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教案3-苏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教案3苏教版教材分析:《字母表示数》是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又是学习代数式的基础。本节充分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认识过程,认识到字母代数的方便之处,感受到字母代数的优越性。本节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呈现知识。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既能提高其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现代的课堂教学,在备课、上课过程中要一切从学生出发,让他们在教师的启发下去说、去做、去探索,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注重学生概括、归纳问题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⑵能用字母和代数式表示以前学生学习过的运算律和计算公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动手、动脑实践,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造的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努力争取成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重点:探索规律,用字母表示数来表示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符号感的形成。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火柴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活动实践:请同学们随便取一个自然数,将这个自然数乘以5减7,再把结果乘以2加14,无论你取什么样的自然数(非零),计算得到的数的个位数字一定是0,这是为什么呢?学了本章的内容,你就能够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了。二、发现探究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一定看过这样的一些图标。(出示图片P114)在生活中,为什么要用这些图标与符号来表示实际意义呢?(学生讨论并回答。)师: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不仅可以用各种符号反映出许多实际意义,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揭示课题)三、实验探究同学们,现在我们通过实验,进一步体验用字母表示数好处。探究活动1:(多媒体投影)摆一摆:用火柴棒,按以下方式搭小鱼(1)(2)(3)1.搭1条小鱼、2条小鱼、3条小鱼,各用火柴棒几根?(在这里渗透合作精神,让学生按小组上台搭小棒)2.搭6条小鱼,需要几根火柴棒?请谈谈你的思考方法。(这里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提问,教师将正确的思路写在黑板上)3.照这样搭下去,搭n条小鱼,需要多少根火柴棒?(让学生充分思考、相互交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点评)4.从这一实验中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探究活动2:(多媒体投影)[试一试](抢答)1.小明今年n岁,小明比小丽大2岁,小丽今年岁。2.小丽5h走了Skm,那么她的平均速度是km。3.一件羊毛衫标价a元,若按标价的8折出售,那这件羊毛衫的售价是元。4.观察下面月历方框中的4个数有什么关系。日一二三四五六123456789101112a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如果用字母a表示方框中如下的1个数,那么其余3个数是什么?这种表示对月历中类似的方框都适用吗?(练习后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能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探究活动3:(多媒体投影)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按以下方式拼大正方形。第(1)个图形中有一个小正方形。(1)第(2)个图形比第(1)个图形多个小正方形。r(2)第(3)个图形比第(2)个图形多个小正方形。(3)第(4)个图形比第(3)个图形多个小正方形。(4)(1)第50个图形比第9个图形多个小正方形。(2)第100个图形比第99个图形多个小正方形。(3)第n个图形比第(n-1)个图形多个小正方形。(4)你还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分组讨论,并写出结论,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讲台发言,教师点评。)(学生小结)用字母表示数,能够简明地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四、练一练1.某城市市区人口a万人,市区绿地面积m万m2,则平均每个人有绿地m2。2.初一(1)班共有名a学生,男生占45%,则女生的人数是名。3.回收1千克废纸可生产0.6千克再生纸,某学校去年回收千克废纸,则可生产再生纸千克。4.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周长是。5.用字母表示学过的公式和法则。五、发散探究(自由展示)(4)某公园依地势摆若干个由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构成的花坛,并在各正方形花坛的顶点与各边的中点布放盆花以营造节日气氛。(如图)(1)(2)(3)(4)1.根据上面的图案填写下表:图形编号1234……盆花数2.按此方式摆下去,第10个图案用盆花。第n个图案用盆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探究规律一般要经过观察、统计、猜想,归纳,验证等步骤。)六、课堂小结。1.字母可以表示什么?2.能用字母表示以前所学过的运算律和计算公式。3.探究规律,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4.从生活实际和数学公式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普遍性和好处。七、课外拓展。教科书P117习题4.1(1~2)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案鲁教版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2、探索并了解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教学重点:1、角、线段是轴对称图形2、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教学难点: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准备活动:准备一个三角形、一张画好一条线段的纸张教学过程:先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提问:角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如果是,它的对称轴在哪里?引起学生思考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答案.一、探索活动教师示范:(按以下步骤折纸)1、在准备好的三角形的每个顶点上标好字母;A、B、C.把角A对折,使得这个角的两边重合.2、在折痕(即平分线)上任意找一点C,3、过点C折OA边的垂线,得到新的折痕CD,其中,点D是折痕与OA的交点,即垂足.4、将纸打开,新的折痕与OB边交点为E.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现在观察到的只是角的一部分.注意角的概念.学生通过思考应该大部分都能明白角是轴对称图形这个结论.问题2:在上述的操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相等的线段?说明你的理由,在角平分线上在另找一点试一试.是否也有同样的发现?学生应该很快就找到相等的线段.下面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证明发现:如图,已知AO平分∠BAC,OE⊥AB,OD⊥AC.求证:OE=OD.巩固练习:在Rt△ABC中,BD是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DE与DC相等吗?为什么?(1)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PO⊥OA,PE⊥OB,垂足分别是D、E,PD=4cm,则PE=__________cm.(2)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点D到AB的距离为5cm,则CD=_____cm.内容二: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做一做:按下面步骤做:1、用准备的线段AB,对折AB,使得点A、B重合,折痕与AB的交点为O.2、在折痕上任取一点C,沿CA将纸折叠;3、把纸展开,得到折痕CA和CB.观察自己手中的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CO与AB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2)AO与OB相等吗?CA与CB呢?能说明你的理由吗?在折痕上另取一点,再试一试,你又有什么发现?学生会得到下面的结论:(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2)它的对称轴垂直于这条线段并且平分它.(3)对称轴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距离相等.应用:(1)如图,AB是△ABC的一条边,,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E,并交BC于点D,已知AB=8cm,BD=6cm,那么EA=________,DA=____.(2)如图,在△ABC中,AB=AC=16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如果BC=10cm,那么△BCD的周长是_______cm.小结:(1)角是轴对称图形.(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3)线段是轴对称图形.(4)垂直并且平分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5)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作业:课本P193习题7.2:1、2、3.教学后记: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比较难掌握,特别是对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这个性质,一时难于理解.的部分原因是学生忘记了点但直线的距离是什么一回事.而对于中垂线的理解较好.基本上能找到当中相等的线段,并且用学过的知识予以证明.内容较多,容量较大.课后还要加强理解和练习.
本文标题: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教案3-苏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871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