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单元学前儿童营养卫生与保健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营养素的供给。营养素是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营养缺乏或过剩对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一、基本概念营养是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的整个过程。营养素是指能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提供体力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并提供细胞组织生长和修复的材料的各种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产能营养素,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又称为非产能营养素.第一课营养学基础知识二、学前儿童对能量的需求(一)能量的作用营养素在人体的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见图1)。图1营养素在人体的作用学前儿童基础代谢快,生长发育迅速,如果膳食中总能量长期供给不足,可使儿童发育迟缓,体重降低,并易患病。长期供给过多时,可发生肥胖症状,提早发生高血压等疾病,故应使能量的供给与消耗保持平衡。二、学前儿童对能量的需求(二)能量单位目前国际上多采用焦耳为热量单位,其换算关系是:1千卡=4.184千焦耳1千焦耳=0.239千卡每克蛋白质和糖类在体内氧化可分别产生4千卡热量,每克脂肪产生9千卡热量。(三)学前儿童对能量的需求(见图2)。图2人体热能的消耗三、产能营养素(一)蛋白质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见图4)。图4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供给热能2、蛋白质的营养价值(1)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常见的氨基酸有20种,分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两类。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决定于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及比例是否符合人体需要。(2)蛋白质的含量一般动物性食物比植物性食物蛋白质含量多植物中豆类蛋白质含量很高,营养价值接近动物性蛋白(3)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定义。蛋白质消化率越高,其营养价值就越高。食物蛋白质消化率受人体和食物两方面因素的影响。。(4)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利用率定义。衡量食物蛋白质利用率的常用指标是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计算公式:蛋白质生物价=氮贮存量/氮摄入量×100(5)蛋白质的种类根据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及比值,蛋白质可分为三类: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不完全蛋白质3、蛋白质的来源和供给量动物蛋白质与豆类蛋白质为优质蛋白。学前儿童生长发育旺盛,蛋白质供给量相对比成人多。学前儿童摄取的蛋白质最好有一半是动物性蛋白和豆类蛋白。(二)脂类1.脂肪的生理功能(见图5)。图5脂肪的生理功能2、脂肪的食物来源和供给量脂肪来源主要是植物脂肪和动物脂肪两大类。人体储存的脂肪与食物供给有密切的关系。长期脂肪摄入不足,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脂溶性维生素缺乏,以及生长迟滞;脂肪摄入过多会导致儿童消化功能差、肥胖,而且会为成年以后的疾病埋下隐患。(三)碳水化合物(糖类)1.糖类的生理功能(见图6)。图6糖类的生理功能抗生酮和解毒作用2、食物来源和供给量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婴儿所需碳水化合物相对比成人要多。学前儿童如不能摄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可导致生长发育缓慢。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龋齿等疾病都与碳水化合物的大量食用有关。婴儿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多,发生营养不良性水肿。四、非产能营养素(一)无机盐1.概述无机盐又叫矿物质,分为: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学前儿童较易缺乏的几种无机盐钙1)生理功能①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主要成分,人体内的99%以上的钙在骨骼和牙齿中;②钙能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如血钙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强,会引起手足搐搦症;③钙能参与血凝过程,是血液凝固的要素;④钙能参与机体能量代谢和激活酶。2)吸收人体对钙的吸收很不完全,应注意食物中植酸、草酸、纤维素和脂肪的含量有些有利因素促进钙的吸收成人对钙的吸收率为20%,特殊人群为50%3)食物来源乳类含钙量最高,且易于吸收和利用。鱼、虾、豆类、绿叶蔬菜等含钙量亦较高。有些蔬菜,如菠菜、苋菜等虽含钙丰富,但草酸、植酸含量亦高,导致钙难于吸收。4)学前儿童的供给量学前儿童正处在生长时期,需钙量较多,每日约需800mg。食物中若植酸、草酸含量过高,钙的吸收率就会降低。5)缺乏症幼儿缺钙,不仅会造成发育迟缓,牙齿不整齐,严重的还会引起手足搐搦症或佝偻病。3、铁1)生理功能铁是人体营养极为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人体中60%~70%的铁在红细胞中,参与氧的输送和组织的呼吸。2)缺乏症人体内铁的数量不足即可发生缺铁性贫血,影响幼儿体格及智力的发育。3)食物来源铁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如肝、瘦肉、动物血、蛋黄等,且吸收率高;绿叶蔬菜、豆类中含有少量的铁。动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铁比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铁吸收率高。4)学前儿童的供给量每日铁的供给量标准为10mg。4、锌1)生理功能;人体微量元素中仅仅次于铁。①促进生长发育;②促进性器官发育;③促进消化系统功能;④促进免疫功能;⑤促进皮肤健康。2)缺乏症幼儿缺锌会表现为厌食、味觉降低,还表现为性成熟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皮疹和脱发等,严重的会导致异食癖及缺锌性侏儒综合症。3)食物来源肉类、肝、鱼类及海产食品中含量较高,植物性食物中以花生、玉米含锌量较多。食物中草酸、植酸、过量的膳食纤维会降低锌的吸收率4)缺锌的原因膳食摄入不平衡特殊生理需要量增加某些疾病缺锌儿童较常见5)儿童的供给量婴儿每日供给量标准为5mg,儿童为10mg。5、碘1)生理功能;①合成甲状腺素: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②促进物质和能量代谢:甲状腺素能刺激物质代谢,使人体产生的热能增加;③促进生长发育:参与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2)缺乏症食物中如长期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呆小症。3)食物来源海带、紫菜等海产食品中含碘最丰富。蔬菜、肉类、蛋类、奶类及谷物中均有碘,饮用水中也含有微量碘。(二)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营养素,需要量甚微。它们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1、维生素的共同特点不提供能量,也不是机体的组成成分维生素或其前体都在天然食物中存在;必须经常由食物来供给;需求量少,但是当膳食中缺乏或吸收不良时可产生的营养缺乏症。2、维生素的分类按维生素的溶解性质,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D等;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B1、B2、C等。3、维生素缺乏的常见原因(1)维生素摄入不足。(2)人体吸收利用降低。(3)维生素的需要量相对增加。4.维生素A(视黄醇)1)生理功能;①维持夜视功能②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发育2)缺乏症维生素A缺乏,可患夜盲症,在弱光下看不清东西;还可引起干眼病,也容易患呼吸道感染。但人体摄入过量维生素A又可导致维生素A中毒。3)食物来源;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如肝、蛋黄、乳类、鱼肝油等。植物性食品中含有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在小肠内可转变为维生素A(转变率为50%左右)。含有胡萝卜素的食品有菠菜、胡萝卜、番茄、柿子等绿色、橙色蔬菜及水果等。4)需要量初生至1岁200µg,1岁为300µg,2岁为400µg,3-4岁500µg,5-7岁750µg。5.维生素B族(1)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1为水溶性,在碱性环境中极易被破坏。1)生理功能;维生素B1是体内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促进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可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2)缺乏症缺乏可导致消化、循环、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VB1缺乏症即脚气病,主要症状为乏力,四肢无力,肌肉萎缩,感觉迟钝,甚至心力衰竭。乳儿缺乏VB1表现是烦躁不安,哭声嘶哑,吮吸困难,颈肌和四肢无力,严重时可发生心力衰竭、抽出、昏迷,2-5个月婴儿甚至可发生猝死。3)食物来源谷类、豆类、麦胚、硬果类及动物内脏、蛋类等食品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但谷类粮食皮中含维生素B1最丰富,因而粗粮比精细粮食含量多,杂粮比精米含量多。(2)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2为水溶性,极易被日光和碱性溶液所破坏。1)生理功能;维生素B2是机体多种辅酶的组成成分,这些酶与特定的蛋白质结合形成黄素蛋白,维生素B2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缺乏症缺乏维生素B2时,细胞代谢受阻,常见的有口腔溃疡、口角炎、舌炎、唇干裂及角膜炎等。长期缺乏还可导致儿童生长迟缓,轻中度缺铁性贫血。3)食物来源动物性食物中含量最多,主要是动物内脏、蛋类、乳类;植物性食物中豆类和绿叶蔬菜中含量较多,但谷类含量少。(3)叶酸。叶酸是B族维生素的一种,微溶于水,易被光、酸、热破坏。叶酸对氨基酸代谢、核酸合成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均有重要影响,促进骨骼造血功能。缺乏叶酸,可发生巨幼红细胞贫血,引起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也可导致婴儿神经管发育畸形。食物来源叶酸广泛存在于食物中,一般不会缺乏,良好的食物来源有酵母、绿叶蔬菜、肝脏、豆类等,但乳类中缺乏。叶酸在烹调时易被破坏。6.维生素C(抗坏血酸)维生素C为水溶性,极易氧化,易被碱、热、铜破坏。1)生理功能;①抗坏血病作用;②促进伤口愈合;③治疗贫血;④保护和解毒功能。2)缺乏症缺乏时易患坏血病,表现为毛细血管脆弱,皮下出血;牙龈出血、溃烂等。3)食物来源主要来源于新鲜水果与蔬菜。柑橘、山楂、鲜枣、番茄、白菜及绿色蔬菜中含量较丰富。按一般的烹调方法,维生素C的保存率仅为50%-60%。只要经常食用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并注意科学的烹饪方法,人体一般不会缺乏维生素C。4)需求量婴幼儿每日维生素C的供给量,初生至1岁为30mg,2岁i为35mg,3-4岁为40mg,5-7岁为45mg。9、维生素D.维生素D(骨化醇)1)生理功能;维生素D能增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促进骨骼和牙齿的生长。2)缺乏症幼儿缺乏维生素D会得佝偻病和手足搐搦症;但服用维生素D制剂过多,会引起维生素D中毒。3)食物来源经常接受日照是幼儿获得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此外,动物肝脏、鱼肝油、蛋类等食品中也含有少量的维生素D。4)需要量10岁以内儿童每日需要维生素D10µg。(三)水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其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仅次于空气。儿童体内水分相对比成人多,1、生理功能(1)构成细胞和体液。(2)调节体温。(3)促进机新陈代谢。(4)充当输送各种营养物质和排泄废物的携带体。(5)水是机体的润滑剂。2、水的需要量儿童每日每千克体重需水量如下:婴儿110-155ml;1-3岁100-150ml;4-7岁90-110ml。学前儿童如果摄取的水量低于每日每千克体重60ml,可发生脱水症状。儿童若摄入水如果超过需要量,也会对身体产生危害。3、水的来源机体需要的水有三个来源:包括饮水、食物中含有的水以及代谢水对学前儿童来说,理想的饮用水是白开水。五种开水不能喝一、在炉灶上沸腾了一整夜或很时间的水;二、装在暖水瓶内已几天的开水;三、经反复煮沸的残留开水;四、开水锅炉中隔夜重煮或未重煮的开水;五、蒸饭、蒸菜时用的开水。这些开水不宜喝的原因是:开水久煮,一部分水变为蒸汽跑掉了,原来溶解在水中的一些矿物质和无机盐,以及一些其他化学元素,会还原成一种很毒的物质,如亚硝酸根离子,它能引起人体内的血液中毒第二节婴儿膳食一、提倡母乳喂养(一)母乳喂养的优越性1.营养丰富2.母乳喂养可使婴儿少得病3.母乳喂养可给予婴儿更多的母爱4.哺乳母亲也受益。(二)促进母乳喂养的有效措施1.早开奶、按需哺喂2.采取措施,充裕母乳(三)断离母乳其他事物引入至完全替代母乳为断离母乳期。婴儿从4-6月龄开始逐渐以配方奶代替母乳,配方奶量增至每天800ml时即可完全替代母乳(12-18月龄。)3-4月龄后逐渐定时哺乳4-6月龄逐渐断夜间哺乳,还需要培养婴儿对其他食物的兴趣和进食的技能。二、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一)人工喂养1.选择乳品鲜牛乳鲜羊乳全脂奶粉2.不宜作代乳品的食品糕干粉、乳儿糕甜炼乳(二)混合喂养1.补授法2.代授法三、
本文标题:学前儿童营养卫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08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