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1.1-单片机的特点及发展概况
第1章单片机概论1.1单片机的特点及发展概况单片机是一个单芯片形态、面向控制对象的嵌入式应用计算机系统。它的出现及发展使计算机技术从通用型数值计算领域进入到智能化的控制领域。从此,计算机技术在两个重要领域——通用计算机领域和嵌入式计算机领域都得到了极其重要的发展,并正在深深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会。1.1.1单片机——微控制器嵌入式应用的概念1.单片机概述所谓单片机,即把组成微型计算机的各个功能部件,如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定时器/计数器以及串行通信接口等集成在一块芯片中,构成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因此单片机早期的含义为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chipmicrocomputer),直接译为单片机,并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单片机面对的是测控对象,突出的是控制功能,所以它从功能和形态上来说都是应控制领域应用的要求而诞生的。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它在芯片内集成了许多面对测控对象的接口电路,如ADC、DAC、高速I/O口、PWM、WDT等。这些对外电路及外设接口已经突破了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传统的体系结构,所以更为确切反映单片机本质的名称应是微控制器。单片机是单芯片形态作为嵌入式应用的计算机,它有惟一的、专门为嵌入式应用而设计的体系结构和指令系统,加上它的芯片级体积的优点和在现场环境下可高速可靠地运行的特点,因此单片机又称之为嵌入式微控制器(embeddedmicrocontroller)。但是,在国内单片机的叫法仍然有着普遍的意义。我们已经把单片机理解为一个单芯片形态的微控制器,它是一个典型的嵌入式应用计算机系统。目前按单片机内部数据通道的宽度,把它们分为4位、8位、16位及32位单片机。2.单片机和微处理器随着大规模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计算机技术形成了两大分支: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unit,MPU)和单片机(microcontrollerunit,MCU)。微处理器MPU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的性能决定了微型计算机的性能。通用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2型的计算机已从早期的数值计算、数据处理发展到当今的人工智能阶段。它不仅可以处理文字、字符、图形、图像等信息,而且还可以处理音频、视频等信息,并正向多媒体、人工智能、数字模拟和仿真、网络通信等方向发展。它的存储容量和运算速度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高性能的32位、64位微型计算机系统正向中、大型计算机挑战。单片机MCU主要用于控制领域。它构成的检测控制系统应该有实时的、快速的外部响应,应该能迅速采集到大量数据,能在做出正确的逻辑推理和判断后实现对被控制对象参数的调整与控制。单片机的发展直接利用了MPU的成果,也发展了16位、32位的机型。但它的发展方向是高性能、高可靠性、低功耗、低电压、低噪音和低成本。目前,单片机的主流仍然是以8位机为主,16位、32位机为辅。单片机的发展主要还是表现在其接口和性能不断满足多种多样检测控制对象的要求上,尤其突出表现在它的控制功能上,构成各种专用的控制器和多机控制系统。3.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面向检测控制对象,嵌入到应用系统中去的计算机系统称之为嵌入式系统。实时性是它的主要特征,对系统的物理尺寸、可靠性、重启动和故障恢复方面也有特殊的要求。由于被嵌入对象的体系结构、应用环境等的要求,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比通用的计算机系统应用设计更为复杂,涉及面也更为广泛。从形式上可将嵌入式系统分为系统级、板级和芯片级。系统级嵌入式系统为各种类型的工控机,包括进行机械加固和电气加固的通用计算机系统,各种总线方式工作的工控机和模块组成的工控机。它们大都有丰富的通用计算机软件及周边外设的支持,有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应用软件的开发也很方便。但由于体积庞大,适用于具有大空间的嵌入式应用环境,如大型实验装置、船舶、分布式测控系统等。板级嵌入式系统则有各种类型的带CPU的主板及OEM产品。与系统级相比,板级嵌入式系统体积较小,可以满足较小空间的嵌入式应用环境。芯片级嵌入式系统则以单片机最为经典。单片机嵌入到对象的环境、结构体系中去作为其中一个智能化的控制单元,是最典型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它有惟一的专门为嵌入式应用而设计的体系结构和指令系统,加上它的芯片级的体积和在现场运行环境下的高可靠性,它最能满足各种中、小型对象的嵌入式应用要求。因此,单片机是目前发展最快、品种最多、数量最大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但是,一般的单片机目前还没有通用的系统管理软件或监控程序,而只是放置由用户调试好的应用程序。它本身不具备开发能力,常常需要专门的开发工具。1.1.2单片机的特点和应用1.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单片机的结构特征是将组成计算机的基本部件集成在一块晶体芯片上,构成一台功能独特的、完整的单片微型计算机。图1-1为单片机的典型结构框图。第1章单片机概论3……中断中央处理器CPU内部总线程序存储器ROM数据存储器RAM各种I/O定时器/计数器CTC时钟OSC图1-1单片机的典型结构框图下面简要介绍各组成部分。(1)中央处理器单片机中的中央处理器CPU和通用微处理器基本相同,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另外增设了“面向控制”的处理功能,如位处理、查表、多种跳转、乘除法运算、状态检测、中断处理等,增强了实时性。(2)存储器单片机的存储空间有两种基本结构。一种是普林斯顿结构(Princeton),将程序和数据合用一个存储器空间,即ROM和RAM的地址同在一个空间里分配不同的地址。CPU访问存储器时,一个地址对应惟一的一个存储单元,可以是ROM,也可以是RAM,用同类的访问指令。另一种是将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截然分开,分别寻址的结构,称为哈佛(Harvard)结构。CPU用不同的指令访问不同的存储器空间。由于单片机实际应用中“面向控制”的特点,一般需要较大的程序存储器。目前,包括MCS-51和80C51系列的单片机均采用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截然分开的哈佛结构。①数据存储器(RAM)在单片机中,用随机存取的存储器(RAM)来存储数据,暂存运行期间的数据、中间结果、缓冲和标志位等,所以称之为数据存储器。一般在单片机内部设置一定容量(64B~256B)的RAM,并以高速RAM的形式集成在单片机内,以加快单片机的运行速度。同时,单片机内还把专用的寄存器和通用的寄存器放在同一片内RAM统一编址,以利于运行速度的提高。对于某些应用系统,还可以外部扩展数据存储器。②程序存储器(ROM)单片机的应用中常常将开发调试成功后的应用程序存储在程序存储器中,因为不再改变,所以这种存储器都采用只读存储器ROM的形式。单片机内部的程序存储器常有以下几种形式: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掩膜ROM(MaskROM)它是由半导体厂家在芯片生产封装时,将用户的应用程序代码通过掩膜工艺制作到单片机的ROM区中,一旦写入后用户则不能修改。所以它适合于程序已定型,并大批量使用的场合。8051就是采用掩膜ROM的单片机型号。EPROM此种芯片带有透明窗口,可通过紫外线擦除程序存储器的内容。应用程序可通过专门的写入器脱机写入到单片机中,需要更改时可通过紫外线擦除后重新写入。8751就是采用EPROM的单片机型号。ROMLESS这种单片机内部没有程序存储器,使用时必须在外部并行扩展一片EPROM作为程序存储器。8031就是ROMLESS型的单片机。OTP(onetimeprogrammable)ROM这是用户一次性编程写入的程序存储器。用户可通过专用的写入器将应用程序写入OTPROM中,但只允许写入一次。FlashROM(MTPROM)闪速存储器这是一种可由用户多次编程写入的程序存储器。它不需紫外线擦除,编程与擦除完全用电实现,数据不易挥发,可保存10年。编程/擦除速度快,4KB编程只需数秒,擦除只需10ms。例如AT89系列单片机,可实现在线编程,也可下载。这是目前大力发展的一种ROM,大有取代EPROM型产品之势。(3)并行I/O口单片机为了突出控制的功能,提供了数量多、功能强、使用灵活的并行I/O口。使用上不仅可灵活地选择输入或输出,还可作为系统总线或控制信号线,从而为扩展外部存储器和I/O接口提供了方便。(4)串行I/O口高速的8位单片机都可提供全双工串行I/O口,因而能和某些终端设备进行串行通信,或者和一些特殊功能的器件相连接。(5)定时器/计数器在实际的应用中,单片机往往需要精确地定时,或者需对外部事件进行计数,因而在单片机内部设置了定时器/计数器电路,通过中断,实现定时/计数的自动处理。2.单片机的特点单片机独特的结构决定了它具有如下特点。(1)高集成度、高可靠性单片机将各功能部件集成在一块晶体芯片上,集成度很高,体积自然也是最小的。芯片本身是按工业测控环境要求设计的,内部布线很短,其抗工业噪音性能优于一般通用的CPU。单片机程序指令,常数及表格等固化在ROM中不易破坏,许多信号通道均在一个芯片内,故可靠性高。(2)控制功能强为了满足对对象的控制要求,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均有极丰富的条件:分支转移能力、I/O口的逻辑操作及位处理能力,非常适用于专门的控制功能。(3)低电压、低功耗第1章单片机概论5为了满足广泛使用于便携式系统,许多单片机内的工作电压仅为1.8V~3.6V,而工作电流仅为数百微安。(4)优异的性能价格比单片机的性能极高。为了提高速度和运行效率,单片机已开始使用RISC流水线和DSP等技术。单片机的寻址能力也已突破64KB的限制,有的已可达到1MB和16MB,片内的ROM容量可达62MB,RAM容量则可达2MB。由于单片机的广泛使用,因而销量极大,各大公司的商业竞争更使其价格十分低廉,其性能价格比极高。3.单片机的应用由于单片机功能的飞速发展,它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领域。小到玩具、信用卡,大到航天器、机器人,从实现数据采集、过程控制、模糊控制等智能系统到人类的日常生活,到处都离不开单片机。其主要的应用领域如下。(1)在测控系统中的应用单片机可以用于构成各种工业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例如,工业上的锅炉控制、电机控制、车辆检测系统、水闸自动控制、数控机床及军事上的雷达、导弹系统等。(2)在智能化仪器仪表中的应用单片机应用于仪器仪表设备中促使仪器仪表向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和综合化等方向发展。单片机的软件编程技术使长期以来测量仪表中的误差修正、线性化的处理等难题迎刃而解。(3)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单片机与传统的机械产品结合使传统的机械产品结构简化,控制走向智能化,构成新一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这是机械工业发展的方向。(4)在智能接口中的应用计算机系统,特别是较大型的工业测控系统中采用单片机进行接口的控制管理,单片机与主机并行工作,可大大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例如,在大型数据采集系统中,用单片机对模/数转换接口进行控制不仅可提高采集速度,还可以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数字滤波、误差修正、线性化处理等。(5)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单片机由于其价格低廉、体积小巧,被广泛应用在人类生活的诸多场合,如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器、电饭煲、视听音响设备、大屏幕显示系统、电子玩具、信用卡、楼宇防盗系统等。单片机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适,丰富多彩。1.1.3单片机的历史与发展1.单片机的发展概况单片机出现的历史并不长,它的产生与发展和微处理器的产生与发展大体上同步。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61970年微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后,随即在1971年,美国Intel公司生产出了4位单片机4004,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控制能力较弱,但价格低廉。1976年Intel公司推出了MCS-48系列单片机,它以体积小、功能全、价格低等特点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单片机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此可谓是第一代单片机。在MCS-48系列单片机的基础上,Intel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初推出了第二代单片机的代表MCS-51系列单片机。这一代单片机的主要技术特征是为单片机配置了完美的外部并行总线和串行通信接口,规范了特殊功能寄存器的控制模式,以及为增
本文标题:1.1-单片机的特点及发展概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67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