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1.1-《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1-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2-1.《三国演义》曹操献刀首页XUEXIDAOYIN学习导引SHENRUTANJIU深入探究DUXIETUOZHAN读写拓展了解知识领域历史与英雄是两个永恒的话题,它们在历代文人的生花妙笔之下,演义出许多灿烂的篇章。《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书中的曹操不仅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乱臣贼子,更是有雄才大略的乱世奸雄。《水浒传》是英雄传奇的经典之篇,书中李逵死于大哥宋江之手,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但在整个故事中他又是一个喜剧性的人物。小说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塑造来揭示主题的,所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分析是小说的命题重点。-3-1.《三国演义》曹操献刀首页XUEXIDAOYIN学习导引SHENRUTANJIU深入探究DUXIETUOZHAN读写拓展明确课节重点课序题目作者学习目标1《三国演义》罗贯中①了解《三国演义》及其作者;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分析曹操奸雄的形象。②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件来塑造人物的技巧以及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2《水浒传》施耐庵①了解《水浒传》及其作者;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分析其主要性格特征。②鉴赏选文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4-1.《三国演义》曹操献刀首页XUEXIDAOYIN学习导引SHENRUTANJIU深入探究DUXIETUOZHAN读写拓展掌握学习方法历史演义小说叙述多有来历,大都来自正史传,以描写历史演变、朝代兴废为重点;而英雄传奇却并不以纪实为主,多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作者虚构,以塑造传奇式英雄为主体。鉴于此,首先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品写作、发表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其次要认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典型环境中人物的个性特点,从而深入领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最后还要分析小说的情节、线索、结构等是怎样为塑造形象、表达主题服务的。-5-1.《三国演义》曹操献刀-6-1.《三国演义》曹操献刀XUEXIDAOYIN学习导引首页SHENRUTANJIU深入探究DUXIETUOZHAN读写拓展背景助读知识梳理罗贯中对魏、蜀、吴三国自有一套顺逆是非的看法。他认为刘备的蜀国应该是合法继承汉朝的,是正统的;而魏、吴两国是僭位和篡窃。基于这种认识,他在人物塑造、故事演述和材料取舍方面就自有一套体例。例如对于曹操,突出他的奸诈虚伪和险恶用心,同时又不抹杀他的机智和用兵的本领;对于刘备,便处处强调他是汉室宗亲,继承汉室有合法地位,强调他的忠厚爱民,待人厚道义气,等等。他不讳言蜀国的失败以至灭亡,但尊蜀贬魏却是一根主线,贯串始终。-7-1.《三国演义》曹操献刀XUEXIDAOYIN学习导引首页SHENRUTANJIU深入探究DUXIETUOZHAN读写拓展背景助读知识梳理相关链接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现浙江杭州)或庐陵(现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据一些片段材料说,他性格孤僻,“与人寡合”,因“遭时多故”,东奔西走,“不知其终”。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据说小说创作有数十种,曾写过十七史演义,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他写过杂剧,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8-1.《三国演义》曹操献刀XUEXIDAOYIN学习导引首页SHENRUTANJIU深入探究DUXIETUOZHAN读写拓展背景助读知识梳理相关情节:本文节选的是《三国演义》第四回的第二部分,这之前,何进为了对付十常侍等宦官,密诏董卓进京。十常侍得知消息,先行下手,杀死何进,并劫持皇上。陈留王等逃出宫廷,后被何进部下袁绍、曹操等迎请回宫。此后,董卓相继驻扎到京城外,他每日带铁甲军马入城,横行街市,出入宫廷,肆无忌惮。不久董卓在温明园中召集百官,大摆宴会,遍请公卿,欲废帝,立陈留王。丁原、卢植、司徒王允持不同意见,于是百官皆散。后吕布杀丁原而投奔董卓,董卓废帝而立陈留王,自立为相国,又因“怨诗”而杀帝。董卓在宫内宫外横行霸道,不可一世。在这种形势下,袁绍给王允写信,图谋杀死董卓。课文内容就此开始。-9-1.《三国演义》曹操献刀XUEXIDAOYIN学习导引首页SHENRUTANJIU深入探究DUXIETUOZHAN读写拓展背景助读知识梳理1.注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赍.jī惶遽.jù恣.zì跋扈.hù小觑.qù矫.诏jiǎo樽.zūn鞍辔.pèi羸.行léi成皋.gāo掣.chè沽.酒gū解鞘.qiào前鞒.qiáo-10-1.《三国演义》曹操献刀XUEXIDAOYIN学习导引首页SHENRUTANJIU深入探究DUXIETUOZHAN读写拓展背景助读知识梳理弄弄.权nòng更更.衣gēng弄.堂lòng更.加gèng屏屏.退bǐnɡ解解.脱jiě屏.障pínɡ押解.jiè屏.营bīnɡ解.数xiè-11-1.《三国演义》曹操献刀XUEXIDAOYIN学习导引首页SHENRUTANJIU深入探究DUXIETUOZHAN读写拓展背景助读知识梳理2.写汉字词语易错字词语易错字xiāo将骁思cǔn忖jiǎo幸侥掣zhǒu肘阻náo挠zhòu王纣dàn生诞万户hóu侯垂xián欲滴涎伺hou候收qì讫下tà榻qì今为止迄一tà糊涂塌—糟tà蹋-12-1.《三国演义》曹操献刀XUEXIDAOYIN学习导引首页SHENRUTANJIU深入探究DUXIETUOZHAN读写拓展背景助读知识梳理3.解词义(1)跋扈:专横暴戾,欺上压下。(2)隐讳: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误区警示:注意与“隐晦”区分。“隐讳”是动词,“隐晦”指(意思)模糊,不明显,形容词。(3)鸿鹄之志:比喻志向远大。(4)小觑:小看。(5)粉身碎骨: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失去生命)。误区警示:与该词容易混淆的是“殒身不恤”,意指牺牲生命也不顾惜。两者都指死亡,但色彩不同。前者为中性词,后者为褒义词。-13-1.《三国演义》曹操献刀XUEXIDAOYIN学习导引首页SHENRUTANJIU深入探究DUXIETUOZHAN读写拓展背景助读知识梳理(6)质疑:提出疑问。误区警示:注意与“置疑”区分。“置疑”指怀疑,多用于否定句,如“不容置疑”等。(7)推托:借故拒绝,后常接表示托词或拒绝的原因的词语。误区警示:注意与“推脱”区分。“推脱”着重指摆脱、开脱,使与己无关,多指责任、问题等。-14-1.《三国演义》曹操献刀SHENRUTANJIU深入探究首页XUEXIDAOYIN学习导引DUXIETUOZHAN读写拓展目标一把握故事情节1.速读全文,依照章回小说回目的形式,概括每部分内容。提示:(1)王允旧臣哭社稷曹操奇谋借宝刀(2)孟德献刀欲弑贼李儒献计操脱身(3)识谎言陈宫擒曹仰曹志二人携手(4)访伯奢孟德心疑杀无辜陈宫识操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情节的?这样安排有何好处?提示:本文作者在情节安排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的:借刀、献刀、出逃、遇陈宫。这样安排故事情节,使结构紧凑,发展合理,让读者易于接受。3.课文写众臣在王允家中聚会时,写到了王允和众官的哭,这有什么作用?提示: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对社会动荡尤其是董卓弄权、社稷不保而表现出的一种悲愤;二是面对这样的局势众人却无计可施,从而衬托出曹操的与众不同、谋略过人;三是设置悬念,为下文曹操的出场作铺垫,从而更好地吸引读者。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15-1.《三国演义》曹操献刀SHENRUTANJIU深入探究首页XUEXIDAOYIN学习导引DUXIETUOZHAN读写拓展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目标二鉴赏人物形象1.“曹操借刀”这一情节中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它能反映出曹操的什么性格特点?提示:主要是神态、动作描写,如“抚掌大笑”;语言描写,如:“……还能哭死董卓否?”“……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说明曹操识大义,谋大略,勇猛有胆识,体现其英雄的一面。借宝刀之举,进可以将董卓一刀毙命,退可以献刀为名找到保全自己的漂亮借口。可以说进退自如,足见曹操智勇双全。2.曹操杀死吕伯奢全家体现出他的什么性格?提示:先听一听曹操的心理独白:“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体现其多疑、狡诈、残忍与自私的性格特征——奸雄的一面。-16-1.《三国演义》曹操献刀SHENRUTANJIU深入探究首页XUEXIDAOYIN学习导引DUXIETUOZHAN读写拓展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1.在《三国演义》中,作者表现出强烈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因此作者在塑造曹操这一形象时,尽管没有忽略他的可取之处,但毕竟夸大了他性格中阴险狡诈、自私冷酷的一面,而历史上的曹操并不完全是这样的。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17-1.《三国演义》曹操献刀SHENRUTANJIU深入探究首页XUEXIDAOYIN学习导引DUXIETUOZHAN读写拓展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提示:小说虽然展示了曹操雄才大略、有勇有谋、惜才爱才的一面,但是他多疑、残忍、奸诈、自私的一面却被无限夸大了。在罗贯中的笔下,曹操成了一代“奸雄”的代表。这是一种艺术加工,“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要公正地评价历史上的曹操,他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自幼放任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他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曹操虽生性狡诈多疑、残忍自私,然功过持平,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仍不失为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18-1.《三国演义》曹操献刀SHENRUTANJIU深入探究首页XUEXIDAOYIN学习导引DUXIETUOZHAN读写拓展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2.人们常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来描述《三国演义》“简洁明快,雅俗共赏”的语言特点。选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提示:本文中的语言可以说是“文言”,如“乃骁骑校尉曹操也”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句,但只是浅近的文言。从另一种意义上来看,也可以说是“白话”。因为它并不受“古文”章法句法的局限,而且明白流畅,接近口语。由于浅易文言的运用,整个作品既具有文言的简练和典雅,又不古奥难懂,形成简洁明快、雅俗共赏的语言特点。3.文章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提示:①用对比和衬托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作品中的人物有主次之分,次要衬托主要,是本篇描写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如写陈宫对待曹操错杀吕伯奢及全家的事情时,“默然”,而曹操却堂而皇之地认为自己错杀有理。②通过生动的语言情态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如通过曹操自身的语言表现他的思想性格。-19-1.《三国演义》曹操献刀SHENRUTANJIU深入探究首页XUEXIDAOYIN学习导引DUXIETUOZHAN读写拓展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20-1.《三国演义》曹操献刀SHENRUTANJIU深入探究首页XUEXIDAOYIN学习导引DUXIETUOZHAN读写拓展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正确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一是《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七分实事”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指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21-1.《三国演义》曹操献刀SHENRUTANJIU深入探究首页XUEXIDAOYIN学习导引DUXIETUOZHAN读写拓展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二是作者在对
本文标题:1.1-《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064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