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一、社会文化背景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王国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234概说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是(共319年):北宋南宋南宋亡(960)(1127)(1279)宋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高峰,其表现5一、各种文体都十分繁荣二、文学批评的自觉、发达三、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家四、作品的数量惊人6种类唐代宋代别集278(种)600(种)诗人数量2300(人)6800(人)诗歌数量48900(首)15万-20万(首)散文作家3000(人)1万(人)散文数量18000(篇)10万余(篇)词创作68(人)1330(人)词数量2000余(首)2万余(首)说明:以上数字统计根据《中国丛书综录》《宋诗纪事》《宋诗纪事补遗》《全唐文》《全宋文》《全唐诗》《全宋诗》《全宋词》等文献。78第一章宋初诗坛9诗坛上的“宋初”,指宋代开国之初直到宋仁宗明道、景祐年间。五代诗坛概况:充斥着卑弱、偏狭、浅俗之风,以宗尚白居易、贾岛者为多。冯道《天道》: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10一、宋初“白体”诗1、白体诗从五代一直延续到宋初。代表者为李昉、徐铉等台阁诗人。唱和赠答,诗风流易,缺乏盛大的气象。11二、“晚唐体”指向贾岛、姚合学习的一批诗人,也是五代余风。代表者如下:1、林逋等隐逸诗人林逋隐居杭州孤山,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林处士”。12三、西昆体1、名称来历:宋真宗下诏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修撰《历代君臣事迹》(即《册府元龟》),他们在馆阁中作诗唱酬,后来将之编成了《西昆酬唱集》。此类诗风名曰“西昆体”。132、艺术特征:(1)题材范围狭窄,多咏史、咏物、流连光景之作。间有隐讽现实的作品,如刘筠的《汉武》(《文学史》第29页)。(2)师法李商隐、唐彦谦,意象密丽、音韵工整,多用典故。143、评价西昆体有形式雕琢、内容空洞、缺乏创新的弱点,但宏博富丽,能符合宋朝建立本朝文风的需要。它影响了欧阳修等后进诗人,是宋诗发展中的重要环节。15第二章北宋前期词风16第一节五代词风的延续1.晏殊:字同叔,谥元献,江西临川人。自幼聪明,七岁能文,十几岁被推为神童。为人刚直,极爱才。范仲淹、宋祁、张先、欧阳修都出其门下或从游其幕。风流儒雅,爱好词章。有《珠玉词》一卷,存词百数十首。其词风格与冯延巳接近。他一味崇尚婉约,题材较狭窄,内容不外吟风弄月、伤离伤别。17晏殊一生顺利,并无太丰富的人生体验,所以,其词多浅薄的流连光景之作。但其词风格温润秀洁,和婉明丽,不太描写女性的容貌色相,而侧重写男女之情,具有一种洗去了温庭筠浓艳脂粉气的美感。有时,他的词能从平常景物中见出生命之忧思,并与情爱失意相结合。如代表作《浣溪沙》(作品选P9):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蝶恋花》(作品选P10)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182.晏几道黄庭坚称其有“四痴”:仕宦连蹇,而不能依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佳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19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残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20临江仙(作品选P73)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213.欧阳修:欧词大都写燕酣之乐或离别之愁,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但在艺术上却富于韵味,具有深情婉约、格调清丽的特色。他承袭晚唐词风无明显突破,有时写得较放肆,近于香艳,甚至近俗,可见其内心生活的另一方面。22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但总体说来,他的词风还是讲究语言的典雅精致、结构的流贯和风格的含蓄的。如代表作《踏莎行》(作品选P27):23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24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作品选P27)251.张先:享年88岁,是北宋寿命最高的词人。字子野,今浙江吴兴人。他一生官运虽不亨通,却也没有人生挫折,多流连风月,以歌舞为乐。他的词语言工巧,喜欢表现朦胧的美、动态的美。曾有三处写“影”的佳句被广为传诵,所以,绰号“张三影”:第二节承先启后的词人26《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归朝欢》: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剪牡丹》:柳径无人,堕轻絮无影。他还有其它写“影”的句子(可知的有29句),如:《青门引》:隔墙送过秋千影。《木兰花》:无数杨花过无影。27张先前期与晏、欧齐名,多写小令;后则与柳永齐名,多写慢词长调。他对词的改革,一是开始用词来应酬,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二是开始大量写记事性的题序(现存165首词有70多首有题序)。282.范仲淹:范词气魄较大,但数量很少,影响较小。有写边塞风光的,有写羁旅情怀的,内容与当时词坛的流行趋势不一致,已不仅仅将词作为一种娱乐工具,而且以之抒发悲壮情怀,拓宽了词的表现功能。对后来的王安石、苏轼、贺铸有一定的影响。29代表作是《渔家傲》和《苏幕遮》: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30313、王安石:以政治家之气魄写词,多为咏史写怀之作:《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後庭遗曲。32第三节发展慢词长调的柳永33一、柳永的生平987(?)-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又称柳七、“柳屯田”。父柳宜,曾与王禹偁交游。341、年少时为“浪子班头”,混迹于歌楼妓馆。叶梦得《避暑录话》:“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终因狂傲不羁,甚至触怒皇帝,故难以中举。35《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36左:国子监上:读书人B.落榜后,浪迹天涯,奔走投谒。曾到过扬、苏、杭、闽、鄂、湘等地,饱尝羁旅行役之苦。景佑元年(1034)终于中进士。据说曾面见晏殊以求提携,晏殊嫌弃其词风卑俗,未能如愿。仕途很坎坷,死时无钱下葬。37二、柳词内容题材的开拓1、写都市之奢丽、市井之繁华。词集中约1/5为都市词,描写范围涉及汴京、杭州、苏州、扬州、益州、会稽等都市,反映北宋中期经济之繁荣。38《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392、羁旅行役词反映了他求仕路途中内心的矛盾、苦闷、懊悔、悲哀、凄凉等复杂情愫,将高远悲凉之意象与旖旎艳冶之柔情融入宦游题材。40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昼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41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423、艳情词柳永以平等之态度写歌妓内心感情,富有同情之感,有些女子是真实人物。风格热辣活泼,但也有露骨、轻薄之作。如《昼夜乐》等。43三、柳永对词体制、艺术的贡献1、大量制作长调慢词。宋人编词集,词分两类,长为“慢”,短为“令”。明顾从敬分小令、中调和长调:58字下为小令,91字下为中调,91字上为长调。这种说法太僵化刻板,仅可参考。柳永213首词,共用了133个词调,其中大部分是首创的。有的是改自唐宋大曲或民间歌曲,有的则是自创。在当时极为流行。442、增加了词中“赋”的比重,大量铺叙。柳永多用赋体,开拓了词的内容。柳永多用“赋”体,进行铺叙,开拓了词的内容。这样使词具有了一定的情节性和逻辑性,能表现很丰富、复杂的内容。如《望海潮》、《雨霖铃》。453、确立了词的体段配置模式。大多“前半泛写、后半专叙”(毛先舒《诗辨坻》)。在创作中多表现为“前半写景、后半抒情”,有时更是往复回环,进行渲染,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如《雨霖铃》、《八声甘州》都是如此。464、俗中有雅,以市井语入词,雅俗并陈。柳永将民间词和文人词二个系统结合起来,因而雅俗共赏。因其通俗故能流行于天下,因其协律故能雅致。多用口语如“恁”、“怎”、“伊”、“阿谁”等。如早年写的《定风波》。47《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麽。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48四、柳永的影响柳永对后世影响极大。不管婉约正宗一派还是豪放俊朗一派,都在体式、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受到柳永的影响。49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50第一节文坛盟主欧阳修一、欧阳修的生平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庐陵人。出身小官吏家庭,4岁丧父,生活贫困。24岁中进士,次年在洛阳为官,结识梅尧臣等,后入京,因敢言而被贬夷陵。庆历间,因新政失败而被贬滁州等地。48岁被召回京师。66岁病逝。51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1、背景:文风浮靡卑弱,古文传统中断,形式主义泛滥;政治上变法呼声高涨。柳开、王禹偁是先驱人物。2、主张:A.文以明道,文道并重;B.学习韩柳古文、杜诗,主张文从字顺、陈言务去。3、发展阶段:A.反对五代宋初浮靡之风;B.反对西昆体雕琢空洞之风;C.反对太学体矫枉过正之弊。4、意义和影响:A.彻底清除了形式主义文风;B.树立了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散文传统;C.对后代文学影响深远。52三、欧阳修的散文、辞赋A、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体现了“切于事实”的战斗作用,如《朋党论》。B、言简意深,富于哲理,如《伶官传序》。C、具有浓郁的抒情性,达到了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如《秋声赋》《醉翁亭记》。53第二节欧、梅、苏三家诗一、欧阳修诗奠定了宋诗的特色,有意“以文为诗”,同时兼顾诗歌的韵律,使其诗歌初读时生涩,而回味隽永。如《戏答元珍》。54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55二、梅尧臣诗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城人(古称宛陵),因又称梅宛陵。他是专力写诗的文人,存诗2800多首,其诗题材多向日常琐事方面开拓,如《食
本文标题:宋代文学课件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29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