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江南大学微生物研究生复试内容
2005微生物实验操作复试1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答:显微镜的分辨率(Resolvingpower)是指显微镜将样品上相互接近的两点清晰分辨出来的能力。其用镜头所能分辨出的两点间的最小距离表示,距离越小,分辨能力越好。可用公式表示:AND.21物镜的数值口径(Numbericalaperture),简写为(N.A):表示从聚光镜发出的锥形光柱照射在观察标本上,能被物镜所聚集的量。可用公式表示:sin.nANn——标本和物镜之间介质的折射率θ——由光源投射到透镜上的光线和光轴之间的最大夹角可见物镜的分辨率是由物镜的NA值与照明光源的波长两个因素决定。NA值越大,照明光线波长越短,则D值越小,分辨率就越高。要提高分辨率,即减小D值,可采取以下措施:(1)降低波长λ值,使用短波长光源。(2)增大介质n值以提高NA值(NA=nsinu/2)。(3)增大孔径角θ值以提高NA值。(4)增加明暗反差。2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哪几步最为关键?答:(1)1、细菌的活化:将细菌接种营养琼脂斜面,培养16-24h。2、制片:取菌种培养物常规涂片、干燥、固定。3、初染:于制片上滴加结晶紫染液,染色1min后,用水洗去剩余染料。4、媒染:用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约1min,水洗。5、脱色:用滤纸吸去玻片上的残水,将玻片倾斜,在白色背景下,直接用95%乙醇从载玻片上端冲洗脱色,直到流下的酒精无明显紫色时,立即水洗。6、复染:滴加番红液,染色2min,水洗7、用滤纸吸干,油镜镜检。(2)脱色是革兰氏染色中最为关键的步骤,其中乙醇的浓度,用量及涂片厚度都会影响脱色速度,最终影响观察效果。如果脱色过度,有可能会使革兰氏阳性菌呈假阴性;如果脱色不够,有可能使革兰氏阴性菌呈假阳性3涂片染色前为什么要先进行固定?固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答:1)杀死微生物,固定细胞结构。2)保证菌体能更牢的粘附在载玻片上,防止标本被水冲洗掉。3)改变染料对细胞的通透性,因为死的原生质比活的原生质易于染色。注意问题:温度以载玻片接触手背,手背不觉得烫为宜,防止出现变形细胞;注意在通过火焰时,涂有细菌的一面向上。4同一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和平板菌落计数法同时计数,所得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进一步比较两种计数法的优缺点?答:所得结果不一样。血球计数板记得的菌体数是活菌体和死菌体的总和,而平板菌落计数法记得的是活菌体的量。血球计数板优点是直观、快速,方便,但该法计数的是样品中的总菌落数,无法计数活菌数。平板菌落计数法的优点是能粗出样品中的活菌数,缺点是手续较繁,而且测定值常受各种因素的影响。5如何测定水中的大肠菌群数?测定水中大肠菌群数有什么实际意义?答:大肠菌群系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检测大肠菌群的方法有稀释培养法和膜滤法两种,其中稀释培养法是标准分析方法,包括处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三部分。具体方法为①采样、②处发酵试验③在指示性培养基上分离培养,④革兰氏染色及镜检,⑤复发酵试验,⑥结果。检测意义:水中的病原菌多数来源于病人和病畜的粪便,由于病原菌的数量少,检测过程复杂,因此,直接测它们的存在非常困难。由于大肠杆菌在粪便中数量大,在体外存活时间与肠道致病菌相近,而且检测方法比较简便,因此采用测定大肠菌群或大肠杆菌的数量来作为水被粪便污染的标志。如果水中大肠菌群菌数超过一定数量,则说明此水已被粪便污染,肯能还有病原菌。6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以及步骤答:高压蒸汽灭菌是将物品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在一定压力下保持15-30分钟进行灭菌。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锅内,通过加热,是灭菌锅内夹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汽,待水蒸气急剧的将锅内冷空气从排气阀中排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锅内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获得高于100°C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具体步骤:①.加水②装料③加盖④排气⑤升压⑥保压⑦降压⑧无菌检查7如何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答:感受态细胞就是细菌最容易实现转化的状态。感受态细胞可以通过理化因素诱导产生,其中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最常用的方法是CaCl2法。将细胞置于0℃的CaCl2低渗溶液中,细菌细胞会膨胀成球形,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此外还可以应用PEG法和电击法,其中电击法可以实现大肠杆菌较高效率的转化。步骤:1、挑取大肠杆菌新鲜菌落于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过夜。2、取0.2ml培养液于含50mlLB培养液的三角瓶中,37℃震荡培养至OD值为0.3-0.4,于冰水中迅速冷却。3、菌液置预冷的离心管中冰浴15min,于4℃,4000r/min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加入预冷MgCl2-CaCl2溶液20ml,于冰水中放置15min。4、于4℃,4000r/min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用预冷CaCl2溶液2ml悬浮菌体。于冰水中放置15min,分装至离心管中,每管200ul。8简述移液管和培养皿的包扎注意事项答:1、培养皿:包扎前洗净烘干,包扎时每10套迭在一起,用牛皮纸包扎后再用绳子捆扎,防止分散开。2、移液管:包扎前洗净烘干,在孔吸的一端塞入少许脱脂棉,防止菌体误吸入口中及口中的微生物吸入管而进入培养物造成污染,塞入棉花量要适宜,不宜露在管口外面;包扎时,卷纸成45°卷起,并包扎好,以防散开。9NTG诱变的机理以及诱变的步骤。简述每一步操作的理由答:NTG为烷化剂的一种,其存在多个活性烷基,可以烷化磷酸基、嘌呤、嘧啶等而与DNA发生作用。其中鸟嘌呤N7是最容易起反应的位点。烷化后的鸟嘌呤易于离子化,由原来的酮式变为不稳定的烯醇式,从而与胸腺嘧啶配对而不与胞嘧啶配对,造成GC-AT转换。此外,NTG还可以引起染色体小范围切除、移码突变及GC对的缺失等突变。另外据认为NTG的作用是伴随着重氮甲烷的生成及在酸性条件下生成亚硝酸,直接作用于细胞内的DNA复制系统,从而诱发了变异。步骤(以黑曲霉为例):1、单孢子悬液制备:取斜面,加入6ml,0.1mol/L,pH6.0的磷酸缓冲液,用接种环刮下孢子,振荡试管并过滤,制得单孢子悬液,使孢子良好分散,为诱变做准备。2、NTG溶液制备:精确称取2mgNTG,加入2ml,0.1mol/L,pH6.0的磷酸缓冲液,,与暗处震荡溶解,防止NTG分解。3、诱变处理:吸取NTG液1ml,加入到1ml孢子悬液中,30℃震荡30min,稀释1000倍停止作用,然后以10-2和10-4两个稀释度分离培养,30℃,3d后计数。4、死亡率计算:将未处理的孢子液1ml加入1ml磷酸缓冲液中,同上逐级稀释分离,30℃培养3d,根据前后处理活孢子数计算死亡率。5:筛选目标菌株。10微生物紫外线诱变后应如何培养?为什么?答:UV诱变后应在红光下进行后续操作,并放置在黑暗条件下培养。原因:微生物经UV诱变后,如果立即暴露在可见光下,出现明显降低死亡率的现象即光复活作用。微生物经紫外照射后,DNA分子中会产生嘧啶二聚体,造成局部DNA分子无法配对,引起微生物死亡或突变。为这种二聚体会在黑暗下被光解酶结合,这种复合物在可见光下被激活,使二聚体重新分解成单体,从而降低了微生物的死亡率或突变率。2006微生物实验操作复试5如何测量酿酒酵母的大小?答:酿酒酵母个体较小,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来测定其大小。测微尺包括镜台测微尺和接目测微尺。镜台测微尺是一张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专门用于校定接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相对长度。接目测微尺是一块可以放入接目镜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有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的两种。由于接目测微尺所测量的是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因此,在不同的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接目镜测微尺每一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所以,在用接目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之前,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校定接目镜测微尺,以确定该显微镜在特定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接目镜测微尺每一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的接目镜测微尺格数,计算出微生物细胞的实际大小。操作步骤1.装接目测微尺:取下显微镜的目镜,换上专用目镜。如果没有专用的目镜,则取下显微镜的目镜,旋下透镜,将接目镜测微尺刻度朝下放在接目镜的隔板上,再旋上目镜透镜,将装有测微尺的目镜装回镜筒。2.接目测微尺的标定:1)放镜台测微尺:将镜台测微尺刻度面朝上固定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注意不可放反。2)标定:将低倍镜转入光路,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调节焦距,当清晰地看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接目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相平行。利用移动钮移动镜台测微尺,使两尺在某一区域内两线完全重合,然后分别数出两重合线之间镜台测微尺和接目测微尺所占的格数。(使接目测微尺的一条刻度线与镜台测微尺的一条刻度线相重合,再寻另一重合线,分别数出其间镜台测微尺和接目测微尺所占的格数)3)用同样的方法,在高倍镜下对接目测微尺进行标定。(观察时光线不宜过强,否则难以找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换高倍镜标定时,务必十分细心,防止接物镜压坏镜台测微尺和损坏镜头)4)计算:已知镜台测微尺每格长10μm,根据下列公式即可分别计算出在不同放大倍数下,接目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接目测微尺每格长度(μm)=10n/mn:两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格数m:两重合线间接目测微尺格数3.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量接目测微尺标定完毕后,取下镜台测微尺,换上微生物标本片,将其固定在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标本片图象,然后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对象分别转换到高倍镜下,用接目测微尺测量微生物细胞的直径或宽和长所占的格数,再依据所标定的高倍镜每一格的实际长度计算细胞的实际大小。通常测定对数生长期菌体来代表该菌的大小,为了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应在同一标本片上测量10~20个细胞,取其平均值作为该菌的大小。维护:测量完毕,换上原有显微镜目镜(或取出接目测微尺,目镜放回镜筒),用擦镜纸将测微尺擦拭干净后放回盒内保存,并按照显微镜的使用和维护方法擦拭物镜。6有哪些生理生化反应能够用于鉴别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答:有吲哚试验、柠檬酸试验、V.P.试验和甲基红试验等。吲哚实验:有些细菌含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结合,就会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大肠杆菌吲哚反应阳性,产气杆菌阴性。甲基红试验。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将培养基中糖先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再分解成甲酸、乙酸、乳酸等,因而使培养基变酸,用甲基红指示剂[pH4.2(红色)—6.3(黄色)],可使培养基由原来的桔黄色变为红色,即甲基红阳性反应。大肠杆菌为阳性反应,产气杆菌为阴性反应。V.P.试验:某些细菌可利用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进行缩合,脱羧变成乙酰甲基甲醇,此物在碱性条件下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精氨酸的胍基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即V.P.反应阳性,没有红色化合物产生则为阴性。产气杆菌V.P.反应阳性,大肠杆菌V.P.反应阴性。柠檬酸盐试验:有些细菌能利用柠檬酸钠作为碳源,例如产气杆菌;而另一些细菌不能利用柠檬酸钠,例如大肠杆菌。细菌在分解柠檬酸盐后,产生碱性化合物,使培养基pH升高,在有1%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的情况下,培养基由绿色变为深蓝色。溴麝香草酚蓝的指示范围为:pH小于6.0时呈黄色,pH在6.0-7.6时为绿色,pH大于7.6时呈蓝色。9简述移液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使用前:使用移液管,首先要看一下移液管标记、准确度等级、刻度标线位置等。使用移液管前,应先用铬酸洗液或蒸馏水润洗,以除去管内壁的油污。然后用自来水冲洗残留的洗液,再用蒸馏水洗净。洗净后的移液管内壁应不挂水珠。移取溶液前,应先用滤纸将移液管末端内外的水吸干,然后用欲移取的溶液涮洗管壁2至3次,以确保所移取溶液的浓度不变。2、吸液:用右手的拇指和中指捏住移液管的上端,将管的下口插入欲吸取的溶液中,插入不要太浅或太深,一般为10~20mm处,太浅会产生吸空,把溶液吸到洗耳球
本文标题:江南大学微生物研究生复试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05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