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屈光不正、斜视、弱视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黄丹认识屈光不正,科学预防眼部疾病什么是屈光不正?老花属于屈光不正吗?屈光不正:现代文明病社会病社会问题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眼部解剖眼球近球形,前后径为24mm,水平径约23mm眼球解剖视觉的形成折射光线:透过光线:晶状体角膜瞳孔玻璃体接受光线:视网膜正视眼正视:眼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0.25D~+0.25D屈光不正(非正视眼)定义:人眼调节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当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屈光系统的折射后不能成像在视网膜上。屈光不正的分类近视远视散光眼球发育出生时:前后径约17.5mm,都是生理性远视眼。随年龄逐渐长大,眼轴也逐渐加长,远视的度数就相应减轻。少儿视力的“正视化”近视人眼在调节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当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人眼的屈光系统折射以后,呈像在视网膜前近视现状: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近视人数近4亿,是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近视人数最多。高中毕业生64.46%~88.20%中小学生24.58%~63.30%学龄前儿童2.07%~13.83%近视真性近视假性近视混合性近视近视程度低度近视-300度以内中度近视-300~600度高度近视-600度~-1000度超高度近视-1000度以上近视临床表现视功能:远视力减低视疲劳玻璃体混浊、眼位偏斜:外隐斜/外斜视眼球改变:眼轴加长,眼球突出眼底改变:豹纹状眼底;近视弧形斑;黄斑部病变;后巩膜葡萄肿;周边眼底改变近视并发症玻璃体异常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白内障后巩膜葡萄肿→正常眼B超→正常眼底高度近视眼底改变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灶黄斑出血Fuchs斑近视与近视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两大因素遗传因素高度近视眼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史双亲近视是单亲近视发病率的6倍多环境因素与过度近距用眼绝大多数低中度近视与此有关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造成眼肌长期紧张,压迫眼球,这会后天促使眼球轴过度拉长,超过正常值,近视就发生了。近视矫治假性近视:可治(解除调节痉挛)药物信流丁(消旋山莨宕碱)阿托品中医治疗仪真性近视:无针对病因的有效手段遗传因素:尚无法改变改变环境因素:预防的关键近视矫治配镜原则:舒适清晰最低度数矫正至最好视力1)青少年必须散瞳验光2)框架眼镜:物像缩小,视野变小,周边变形3)角膜接触镜:成像质量好,角结膜并发症手术近视眼的预防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作业、电视、电脑、弹琴增加室外活动时间去除引起调节痉挛的因素:长留海、倒睫、镜片起毛、读写姿势不正确教室及书房:采光照明条件不要在运动环境中用眼近视眼的预防推广健眼操眼保健操课间或长时间做作业间歇望远手指操:双眼交替看远处物体和近处手指定期随访:尤为高度近视眼及有家族史者,避免外伤近视眼的预防药物信流丁(消旋山莨宕碱)阿托品角膜塑形镜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近视的发展停戴后近视会逐渐恢复费用高需要护理近视误区1、眼镜可戴可不戴。2、一戴眼镜就摘不下来了。3、戴眼镜后度数会不断加深。4、有“老花”就没有近视了。远视在人眼调节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当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人眼的屈光系统折射以后聚焦在视网膜后远视程度低度远视低于+300度中度远视+300度~+600度高度远视+600度以上为什么有些人30多岁开始出现“老花”现象?远视临床表现视力障碍——远视程度,调节力(年龄相关)视疲劳“过早出现老花”现象远视并发症弱视斜视远视的矫治治疗1、戴镜1)框架2)角膜接触镜2、手术散光当眼球的屈光面角膜或晶状体呈不规则时,造成各经线或各部分的屈光力不等,以至于进入眼内的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焦点,而是成为两条焦线叫做散光,两条焦线的距离则是散光的度数。散光分类不规则散光规则散光顺轨散光逆轨散光斜轴散光散光临床表现:1、低度散光:事物模糊、易疲劳、眼胀、头痛等。2、高度散光:视力下降、眯眼、斜颈、外头等。矫正防止过度矫正,“宁小勿大”散光的矫治治疗1、戴镜1》框架2》角膜接触镜2、手术1》准分子激光2》角膜移植老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的调节力逐渐下降,从而引起视近困难,这种现象叫老视。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人们步入中老年后必然出现的视觉问题。近视就不会老花?老视的发生调节——晶状体的弹性和睫状肌的肌力。调节力与年龄有关:多从40岁开始青少年调节力强;老年人调节力弱老视的表现症状视近困难,远视力不受影响阅读小字困难,需将目标放远阅读需要更强的照明度看近时眼疲劳、胀感、头痛、视物模糊视近不能持久随年龄增长加重老视的验配随便到眼镜店买副老花镜戴上即可?必须在矫正视远屈光度基础上进行如,原有+1.00D的屈光不正,老视度数为+2.00D,应配镜的度数是+1.00D加+2.00D为+3.00D。又如,原有-5.00D,老视度数为+3.00D,应配镜的度数是-5.00D加+3.00D为-2.00D。若原来有规则散光,配镜时应加入.斜视40眼外肌的解剖及其功能四条直肌,两条斜肌除下斜肌外,均起源于总腱环;上下直肌与视轴成230,上下斜肌与视轴成5105141斜视:双眼注视物体时,物像不同时落在双眼的黄斑中心凹上,即一眼注视目标时,另一眼偏离目标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共同性斜视以眼位偏向颞侧、眼球无运动障碍、无复视为主要临床特征;麻痹性斜视则有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并伴眩晕、恶心、步态不稳等全身症状。定义1.调节学说眼的调节作用与眼的集合作用是互相联系的,一定的调节带来相应的集合。常常由于调节—集合反射过强,其内直肌的作用有超出外直肌的趋向,而形成共同性内斜视。近视眼看近目标时少用或不用调节,集合力同时减弱,因此其内直肌的张力减低,有时就形成了共同性外斜视。2.双眼反射学说双眼单视是条件反射,是依靠融合功能来完成,是后天获得的。如果在这个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中两眼视力不同,一眼视力受到明显的感觉或运动障碍妨碍了双眼单视的功能,就会产生一种眼位分离状态,即斜视。病因3.解剖学说某一眼外肌发育过度或发育不全、眼外肌附着点异常,眼眶的发育、眶内筋膜结构的异常等,均可导致肌力不平衡而产生斜视。4.遗传学说临床上常见在同一家族中有许多人患有共同性斜视,斜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斜视的病人因为眼位不正,其注意一个物体时,此物体影像于正常眼落在视网膜中心凹上,斜视眼则落在中心凹以外的位置,如此视物就会出现复视情形;一眼影像受到抑制,丧失两眼之单一视功能与立体感,有的还会导致视力发育不良而造成弱视。1.内斜视眼位向内偏斜。在出生后6个月内内发生者称之为先天性内斜视。偏斜角度通常很大。后天性内斜视又分为调节性与非调节性,调节性内斜视常发生在2~3岁儿童,患儿通常会伴有中高度远视,或是异常的调节内聚力与调节比率。临床表现2.外斜视眼位向偏斜,一般可分为间歇性与恒定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因病人具有较好的融像能力,大部分的时间眼位可由融像能力维持在正常的位置,只有偶尔在阳光下或疲劳走神的时候,才表现出外斜的眼位。有些儿童还表现为,在强烈的太阳光常会闭一只眼睛。间歇性外斜视常会发展成恒定性外斜视。3.上、下斜视眼位向上或向下偏斜,比内斜视和外斜视少见,上下斜视常伴有头部歪斜,即代偿头位。用以下方法可作出诊断:1.询问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的年龄、准确的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或诱因、斜视发展情况、做过何种治疗、有无家族史等。2.眼外观检查注意患者眼位偏斜的方向和程度,睑裂是否等大,颜面是否对称,有无代偿性头位。3.视力检查及屈光检查详细检查患者的远、近视力及矫正视力。对于高度近视和散光者以及青少年患者,必须扩瞳后进行屈光检查。4.遮盖试验遮盖试验可以简单而又确切地对斜视进行定性检查。诊断大部分斜视患者都同时患有弱视。并发症49斜视检查法斜视的定量检查角膜映光法,最简单和常用50515253内斜Or外斜?斜视多少度?54内眦赘皮所致的假性内斜视5556共同性斜视特点无器质性障碍无运动障碍第一、二斜视角相等无复视,无代偿性头位发病机制不清楚与解剖、调节、神经支配等因素有关分类据偏斜的方向:内斜,外斜,上斜57共同性内斜视(esotropia)儿童斜视中最常见的斜视,发病原因不明,但与调节关系密切。58共同性外斜视(comitantexotropia)病因:分开与集合之间不平衡分类:间歇性、恒定性临床特点发病年龄较分散,间歇性可进展为恒定性,斜视度随年龄增大而增加。591、矫正屈光不正2、治疗弱视3、手术治疗:斜视角已稳定或非手术治疗后仍偏斜内斜:内直肌后退,外直肌缩短外斜:外直肌后退,内直肌缩短治疗方法60麻痹性共同性病因器质性改变不清楚发病骤然逐渐进展眼球运动运动受限无受限斜视角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两个斜视角相等复视有无代偿头位有无治疗戴镜,手术病因治疗,神经营养三棱镜,手术*麻痹性斜视与共同性斜视鉴别*弱视※定义:弱视(amblyopia)视觉发育过程中,由于异常视觉异常(斜视、屈光不正、先天性白内障等),无法使视觉细胞获得充分刺激,视觉发育受到影响,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弱视弱视的病因与分类1.视觉剥夺—遮盖性弱视2.视网膜成像不清—屈光不正性弱视3.单侧眼被抑制—斜视性弱视4.单侧眼废用—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早期发现弱视和斜视是治疗的关键弱视的治疗原则1.针对病因治疗,消除治病因素2.进行视功能训练5岁以下的斜视性弱视遮盖治疗有较好效果,5-9岁取决于年龄、弱视程度和对治疗的依从性。谢谢!
本文标题:屈光不正(黄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66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