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骨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1骨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2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骨折病人合并糖尿病也越来越多。因糖尿病人自身抵抗力低下,常并发有全身微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其发生率约为17.2%[1]。因此,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十分重要的3一、概念定义: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导致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障碍,而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多病因性的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及伴随的蛋白、脂肪代谢异常,会引起心、脑、肾、神经、血管等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甚至会造成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4二、糖尿病的分类(Classification)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mellitus,T1DM)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5临床表现(一)代谢紊乱症候群1.典型症状:“三多一少”,视力模糊;皮肤瘙痒:由于高血糖和末梢神经病变导致。女性外阴搔痒其他:四肢酸痛、麻木、腰痛、阳痿等2.多数病人起病隐袭,无明显症状,以并发症或伴发病就诊3.反应性低血糖4.围手术期发现血糖高5.健康体检发现血糖高6多饮视物模糊体重减轻多食疲乏多尿7(二)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感染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急性并发症8实验室检查1.尿糖测定:肾糖阈当血糖达到8~10mmol/L,尿糖阳性。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线索,但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2.血糖测定:正常空腹血糖范围为3.9~6.0mmol/L。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并可用于判断病情和控制情况。93、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诊断标准或疑为糖尿病时,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准备:试验前3天每日进食碳水化合物≥200g禁食10小时以上无水葡萄糖:成人75g,儿童1.75g/Kg方法:将75g葡萄糖溶于250~300ml中,5分钟内饮完,分别于服糖前和服第一口糖后2小时取静脉血测定血糖水平其它: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10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性化目的: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糖尿病症状防止或延缓并发症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五架马车健康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11磺酰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口服降糖药分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胰岛素增敏剂12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原则肥胖患者:可选用双胍类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或噻唑烷二酮类非肥胖患者:可首选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如果使用一种药物血糖控制不满意,可以联合使用另一类药物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使用半衰期长的口服降糖药时,应注意低血糖的发生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合理剂量13服用口服降糖药的注意事项注意预防低血糖,及时发现和处理低血糖注意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β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告知病人口服降糖药是非根治性的,需要与饮食、运动等相配口服降糖药不能使血糖达标时,应尽早开始胰岛素治疗告知病人要相信科学,不能相信广告和江湖游医的偏方,一定要依照医务专业人士的指导或处方而服用药物14如何预防口服降糖药的副作用遵从医生处方,按时服药,定时进食,不可任意增减药量或变换药物发生下列情况时应注意监测血糖:调整药物剂量时更换药物种类时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时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如有可能,每半年检查一次肝功能15口服降糖药物护理1、观察药物不良反应2、观察病人血糖、尿糖、尿量和体重的变化,评价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3、指导患者按时进餐16药物不良反应磺脲类——低血糖反应,其他有胃肠道反应,偶有药物过敏如皮肤瘙痒和皮疹。餐前半小时服格列奈——三餐前服,不进餐不服药双胍类——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偶有过敏反应。因双胍类药物促进无氧糖酵解,产生乳酸,在肝、肾功能不全、休克或心力衰竭者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小剂量开始、餐中或餐后服用、使用肠溶制剂-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副作用为胃肠反应,肠疾病与肠功能紊乱慎用,第一口饭中服用噻唑烷二酮类——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心衰者慎用,可能的肝功改变,需监测肝功,转氨酶增高2倍以上者禁用17胰岛素治疗的护理1、准确执行医嘱2、注射部位和方法3、观察和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4、治疗中检测血糖和尿糖的变化5、教会病人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方法,了解胰岛素不良反应及使用注意事项。18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的主要作用1)促进血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2)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或代谢供能3)抑制糖原分解和糖的异生4)抑制脂肪的分解19适应症:1型糖尿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合并严重的感染、消耗性疾病、慢性并发症、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外科围手术期妊娠与分娩经饮食和口服降糖药治疗仍控制不良者继发性糖尿病制剂:20胰岛素作用时间(h)作用类别胰岛素类型注射途径起效高峰持续注射时间超短效Lispro皮下静脉5分钟12~4餐前即刻短效普通胰岛素皮下静脉0.5~12~33~6餐前15~30分钟中效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慢胰岛素锌悬液皮下2~43~44~104~1210~1612~18早餐或晚餐前1h长效特慢胰岛素锌悬液鱼精蛋白锌胰岛素(PZI)皮下3~46~1014~2016~1824~3630~36早餐或晚餐前1h预混型诺和灵30R优泌林30R(30%短效+70%中效)诺和灵50R优泌林50R(50%短效+50%中效)诺和灵70R优泌林70R(70%短效+30%中效)皮下早餐或晚餐前15~45分钟治疗措施21胰岛素的储存避免日晒2-8°冷藏不要冰冻22胰岛素注射部位-皮下腹部-吸收最快大腿上臂臀部-吸收最慢*注意经常更换注射部位23注射部位的轮换间距2.5cm,(约两个手指的宽度)不要在距脐部5cm的范围内注射胰岛素24同一部位多次注射的弊端皮下脂肪硬结影响美观引起对注射的恐惧或抵抗容易导致不正确的注射方法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可引起局部皮疹、硬结,影响美观,引起不适症状。25正确的注射方法正确选取注射器材清洁双手正确选取注射部位,并给予消毒(从内向外)轻捏皮肤,以45°—90°角刺入注射完毕后等待10秒钟拔针目前主张的注射方法为针与皮肤呈90°角刺入,较瘦患者或儿童患者可适量减少注射角度。刺入皮肤与拔针宜快,可减少疼痛26注射角度儿童和消瘦成年人正常体重成年人肥胖成年人•45°角•腹部或大腿•捏起皮摺•90°角•腹部或大腿•捏起皮摺•90°角•大腿:捏起皮摺•腹部:不需捏皮摺27•捏起皮肤注射:使用短细针头,尽可能保证正确皮下注射的有效方法•注射应保证在皮下注射,避免误入肌肉层,否则,胰岛素的吸收曲线将不能与血糖吸收峰值相吻合,血糖波动大28注射至肌肉层的危害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导致体内血糖控制不稳定增加疼痛感注射至表皮层的危害导致胰岛素渗出、疼痛或免疫反应29注意!注射前一定要洗手75%酒精消毒注射部位周围5~10厘米待干胰岛素笔的针头一次一换30胰岛素的保存时间未拆封已拆封外出保存方式冰箱冷藏,温度在2~8℃。初次使用之前需在室温回温后使用。不需冷藏,保存在室温(25℃左右),避免日晒。乘飞机时,请随身携带,不要放如行李中托运。离开车辆时,应随身携带,避免留在车中。保存期限可保存直到包裝盒上打印的保存期限为止。瓶装的保存6周笔芯胰岛素,保存4周-31抽取瓶装胰岛素方法2.将空气注入瓶中,将注射器及药瓶翻转过来,拉动针栓3.用手指轻弹注射器,推动针栓,排除气泡32注意要点!要点:先抽短效胰岛素,再抽中、长效胰岛素,原因在于中、长效胰岛素中含有鱼精蛋白锌,若先抽会污染瓶内的短效胰岛素33观察和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副作用1.低血糖反应——与剂量过大、运动过度、饮食失调有关交感神经兴奋表现:心悸、大汗、颤抖、饥饿、乏力等。脑功能受损表现:行为异常、神志障碍,直至昏迷,甚至死亡处理:口服15g左右的葡萄糖或糖果;或静脉推注50%GS40~100ml,必要时可重复;或胰高血糖素1mg肌注用于难以静脉输液的院外急救。2.局部过敏反应:注射部位瘙痒,荨麻疹样皮疹,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3.注射局部脂肪营养不良其它:少数患者用药初期可出现轻度浮肿,视物模糊等34注意事项:胰岛素不宜冰冻,使用期间宜放在室温20℃以下使用时注意剂量换算及有效期剂量必须准确,采用1ml注射器抽药注射部位应经常更换,以防局部组织硬化影响吸收,局部消毒应严密以防感染两种胰岛素合用时应先抽正规胰岛素,后抽长效制剂,以免影响正规胰岛素的速效特性注意低血糖的发生并告知防治方法35低血糖的反应及处理病人教育主要内容有①教育病人知道发生低血糖的常见诱因,其一是胰岛素应用不当,主要见于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其中胰岛素用量过大是最常见的原因。低血糖多发生在胰岛素最大作用时间内,如短效胰岛素所致低血糖常发生在餐后3小时左右;晚餐前应用中、长效胰岛素者易发生夜间低血糖。此外还见于注射胰岛素同时合用口服降糖药,或因运动使血循环加速致注射部位胰岛素吸收加快,或胰岛素种类调换如从动物胰岛素转为人胰岛素时,或胰岛素注射方法不当,如中、长效胰岛素注射前未充分混匀,剂量错误等。其二是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剂量过大。其三是饮食不当,包括忘记或延迟进餐、进食量不足或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过低,运动量增大的同时未相应增加食物量、减少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剂量以及空腹时饮酒过量等。②按时按剂量服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生活规律化,定时定量进餐,延迟进餐时,餐前应少量进食饼干或水果。运动保持恒定,运动前适量进食或适当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经常测试血糖,尤其注射胰岛素者及常发生夜间低血糖者。③教会病人识别低血糖反应的表现,掌握自救的方法。36低血糖的症状交感神经症状心慌不适,烦躁不安,手心出汗等等。是因为低血糖时体内出现了许多升高血糖的激素,也就是拮抗胰岛素的激素的升高导致了前述的症状。中枢神经症状反应迟钝,行为异常,思维障碍,昏迷等等,这些症状是因为低血糖时大脑能量供应障碍所致。37低血糖的临床分级轻度饥饿感、手抖、出汗(多冒冷汗)、心慌、面色苍白中度虚弱、头痛、混乱感、嗜睡、视物模糊、行为改变重度烦躁不安、癫痫或痉挛昏迷38低血糖的危害1型糖尿病患者至少4%是死于低血糖心血管系统功能神经系统社会活动(学习、就业等)其它:眼睛、肾脏39低血糖的紧急处理①进食含糖食物:大多数低血糖病人通过进食含糖食物后15分钟内可很快缓解,含糖食物可为2~4块糖果或方糖,5~6块饼干,一匙蜂蜜,半杯果汁或含糖饮料等。②补充葡萄糖: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紧急处理低血糖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胰高血糖素及1mg肌注,适用于一时难以建立静脉通道的。40低血糖的预防向糖尿病病人普及健康教育饮食规律合理,避免过度控制主食,三餐定时定量,根据胰岛素和降糖药的作用时间按时进餐,必要时可加餐限制酒精的摄入,杜绝空腹饮酒运动要规律合理,避免空腹运动,餐后1-2小时运动为宜加强血糖的监测外出活动应结伴而行,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41饮食护理原则合理控制总热能,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宜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提倡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42制定合理的总热量以个人饮食习惯为基础,结合病情、年龄、身高、实际体重、活动强度、季节、生长发育等情况制定总热量成人: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儿童:营养平衡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43三大营养素的热能分配比例15%25%60%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44食品交换法不同热量糖尿病饮食内容热量交换谷薯类菜果类肉蛋豆类浆乳类油脂类千卡份量份量份量份量份量份1280164两81斤13两30.5斤1.52汤勺21400185两101斤13两
本文标题:骨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495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