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16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材料一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到1920年前,我国共有近代工厂1759家,其中纺织工业475家,食品工业280家,印刷文具业51家,机械五金业252家,化学工业383家……其他工业35家,总资本达500620万元。——《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提示: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原因:沿海沿江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对外开放较早,自然经济解体较早。(2)根据材料二,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工业类型方面呈现出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提示:特点: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原因:轻工业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外国对中国矿产资源的掠夺和外资企业的恶性竞争。(3)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速度较快,然而只是“短暂春天”,造成“春天”短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说明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使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得以创办。材料二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材料三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示:不利因素:地方士绅的阻挠和反对。有利因素:地方实力派官员倡导办实业。(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提示: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荣氏企业抓住机遇;善用促销手段;产品质量好。(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提示: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政局动荡。1.(2010·浙江学业水平测试)据统计,1912~1919年的八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②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③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④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A.①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在外部一战爆发,列强无暇顾及中国,内部在辛亥革命和人民反帝斗争的推动下,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①②③④均是其原因。2.(2010·福建学业水平检测)阅读下表,中国面粉业发展的这种状况应该出现在()A.民族工业兴起时期B.民族工业“黄金时期”C.民族工业衰败时期D.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我国的轻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结合其历史发展过程可知为黄金时期。3.(2010·晋城高一检测)下列符合中国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发展的史实是()①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②1912年初,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③政府提倡使用国货④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又称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①②③④都符合其史实,所以选C。4.(2010·徐州学业水平检测)阅读下表,指出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B.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辛亥革命和一战的爆发D.群众性的抵制日货倡导国货的爱国运动【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采取的鼓励发展实业的措施和一战爆发后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民族工业一个发展的机会。5.1931年,宋裴卿与其弟等人合伙在天津注册“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抵羊牌”毛线(“抵羊”含有“抵制洋货”之意)。一经问世,“抵羊牌”毛线逐渐成为妇孺皆知、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这种现象说明()A.“抵羊牌”毛线迎合了当时举国抵洋抗日的心态B.外国洋货价钱太贵C.“抵羊牌”毛线物美价廉D.外国洋货质量太差【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信息“抵羊”及“抵制洋货”可知迎合了当时举国抵洋抗日的心态。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6.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政策导向B.外部环境有利C.实业家自强不息D.自然经济解体【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致力于发展经济,从而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增长。至于外部环境,和以前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排除B,而C和D并没有发生变化,也排除。7.(2010·广东学业水平检测)有报纸载文感叹:“我数千年历史之沧桑事,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之压迫榨取也!吾民何辜,惟此浩劫!”此种状况出现于()A.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B.国民政府的前十年(1927~1936年)C.抗日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之压迫”可知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受官僚资本的压迫榨取而消灭,所以选D。8.(2010·抚顺高一检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有()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发展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因受外商企业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产生,所以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所以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且以轻工业为主。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限制,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采取措施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①②④正确,③说法错误,选C。9.(2010·石家庄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二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以求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根据新约,国民政府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洋货的倾销,刺激国货的出口,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1929~1933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一定的作用。同年,国民政府还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组织建设一批国营企业,这也或多或少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据统计,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加80%。(1)材料一中提到的“黄金时代”是指什么时间?(2)为什么那个时代会“转瞬即逝”?为什么要说它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3)在你看来,那个时代中国民族经济要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4)导致材料二中国工业总产值迅速增长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2)题考查的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应从社会环境和民族资本主义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第(3)题要结合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分析其根本出路。第(4)题考查国民政府采取的措施。答案:(1)“黄金时代”指“一战”期间。(2)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重新加强对中国的控制,中国民族工业很快由暂时繁荣转入萧条困境。由于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所致,或民族资产阶级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等。(3)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即民族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前提,而民族经济的繁荣是维护民族独立的物质保证。(4)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0·潍坊高一检测)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4万余枚增至128.4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了188.9%。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①外来经济控制消除②民国建立的推动③实业救国的推动④封建社会的终结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1913~1921年,属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外来经济仍然在中国存在,只是规模有所减少,民国的建立仅是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未结束封建社会。2.《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A.实业救国B.发展资本主义C.民族富强D.实现民主政治【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1895年后伴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思潮,在其推动下,收回利权运动和创办实业蓬勃发展。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实业救国,积极创办实业。故在1895~1927年间中国特色的产业精神主要就是追求实业救国。3.(2010·梅州高一检测)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当时的中国()A.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B.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C.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D.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从时间上看,这一时期是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时期,但新注册工厂主要集中在直隶、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说明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不平衡,集中在沿海,内地薄弱。4.(2010·临沂高一检测)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主要反映了在“实业救国”下,国货运动的推行产生的主要影响,即从生产力角度来讲,是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C、D三项表述错误。5.1932年天津一家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A.天津地处沿海,水陆交通便利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干时间是1932年,正值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所以民族企业迅速发展。6.(2010·盐城模拟)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影响有()①稳定了金融市场②促进了物价回升,刺激了生产复苏③官僚资本借机聚敛财富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此题用排除法很容易找出正确答案。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促进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
本文标题:16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56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