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文献检索课程教案幻灯片
《文献检索》电话:3922073-8009地点:图书馆三层信息检索室课程介绍•1984年2月,国家教委发了“教高(84)004号”《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文件,文件明确指出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不仅有助于当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是教育面向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吸取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学和研究能力、发挥创造才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985年国家教委颁发(85)教高一司字065号文件《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条件装备司和全国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于1992年4月组织制定《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课程名称有多种•上海交通大学:《科技信息检索》•厦门大学:《信息检索与利用》•清华大学:《文献检索与利用》•北京大学:《电子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南开大学:《信息素养与信息资源检索》•天津大学:《网络信息检索》•《文献检索》是一门科学方法课,教学目的在于:•1、通过课程的讲授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熟练、准确、快捷地从检索系统中获取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料;•2、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增强其信息素养;•3、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1)培养自学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2)培养科研能力•(3)培养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一、开课目的•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关于信息素养定义: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确定、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意识:简单地说,是人们利用信息系统获取所需信息的内在动因,具体表现为对信息的敏感性、选择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有无信息意识决定着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目录中,共有专业设置249种,并对每种专业都规定了具体的培养要求。其中有218种专业明确规定“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或”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占专业总数的87.55%。二、教学内容及学习重点•教学主要内容:文献的特点及分类;文献信息检索的原理,检索语言、检索工具;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步骤;数据库检索,网络信息检索;文献信息的分析与利用。•学习重点: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数据库、电子资源检索文献的方法;掌握获取原始文献及整理文献资料的方法。•本课程共24学时,采用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其中理论讲授16学时,实验操作8学时。•课程考核:考勤(包括平时作业)20%,检索实习报告30%,期末考试50%。三、课程安排与考核1、化学化工信息检索基础知识和检索工具董慧茹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2、现代科技信息检索导航李济群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83、自然科学技术信息检索教程.蒋永新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34、科技文献检索与Internet.赵飞,吕瑞花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四、参考书课程目录第一章信息检索绪论第二章手工检索工具第三章数据库检索第四章Internet信息检索第五章特种文献检索第一章信息检索绪论1.1信息及信息源1.2信息检索概述1.3信息检索途径1.4信息检索方法1.5计算机检索技术1.6信息检索步骤第一章信息检索绪论1.1信息及信息源1.1.1信息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对信息仍无统一的定义。信息无处不在,起着关键性、决定性的作用。信息、物质与能源成为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这是那里?那时是什么季节?这名男子大约多少岁了?他想干什么?灯光的颜色是什么?照片的分辨率是多少?……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一张普通的照片里包含了许多信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分分秒秒都要与信息打交道,会听到、看到接触到各种信息,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大到社会的交流沟通、科技的发展进步、经济的繁荣昌盛、国家的兴旺发达,无不与信息密切相关。【举例】我们先看一张图片1.1.1信息的定义•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总称。”•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的不定性的东西。《中国大百科全书》按照狭义的理解,信息是用来消除不定性的东西。按照广义的理解,又有两种认识:从本体意义上说,信息泛指一切事物运动的状态和运动的方式。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说,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的反映。学者们的见解哲学家认为:信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依据;数学家认为:信息是一种概率;物理学家认为:信息是“熵”;通信学认为:信息是“不定度”的描述;图书信息领域的专家认为:信息是可以以各种形式进行传播、记录、出版及发行的观念、事实及论著。信息是人们对外部世界感知认识过程中的一切数据、事实、消息。课程定义1.1.2信息的特点(1)客观性:信息是事物状态和变化的客观反映,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信息从信息源出发,到接受信息的系统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人们获取信息的目的在于利用信息,信息时效性差就会失去其应用价值。•(3)传递性:信息可以在时间上或空间上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可以通过语言、文字、通信、电子计算机等各种渠道和媒介传播。•(4)共享性:信息的共享性是指同一内容的信息可以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户同时使用。信息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不会减值,而且还会增值。•(5)与载体的不可分割性:在人类社会的信息活动中,各种信息必须借助于文字、图像、胶片、磁带、声波、光波等物质形态的载体,才能够表现,才能够为人们听、视、味、嗅、触觉所感知,人们才能够识别信息和利用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信息载体也就没有信息本身。从生产力的角度可以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信息与社会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是信息与知识成为社会最重要的基础性资源。与信息相关的2个概念•1、信息资源学术界迄今尚未就信息资源的定义达成一致。经过人类加工、有使用价值或潜在使用价值的信息称为信息资源。•2、知识•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人脑通过对事物发出的信息的接受、选择和处理,形成了概念。在反复的实践和认识过程中逐渐形成知识。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一、信息源的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信息源定义为:“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求而获得信息的来源”。1.1.3信息源•信息源分为:•1、文献信息源•2、口语信息源•3、体语信息源•4、实物信息源•5、网络信息源二、信息源的类型三、文献信息源1、文献的定义文献著录总则: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2、文献信息源的类型•A、按文献内容被加工的程度划分•(1)一次文献信息源:通常是指原始制作,即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2)二次文献信息源:是指文献情报工作者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所得到的产物。•(3)三次文献信息源:指利用二次文献,选用一次文献内容,经综合,分析和评述后形成的文献。•(4)零次文献信息源:也叫灰色文献,比如作者的手稿,谈话记录等。•概括地说,零次文献是一次文献的素材;一次文献是二次、三次文献的来源和基础;二次、三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组织、加工、综合的结果。一次文献是文献信息检索的终极目标,二次文献是人们对一次文献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和利用的工具。我们查找科技文献,主要利用的就是属于二次文献范畴的检索工具和属于三次文献范畴的参考工具。•四种文献信息源的关系B、按载体形式划分(1)印刷型(2)缩微型(3)声像型(4)电子型印刷型文献载体:纸张实例:教科书记录手段:油印、石印、铅印、胶印、复印特点:可直接阅读,方便使用;但难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收藏文献占用空间大。利用纸张为存储介质,以手写、印刷为记录手段而产生的文献。包括油印、铅印、胶印、复印等印刷品及手稿。缩微型文献载体:感光材料实例:缩微平片、缩微胶片记录手段:光学缩微技术特点:体积小;价格低;不能直接阅读是以感光材料为存储介质,利用缩微照相技术使文献缩微化的文献。声像型文献载体:磁性材料、感光材料实例:录像带、幻灯片记录手段:磁记录、光学技术特点:直观、生动、形象;成本高;不易检索和更新。以磁性或感光材料为存储介质,利用特定的设备及技术,直接记录声音、图像信息的文献。电子型文献载体:磁性材料实例:磁盘、光盘记录手段:计算机输入特点:存储密度高、速度快;易复制;成本高;不能直接阅读。以电子数据的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介质上,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类似设备再现的信息资源。C、按文献的编辑出版形式划分•(1)科技图书(Book)•(2)科技期刊(Journal):又称连续性出版物•(3)科技报告(technicalreport)•(4)会议文献(conferencepaper)•(5)专利文献(patentdocument)•(6)学位论文(thesis,dissertation)•(7)标准文献(standard)•(8)政府出版物(governmentdocument)•(9)产品样本(productssamples)•(10)档案文献(records)(11)报纸(Newspaper)国际文献标准认为:凡篇幅达到48页以上并构成一个书目单元的文献叫图书。图书是对已有的研究成果或经验作概括论述,由正规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出版物。特点:成熟,全面,系统、可靠;出版周期长阅读型:教科书、专著、文集等工具型:词典、百科全书、手册、年鉴等(1)图书(BOOK)国际标准书号(ISBN)(InternationalStandardBookNumber)每一种正式出版的图书的唯一标识代码。ISBN7-5013-1289-3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第一段:语区号,代表国家、地区、语种,如0,1-英,2-法,3-德,4-日,7-中第二段:出版商代号,由国家或地区ISBN中心分配;第三段:出版图书号,由出版商按出版顺序所给第四段:校验位(2)期刊(Journal)期刊俗称杂志。是周期性出版的连续出版物。特点: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出版周期短、传递信息快、传播面广、时效性强用途:获取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据统计,科研人员从期刊中得到的信息约占65%以上,是十分重要的情报源。中文核心期刊目前,判断中文期刊是否核心刊有以下几种标准1、北京大学图书馆主编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缆》2、中信所的《中文科技期刊引证报告》3、南京大学的《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引证报告》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社科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共同建立的核心期刊库。核心期刊——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转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期刊影响因子(ImpactFactor)影响因子=(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比如:《Science》杂志1996年的影响因子计算方法:1995年共出版文献1037篇,1994年共发表文章1054篇.1995年的文章在1996年被引用24189次,1996年的文章在1996年被引用25170次,1996年的影响因子=(25170+24189)/(1037+1054)=23.605《中文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引证报告》可以查中文刊物的影响因子。被SCI收录的刊物影响因子可以检索JCR(JournalCitationReport)科技报告是指国家政府部门或科研生产单位关于某项研究成果的总结报告,或是研究过程中的阶段进展报告。(3)科技报告(technicalreport):科技报告的特点内容新颖、详细、专业性强、出版及时、传递信息快,发行范围控制严格,不易获取原文。(4)会议文献(conferencepaper)会议文献是指在各种会议上宣读、交流的论文、报告及其它有关文献。会议文献的特点:内容新颖、专业性和针对性强,传递信息迅速,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中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成就以及学科发展趋向。是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在接受申请和审批发明过程中形成的有关出版物的总称。包括专利说明
三七文档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文献检索课程教案幻灯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204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