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路基施工方案(cheng)
S318线黄陵至郿岘公路郭家胡同至合水段改建工程GH1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核:审批:S318线黄陵至郿岘公路郭家胡同至合水段改建工程GH1合同段项目经理部-1-路基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项目工程位于合水县段家集乡郭家胡同村与合水县县城衔接,道路全长16.416Km,主线长14.505m,支线长1.911Km,支线起点位于主线K1+996.755,终点位于主线K4+097.225,穿越段家集乡街道。K0+000-K9+500段路基宽8.5m,设计时速40Km/h;K9+500-K14+505段路基宽7.5米,设计时速30Km/h。包括必要的路基改建、路面、边沟、防护、交通标志、标线等工程。路面结构层分别为15cm厚8%灰土垫层,18cm厚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18cm厚水泥稳定砂砾基层,4cm厚(AC-16)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cm厚(AM-13)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二、施工方案(一)、施工准备(1)路基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质检人员、试验人员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和设计交底,进行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发现问题及时向监理及业主提出。(2)搜集需处理地段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了解季节性冻土的成份,季节融化层厚度,地表植被覆盖情况等。(3)组织沿线施工调查,为土石方调配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收集资料,重点调查收集以下资料:核对土石工程类别及其分布,了解集中取土地点的位置,-2-进行填料复查和试验,调查路堑、路堤和站场的施工环境、弃土位置、填料来源和运土条件(包括运距及道路交通情况)等;根据不良地质地段分布特点及拟采取的工程措施,收集施工地点的工程地质资料及水文地质资料;调查既有工程(电缆、光缆、管道等)的使用情况及埋设位置,以便采取保护措施。会同设计单位现场交接桩进行施工复测,贯通线路中线和水平测设。对中线控制桩测设护桩并作记录,边桩根据贯通后的中线、水平测设,将水准基点设在牢固混凝土桩上。测量布桩。根据设计提供的线路参数和布设的导线网,进行线路中线和两侧边线的放样,直线段20m放一个断面桩,平曲线段10~20m一个断面桩,个别拐点处10m一个断面桩。路中线和路边线控制桩采用木桩,在施工区域以外再布设两个控制桩,为恢复提供依据,在结构两侧要另放一个断面控制桩,防止线路中线桩和线路边线两侧桩损坏时,能提供恢复依据,同时在路边侧每50m设置水泥里程桩,标出桩号,以便施工时检查。根据工程数量、工程特点、季节性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工期及环保要求,考虑季节性冻土的特点,充分利用路基施工的最佳季节,选择合理的土石方取弃方案,统筹安排土石方调配。选择合适的施工机具设备。-3-(二)、施工测量1.路基开工前应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增设水准点等。施工测量的精度应符合交通部颁布实施的《公路路线勘测规程》的要求。2.导线复测采用全站仪使用前应进行校正、检验。3.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进行加密,保证在道路施工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间能相互通视。4.导线测量角度闭合差为±16,n是测点数;坐标相对闭合差为±1/1000。5.对施工中容易破坏的导线点,应设护桩加以固定。6.路基开工前应全面恢复中线并固定路线主要控制桩。7.恢复中线时应注意与结构物中心,相邻施工段的中线闭合,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按规范要求处理。8.校对及增设水准点(1)、使用设计单位设置的水准点前应仔细校核。(2)、水准点间距不宜大于300米,工程量集中及地形复杂地段宜增设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必须符合精度要求,并与相邻路段水准点闭合。(3)、增设水准点应设于永久性建筑物的牢固处,也可设在埋入土中至少1m深的混凝土桩上或坚硬稳固的石头上。9.路基放样(1)路基施工前,应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表,-4-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用地界桩。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距为20m,桩上标明桩号与路中心填挖高,用(+)表示填方,(一)表示挖方。每一填筑段用大白粉画出网格线,专人负责指挥定量倒料,确保填筑厚度。(2)机械施工中,应在边桩处设立明显的填挖标志或标高台,距中心桩一定距离处埋设能控制标高的控制桩,进行施工控制。发现桩被碰掉或丢失应及时补上。(3)施工过程中,应保护好所有标志,特别是一些原始控制点。(三)、施工前的复查和试验(1)路基施工前,施工人员应对路基工程范围内的地质、水文情况进行详细调查,通过取样,试验确定其性质、范围。(2)根据设计文件及业主的要求,对取自挖方、料场的路基填筑料进行复查和取样试验。(3)用做填料的土应进行下列试验,其试验方法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办理。1、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2、颗粒大小分析试验;3、含水量试验;4、密度试验;5、相对密度试验;6、土的击实试验;7、土的强度试验;8、必要时做有机含量试验。(4)施工前与业主联系,了解地上、地下各类管线及障碍物位置、覆土等情况。所有地下管线的位置应刨验核实,-5-并与管线管理单位配合,请他们现场监护。当地下管线覆土较浅时,采取必要保护措施。(四)、路堤施工路堤填筑采用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取运土采用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等,不采用铲运机和推土机作为运输机械,以减少施工对现场植被的破坏。(1)原地面压实及不良地质的地基处理原地面清表后,采用振动(冲击)压路机静压2~3遍,以路中线向两边进行。在静压基本没有明显轮迹时,采用振动碾压,原地面含水量较高或为软弱土基,分别采用翻晒、挖除软弱土换填灰土处理。碾压速度为5~6km/h,反复5~6遍,当个别位置有弹簧时,可进行局部开挖翻晒。最后碾压至无明显轮迹,进行压实度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路基填筑。(2)填筑施工路基填筑之前,依据技术标准,压实机械性能、填料土质类别,先作填土压实试验段,确定填层厚度及压实参数,据以指导施工。推土采用斜向推土方法,每一层填筑,填层厚度及松铺系数按路基试验段取得的参数选取,并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每200~300m路堤上的土采用推土机初平后,用压路机静压一遍,平地机精平,对边坡及高低出入较大的-6-部分人工进行修整。填筑路基时,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要求其不超过最佳含水量2%或不低于最佳含量的3%。当含水量太低时,在表层洒水并尽可能地搅拌,待提高含水量后碾压;当含水量超过规定时,先翻松晾晒,待降低含水量后再摊铺碾压,填层厚度可适当减薄。碾压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中间进行,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碾压速度控制在3~5km/h,碾压次数5~6遍。第一遍和最后一遍为静压,其余为振动碾压。碾压除结构物边上可采用横向碾压外,均应纵向碾压。分段填筑的路堤,在两段交接处同时填筑时,采用分层相互交叠衔接,衔接长度不小于2m。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先填地段做成高度不大于1m,宽度不小于2.0m的台阶。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堤时,各种填料不得混杂填筑,每一水平层的全宽采用同一种填料填筑。为保证路肩部位压实效果,路基两侧边坡各超填0.4~0.5m,路基压实合格后刷坡整平。在原地面开始填筑时,注意非渗水土路基设置三角形路拱,底宽等于路基面宽度,曲线加宽时仍保持三角形(岩石和渗水土路基不设路拱)。具体做法为先在路中线两侧路基范围内底层填筑,压实后形成中间一定高度的路拱。然后路堤全幅逐层填筑压实。路堤基床以下填筑压实施工按照四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机械化流水作业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填筑-7-压实施工工艺流程详见下图:(3)工艺说明:1、测量放样后,沿路基边线开挖排水沟,以保持施工场地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2、将路基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及原地面以下30cm的草皮和表土予以清除,并进行地面压实,压实度按设计要求;3、路基填筑前,按要求先填筑试验路段,采用试验路不合格循环填筑至设计标高合格测量放样开挖排水沟清表并压实路基填筑机械摊铺整平平地机整平试验检测下一层填筑路基整形刷边坡、砌筑防护清表处理密实度检测地基处理(若有)填料检验合格测量填料含水量提供技术参数试验段施工基底机碾压-8-段总结的机械组合、碾压等参数,作为该种填料大面积施工时的控制依据。4、填料来源设计主要为利用方和借方,填筑时重点抓好填筑方法、填料粒径、分层和压实几个环节。对于填料粒径不符合要求的,先用机械进行解小处理,土石方运输采用挖掘机、装载机配自卸汽车运输。5、填方施工时,采取分层填筑,分层厚度30cm,并使粗细粒分布均匀,每层填料铺设宽比设计超出60cm,铲车粗找平,平地机精平整,振动压路机碾压至规定的压实度,待监理工程师检验合后,再进行下一层填筑。6、施工中,试验检测人员随时跟班作业,每一压实层面进行足够数量的压实度抽检,以确保填筑质量。(4)路基压实标准土的压实标准以压实度表示,填土的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按JTGF80/1-2004标准中实测项目检测。土方路基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公路二级公路三公路1△压实度(%)上路床0~0.30——≥95按附录B检查密度法:每200m每压实层测4处下路床30~0.80≥96≥95≥95上路提80~1.5≥96≥95≥94下路提1.50≥94≥94≥922△弯沉(0.01mm)不大于设计要求值按附录I检查水准仪:每200m测4断面3纵断高程(mm)+10,-15+10,-204中线偏位(mm)50100经纬仪:每200m测4点,弯道-9-加HY、YH两点5宽度(mm)符合设计要求米尺:每200m测4处3m直尺:每200m测2处×10尺6平整度(mm)15207横坡(%)0.30.5水准仪:每200m测4个断面8边坡符合设计要求尺量:每200m测4处(五)、路基整形路床整修,路基填筑接近设计标高时,加强高程和中线测量检查,保证路基面的宽度、标高、纵坡、平整度、边坡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对不合要求的地段进行补足和修整,并清除路基上的废弃杂物。土路肩整修时,严格控制“三线,四度”(三线即中线和两侧边线,四度即密实度、拱度、坡度、平整度),达到检验标准要求,做到肩棱顺直,路拱,坡度符合规范要求。(六)、路基过渡段施工(1)路堤与桥涵台背过渡段施工台背过渡段施工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厚度根据试验确定,最大不超过15cm。填筑过渡段的填料采用8%灰土。台背过渡段采用振动压路机压实,桥台周围1m范围内用小型手扶式振动压路机或板式振动夯压实,施工时注意填筑层厚度及大型压路机碾压部位的填筑层厚。碾压完成后,进行压实度检测,经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否则重新翻松、整平压实。过渡段填筑完成并-10-经检验合格后,对表面排水横坡、平整度、边坡等进行整修。桥涵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2)半挖半填及填挖交界路基过渡段施工对于沿线路基填挖变化处及路堑与路堤填挖交界处,除按设计挖台阶外,对纵向填挖结合部,挖方段设置不小于10m长过渡段;横向半填半挖结合部,挖方段将原状土挖翻后分层回填碾压。对填挖交界部位的挖方路基,采用与填方路基相同的填料填筑,并在过渡段的交界处按设计铺设土工格栅,土工格栅相互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用钢钉固定稳固。(七)、特殊路基(1)潮湿地段(翻浆段)除将旧路全部推除外,并将路基范围内淤泥全部清除,8%灰土换填处理。(2)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减少沉降,全线潮湿地路段及部分过湿林地路段均采用清基处理,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换填8%灰土。回填施工要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报检。(3)做好边沟排水处理,对地面坡度陡于1:5时,其地路基平整基地碾压试验检测测量放样质量检验填筑下一层修整碾压夯实合格整修不合格摊铺平镇填料运输-11-基采取挖台阶措施,台阶宽度不小于2.0m,台阶底部挖成向内倾斜4%的反坡。灰土垫层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1垫层厚度不小于设计每200m检查4处2垫层宽度不小于设计每200m检查4处3反滤层设置符合设计要求每200m检查4处4压实度(%)≥95每200m检查4处(八)、路基施工断面图三、雨季施工措施1、原材料的防雨措施石灰、土一次备料不宜太多,石灰储存在室内仓棚内,在材料
本文标题:路基施工方案(cheng)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972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