专业隐患排查主要是指对区域位置及总图布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储运、消防和公用工程等系统分别进行的专业检查。季节性隐患排查是指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主要包括:1.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为重点;2.夏季以防雷暴、防设备容器高温超压、防台风、防洪、防暑降温为重点;3.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防凝保温为重点;4.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凝、防滑、防静电为重点。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要求和做法隐患排查方式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主要是指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前,对装置生产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隐患、备用设备状态、备品备件、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保运力量安排、企业保卫、应急工作等进行的检查,特别是要对节日期间干部带班值班、机电仪保运及紧急抢修力量安排、备件及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检查。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对企业内和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要求和做法隐患排查频次装置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2小时,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和部位的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1小时,宜采用不间断巡检方式进行现场巡检。基层车间(装置,下同)直接管理人员(主任、工艺设备技术人员)、电气、仪表人员每天至少两次对装置现场进行相关专业检查。基层车间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周组织一次隐患排查,并和日常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一起进行汇总;基层单位(厂)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月组织一次隐患排查。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要求和做法隐患排查频次企业应根据季节性特征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季节性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必须进行一次隐患排查。企业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基层单位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综合性隐患排查和专业隐患排查,两者可结合进行。当获知同类企业发生伤亡及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应举一反三,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专项排查。对于区域位置、工艺技术等不经常发生变化的,可依据实际变化情况确定排查周期,如果发生变化,应及时进行隐患排查。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要求和做法隐患排查频次出现下列情况时,企业应当进行专项事故隐患排查: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发布或者修改;作业条件、设备设施、工艺技术改变;复工复产、发生事故或者险情;汛期、极端或者异常天气、重大节假日、大型活动;其他应当进行专项事故隐患排查的情况。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应每五年至少开展一次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
本文标题:隐患排查治理(张武星20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4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