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几种常见的盐(一)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课名几种常见的盐(一)学科化学学段初三化学下学期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1.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积极探究化学奥秘,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2.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发展也不可分割。在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物、录像、图片,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内容属于课标中一级主题身边化学物质中的二级课题生活中常见化合物的知识范畴。在本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将继续运用分类观,巩固和应用研究一类化合物的方法,研究盐类物质,由特殊物质到一般规律再到具体物质的学习,体会对于复杂的、规律不明显的盐类物质进行二级分类研究的必要性,利用分类研究物质检验,并在物质分类的基础上,对反应进行分类。课堂上引导学生从元素、微粒和性质等多角度认识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盐的分类及分类标准。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体现合作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二、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学生能够将化学物质分为连续的宏观形态的物质,如各种元素的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其他等,以及不连续的微观形态的物质,如各种化学粒子等两大类物质。在溶液的学习中,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将分散系(也就是混合物)分为溶液、浊液(悬、乳浊液)和胶体。因此,学生以具备了一定的分类观研究物质的思想和方法。存在的问题:认为盐就是食盐,对于研究一类物质的思路和方法还没有完全适应。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对比、实验、分析从宏观元素组成、微观粒子构成、性质的角度认识盐类物质。2.通过对盐的溶解性和酸碱性的研究,认识盐的性质复杂性,体会盐二级分类研究的必要性。3.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4.体会分类研究物质的意义及分类方法。教学重难点多角度认识盐类物质。分类观的运用及分类方法的掌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引入(酸碱研究回顾)【知识回顾】酸碱的学习思路回顾对酸碱的初步认识元素组成微粒构成决定性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酸碱H+酸根金属元素+OHH++酸根离子金属离子+OH-紫色石蕊变红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回顾物质树状分类示意图,导入盐的学习物质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氧化物金属非金属酸碱盐回忆在学习初步认识酸碱时的知识。通过回顾酸碱物质的研究思路,进一步巩固对一类物质下定义从元素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角度更科学,并应用到盐类物质的研究。环节二盐的概念【布置任务】给出几种盐的化学式,请同学根据酸碱的特点,分析盐的元素组成和微粒构成特点。【提示】既不是酸,也不是碱,组成上有什么共同点?都能大致分成两个部分来划分。【板书】盐是由金属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过渡】酸碱的水溶液能导电,盐溶液导电吗?【演示】盐的导电性实验【资料】熔融盐的导电性讨论交流,代表发言1.发现都有金属元素或铵根,都有酸根。从宏观总结盐的概念。通过观察化合物的化学式,学生运用分类研究物质的思路,分别从元素组成和微观微粒构成的角度给盐下定义。多角度建立盐的概念。通过导电性实验,了解盐中存在的离子,建立盐溶液中的离子构成,顺利突破微观认识的抽象性问题。【板书】盐是由金属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一类化合物。【教师补充】看来“盐”并不是我们经验中的一种物质,而是一类物质的统称。【小结】引出盐的性质学习对盐的初步认识归纳总结:元素组成微粒构成决定性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盐金属元素或NH4+酸根金属离子或NH4++酸根离子2.发现都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一类化合物。OH-碱酸盐通过看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理解盐这一类物质的含义。通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盐类物质。将学生已有的盐的概念,由一种扩充到一类物质的认识。并通过表格,更直观的认识盐类种类之多,初步体会分类研究盐类物质的必要性小结盐的知识,引出认识盐类物质,可以从性质的角度继续研究。1.色态观察观察实物总结盐的色态。环节三盐的性质学生活动二Na2CO3CaCO3CuSO4.5H2O物理性质1.色态FeSO4KMnO4CuSO42.溶解性了解盐的用途盐的用途——药物水杨酸钠1、与指示剂作用【思考】盐的性质如此复杂性,该如何进行盐类物质的研究呢?学生试管实验,分别取少量碳酸钠、碳酸钙于试管中,加少量水,溶解,观察现象。再观察溶解性表,了解盐的溶解性多样性。分组实验:分别取少量上述三种溶液于点滴板上,分别滴加少量酚酞和石蕊,观察颜色变化。结论:NaCl显中性,Na2CO3显碱性,Al2(SO4)3显酸性进一步认识微粒构成决定物质化学性质的关系通过溶解性实验,了解大多数盐易溶于水,广泛用于制药领域。通过对物理性质和酸碱性的研究,发现盐类物质不像酸碱一样具有明显的共性,进一步加深分类研究盐类物质的意义,并引出二级分类研究的必要性。环节四盐的分类【提出问题】利用你所学,将以下常见的盐进行分类,并说一说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交流后展示都含有钠元素——钠盐都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根据学生已【小结】盐的分类标准1)依据阳离子和酸根的种类分:按阳离子可以把盐分成钾盐、钠盐、钙盐等;按阴离子也可以把盐分成盐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碳酸盐等。2)依据盐的组成分:正盐、酸式盐、碱式盐【Cu(OH)2CO3】3)依据盐的溶解性分:可溶性盐、难溶性盐4)……【提出问题】利用盐的分类,再次分析盐的溶解性表并总结出盐的溶解性规律。——碳酸盐溶解性:可溶性盐、难溶性盐组成:正盐、酸式盐二级分类后,再次看溶解度表,发现盐的溶解性规律。有的分类观点,对盐进行二级分类,并阐述分类依据,体会分类的标准多样性,进一步提升对分类观点的认识。环节四总结提升【小结】盐的初步认识对盐的初步认识归纳总结:元素组成微粒构成决定性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盐金属元素或NH4+酸根性质复杂金属离子或NH4++酸根离子二级分类从元素组成、离子构成和性质的角度回顾盐的特点。回顾盐的分类,以及如何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物质分类的认识,以及对于酸碱盐分类研究的意义。板书设计
本文标题:几种常见的盐(一)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419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