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赵建才同志在全市第一季度经济形势讲评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第一季度经济形势讲评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副省长、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建才(2011年4月27日,根据录音整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经济运行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安排部署二季度经济工作,对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进行总结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稍后,连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肯定成绩,认识差距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难攻坚,开拓进取,各项工作开局良好,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较好态势。据统计,一季度,我市实现生产总值1030.5亿元,同比增长12%,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增速1.2和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68.7亿元,增长19.1%;地方财政总收入209.1亿元,增长28.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0.4亿元,增长2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3.9亿元,增长18.6%;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3.6亿元,增长2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7.2%,贷款余额增长12.4%;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62元,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190元,增长19.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1%,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涨幅居第31位,比36个大中城市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均低0.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一季度,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省、市下达的重点项目建设任务,早安排,早启动,强化责任,落实进度,创新举措,全力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1.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20.8%。总投资40亿元的保绿能源一期100兆瓦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30亿元的格力电器郑州产业园项目已开工87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的郑州固态照明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项目一期投产。鸿富锦精密电子有限公司(富士康)用户侧光伏发电等7个项目获国家新能源财政补助,补助资金占全省的71%。加快推动富士康“五五专案”工作,明确后续投资意向的项目有玻璃基板、精密刀具、苹果旗舰店、赛博数码广场等。二是产业集聚区建设扎实推进。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加强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投融资平台功能,引导重点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召开了全市对外开放暨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组织县(市)区、市直有关单位和重点产业集聚区有关负责同志赴豫北、豫西南部分县(市)考察学习产业集聚区建设,这次考察对各县(市)区和各级领导起到了促进作用,找到了差距,学到了经验。落实领导分包责任制,完善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扶持政策和考核办法,扎实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全市产业集聚区一季度完成投资127亿元,增长32%,其中省级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7.8亿元,增长36%。实施亿元及以上重大项目140个,完成投资69.1亿元。三是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深入开展。继续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在巩固既有招商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招商形式,开展驻地招商、小分队招商,积极参加一系列经贸招商活动。成功举办了辛卯年拜祖大典经贸活动,邀请国内外500强、知名华商企业参加了华人华商论坛暨项目签约仪式。市属及以下企业进出口总额完成13.4亿美元,同比增长63.8%,其中出口8.7亿美元,同比增长39.4%。由于结算的原因,富士康一季度完成的进出口值没有统计在内,在二、三季度统计进去后,全市进出口总值会有大幅增长。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5亿美元,占全省的36.9%,同比增长65.4%,高出全省增速30.9个百分点。引进域外境内资金101.9亿元,同比增长35.5%。全市新增金融机构3家。四方达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四是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得到加强。郑州都市区建设全面启动,开展了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国际征集活动,完成了宜居教育城、宜居商贸城选址论证。围绕“畅通郑州”工程,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京沙快速通道航海路至南三环路面工程全部完成;火车站西广场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广场投入使用。市区积水点改造、人行天桥建设、生态水系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顺利推进。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了住房限购政策等相关配套措施,引导住房理性消费。五是民生改善力度不断加大。今年我市征集筛选出台的“十大实事”涉及52个项目,投资达61.3亿元(不含城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任务已进行分解,正在加快推进。以“十大实事”为载体,统筹推进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文化等民生事业发展。加大市场供给,畅通流通渠道,强化价格监控,较好保持了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农业生产、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工作顺利推进。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今年是经济形势发展极为复杂的一年,当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主要是需求动力转换、通胀预期加大和要素依赖难以改变这三个矛盾相互交织、相互叠加,扩大需求就要加大投资,抑制通胀就要收紧投资,而转变发展方式又需要扩大增量、优化存量,经济持续回升存在一定变数。目前,国家金融政策紧缩,国家一方面扩大内需,另一方面预防控制通货膨胀,实际上也是控制投资过快增长,资金、土地等保障要素的制约加剧。虽然一季度经济总体运行是健康的、是好的,但也有差距,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一般预算的收入在全省18个地市中是倒数的,与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相比,生产总值增速也不靠前,有些指标还是靠后的,发展紧迫感还是很强的。从我市情况看:(一)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积极变化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都与产业结构问题密不可分,对于全局的制约作用比较明显。传统资源型产业生产经营仍比较困难,不仅拉低了工业增速而且也成为电力、财税、信贷等指标持续增长的明显制约因素。目前,全市煤电、耐材等资源性产业占全市的比重仍接近50%。受煤炭资源整合和安全生产整顿影响,近三年来我市煤炭企业开工率一直不足60%。我市资源性产业比重过高问题难以在短期内改观,结构不合理仍然是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而紧迫。结构调整不是简单地淘汰,要靠引进项目实现增量对结构进行优化,仅靠现有的存量项目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要靠新上项目,没有新上项目就没有后劲,就形不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长远来说,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增长点是产业项目,要多上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现代农业项目,要以增量调结构,要以增量保增长。(二)资源约束日趋增强。随着我市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资金、土地、电力等要素约束日趋增强。一季度全市新增贷款同比少增了45.9亿元,虽然多数工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尚未受到大的影响,但普遍反映资金紧张。总体上说现在社会不缺钱,但热钱太多,这与我市金融体制不健全、融资机制相对滞后有很大关系。耕地占补平衡的压力加大,今年我市预计需落实补充耕地11万亩,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可利用的耕地后备资源仅有3万余亩,仍有8万亩的缺口。电力供需矛盾突出,一季度有所缓解,但是预计迎峰度夏期间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当前电力供应已成为现代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前几天,我们对省、市电力公司“十二五”期间电力发展规划进行了研究,“十二五”期间郑州市电力的缺口还是比较大的,虽然我们要上一些能源项目,新建一批电厂,努力建设以火力发电为主的能源基地,但是电力总体供需矛盾还很突出,还要用外面的电,自身生产的电力远远不能满足“十二五”期间的需求。这些生产要素紧张从表面上看,是国家控制通胀预期逐步收紧宏观调控政策的结果,但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资源能源要素投入,而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在这种发展方式下,发展越快,要素保障就越困难,这种方式不改变,我们就难以持续,出现的困难就越突出。同时,部分企业出现招工难的问题。过去,我们一直讲我市人力资源丰富,但就目前的情况看,现在一些招商引资进来的企业招不到合适工人的情况确实存在。应该说,劳动力短缺不是我们的劳动力不足,而是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中高级技术工人不足、普通劳动力过剩和结构性短缺交织在一起的问题。所以,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还要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转化途径要依靠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三)区域竞争压力加大。一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排名中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如我市生产总值增速在全省排名第7位,比排名第1位的济源市低了3.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省排名第6位,比排名第1位的开封市低了4.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全省排名倒数第4位,比排名第1位的开封市低了11.5个百分点;出口总值增速在全省排名第12位,比排名第1位的济源市低了271.2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在全省排名第8位,比排名第1位的周口市低了268.4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在全省排名倒数第2位,比排名第1位的信阳市低了14.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在全省排名倒数第3位,比排名第1位的漯河市低了4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排名倒数第3位,比排名第1位的三门峡市低了15.4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在全省排名第11位,比排名第1位的南阳市低了10.8个百分点。特别是在产业集聚区建设方面,我们的一些县(市)区明显落后于洛阳、安阳、信阳、平顶山、新乡、商丘等地,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四)县(市)区发展不平衡。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看,各县(市)区中,除惠济区、中原区、中牟县、二七区增速在全省158个县(市)区排名较为靠前外,金水区、上街区、登封市、管城区、荥阳市、巩义市、新郑市排名均居110位之后,其中,金水区为全省倒数第1位,上街区为全省倒数第2位。我市各县(市)区经济总量和发展基础在全省都居前20强,但是一季度主要经济发展指标的速度没有一个地方进入20强,多是排在50名以后。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情况看,一季度,我市各县(市)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全省县(市)区中,排名均处于中下游水平,其中,我市最好的中原区增速32.6%,居第56位,最低的新郑市增速为19.8%,居全省倒数第3位,上街区居倒数第7位,巩义和荥阳并列居倒数第22位。我们既要分析还要点评,知道我们差在哪里,为什么上不去,要找原因。从省市重点项目新开工情况看,综合排名倒数的国际物流园区、金水区、中牟产业园和航空港区,一季度均无开工项目。从合同利用外资情况看,全市仅有郑东新区、航空港区、高新区、巩义市、新密市、新郑市6个县(市)区实现同比增长;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区、登封市4个县(市)区合同利用外资为负数;中牟县、荥阳市2个县(市)合同利用外资仍然为0。从外贸出口情况看,经开区、出口加工区、管城区、惠济区同比为负增长。出现上述问题,客观上讲,有宏观环境趋紧的影响,有长期积累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制约,有区域竞争带来的压力。从主观上讲,也有很多差距和不足。一是主观努力不够,对政策研究不透。当前,国家出台的很多政策,有很多新的变化,这些政策取向的调整,直接影响到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比如货币政策,已经由宽松转为稳健,内部讲更多的是紧控。在开展工作时,我们必须要注重研究国家的方针政策,做好工作研判。如国家金融政策、信贷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产业调整政策等。二是超前谋划不够,工作思路不清晰。从企业层面讲:项目谋划做得不够,部分企业特别是家族式企业安于现状,眼光不高远、思路不开阔,好项目看得不准、把握不住。项目前期抓的不紧,有的企业在项目融资等方面办法少、渠道窄。在建项目进度迟缓,一些项目开工后盯得不紧,抓得不牢,沟通不够,推动不力,导致项目长期没有实质性进展。还有一些项目只是签了个协议,看起来是招商引资了多少亿,就是没落地,就是不开工,形成不了产能。从县(市)区层面讲:个别县(市)区发展思路不清、定位不准,还没有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
本文标题:赵建才同志在全市第一季度经济形势讲评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902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