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安徽省合肥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1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记载:“耒耜,农书之言也,民之习,通谓之犁。冶金而为之者曰犁鑱,曰犁壁;斫木而为之者曰犁底,曰压鑱,曰策额,曰犁箭,曰犁辕,曰犁梢,曰犁评,曰犁建,曰犁槃。”文中记载的生产工具A.属于二牛三人耦犁农具B.可以自由调节犁耕深浅C.魏晋时推广到江东地区D.将开沟与播种紧密结合2、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兼并严重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3、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雨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以下各项是对这一材料的理解,其中最恰当的是A.倭患是海禁的主要原因B.成为中国大患的倭寇,其实多是中国人C.海禁政策的偏颇导致倭患愈演愈烈D.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转而为海寇4、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雨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C.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D.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逐渐解体5、1896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1907年,业勤纱厂声誉鹊起,盈余50万两白银。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是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B.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C.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6、下图为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官僚资本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中所占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以得出A,民族工业逐渐陷入绝境B.美国企图独占中国市场2C.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D.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7、1950年4月,中央政府提出“解放台湾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6月中旬,毛泽东指定由粟裕负责台湾战役。国际社会也普遍认为,解放军将发起解放台湾的军事进玫,但这一计划却在下半年的10月份被搁置下来。导致该计划被搁置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建国一周年庆典举行B.一国两制的提出C.朝鲜半岛的风云突变D.右倾错误的影响8、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投票通过这部“伟人文献”的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9.《论语·子路》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雨不和”的思想。后来继承发展为一重要的国际外交思想是在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26届联合国大会D.中美上海会议10、1971年11月30日,一条新华社发布的公告震动了世界,它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于1972年2月21日开始对中国进行访问。尼克松访华所起的作用主要是A.结束了中美之间长期的对抗B.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C.促使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D.打破了台湾海峡两岸交往的坚冰11、1997年6月30日23点50分许,英国查尔斯王子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说,这一重要而特殊的仪式标志着香港在一百五十多年英国统治之后,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这一仪式标志着A.“一国两制”的提出B.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C.英国殖民体系的崩溃D.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12、以下为某论文的摘要提纲。据此判断该论文的标题为A.论述两岸关系问题形成的原因B.浅谈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C.试述两岸关系的曲折发展历程D.探讨影响两岸关系的国际因素13、《1871年公社史》写道:“在市政厅门前的中央搭了一个大讲台……兰维埃高声喊出:‘我以人民的名义宣告,公社成立了!’20万人出自内心地齐声高呼‘公社万岁!’”材料中的“公社”成立于A.希腊雅典B.法国巴黎C.俄国彼得格勒D.德国柏林14、在19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3在A.商业繁盛的地区B.盛产煤炭的地区C.邻近河流的地区D.电力充足的地区15、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禁止垄断的行为;191年又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为“谢尔曼法”的修订法案,旨在针对地方上的价格歧视,及更进一步打击贸易限制。这些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制B.保障美国社会弱势群体利益C.防止企业之间进行盲目党争D.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竟争机制16、据《苏联史第一卷·俄国革命》记载,直接参加十月革命的只是有细织的彼得格勒卫戍部队和工人赤卫队,总共否超过2.5万到3万人,起义进展顺利,几乎没有遇到真正的抵抗,有条不紊地占领了一个又一个机关,几乎没有放枪,没有流血,在起义过程中一共死6人,伤50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彼得格勒实现了和平解放B.《四月提纲》主张完全得到验证C.起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D.布尔什维克党精心的细织与准备17、《历史学家谈美国》一书中指出:(二战后)心怀感激的欧洲人谈到,这些美国人带来的(东西)使旧大陆感到了“希罕与信心”,“恢复了勇气和重振起精力”。外来模式和自身模式之间的碰撞,推动了20世纪50年代欧洲的繁荣。材料中的“外来模式”指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约D.经互会18、基辛格1993年在一次谈活中指出:“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材料反映了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B.世界秩序由几个大国主宰C.美国的政治军事地位下降D.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形成19、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阿登纳主张欧洲联合的目的在于A.恢复欧洲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B.增强欧洲力量以此摆脱美国控制C.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增强欧洲对抗苏联的力量20、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入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两极格局的逐渐瓦解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60分,21题17分、22题21分、23题22分。)21、(17分)徽商是旧徽州府籍的商人的总称,它是明代中叶至清道光年间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的商帮,曾雄踞华夏商界达三百年之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邑中商业以盐典茶木为最著。在昔盐业尤兴盛焉,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彼时盐业集中淮扬,全国金融几可操纵。致富较易,故多以此起家。席丰履厚,闾里相望。其上焉者,在扬则盛馆舍,招宾客,修饰文采,在歙则扩祠宇,置义田,敬宗睦族,收贫乏。下焉者,则但侈服御居处声色玩好之奉,穷奢极靡,以相矜炫已耳。——《歙县志》卷1《舆地志·风土》4材料二徽人在扬州最早,考其时代,当在有明中叶。故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徽郡大姓,如汪、程、江、洪、潘、郑、黄、许诸氏,扬州莫不有之,大略皆因流寓而著籍者是也。……清代盐商歙县人汪应庚除重建平山堂外,还斥巨资修建西园、平楼、蜀冈万松亭等园林和亭台建筑设施。乾隆二年,盐商祁门人马田琯一人独捐2400两白银疏浚扬州广渠门至便益门的街道;扬州康山南河下至钞关北地势低洼,街衢易积水,歙县大盐商鲍志道更是独立出资为其易砖为石,铺垫了石板路面,还斥资修造了虹桥等等。……在扬州的徽州盐商周围,集结了大批学者和文人,明代休宁商人汪新经商于扬州,既雄于赀又以文雅游扬缙绅间。芝城姜公、金公辈名儒巨卿皆与公交欢。——摘编自卞利《无薇不成镇》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徽商的商业地位,并据徽商资本的流向指出其本质。(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徽商对扬州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8)(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徽商与城市发展的关系。(3分)22、(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17世纪的新旧世界的剪影(局部)材料二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各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裁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来&源:m——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5(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晌。(13分)(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8分)23、(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末,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令入瞩目。请你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1反映的历史信息是什么?(2分)(2)有人认为在图1反映的局势下,“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8分)(3)图2反映的历史信息是什么?根据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12分)67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耒耜是早期破土工具,是后来耕犁的最原始形态。依据题干关键信息“曰犁评”可知,这与隋唐时期出现的曲辕犁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B项正确,C项排除;A项在西汉出现,排除;D项明显与原材料无关,排除。2.B中·华.资*源%库ziyuanku.com【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材料文字“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采取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B项正确;宋代经济没有严重衰退,A项排除;坊市制度崩溃,说明商品经济发展,与材料中的土地政策调整无关,C项排除;宋代政府管理没有失控,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内容“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可见“海禁”政策导致海外贸易通商不畅,倭患愈演愈烈,C项符合题意,正确。由材料文字“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可知“海禁”是倭患的原因,A项表述因果颠倒,排除;倭寇的身份在题干中没有提及,B项排除;由“有诛之不可胜诛者”可知D项概括不全面,没有体现“海禁”政策下倭患愈演愈烈的特点,排除。中/华-资*源%库4.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关键信息“女红失业”、“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可以看出,西方列强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项正确;题干体现了商品输出,但无法看出是主要方式,A项排除;B、C两项在材料信息中都没有体现,均排除。5.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说明历
本文标题:安徽省合肥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659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