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高中物理最新-牛顿运动定律导学案2-精品
班级:组名:姓名:【学习目标】梳理、巩固本章的基础知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基本方法,为熟练应用、强化训练做准备,为能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法指导】课前看书复习Þ关闭教材、资料,独立完成导学案Þ查阅教材、资料补充完整Þ当堂巩固、掌握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一)牛顿第一定律1.理想实验:牛顿第一定律是由伽利略的加以科学推理得到的,无法用现实的实验证明。理想实验是一种方法。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这种状态,也叫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只适用于参考系中的运动。3.运动状态: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如果物体速度的或改变了,我们就称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加速度是描述的物理量,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有产生。(二)惯性1.惯性:物体保持状态或状态的性质。惯性是物体的属性,物体都具有惯性。2.惯性与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三)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它成正比,跟它的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的方向相同。(理解时注意因果关系、瞬时性、同体性、同向性)2.表达式:F=,F为物体所受的。在国际单位制中,F=。3.一个单位的力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的力。也称作1N,1N=。4.加速度的定义式:a=加速度的决定式:a=(注意定义式和决定式理解)5.应用牛顿第二定律(Fma=合)解题的方法:(1)合成法——当物体只受到两个力作用,可以应用求出这两个力的合力,再由Fma=合求加速度;反之,用同样的方法可由加速度求物体所受的合力。(2)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到力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由xF合=和yF合=求加速度。(a=,tanq=,q为加速度与x轴夹角)(四)力学单位制1.物理学的公式在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间的关系。2.基本单位:选定的几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在力学中选定、、这三个物理量的单位为基本单位。3.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如、、4.单位制:单位和单位一起组成。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是、、,其他基本单位可以查阅教材P79。5.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运算、检验结果。(五)牛顿第三定律1.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物体上,同时、同时、同时,一定是同种的力,各自产生作用效果,不能求合力。(注意不同物体、相互性、同时性、同性质)2.一对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同时产生或消失,是同性质的力,合力为零,作用效果。3.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作用在同一。牛顿第三定律是成立的,不受条件限制。(六)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1.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两种基本类型:一类是,另一类是。确定研究对象、正确进行和分析是解决两类问题的关键,解题思路如下:受力情况(分析物体受力)求物体的合力合F加速度a运动情况(s、v、t等运动情况分析)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时方向的处理方法:选取正方向,方向已知或可以判断出方向的矢量取,和正方向相反的矢量取,方程中的字母符号只表示该矢量的。如果矢量的方向不能确定,可以先为正方向,根据求出的结果确定其方向,结果为正值表示,结果为负值表示。3.共点力的平衡问题(1)平衡状态:或。(2)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即0F=合(a=xF合=和yF合=)。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等大反向;物体受N个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时,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剩余(N—1)个力的合力一定。(3)解决平衡问题的方法:合成法——物体受到力作用平衡;正交分解法——物体受到力作用平衡(xF合=和yF合=);图解法——动态平衡问题(如缓慢移动情况);相似三角形法——物体受到三个力作用平衡且不构成三角形时。4.超重和失重:产生超重的条件是物体具有的加速度,物体的运动情况为或;产生失重的条件是物体具有的加速度,物体的运动情况为或;产生完全失重的条件是a=,方向。可见,加速度是判断超失重的关键。超重、失重时,重力本身,而是物体发生改变。5.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运动过程中只受作用,且中恒定不变,所以物体的恒定。(2)运动情况: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的竖直向下的直线运动;竖直上抛运动是初速度不为零且方向的直线运动,物体最大高度mx=,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运动学公式tt==下上,物体返回到抛出点的速度与初速度大小,方向。(七)物体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找出来,并画出。2.受力分析的方法:(1)根据各种力的产生条件,按顺序分析物体所受的力:先分析、再分析和,然后是其他力。(2)根据力作用的相互性分析——某个力不容易确定时,可以先分析它的,再根据牛顿第定律确定该力。(3)根据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物体的情况决定的。如果已知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0a¹时)或共点力的平衡条件(0a=时)分析物体受力。二、典型问题:(一)瞬时问题分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瞬时加速度问题1.相关模型:轻绳、轻杆和接触面模型的形变不明显,剪断(或脱离)的瞬间弹力;轻弹簧(或橡皮条)模型的形变量大,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大小可以认为是。2.解题思路:分析物体该瞬时前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Þ分析该瞬时哪些力不变、哪些力消失Þ求瞬时后物体的合力Þ由求瞬时加速度问题。(二)连接体问题分析1.连接体:指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涉及的多个物体(它们具有相同的运动状态或相等的速度、加速度,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在一起,或用绳、杆联系在一起)组成的(也叫物体组)。2.解决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当研究的问题不涉及到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选用;当研究的问题是,则必须选用隔离法。具体问题中,要么先整体后,要么先隔离后,但应用的规律都是牛顿第二定律(0a¹时)或共点力的平衡条件(0a=时)。(三)临界和极值问题分析1.临界和极值问题: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刚要发生或刚好不发生的转折状态。2.关键词语:题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恰能”等词语。3.常见的三类临界问题的临界条件:(1)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将要脱离的临界条件——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2)绳子松弛的临界条——绳的拉力为零(3)存在静摩擦的系统,相对滑动与相对静止的临界条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三、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实验的基本思路:保持不变,测量,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保持不变,测量,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种先控制某个参量不变,研究某两个参量之间变化关系的方法叫。2.数据处理方法: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图像分析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作出图像或图像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3.实验方案本实验需要测量的三个物理量是:、、。质量用测量;如果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可以用测量位移x并用测量时间,由a=算出加速度,也可以在运动物体上安装一条纸带,利用纸带上打出的点测量加速度。4.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时挂重物,整个实验平衡摩擦力之后,不需要。(2)实验中必须满足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盘和重物的总质量。只有如此,盘和重物的总重力才可以视为与相等。(3)小车应打点计时器且先再放手。(4)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作出图像分析更容易、准确。【自我反思】精品推荐强力推荐值得拥有
本文标题:高中物理最新-牛顿运动定律导学案2-精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481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