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英语周报导学自悟新课程教学模式推广实验
1《英语周报》“导学——自悟”新课程教学模式推广实验操作要领——《英语周报》(初中版)编辑及使用指南福州教育学院何镃基要顺利推进《英语周报》“导学——自悟”新课程教学模式推广实验必须要落实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英语周报》要进一步优化版面和内容,提供更切合课题实验需求的优质教学资源,为师生搭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操作平台,让学生更好地参与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实验教师必须领会改版后《英语周报》各栏目编辑的指导思想和要求,了解各栏目内容如何与课堂教学配套使用,把握“导学——自悟”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套路和操作要领。这两方面相辅相成,才能使课题实验不断向纵深发展。我们编写“《英语周报》(初中版)编辑及使用指南”,将各栏目的要点及实施操作的要领展示出来,就是希望更多的教师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吸收和借鉴有效的课改成果,结合本校和自身的实际,在课题实验中做到有模式可循,又不囿于模式,努力在课题实验过程中不断创新,整合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套教学方法。《英语周报》(初中版)改版后主要设置八个大栏目,每个大栏目下再设置若干个小栏目:(一)拼读导拨——读音规则探秘、相同读音单词认读、循环记忆与检测(二)对话导引——脱口而出、对话拓展、情景交际(三)预习导纲——词语点击、短语集锦、语法聚焦、课文探究(四)随堂导练——我来尝试、合作攻关(五)反思导评——同步评估、反思自评、单元梳理(六)每周导读——话题阅读、百科掠影、文化视窗(七)写作导引——作文习作、佳文鉴赏、习作重组(八)复习导纲——块状复习、条状复习、综合复习除以上八个大栏目外,版面还根据不同年级增加诸如时政要闻、青春心语、资讯扫描、智力快车、幽默排挡、卡通天地、绚丽地带、巧手作坊、绕口令、品诗轩等形式活泼多样的小栏目。这些小栏目不但可以丰富报纸的内容和形式,而且将课堂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为英语综合实践课提供丰富的素材。一、《拼读导拨》栏目要点及使用指南初中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困难和障碍之一是英语单词的拼写识记。设置《拼读导拨》栏目就是要在初中入门教学阶段突出培养学生拼读能力和有意识记单词的能力。传统的词汇教学理念和方法已不适应于课程改革教学的需要,必须探索新的更有效的词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学单词的能力。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带读、学生跟读的“鹦鹉学舌”的单词教学,就要让学生尽早地掌握英语常见的读音规则,并利用读音规则来自行拼读和识记单词,达到改善词汇记忆的效果。要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自身拼读实践体验和感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归纳总结出拼读规则,通过合理安排该组单词的周期性再现,以有效克服遗忘,使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为此,《拼读导拨》栏目设置了“读音规则探秘”、“相同读音单词认读”和“循环记忆与检测”3个小栏目。(一)“读音规则探秘”栏目是将每学期学生要学习的单词按重读音节的元音读音归类、按/eI/、/i:/、/aI/、/əu/、/ju:/……顺序重新有序编排,编成若干组,每组的单词量以能体现该项读音规则为原则,在各组单词后,栏目通过设问和提示词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拼读体验和感悟,通过观察、分析,自己归纳出该组单词中的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接着栏目设置了该项读音规则的拓展运用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读音规则拼读未见过的符合该读音规则的单词,或给出符合该读音规则的单词音标,要求学生读出该词并推测其词形。教师要充分应用每期报纸呈现的一组有序编排的、含有相同读音规则的单词,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掌握读音规则。(二)“相同读音单词认读”栏目是将从“读音规则探秘”栏目中探知的读音规则用于认读本学期要学习的含有这一读音规则的一组单词。每组单词是按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顺序编排,体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梯度。教师要利用报纸每期提供的一组单词,以“学生拼读为主、教师纠音为辅”的方式,引导学生以读音规则为拐棍进行单词拼读与识记训练。课后要求学生掌握拼读规则,力争音、形过关,并布置第二天开展认读该组单词的竞赛。教师可以自制这组单词的卡片,第二天在课堂上采用必答、抢答的竞赛形式开展小组间的识词竞赛。通过识词竞赛启动了学生竞争性,既产生内驱力又形成一定的外在压力,这对于强化记忆效果、培养有意识记单词的能力起了促进的作用。(三)“循环记忆与检测”栏目是遵循记忆规律、合理安排已学单词的周期性再现。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所学单词要按2、4、8、16、32天等时间间隔复习重现,至少保证每组单词都要有5次以上重现的机会,以有效克服遗忘,增强识记效果。因此教师对每期报纸提供的“相同读音单词认读”栏目的单词要在第二天和第四天循环复习重现,而报纸将在接下来的第二、三、五期的“循环记忆与检测”栏目中以单词检测的形式循环复现这组单词。检测的主要题型有“将所给音标与单词词形配对”、“根据所给音素补全单词中所缺字母”、“找出每组划线部分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的词”、“根据音标写出单词”、“根据音标写出单词并注出汉语意思”等。这些竞赛评估练习重在强化学生对读音规则的掌握和活用。教师要充分利用该栏目练习,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学生个人间的识词竞赛。在张贴在教室墙上的学生集中识词个人成绩表中以红花、红星、红旗等标志来体现每个学生所取得的成果。学生若不满意自己该组单词测试的成绩,教师应鼓励和允许学生重考(将原练习试题重抄一张进行补考),这样可以提供学生多次成功的机会,避免部分学生产生失败的心理定势。《拼读导拨》栏目重在通过有序拼读训练,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拼读规则,培养见词读音、听音写词的能力。对于单词词义的掌握,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教学,利用多种手段呈现新词汇,帮助学生掌握词汇意义。如采用多媒体呈现图文或实物呈现的词汇教学手段,通过句子语境准确理解词义的手段,利用以旧引新进行对比或联想的手段,在听、说活动中强化运用词汇的手段或根据单元话题利用词汇创编短文等手段。学生拼读能力和有意识记单词能力的培养是入门教学的关键,必须要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七年级报纸版面应保证和突出拼读能力的培养和突破,随着集中识词组别的增加,学生掌握拼写的效果就会迅速提高。通过七年级上、下学期的《拼读导拨》栏目的训练,到八年级时学生就基本具有自学单词的能力,相应的版面就可简化或改为按同音、同义、反义、词性、类别、构词法等分类呈现的各组单词,从不同的角度强化学生对已学单词的掌握。二、《对话导引》栏目要点及使用指南“聋哑英语”是传统英语教学忽视语言能力培养造成的结果,它从根本上制约了创建生动活泼、师生互动、多向交流的动态的课堂学习环境。不解决学生开口难的问题,就无法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对话导引》栏目就是要在初中入门教学阶段,以两两对话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语交际活动,使学生从一开始学英语就敢于大胆开口说。通过采用小孩习得母语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情景中理解对话的意义。通过强化对话操练,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语言、获得英语语感,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机械背诵、先死后活是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必然途径,学生要经历从机械背诵到替换套用再到灵活运用三个发展层次。根据口语训练的不同层次要求,《对话导引》设置了“脱口而出”、“对话拓展”和“情景交际”三个小栏目,它既体现了听说能力培养的阶段性层次要求,又将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一)“脱口而出”栏目是根据课标中《功能意念项目表》和《话题项目表》对初中三至五级的目标要求,根据各册教材的内容,从中归纳、提炼出各单元话题功能项目的基本表达句型,通过设定情境,精编成A、B两人的微型对话。这些微型对话是语法结构的载体,通过情景下的强化对话训练,要求学生机械性地模仿背诵,实现学生对各种话题功能表达句子结构的吸收和内化。教师在学生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要将每期报纸“脱口而出”栏目中的微型对话作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突破口。教学这些对话时教师要创设语境,让学生感知语言意义,通过模仿跟读,在操练中掌握句子结构,尽可能要求学生当场背诵。“脱口而出”栏目将情景对话和句型操练有机结合,在学生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做到能大胆上讲台进行两两对话。教师在对话教学的起始阶段可采用小组“限量计时”的两两对话竞赛方式,让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对话实践,这样可以激活全体学生的表现欲,克服学生畏惧开口的心理。在教学七年级第一期到第五(或七)期报纸的“脱口而出”栏目的微型对话后,第二天就可采用各组“限量计时”背诵对话的竞赛方式。教师分别让各组学生上讲台,左右分站两边,进行所教对话的背诵,计算每组完成对话的时间,以时间短、声音大、流利为优胜。这样让全班学生都上讲台,不让“哑巴”英语留有死角,同时使学生获得用英语表达的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二)“对话拓展”栏目是引导学生将所学对话的基本句型通过替换套用、串联合并等手段组编成新对话。集中识词为两两对话拓展提供了词汇的基础,学生在背诵掌握了一定量的表达句型后,开展对话拓展的口语操练就成为可能。“对话拓展”栏目既可以给学生提供完整的与本单元话题功能相关的拓展后的新对话,也可通过创设情景,提供新对话的基本框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对话的基本表达句型,根据语境补全新对话。这种既强调情景交际又注重语法结构的较长对话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限时计量”的一分钟对话竞赛提供了基本素材。它可以让学生在不同场景下替换套用所掌握的各种表达句型。教师可根据学生口语能力培养进展的情况,将“限量计时”对话竞赛转为“限时计量”对话竞赛。上课时先要求同桌学生互相检查“脱口而出”对话背诵情况,而后再进行“限时计量”的一分钟对话竞赛,要求各组同一排的两个学生上讲台进行对话。通过学生自己创设的或教师创设的情景,利用“对话拓展”的对话内容进行对话,一问一答算一句,计算成绩时以一分钟内的句数加上所谈的内容来判定。在进行一分钟对话竞赛时,要求其他同学找出对话者答非所问的句子,凡能指出对话者答非所问的学生,给其所在组加分,这样就把听力训练与口语训练结合起来了。(三)“情景交际”栏目是在学生积累了输入的语言信息后,启发和引导学生活用所学的话题功能项目的各种表达句型来创编新对话。作为口语交际活动的提高要求,“情景交际”栏目可要求学生根据单元内容自编对话或进行命题对话,也可以提供近似真实的语境,要求学生编出各种功能项目的对话。“情景交际”栏目的内容为学生参与“情景表演”的对话实践做好了前期准备。教师可结合课文教学开展情景表演、命题对话、看图问答等多形式的对话竞赛活动。评分标准中也要增加有关语音、语调的规范程度和表演技巧,以及知识运用的准确性和深难度。课堂上开展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各种口语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舞台。学生能说英语了,就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不仅创建了生动活泼的动态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活用所掌握的知识,提高知识运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还由于对话竞赛始终以小组为评比单位,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开展合作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三、《预习导纲》栏目要点及使用指南预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关键。要想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就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学生接受知识为主的重教轻学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应是向学生灌输、传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而应立足于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认知能力和养成主动思维、大胆实践的语言学习习惯。要打破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就要从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入手。预习是学生自我学习、探究、思索、发现的过程。《预习导纲》编写着眼于课堂教学,它通过对教材资源的二次开发,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让学生有备而来,才能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预习导纲》是针对学生学习而设计的一种学案,它不是将每个单元内容的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知识
本文标题:英语周报导学自悟新课程教学模式推广实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54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