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关于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股份公司的未找到)
-1-中铁十安〔2015〕54号关于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通知各子、分公司,直属项目经理部、指挥部:为切实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保障进入有限空间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火灾和爆炸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总局令第69号)以及其它有关法规标准和股份公司有关要求,结合我局实际情况,规定如下: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作业1.有限空间作业前,项目部应当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2-安全职责,并经项目施工负责人批准。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办理程序为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班组作业负责人提出申请,填写《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由项目安全负责人审核、项目施工负责人审批。未经审批的,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3.作业中断时间在150分钟以上或作业条件发生改变,需继续进入内部作业时,应重新办理《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作业者要严格按照《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规定的时间进入内部作业。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1.检测指标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2.项目部必须安排专人实施检测工作。检测人员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检测,准确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等信息,并将检测记录签字存档。3.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4.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项目安全管理人员、作业负责人组织落实确认安全措施和有限空间内氧气含-3-量、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的检验结果;监护人员与作业部门共同检查监护措施、防护设施及应急报警、通讯、抢救等设施,共同签字确认合格后方可进入作业。5.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应当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发现通风设备停止运转、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低于或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限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有限空间作业,清点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6.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应当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三、必须配备个人防护装备,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1.项目部应当根据有限空间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教育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与使用。对随时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作业的场所应采取可靠措施,作业人员要佩戴安全可靠的防护面具,由安全管理人员监督落实并定时监测。2.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照明灯具电压应当符合《特低电压限值》(GB/T3805)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作业场所存在可燃性气体、粉尘的,其电气设施设备及照明灯具的防爆安全要求应当符合《爆炸性环境第一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3836.1)-4-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3.应当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四、必须进行安全培训,严禁不合格上岗作业1.作业前,项目部必须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检测人员、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等进行专项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等。教育作业人员严禁在险情发生后盲目施救。培训结束后做好培训记录,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未经培训合格不得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证书。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落实领导带班制度,作业现场必须有带班负责人、监护人员,不得在没有监护人员的情况下作业。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严禁盲目施救1.项目部必须根据工程实际和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保证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掌握相关应急预案内容和自救互救技能,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定期或适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2.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配备满足要求的应急通讯和救护-5-器材、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呼吸器、防毒面罩、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和灭火器等应急装备和器材。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当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3.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警,禁止盲目施救。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4.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应首先拟定和掌握紧急情况时的外出路线、方法,有限空间内人员应安排轮换作业或休息。5.发生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时,抢救人员必须佩带氧气呼吸器进入作业空间,并至少留一人在外做监护和联络工作。六、必须遵守下列具体操作规定,严禁违规作业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遵守动火、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并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2.进入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有限空间内作业,必须先停机、切断电源,并悬挂“有人检修,禁止合闸”标示牌,必要时应设专人监护。3.在有限空间内使用二氧化碳、氩气或氦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不间断通风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6-4.电器设备、焊钳、手持电动工具、导线进出有限空间必须事先切断电源传递进出。暂时不用的焊钳、电气设备、工具应切断电源,放在干燥的木板或绝缘板上,严禁将带电的焊钳、电气工具随意直接放在有限空间的金属体上。5.切实做好作业空间的工艺处理,所有与作业点相连的管道、阀门必须加盲板断开,并对设备进行吹扫、蒸煮、置换,不得以关闭阀门或水封来代替盲板,盲板应挂牌标示;6.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一般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特殊情况需经项目负责人批准。7.进入有限空间内进行检修作业,应打开设备的所有手孔、人孔、风门、烟门,保持设备内空气流通,必要时可向设备内通风;对于通风不良、容积较小的设备,作业人员要进行间歇作业,不准强行连续作业。作业完成后,作业人员和现场监护人员必须共同对设备容器内外进行检查,双方共同签字确认设备内无人员和工具、杂物后,方可封闭设备孔。在检修作业条件发生变化,并有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必须立即撤出;若需要继续作业,必须重新办理进入设备内作业审批手续。8.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的人员应清理衣兜,禁止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所带入的工具、配件等必须登记清楚,作业结束后应一一清点,防止遗留在设备内部。9.在清理设备容器内的可燃物料残渣、沉淀物时,必须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严禁使用铁器敲击碰撞且不准穿戴化纤织-7-物。10.有限空间作业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应保证其畅通无阻,以便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附件:1.术语解释2.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审批表中铁十局2015年3月17日-8-附件1术语解释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分为以下三类:1.封闭、半封闭设备,如:储罐、反应塔、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封闭车间、试验场所、烟道等。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9-附件2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审批表作业项目名称作业地点申请单位/班组申请人作业内容主要危险因素作业人员监护人员采样分析数据检测项目氧含量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浓度检测人检测结果检测时间作业开工时间年月日时分序号主要安全措施确认安全措施符合要求(签名)施工负责人安全负责人作业监护人1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2检测的人员和仪器3检测仪器的准确可靠性4呼吸器、绳索、梯子等救援器材5通风排气情况6氧气浓度、有害气体检测结果7照明设施8个人防护用品及防毒用具9通风设备10其它补充措施项目安全负责人意见:签字:日期:项目施工负责人意见:签字:日期:作业完工确认人和完工时间:实际完工时间:施工负责人确认签字:-10-抄送:局机关各部门。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2015年3月17日印发
本文标题:关于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股份公司的未找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213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