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学习水平界定本《标准》对“知识与技能”维度中关于现象、概念、规律的学习水平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对学生实验的学习水平划分为A、B、C三个等级。而“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积累过程,应该融合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本《标准》对这两个维度的学习水平不划分等级,只用行为动词区分层次,在“活动建议及说明”中表述。学习水平界定表维度学习水平含义知识与技能现象概念规律A知道识别和记忆学习内容,是对知识的初步认识B理解初步把握学习内容的由来、意义和主要特征。是对知识一般认识C掌握以某一学习内容为重点,联系其它相关内容,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是对知识较深入的认识D应用以某一学习内容为重点,联系其它相关内容,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是对知识较深入的认识实验A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目的,按照具体的实验步骤,正确使用给定的器材,完成观察、测量等实验任务B学会根据实验目的,参照简要的实验步骤,合理选择实验器材,独立完成观察、测量、验证和探究等实验任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C设计根据学习的需要,确定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或制作简易的实验器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和改进实验方案过程与方法感受感受和接受相关的过程与方法。其他行为动词还有注意、关注、感到等认识认识和区别相关的过程与方法。其他行为动词还有经历、描述、明白、表达等运用选择和采用相关的过程与方法。其他行为动词还有解释、交流、发现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萌发和体会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他行为动词还有感觉、感触、了解等感悟感知和领悟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他行为动词还有领略、激发、懂得等形成树立和具有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他行为动词还有区别、养成、建立、提高、增强等课程目标1.总目标中学物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获得必须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经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认识和运用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收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具有现代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和科学素养。2.阶段目标中学物理课程的阶段目标分为初中(八至九年级)和高中(十至十二年级)两个阶段。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探究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初中阶段(八至九年级)目标⑴知识与技能①知道某些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初步理解简单的物理概念,掌握最基本的物理规律,能描述和解释简单的物理问题。②能有目的地观察物理现象,记录观察结果;能根据实验目的、步骤和要求,使用给定的实验器材,完成简单的实验,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能完成简单的小制作。③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科技、国防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④能集中注意力进行阅读、倾听、记录、提问、讨论;能以适当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进行交流。⑵过程与方法①能够注意和感受身边的物理现象,对有关的物理对象进行分类、比较,认识其基本特征。②能对给定的探究任务表达自己的见解,实施探究方案;能初步运用简单实验手段和科学方法获得证据,并针对探究的目标要求,得出初步结论。③能从指定的渠道获取信息,对所获信息进行初步的处理;能根据记录的要点和整理的提纲进行复习,能通过训练巩固学习内容,注意该井学习方法。④能感受猜想、理想化等方法;认识等效代替、类比等科学方法;初步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初步领悟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有结构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等观点。②初步形成对科学的亲和感,能区别科学与愚昧。③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内容与要求1.初中阶段(八至九年级)内容与要求初中阶段(八至九年级)物理课程分为三部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其中基础型课程供八至九年级全体学生学习;拓展型课程供部分学生学习;探究型课程供全体学生自主选学。初中阶段(八至九年级)物理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部分的主题如下:基础型课程部分主题一物质机械运动在本主题中,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质与机械运动等知识,学习的重点是平均速度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学生通过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用图像表示物理规律的方法。学生通过有关物态变化和星系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懂得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I.内容内容学习水平物态变化熔化凝固B汽化液化B升华凝华A星系银河系A河外星系A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B速度的测量B简单机械滑轮组B轮轴斜面B机械传动A压强的应用帕斯卡定律A液压传动A虹吸现象B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B物体的浮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B学生实验用DIS研究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过程B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BII.活动建议及说明⑴过程与方法①在学生实验“用DIS研究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温度传感器。在观察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现象时,注意晶体的温度和状态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根据计算机即时显示的物态变化的图像,归纳得出晶体熔化的特点。②在学生实验“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中,建议先分组讨论,设计一些简单的小实验,然后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得出定性的结论。③在“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学习中,可采用搜集资料、分组交流的方法进行。④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时,可让学生设计实验,利用简易器材探索使物体在水中上浮、悬浮及下沉的方法,最后归纳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物态变化”和“星系”的学习中,体会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②通过“简单机械”和“物体浮沉”的学习,感悟物理知识在生产技术的重要价值。⑶物理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在学习“密度”时,为了了解密度测定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可把“密度的应用”作为专题进行研究,如鉴别未知矿石的种类、盐水选种、重晶石控制井喷等。⑷其他①“密度”与生命科学、化学学科有一定联系,“分子原子”与化学学科也有一定的联系,注意这些学科的整合。②在学习“太阳系”的过程中,可运用网络、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教学,加强与信息科学的整合。③天平是测量质量的重要仪器,在学生实验中,学习的重点是天平的操作使用,不要求过多涉及天平的工作原理。④在运用密度概念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时,不要求计算混合物的密度。主题二机械运动在本主题的学习中,学生学习力、简单机械、压强和匀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初步学会DIS实验,学习的重点是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压强。学生通过学习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认识等效代替方法;通过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液体内部压强等问题,感受科学猜想方法;在学习路程—时间图像的过程中,认识用图像表示物理规律的方法。学生通过了解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和我国城市下水道建设的成就,激发爱国热忱;在学习机械运动的过程中,懂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I.内容学习水平力力力的图示B力的测量B重力B摩擦力A合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BDIS(数字化信息系统)简介A二力平衡的条件C简单机械杠杆杠杆平衡的条件B滑轮B压强压力B压强C液体内部的压强B连通器A大气压强A浮力浮力A阿基米德原理B声音声音的发生和传播A乐音噪声A匀速直线运动机械运动参照物A匀速直线运动A路程—时间图像速度B惯性牛顿第一定律惯性B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力B用DIS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B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B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B验证阿基米德原理BII.活动建议及说明⑴过程与方法①在学习“合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时,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等效代替的方法。②在学生实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中,要求在不同的情况下使杠杆平衡,注意力的方向,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③在学生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中,建议结合液体内部有压强的生活事例,先让学生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再进行探究。④在学生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中,建议先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最后归纳得出结论。在学习中要重视科学猜想、观察实验、控制变量等方法的认识和运用。⑤在“匀速直线运动”的学习中,通过描绘路程—时间图像,认识用图像表示物理规律的方法。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了解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和我国城市下水道建设的成就,激发爱国热忱。②在学习“机械运动参照物”时,可通过“交通标志与城市交通”的专题调查,懂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⑶物理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①在学习“杠杆杠杆平衡的条件”时,可联系生活、生产中不同用途的各类杠杆,如各式剪刀、钢丝钳、大力钳、吊车等。②关于“连通器”的学习,可联系自然界、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实例或应用,如地下河流、城市下水道、船闸等。③在“大气压强”的学习中,可联系真空包装袋、真空吸盘、吸尘器等。④在学习“匀速直线运动”时,可联系“车、船时刻表”学会使用时刻表判断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的速度。⑤在“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学习中,可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惯性现象,如惯性玩具、利用惯性节能等。⑷其他①“大气压强”、“连通器”等内容与地理学科有一定联系,“路程—时间图像”与数学学科有一定的联系,要注意与这些学科的整合。②关于“摩擦力”的学习,只要求定性的讨论,不要求用公式计算。③关于“杠杆平衡的条件”的学习,不要求与“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进行综合应用。④关于“路程—时间图像”的学习,要求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图像表示的物理意义,能根据图像计算速度,但不涉及图像不过原点的情况。⑤关于“DIS(数字化信息系统)简介”,只要求知道DIS的组成和简单使用方法,在相关实验中,初步会用力传感器。主题三电磁运动在本主题中,学生学习简单电路、简单电磁现象和光的传播规律等知识,学习的重点是欧姆定律、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简单应用。学生通过对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探究,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感受猜想、实验、归纳等方法;在学习磁感线时,认识建立模型的方法。学生通过电流的磁场、无线电波的学习,感悟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激发学习科学的热忱。I.内容内容学习水平简单电路电流电流表B电压电压表B电阻滑动变阻器B欧姆定律C串联电路及其简单应用B并联电路及其简单应用B简单电磁现象磁场磁感线A电流的磁场右手螺旋定则B无线电波及无线电通信A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定律B平面镜成像B光的折射A透镜A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简单应用B光的色散现象A学生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B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B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C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C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B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BII.活动建议及说明⑴过程与方法①在学生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中,要求在探究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电路的特点时,能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并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归纳,得出不同电路中电流、电压特点的结论。②在学生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中,建议先猜想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归纳得出欧姆定律。③在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中,建议采用猜想、假设、验证和归纳的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④在学习“磁场、磁感线”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引入磁感线的过程,认识建立模型的方法。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学习“电流的磁场右手螺旋定则”、“无线电波及无线电通信”的过程中,感悟物理学的重大发现对人类产生的巨大影响,激发学习科学的积极性。②通过了解我国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激发爱国热忱。⑶物理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①关于“串联电路及其简单应用”和“并联电路及其简单应用”的学习,可联系家庭电路、家用电器等。②关于“平面镜”的学习,可联系潜望镜、万花筒等。③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简单应用”的学习,可联系眼镜、放大镜、电影放映机、照相机等。④“无线电波及无线电通信”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可联系广播和电视等。⑷其他①“电流”、“磁场”、“光的传播”等内容与化学和生
本文标题: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664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