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2018语文必修三复习
必修三梳理必修三第一单元教学定位: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高中必修教材中共两个小说单元,必修三中的是“人物与环境(小说一)”,必修五“情节与语言(小说二)”。在必修三的小说单元概述中(p2页),编订者明确指出“学习这个单元,要着重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欣赏人物形象要注意情节、环境和人物的关系”。知识储备:•小说是文学样式中的一种重要体式,它包含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等。小说鉴赏要做到“三看三品”:一、看作品结构,品情节小说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小说的构思精巧还表现在含蓄曲折。所以阅读小说时,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既是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二、看人物形象,品性格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三、看环境描写,品原因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社会环境由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组成,包括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状况、风俗礼仪等。•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实写与虚写•实写就是直接描述事实,正面表现人物,它可以给文章增添现实感和逼真感。•虚写指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方法﹐与正面实写相对。作者虽渲染了某些人物﹐却不使其出场﹐只让读者觉得它的存在﹐借以影响着在场人物的命运或结局。例如贾赦、贾政。作用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广阔的生活画面,丰富文章内容,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㈠《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为该书序幕之一,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做了具体的介绍,人物刻画、环境描写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㈡《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关注的是一位下层农村妇女祥林嫂创伤累累而又麻木愚钝的心灵世界,一以贯之地体现了鲁迅关注农民命运、反对封建压迫的主题,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成就。㈢《老人与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成功塑造了一位“硬汉”形象。作品中充满象征意味的故事,简洁洗练的文风,生动的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海明威炉火纯青的叙事艺术。《林黛玉进贾府》1、重点字词:阜盛fù:(人家)兴盛;阜,多。厮:小厮,未成年男仆。/厮认,互相认识。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屏住呼吸,不敢说话。纳罕hǎn:感到奇怪。绾wǎn着:把长条物盘绕成结。匙箸chízhù:匙子筷子。/匙,钥匙。憨hān顽:天真顽皮;憨,朴实天真。纨袴wánkù:纨绔,富家子穿细绸裤,借指富家子。瞋chēn视:怒时瞪眼看。草莽:杂草;这里指没有才学。颦pín:皱眉。杜撰zhuàn:虚构、编造的。忖度cǔnduó:推测。盥ɡuàn沐:洗浴。翠幄Wò仪yí门敕Chì造便biàn宜惫bèi懒放诞dàn伺cì候作揖yī嫡dí亲狡黠xiá内帏wéi两靥yè宫绦(tāo)贾赦(shè)錾银(zàn)戏谑(xuè)驯骡(xùn)罥烟(juàn)2、古今异义:偏僻:古,偏激,不端正;今,偏远交通不便之地便宜:古,方便;今,价钱低。风流:古,风韵;今,有功绩又有文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风骚:古,姿容俏丽;今,妇女举止轻佻.可怜:古,可惜;今,值得怜悯.3、文学常识:曹雪芹,名霑(zhān),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典型环境:“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其作用一是表现贾府的显赫社会地位和贵族气派,二是揭示了贾府富贵的来源。•1、宏伟的外观: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贵—匾是皇帝的御宝,大画是表示对君王的忠心耿耿和尊敬。•2、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3、华贵的陈设: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镶着錾银、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猩红洋罽、金钱蟒靠背、汝窑美人觚、茗碗痰盒、撒花椅搭。•4、精美的服饰•5、繁琐的礼节猜猜他(她)是谁•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丝,悉堆眼角。•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众人眼里的黛玉:关心黛玉身体,注意体质病弱不足熙凤眼里的黛玉:突出黛玉容貌标致和气派不凡点明黛玉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不俗宝玉眼里的黛玉:工笔细描黛玉的与众个别忧郁、多情、柔弱、聪灵、秀美为什么不写黛玉的衣裙装饰?脂批:不写衣裙装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看与被看:黛玉看贾府---贾府的人看黛玉1、出场前的侧面勾勒2、出场后的肖像、言行3、《西江月》二词总结贾宝玉形象研讨似贬实褒先抑后扬思考:熙凤与宝玉出场、亮相有何不同?一、关于人物的出场:两人夺人“先声”不同,迟到原因有异。凤姐“先声”是一种宣告:各位听着,我凤姐来了;是一种道歉:老祖宗,我迟到了。宝玉“先声”是脚步声,丫环的笑语声,给人的感觉是青春的脚步响了,喜悦的心情有了,可爱的宝玉来了。凤姐迟到是刻意安排,突出自己;宝玉是庙里还愿迟了,事出有因。两人进门方式不同。凤姐是被媳妇丫鬟们拥着进门,众星拱月,权势炙人,地位高人一等;宝玉是单刀直入,仆在前嬉笑,主在后紧随,青春爽快之气扑面而来。黛玉感受不同。从黛玉听到声音后的心理活动来看,黛玉对来者基本上持否定态度,但程度有别,一为诧异、惊奇,一为猜测、想像。因诧异所以相见时不敢怠慢;因猜测引起内心震动。对前者敬畏有加,与后者灵犀相通。比较阅读:熙凤与宝玉出场、亮相有何不同?(写作手法见教参P5,着重从写作内容方面比较)面前出傻相说傻话做傻事,至少要引起黛玉对自己的性格和内在苦闷的注意和同情;也许这是一个象征性的宣告,摔玉是要摔掉宝玉富贵而又糜烂的家事背景,摔掉娇惯而又孤独的特殊地位与特殊的生活方式;也许这只是个引子,即是在绛珠仙草“还泪”以前,先由神瑛侍者再用自己的眼泪灌溉一次,以唤起黛玉对自己的来历、对他们的非人间的宿情宿爱宿债的超验的回忆重温。人物描写•人物出场的艺术技巧:有详有略,详写的如贾宝玉、王熙凤,略写的如王夫人、邢夫人等。•有实有虚。实写,人物出场,作者作正面的直接描写,如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虚写,人物不出场,作者从侧面作间接描写,如贾赦、贾政。•单独与集体介绍,前者如贾宝玉、王熙凤;后者如迎、探、惜春三姐妹。•见形无声与先声后形,前者如迎、探、惜春三姐妹;后者如王熙凤。《祝福》1、重点字词钝dùn响寒暄xuān朱拓tà乞丐qǐgài不更gēng事谬miù种俨yǎn然雪褥rù尘芥jiè形骸hái颊jiá嚎háo荸荠bíqí驯xùn熟桌帏wéi讪讪shàn咀嚼jǔjué渣滓zhāzǐ瞥piē监(jiàn)生陈抟(tuán)捺(nà)上草窠(kē)拗niù不过蹙cù缩诡guǐ秘门槛kǎn窈yǎo陷惴惴zhuìzhuì牲醴shēnglǐ蹒跚pánshān间jiàn或:副词。有时候;偶尔。瓦楞wǎléng悚sǒng然:害怕的样子。踌蹰:chóuchú也作“踌躇”,①犹豫,迟疑不决:踌躇地呆坐了很久。②徘徊不进:踌躇不前。③研究,反覆思量:颇费踌躇|踌躇多日。④从容自得的样子:一脸踌躇的神情。⑤心情沉郁:望西都,意踌躇。瑟瑟:sè象声词。形容颤抖:瑟瑟发抖|形容轻微的声音:秋风瑟瑟。沸反盈yíng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嚣杂乱。歆享xīnxiǎng:神灵享受供物。呜咽wūyè:1.低声哭泣。亦指悲泣声。2.形容低沉凄切的声音。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2、文学常识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从一个启蒙知识分子“我”的视角,以倒叙的手法,追述了底层妇女祥林嫂悲剧的一生,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祥林嫂人物形象的丰富和深刻•祥林嫂顺应中有反抗,反抗是为了顺应•(倍添其悲凉)抗争表现:逃;山中出逃,做工鲁镇——维护自我尊严撞:改嫁中的“出格”行为——对婆家为她安排的命运的反抗捐;倾其所有,洗刷“污秽”——追求人的平等权利问:死前问我鬼神——对天经地义的神权的质疑敢于直面封建妇道、孝道,典型环境•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环境描写的作用•1.年底的“祝福”作为一个时间标志,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连起来,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同时,作者用“祝福”为题,包含了反讽的意味。鲁镇家家祝福,“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而被众人歧视迫害的祥林嫂,却在这一时刻死去。在这样美好的日子死去,对众人来说是祥林嫂最后的“罪过”,所以鲁四老爷骂她是“谬种”。祈求“无限幸福”的众人,在众神给予“无限幸福”的时刻,扼杀了一个不幸的妇女。•2.祥林嫂初次来鲁镇时,还很年轻,“顺着眼”,是一个本分的农村寡妇的形象;第二次来鲁镇时,容颜衰败,眼中还带着泪痕,已经没有过去的神采了,说明她饱受生活的折磨;而临死的祥林嫂,脸上呈现的只有麻木,眼睛也只是机械地转,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活力。她已经被冷酷的社会摧毁了。作者写祥林嫂这样的变化,主要是表现祥林嫂在精神上所受的迫害。•3.小说的环境主要指的是社会环境。冷漠的社会环境,与祥林嫂人生悲剧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作品的批判锋芒也蕴藏在对社会环境的描写之中。同时,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也随着她和社会的矛盾、冲突丰满起来。作者关于新年气氛的渲染,反衬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色彩。《老人与海》1、重点字词:鲸(jīng)鲨脊鳍(qí)攮(nǎng)刺海鳐(yáo)黏(nián)液蹂躏(lìn)攥(zuàn)住榫(sǔn)头舵(duò)把堤(dī)顶残骸(hái)嗜(shì)杀人物形象•圣地亚哥“一直被打击,始终打不败”•百折不挠、坚强不屈、勇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子”性格。环境特征•大海:浩渺而变幻莫测,既给予又剥夺。•鲨鱼:“美丽崇高,凶残嗜杀”。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与鲭鲨斗→(人物心理)→与星鲨斗→(人物心理)→与犁头鲨斗→(人物心理)→再与星鲨斗→(人物心理)→与群鲨斗→(人物心理)
本文标题:2018语文必修三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588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