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岳麓必修一教案:渐进的制度创新
第8课渐进的制度创新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宪制的特点”。本课围绕英国议会投制君主军宪制政体的形成和特点这一核心问题,从三方面同时也是三个阶段展一介绍。欧美资产阶段代议制是在反对封建统治的革命过程中诞生的,这一斗争过程也是西方政治民主化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有“议会之母”的称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产生的共和思想、君主立宪制度和国会至上的原则,对按时完成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学生分析高中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较薄弱,课外知识贫乏,刚升上高中,就要面对专题式的教学,一时难以适应,对于跨度很大的内容很难把握其重点与难点。另外,初中的应试教学给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及模式,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自主学习的观念有待提高。高中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很大,学习知识时,对“是什么”比较感兴趣,但对主动探索“为什么”,即君主立宪制是如何形成的兴趣不大,也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这说明其认知水平还看待于进一步提高。高中生还停留在单一的线性思维是远远不够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熟悉近代英国君主帝制政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记忆重要的历史人物、重要政治文件及主要内容;认识英国君主帝制的基本特点和渐进式政治改革的特征,了解英国代议制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经济原因。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与时政相结合,讨论、学生参与并讲授,按照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来学习:是什么(人物、地点、时间)——为什么(原因、形成过程)——怎么样(意义、作用及做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世界是多样的,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了不同的政体,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是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它的建立和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相对君主专制而言是一种进步。教学策略1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2个体学习与合作的结合。3思想性与时代的结合。教学程序1课前准备:了解基本史实、整理结构、资源利用。2问题导入:以学生熟悉的英国女王和首相布莱尔创设问题情景。3探讨学习:带着问题讨论。4拓展迁移:结合时事,让学生体验英国政体运作过程。5归纳小结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建立的上背景(1)17世纪上半期英国国王和议会的矛盾尖锐。①17世纪初,英国处在王朝的统治下,国王和信奉“君权神授”,宣称议会的权力来处国王。②英国议会坚持《》,积极限制王权。(2)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解决了国王和议会的主权之争。①1640-1688年英国发生革命,议会打出“”的旗号,号召人民维护被国王践踏的权利。②1688年议会中的和联合起来,邀请荷兰执政及其妻玛丽继承英国王位(史称“光荣革命”)。2建立的标志:1689年,《》颁布。(1)《》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2)“光荣革命”后,英国贵族地主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转向,英国社会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二、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发展1形成(1)“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职责,其权利和重要性也随之加强。(2)1721年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工作。(3)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2发展:随着责任内阁的发展,两党制逐渐形成,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央选出。三、英国议会选举制度的改革和民主化趋势的发展1背景(1):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基本上掌握在手中,法律规定,议员必须拥有大量的地产。(2)随着的展开,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掀起了一次要求议会改革的运动。2随着的展开,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掀起了一次次要求议会改革的运动。2概况(1)年,英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议会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的财产资格要求,取消了人口很少的选区,增加了一些新兴工业为选区。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力。(2)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了半数,这是英国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3)1918年议会通过《》,使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成年女子的普选权是经过艰苦的斗争才取得的。(二)课堂部分教学导语:现在谁在统治英国?展示同学们熟悉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首相布莱尔的图像,以及两则新闻:材料一:英国女王会见温家宝总理温家宝转达了胡锦涛主席对女王的问候。他说,女王陛下曾于1986年作为首位英国国家元首访华,对推动中英关系发展、增进两国人民间的了解和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赞赏女王陛下和英国王室为促进双边关系所做的努力。材料二:英政府对伊动议获通过仍遭百多位工党议员反对(中新网2003年2月27日电)尽管英国政府在议会就如何处理伊拉克危机的投票中获胜,但120多名工党议员对政府动议投出的反对票使首相布莱尔蒙受了打击。在进行要求伊拉克抓住“最后的机会”解除武装的动议的表决中,124名议员投出了反对票,434人投票赞成。虽然英国内阁大臣们坚持表示,政府在这次投票中以2比1的差额胜出,但人们普遍认为,这个投票结果是对布莱尔的一个打击。报道称,英国政府目前在议会中占有绝对多数,因此出现投票落败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即使英国政府没有输掉这次投票,投反对票的议员的人数之多已经对布莱尔首相的对伊拉克政策构成打击。从以上两则材料同学们看到英国两个顶级风云人物中,到底谁在具体管理着英国,国家的权力中心在哪里?女王、首相、议会、内阁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本,并进行讨论。展示阅读思考题:1国家元首是:。国家元首产生方式:。国家元首有无任期:。国家元首有无实权:。政府首脑是:。政府如何产生:。国家的权力中心是:。2君主立宪制政体是如何确立起来的?3责任内阁是如何形成的?(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解决问题)。同学们经过学习和讨论,基本清楚了英国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的区别,那么布莱尔是怎样当上首相的呢?或者说首相是如何产生的呢?进攻伊拉克这样的重大国家议题需要怎样的程序审批?英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是怎样分配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体验一下。情境营造:展示今日英国的政治概况。1国家元首: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出生,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女王没有实权。2政府首脑:首相耍嘴皮子莱尔,1986年进入下议院,开始政治生涯。1994年当选工党领袖,是工党历史上最年轻的领袖。1997年5月任首相,成为自1812年以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2001年6月在大选中再次获胜连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首位连任的工党首相。3议会: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目前,上院共有议员699名,主要由王室成员、新封终身贵族、少量世袭贵族、司法贵族及教会领袖组成,不经选举产生。下院由普选产生,任期5年。本届下院于2001年5月选出。4政府:现政府为工党党政府,于1997年5月1日执政。2001年6月7日,工党再次获得大选胜利,并继续执政。5政治制度:英国有着悠久的议会民主传统,实行君主立宪制,君主为国家元首,目前是伊丽莎白二世。英国的立法机关,也就是议会,目前拥有两个议院。下议院地位较重要,上议院主要是修订法律的机构。行政机关由首相领导。通常,首相是在下议院拥有最多席位的政党的领袖。该政党其他主要成员与首相一起组成内阁,即主要的行政机构。英国司法独立于政府行政机构。课堂设问: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及屏幕显示的资料,演绎一下英国攻打伊拉克议案的审批程序。(学生上台表演。通过学生的参与,在欢乐的气氛中,对贡国的政体运作情况形成深刻的印象。)课堂探究:1君主立宪制的形成。①《大宪章》和《权利法案》——政治权力从国王向议会转移。重点讲授《权利法案》的内容:在立法、税收、军队等方面对国王的权利明确地做了一些限制使王权有所约束,同是也把议会的自由和权利用法律文件固定下来,确立议会主权,限制王权。②责任内阁和两党制-------国家的行政权力从国王向内阁转移。③民主化趋势------议会改革和选举权的普及,经过四次重大变革,选举权从贵族到平民、从男子到妇女不断扩大,形成了民主化趋势。2君主立宪制的意义①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②英国贵族地主阶级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配套练习①有人说:现实中有历史的影子,请你查找资料,从今天英国政治生活的某个场景找一下17世纪英国的影子,最好能找也一些图片。②欣赏影片《处死国王》,把其中一段改为话剧。③查找《大宪章》与《权利法案》的原文来阅读。④请设计英国政体结构示意图。东莞石龙中学丘敏第10课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共和制的异同”。本课延伸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过程,将比较的问题放到第12课后的“自我测评”中,这样既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第一目“共和国万岁”,讲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政体的变化:封建帝制一君主立宪制一共和制。第二目“拿破仑神话”,讲第一帝国时期对大革命成果的继承巩固及某些方面的倒退(如恢复旧制度)和第二帝国时期的政治变动,还讲了大革命以来法国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反复斗争: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一法兰西第一帝国一王朝复辟一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一法兰西第二帝国。第三目“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讲第二帝国垮台以后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法国的民主共和政体历经与君主制的艰难斗争最终确立起来,成为贯穿本课的主要线索。学生分析法国大革命的经过和拿破仑建立的第一帝国及其覆灭等知识在初中时已经讲过,这里不必过多讲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和1875年宪法发前几乎没有涉及到,应该作为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详细讲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插入了更多的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提前组织学生从网上下载精美图片,协助教师制作课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法国共和政体建立的艰难过程:法兰西王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波旁王朝复辟----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二、能力与方法1记住《人权宣言》、法国1791年宪法、《拿破仑法典》、法国1875年宪法的基本内容,以及历届法国共和制共和制的特点。2比较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英国首相权力的异同。3通过课本所引《1875年宪法》的原始材料,认识法国1875年[宪法的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历程,了解法国与中国一样曾是千年封建王国,君主主义的观念根深蒂固,民主共和制的做法一时还难以深入人心。同时也要认识到,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是人类历史的必然;法国共和制确立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呈波浪式前进的,有起有伏。法国今天成为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其经历有着一定的典型性,对了解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的曲折过程以及第三共和国宪法。难点:1875年宪法中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分立。教学方式采用接受学习的方式,以教师分析为主,辅之以师生的交互讨论。教学用具制作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1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下载有关历史图片,初步了解教材的相关内容。(二)导入新课教学导语:1789年7月,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国民自卫队率先使用了蓝、白、红三色旗。1946年,法国宪法正式规定三色旗为国旗。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在启蒙精神指引下,法国的仁人志士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共和孜孜以求,历经百年不懈斗争,终于将法国建成一个民产共和国。现在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隧道,去探讨法国的民产共和政体是怎样一步步确立的。由此导入新课。情境工营造:大屏幕打出法国的国旗,以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三)教学结构一、法国大革命与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法国大革命2《人权宣言》31791年宪法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二、“拿破仑神话”1法兰西第一帝
本文标题:岳麓必修一教案:渐进的制度创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1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