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五年级下册
1.化石的故事教学目标:1.理解生命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2.感受物种变化和生存环境的密切关系。3.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存在状态。教学重点:生命的历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存环境转变的历史,物种受生存环境的重要影响,或灭绝,或进化。教学难点:物种更迭,但生命依然生生不息。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过程: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科幻片吗?你们看过《侏罗纪公园》吗?引导学生讨论。2.学生分组交流:我们看的电影里,恐龙为什么会复活?3.分组议一议:人们凭借什么直到恐龙的样子,还能够模拟出恐龙的声音?二.新课1.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生命故事”部分后交流:知道了化石的哪些知识?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生命探索”部分内容,交流:骨骼不断增生的怪鱼-----伍氏献文鱼。3.了解“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相关知识。4.学生阅读教材“生命加油站”的内容,交流科学家关于恐龙灭绝的多种假说,思考恐龙消失带给人类的启示。5.近些年消失的十大物种。6.思考与行动。(1)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物种消失?这样的结果是否可以避免?(2)说说你知道的环境恶化、极端气候、地质灾害,它们有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3)我们能够做什么?7.化石故事知多少(1)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猿人化石距今大约多少年?(2)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化石的故事?(3)如果将来有一天,假设我们掌握了必要的技术,能使那些已经从地球上消失的动物重新出现在我们的地球上,你最希望重新出现的动物是什么?三.课外延伸课后分组搜集有关化石的更多资料。2.人类生命之谜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对生命起源的探索历程,这一历程伴随了整个人类发展史。2.感受科学进步给人类生存带来的改变,增强对人类未来的信心。3.激发学生对生命之谜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关注人类自身命运。教学重点:在探究、探索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教学难点:通过生命探索的主要视角、观点、线索的呈现,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在研究生命之谜及人类生存方面的重要作用。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吃人”的谜语。1.故事:传说斯芬克斯是埃及远古时代的一头怪兽,生性残忍,喜欢吃人。它常用一个谜语考问路人,若答不出来的路人便会被他吃掉。一天,俄狄浦斯经过此地,斯芬克斯照例用这个谜语考他:“有一种动物,早上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这是什么动物?”结果,俄狄浦斯猜对了这个谜语。2.猜一猜:谜底是什么?为什么?3.小结:人是最智慧、最神奇的物种。从古至今,人类对自身的探究、对生命之谜的探索一刻未停。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楣上,就刻着“人啊,认识你自己吧”的箴言。二.新课1.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关于生命之谜的话题搜集起来,以小组为单位,用彩色笔写在纸上进行展示交流。2.教师分享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英国《新科学家》周刊列出了生命十大未解之谜:生命如何起源?地球上有多少物种?人类仍在进化吗?我们为什么睡觉?智能的出现是必然结果吗?什么是意识?性从何而来?我们能防止衰老吗?什么是生命?其他行星上有生命吗?3.交流感受: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面对诸多生命之谜的感受。4.阅读教材,借助“鞋带头”的比喻,理解端粒、端粒酶的作用。5.“长生不老”大家谈。教师讲述:故事---彭祖的传说。学生分享:关于长生不老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科学幻想等,6.结合教材中的五福图片及对应文字,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后根据学生能力和兴趣,开展“读图讲述”等活动,汇报小组学习的成果,在班内进行分享。三.活动二:科学探索列车1.第一站:生命摇篮。知识点:地球形成之初的状态,原始海洋中逐步形成生命。2.第二站:进化长河。知识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3.第三站:太空探索。知识点:米勒实验、化学进化论、太空探索-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4.第四站:基因时代知识点:人类基因组计划、生命之书、基因技术、转基因农作物。四.生命加油站活动一:生命礼赞生命是大自然最伟大的创造,人类对生命之谜的探索从未停止。对此你有何感想?用一句话表达出来。活动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整理图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探究,形成图文并茂的汇报材料或研究小论文,在班上交流。3.生命的奇迹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上网奇迹现象,感受生命的力量和伟大。2、认识到人人都拥有巨大的潜能,潜能被激发就会出现奇迹。3、激励学生超越自我,竭尽全力,激发生命的潜能,创造人生的奇迹。教学重点:认识到人人都拥有巨大的生理和心理潜能。教学难点:树立克服困难,竭尽全力、自我超越的意识。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阅读教材中四幅图,说一说图中的故事,了解四种不同情况下的生命奇迹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生命存活的条件、奇迹背后的原因等。2.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其他关于生命奇迹的故事,并说说这些事例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和启发。二、新课1、阅读比尔。盖茨的故事,思考:说说自己的启示。2、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组交流自己因“竭尽全力“而获得成功的故事经历。3、阅读思考:人的潜能有多大?三.完成一个对生命奇迹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活动。4提醒幸福教学目标:让学生领悟幸福的“无处不在”,引导学生思考应当怎样享受幸福。教学难点:探究并领悟“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树立健康、乐观、上进的幸福观。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引——点击幸福1导入新课讲课伊始,面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幸福么?”(二)品味寻踪——触摸幸福有人说幸福是一支歌,悠远绵长;有人说幸福是一首诗,意蕴丰富;又有人说幸福是一幅画,五彩斑斓。但我要说幸福就像一支情感丰富包罗万象的交响曲,这只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是提醒幸福,第二乐章是感受幸福,第三乐章是珍惜幸福。思考三个问题:幸福为什么要提醒?什么是幸福?怎样享受幸福?小结: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毕淑敏却只是要大家及时把握幸福,享受幸福,那么她是不是只看重眼前的欢乐,而不去管将来的愁苦呢?要理解幸福确实无处不在,要能感受平凡生活中的幸福,也确实要时时提醒自己.5.安全乘车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安全乘车的基本常识。2、培养学生安全乘车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3、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和逃生技能。教学重点: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和逃生技能。教学难点: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和逃生技能。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引导学生自己敢看教材中的三幅图,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乘车的,是否有与图中相似的行为,这些行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2.师提出问题:怎样乘车才能确保安全?二、新课1.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分组交流:怎样做才是安全的?2.学生自学“安全小卫士“的内容,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和逃生技能。3.让学生分组自主学习安全小提示,并交流学习后的感受。6.绿色上网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绿色上网的要求和方法。2.帮助学生树立绿色上网的自律意识。3.培养学生自觉坚持绿色上网的行为习惯。教学重点:绿色上网的要求和方法。教学难点:绿色上网自律意识与自觉行为的培养。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上网吗?你们觉得网络方便吗?你有过去网吧的经历吗?让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情况。二.新课1.引导学生通过对网络功能及其两面性的认识,思考利用网络的正确态度和方法。2.学生分组学习“安全小博士”的内容,掌握绿色上网的含义、要求和方法。3.在小组内完成“绿色上网倡议书”,培养学生绿色上网的自律意识和自觉坚持绿色上网的行为习惯。4.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阅读完相关资料后,讨论,交流:说说自己做得怎么样,有哪些行为需要改进?7.防恐防暴有办法教学目标:1、了解如何识别恐怖分子。2、了解恐怖分子的手段。3、知道在各种场合中遇到恐怖分子袭击时应当采取何种措施自救、他救。4、知道如何使用公共场合中的各种防暴设施。5、学会如何报警,会使用准确的报警语言。教学过程:昆明市3月1日晚发生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据新华社消息,10余人统一着装,蒙面持刀,在昆明火车站砍杀群众。截至3月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面对突如其来的恐怖袭击,我们应该怎么办?恐怖袭击有那些手段,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一、常见恐怖袭击手段有哪些?常规手段:(1)爆炸。炸弹爆炸、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2)枪击。手枪射击、制式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3)劫持。劫持人、劫持车、船、飞机等;(4)纵火。非常规手段:(1)核与辐射恐怖袭击。通过核爆炸或放射性物质的散布、造成环境污染或使人员受到辐射照射;(2)生物恐怖袭击。利用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产品侵害人、农作物、家畜等。如发生在美国9.11事件以后的炭疽邮件事件;(3)化学恐怖袭击。利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侵害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食品与饮用水等。如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事件;(4)网络恐怖袭击活动。利用网络散布恐怖袭击、组织恐怖活动、攻击电脑程序和信息系统等。二、如何识别恐怖袭击嫌疑人:实施恐怖袭击的嫌疑人脸上不会贴有标记,但是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举止行为可以引起我们的警惕,例如;(1)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2)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协调者;(3)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4)在检查过程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5)频繁进出大型活动场所;(6)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7)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员。三、被恐怖分子劫持后怎么办?(1)保持冷静,不要反抗,相信政府;(2)不对视,不对话,趴在地上,动作要缓慢;(3)尽可能保留和隐藏自己的通讯工具,及时把手机改为静音,适时用短信等方式向警方(110)求救,短信主要内容:自己所在位置,人质人数,恐怖分子人数等;(4)注意观察恐怖分子人数,头领,便于事后提供证言;(5)在警方发起突击的瞬间,尽可能趴在地上,在警方掩护下脱离现场。四、遇到枪击时如何选择掩蔽物?(1)掩蔽物最好处于自己与恐怖分子之间;(2)选择密度质地不易被穿透的掩蔽物。如墙体、立柱、大树干,汽车前部发动机及轮胎等;但木门、玻璃门、垃圾桶、灌木丛、花篮、柜台、场馆内座椅、汽车门和尾部等不能够挡住子弹,虽不能作为掩蔽体,但能够提供隐蔽作用,使恐怖分子在第一时间不能够发现你,为下一步逃生提供了时间;(3)选择能够挡住自己身体的掩蔽物。有些物体质地密度大,但体积过小,不足以完全挡住自己身体,就起不到掩蔽目的。如路灯杆、小树干、消防栓等。(4)选择形状易于隐藏身体,如立柱;不规则物体容易产生跳弹,掩蔽其后容易被跳弹伤及,如假山、观赏石等。五、在公交车上遇到枪击怎么办?(1)快速掩蔽。在公交车上遇到枪击时,迅速低头隐蔽于前排座椅后或蹲下、趴下,不要站立;(2)及时报警。拨打110报警:几路车?哪一站?受到哪个方向的枪击,来自车外还是来自车内?是否有人受伤等;(3)择机下车。在情况不明时,不要下车;确定枪击方向后,下车沿着枪击相反方向,利用车体做掩护快速撤离;(4)自救互救。到达安全区后,及时检查是否受伤,发现受伤,及时实施自救互救;(5)事后协助。积极向警方提供现场信息,协助警方控制局面。六、如何正确报警1、保持镇静,不能因为恐慌影响了正常的判断。2、判明自己目前是否面临危险,如有危险,做好个人防护,迅速离开危险区域或就地掩蔽。3、首先报告最重要的内容,包括地点、时间、发生了什么事件、后果等。如枪击事件位置、嫌疑人数、体貌特征、衣着打扮、伤亡人数等;纵火事件说清发生火灾地点,如哪个区、哪条路、哪个住宅区、第几栋楼,几层楼,附近有无危险物等。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恐怖活动的知识,大家如果在遇到恐怖袭击时,切忌一定要保持镇定,按照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作出正确反应,施展自救和他救,减少不必要的损伤。8.身体“红绿灯”教学目标:1、正确的认识自己身体的界限。2、明白哪些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伤害3、遇到侵犯行为时,能够正确的自救和求救。教学重点:学会自我保护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消除害羞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认识教学准备:人体纸,彩笔,课件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说“幸福”每节课请两个同学分享自己身边的幸福事件。一、热身活动:(10分钟)师:
本文标题: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五年级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312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