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二下学期5月份语文考试针对先秦诸子和文言文
高二语文试题(共3页)高二语文试题(共3页)-1-精英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2.答题前,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及座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3.请考生将所作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1-18题,每题1.5分;19-21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吾忘持度.度:尺码B.举.贤而任之举:选拔C.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遗:送D.卜子妻写.弊裤也写:书写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行:践行B.或者不宜.今乎宜:适宜C.今.裤何如今:现在D.云而过.书“举烛”过:错误地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B.卜子妻写弊裤也。C.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D.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4.下列句子中的“说”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解说B.燕相受书而说之解说,解释C.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通“悦”,高兴D.先生以礼说秦通“悦”,高兴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无以..为质矣无以:没有用来B.饰小说..以干县令小说:一种文体C.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质:对象,目标D.听.而斫之。听:任意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揭.竿累揭:高举B.行有不慊.于心慊:“惬”快心,满意。C.不耘.苗者也耘:除草D.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徒:同类人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郢人垩漫.其鼻端漫:污,弄脏B.匠石运斤.成风斤:斧头一类的工具C.儵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报:禀报D.饰小说以干.县令干:求、请求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相与:共同B.期年..不得鱼期年:一周年C.惮赫..千里惮赫:威震D.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讽说:讽刺的话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离而腊.之腊:做成干肉B.有其所为大而世意.之小者意:意料,猜测C.燕相白.王白:禀告D.故.先以其女妻胡君故:反而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娱.其意娱:使……欢乐B.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C.此二说者皆当.矣当:抵得上D.其家甚智.其子智:以……为智1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项()A.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餍:吃饱B.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富贵:富贵的人C.吾将瞷.良人之所之瞷:暗中窥视D.吾王不豫.豫:犹豫1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项()A.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蚤:通“早”,早上B.与其妾讪.其良人讪:讥讽,咒骂C.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国:国家D.施施..从外来施施:喜悦自得的样子1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是谓.(叫做)过矣畜君何尤.(过错)王之好乐甚.(很,非常)高二语文试题(共4页)高二语文试题(共4页)-2-B.人能弘.(大)道遵.(沿着)海而南无欲速..(做事贪快)C.不愤不启(禀告)为诸侯度.(法度,标准)春省.(视察)耕而补不足D.岁寒.(寒冷)然.(这)后知松柏人而.(因而)无信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丈夫..之冠也B.子路问成人..C.吾王庶几无疾病..与D.造次必于是..1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好世俗之乐耳直:只,仅B.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举:全C.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极:最痛苦的地步D.人不得,则非.其上矣非:不是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欲与之聚.之聚:积聚B.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圹:原野C.苟不志于人,终身忧.辱忧:隐忧,担忧D.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淑:贤能17.对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之从政者殆.而殆:大概B.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闵:忧虑C.不夺不餍.餍:满足D.声侔.鬼神侔:齐等18.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信:真实、不虚B.饭疏食..饮水疏食:粗糙的饭C.有教无类..无类:没有类别D.不愤.不启愤:愤怒1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如果我们今天的决定与当初坚持的宗旨________,公司还有存在的意义吗?②成功需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只靠烧香拜佛,这是________,其结果可想而知。③有些企业一面想要以诚信示人,另一面却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如此________,企业的信誉怎么能树立起来。A.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缘木求鱼B.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背道而驰C.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缘木求鱼D.背道而驰缘木求鱼南辕北辙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缺乏科学和权威的统计数据,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陷入一团统计迷雾中,围绕它为核心所进行的争论也只能是雾里看花。B.许多人的办公桌椅高度存在问题,久坐会产生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应该根据工作性质先把办公桌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再调整座椅的高度。C.面对众多的稿件,一个合格的新闻编辑要精心选择、善于取舍、分清主次,将多条新闻进行搭配、重组,让新闻编排发挥最大作用。D.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强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既要保持出口额的稳定增长,又要进一步重视进口,适当扩大进口规模。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①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他还主张读书是为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文人③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④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态度⑤他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⑥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A.④①②⑤⑥③B.⑥③⑤②④①C.④①⑥②⑤③D.⑥③⑤④②①二、古诗文阅读(4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4题。(9分)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注,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高二语文试题(共3页)高二语文试题(共3页)-3-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注厉:通“疠”,一种毒疮。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女为说己者容.容:打扮B.则虽死不恨.恨:仇恨。C.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数:责备D.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尝:曾经2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3分)①去而事智伯②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④我故国士报之⑤子之为之伯,名既成矣⑥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⑥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入厕所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C.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7题。(9分)范雎者,魏人也。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折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便溺雎,故戮辱。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秦相穰候①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魏使须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②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赵孝成王卒取魏齐头予秦。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乎。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槀请罪。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而应侯曰益以不怿。(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注】①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为“穰侯”;②莝:cuò,铡碎的草。2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阴事:隐秘的事情,机密。B.雎详死..详死:感觉(自己)快要死了。C.范雎大供具..供具:摆设酒食。D.与诸侯通,坐法..诛坐法:犯法判罪。2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
三七文档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高二下学期5月份语文考试针对先秦诸子和文言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597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