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第3章-辛亥革命
1:孙中山与兴中会的建立(识记)孙中山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1895年春,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和众政府”为誓词,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2:中国同盟会(识记)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会内日常工作。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3: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领会)民族、民权、民生。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领会)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5:清末“新政”及其破产(简单运用)《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为“洋人的朝廷”。清王朝为取得外国列强的信任,平息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怨,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拉拢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于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迫于内外压力,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清政府又迟迟不答应资产阶级立宪派提出的关于速开国会的要求,还镇压了立宪派的过会请愿运动,并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1911年5月,责任内阁成立。这不仅引起立宪派不满,而且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汉族官僚同满族官僚的矛盾。清政府陷入了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6: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及其意义(综合运用)论战主题: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③要不要社会革命。这场大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告终,具有重要的意义。①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②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这个胜利,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7:保路风潮(识记)1911年5月,清政府皇族内阁为筹集借款,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民众的强烈反对。一开始各省立宪派倡导文明保路,但遭清政府镇压。署理四川总督赵尔丰竟下令向请愿群众开枪,当场打死30多人,造成成都血案。广大群众忍无可忍,在同盟会会员的参与下,掀起了全川的武装暴动。8:武昌起义(识记)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当夜占领武昌,三日之内,革命党控制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引来了全国响应,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识记)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0:袁世凯与复辟帝制(识记)为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袁世凯公然进行地质复辟活动。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发表接受帝位申令。31日,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帝制复辟活动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从1月1日到3月23日只当了83天皇帝就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6月,前清官僚张勋率“辫子军”北上,拥清废溥仪复辟,仅12天就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中破产了。11:“二次革命”(识记)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仍坚持革命的立场,为捍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钧在江西湖口通电讨袁,不久黄兴在南京宣布讨袁,其他地方如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地也先后相应。战争主要在九江、南京一带进行,史称“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这场战争只坚持两个月就失败了。12: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领会)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①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②在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13: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领会)14:北洋军阀的统治以及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简单运用)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北洋军阀政权,开始了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时期。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职统治。北洋军阀为了巩固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袁世凯公然进行帝制复辟活动。经济上,北洋军阀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文化思想方面,北洋政府尊孔复古。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渊。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仍坚持革命的立场,为捍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发动“二次革命”。组织中华革命党。发动护国战争。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们为推翻帝制、挽救共和所作的种种努力遭到了失败,但是他们所体现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铭刻人心,民主共和的思想广为流传。中国社会的种种迹象,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5: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以及局限性(综合运用)历史意义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②辛亥革命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③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④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⑤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局限性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②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③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本文标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第3章-辛亥革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0615 .html